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六十二章 黄金制造,点石成金!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投入。”

“只是混乱力场一个方向,就需要源源不断投入,每年也许就是几十上百亿,甚至更多。”

“这个方向比完善粒子标准模型还要复杂,实验需求也更高,而且还有危险性……”

“要让研究继续下去,能够支持更多的理论拓展并支持科技研发,就必须进行科技应用转化,并实现科技变现。”

张硕说的非常肯定。

在座的老师们也明白意思,历史以来,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新科技都是如此。

比如,计算机技术。

过去百年时间以来,让人类生活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就是计算机技术,最初的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运算效率还非常的低。

当时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给科研人员做计算以及信息交换使用的。

如果就只是闷头做研究,一切相关技术都进行保密,也不会有现在的高端计算机科技。

正是因为有大量公司的投入,大量科技人员的参与,并真正进行市场化运营,计算机科技才会普及到全世界。

最初进行计算机技术研发的国家也因此而受益,拥有了好多掌握最顶尖技术的跨国科技公司。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也是如此,想要实现更多的理论和科技研发,就必须要考虑科技变现问题,否则源源不断的投入而没有产出,投入上必定会受到直接限制。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混乱力场方向的研究需要的投入太高,再加上研究具有很大的风险,投入研究就成了问题。

混乱力场,直接关系到新物理的理论和科技方向。

如果不能继续拓展研究,新物理方向就会停滞不前,而新物理方向是国内赶超国际、领先世界的资本,不能拓展研究,整体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混乱力场研究,很难有直接性的科技产出,却直接关联到了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又支持新物理方向的科技研发。

这就是一个循环。

和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相比,混乱力场需要更高的投入,经费就会是个巨大的问题。

如此庞大的研究项目,可不是简单支持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充足经费。

现在只依靠国家科技经费支持,显然是实现不了的。

在座老师沉默了一下。

科技处的王老师凝重的开口道,“怎么个变现?详细说一下。”

张硕思考了一下,理了理思绪,“新物理方向上,不直接牵扯军事技术的有引力技术、未来可能会有能源技术。”

在座老师点头表示赞同。

引力技术关联航空、航天,也关联其他科技方向,但并不直接牵扯军事技术。

张硕说的能源技术指的是原子核核力拆分,也就是吴晓东团队的研究。

如果技术成熟以后,确实也能够实现科技变现。

首先国内来说,就能支持制造几个大型的电站,但前期只是投入,收回成本需要很长时间。

张硕沿着话题,继续说道,“在国际上来说,我们掌握引力技术已经不是秘密。”

“舆论上一直都有,各种猜测已经接近真实情况了。”

“现在的问题是,引力技术只是个鸡肋,继续研究需要很多经费,但也无法实现规模性应用。”

这一点,大家都是赞同的。

引力制造技术说起来确实非常先进,能够依靠制造引力场的方式,让飞行器起飞,但关键是能源技术跟不上。

能源技术跟不上,飞行器就无法长时间运作。

所以引力技术大概率会暂停研究,然后归档保密技术行列,也许几十年以后,能源技术跟上来,才会以其为基础制造飞行器。

张硕扫了一眼在座老师们,沉了一下继续开口,“我们可以引力技术为科技变现的突破口。”

“比如说,制造大型的引力设备进行国际售卖。”

“其他国家、机构、公司,都可以在引力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拓展研究。”

“后续应用上就会更加广泛,那么设备售卖也会卖的更多。”

引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太广了,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地面上制造模拟太空失重环境,让宇航员能接受失重训练。

科技应用方向上,还可以以此搭建飞行器安全起降平台。

再比如,引力设备本身可以提供直接性的娱乐体验,普通人也可以体验失重环境。

工业上来说,引力场不只是制造失重环境,也可以与地球引力叠加,就能制造超过两倍的地球引力,一些重型机械会大大增加性能。

等等。

引力设备拓展的应用方向还有很多,只有真正实现应用以后,才能知道具体能用在什么地方。

仅仅能想到的方向,就可以轻松把引力技术的研发经费百倍、千倍的赚回来。

“张硕教授,你有没有考虑过技术泄露的问题?”李老师沉思片刻,问了个关键问题。

“你说的是逆向工程?”

张硕直接谈到了关键,随后道,“实际上,技术并不容易泄露,逆向工程要实现也是很难的。”

“我不知道技术研究的具体情况,但以实验来说,即便有专业人员观看实验,只要是不了解参数情况,复刻实验也是极其困难的。”

“当然,长时间研究和大量的投入也可以做到,但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也很长。”

“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

“逆向工程也需要实验支持,他们只能知道设备内部情况,但现代科技设备越是高端,越是难以逆向,引力技术设备……”

“也许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也能实现吧?”

张硕预估了一个时间,“前提是需要大量的实验,也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研究。”

这是现实情况。

越是高端的科技,越是难以实现逆向工程。

国内有一些科技领域是落后的,比如光刻机,一台光刻机摆在眼前,拆解就制造出来了吗?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其中要破解的技术方向太多了,只是制造物理性的部件、材料,距离实现制造太遥远了。

引力技术也是非常复杂的,赶不上光刻机,但因为涉及到复杂的参数体系,制造出设备要逆向出来太难太难。

即便未来能逆向出来,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经费投入,国内已经掌握了更尖端的技术。

听了张硕的话以后,在座老师思考讨论起来。

他们觉得确实可以和专家讨论一下,当然最重要的是研究技术逆向的难度。

如果逆向的难度确实很高,也就可以考虑进行科技变现。

张硕说完了引力技术变现问题以后,忽然想到了一个内容,开口问道,“现在有研究贵金属制造技术的团队吗?”

“贵金属制造?”几个老师都有点发愣。

王老师问道,“你说的是,贵金属制造公司?矿业?”

张硕立刻摇头,“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

“上次会议上谈过,吴晓东教授开玩笑的说,是否能实现黄金制造,我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谈,但实际上,是有可能实现的。”

“原子核核力拆分很复杂,但佟智国教授的研究,已经支持研发出了离子炮。”

“我们可以以此控制强度,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是否能进行贵金属制造。”

“如果可以制造出贵金属,并且投入成本小于产出,也会成为一项关键技术,并可能直接实现盈利……”

在座老师都听的有点愣。

如果刚才的话不是张硕说的,他们绝对会当成一个玩笑。

贵金属制造?

黄金制造?

凭借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去直接性的制造黄金,真有种点石成金的感觉。

“这种技术真能实现吗?”

王老师忍不住直接问出口,其他老师也热哄哄的说了起来,“是真的吗?张硕教授?”

“不是开玩笑吧?”

“我怎么感觉,有点儿太假了,真能有这种技术,以后干什么都容易了。”

一群人继续看着张硕。

他们的反应可比刚才听到引力技术变现热情多了。

引力技术,是已经掌握的技术,只是讨论进行科技变现而已。

贵金属制造?

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技术,甚至可以用法术来形容了。

他们不懂什么技术原理,但也能想象实现以后,就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段。

到时候,什么经费之类还是问题吗?

张硕道,“我只能说,有可能实现,但具体还是要看实验研究。”

“之前我是不敢这么说的,因为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本身就很复杂,但有了离子炮以后,就可以持续不断进行实验。”

“我个人认为,可以试一下。”

“要不这样,张硕教授,你组个团队研究一下?不管能不能成功,都给予百分百支持!”王老师的话说的确凿无疑。

其他老师也都跟着点头,他们眼里都闪着热情。

黄金制造!

点石成金!

这种技术听起来就高大上,比引力技术还要吸引人。

到时候,不只是研究经费不用发愁,连黄金储备都不是问题,因为黄金能直接制造。

到时候,经济、金融之类,好像都能轻松解决,还能以此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

张硕倒是没有想到几个老师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

他刚才是想问问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团队,原子核核力拆分本来就能制造出‘新元素’,就可以拓展进行相关的研究。

当然,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核力拆分离子团反应研究,需要很多、很复杂的实验,常规团队进行研究,也许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掌握一些技术。

如果是制造贵金属,也许有个二十年,能研究出来?

换做是自己……

他说拧着眉头思考了好半天,觉得确实可以试一下。

有系统任务的辅助,技术研究速度就会很快,每次实验都会积攒大量的基础数据,并以此进行分析,就能够大大加快研究速度。

那么,需要多久呢?

……

实际上,人造黄金技术早已经实现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成功把铋(83号元素)转变成了金(79号元素)。

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近乎光速的粒子去轰击铋原子核,在粒子的作用下,铋元素的4个质子脱离原子核,只剩下79个质子。

因此,铋原子的结构失去稳定性,瞬间发生突变,一跃成为了金原子。

十七年后,日国科学家松本高明通过核种变换技术,再次完成“人造黄金”。

他利用高能伽马射线,对汞进行照射,使其失去一个质子而变为新的原子。

在实验中,1.34t汞在伽马射线下照射了七十天,实验结束后得到了744克黄金。

除了以上两个实验外,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人工制造黄金。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

成本过高!

当制造成本远高于产出黄金价值的时候,黄金制造技术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

所以要实现黄金制造的应用,就必须让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离子炮轰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只有电力和材料耗损,成本应该不会太高吧?”

张硕也不了解具体情况。

在首都和老师们沟通过后,他就去了离子炮研发团队。

他找到研发团队负责人刘旭,问起了离子炮技术的具体情况,“现在的离子炮,一次发射要多少成本?”

他说完补充了一句,“包括人力、物力、直接性的电力损耗,也包括装置损耗。”

“可能,十万吧?”

刘旭对此也不确定了,因为装置损耗是很难说的,他又想了一下,继续道,“我们已经在研究进行批量制造,预计未来一次发射费用会降低到两万以下。”

“如果算上装置、人力等损耗,也许会达到四万?”

“现在也不好说,没有足够多的实验。”

张硕沉默着思考了一阵,觉得技术研究有可行性。

这个成本是很低的。

离子炮轰击出去以后,能带来的场力影响很大,几十米的物质都会受到影响。

针对大原子物质进行轰击,即便只有万分之一转化为黄金,再做提取后的价值也远低于制造成本。

“也许可行!可以试一下……”

张硕当即做出了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