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六十章 混沌、混乱、无序!张硕:如果只是我们,遥遥无期!

混乱力场研究的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也成为了国际近几十年来最大型的实验事故。

针对事故成立的调查组,共有四个部门组成,负责人中还包括两个高级官员。

调查组的工作,首先就排除了人为因素。

实验基地的信息楼并没有被直接波及到,有关实验的信息还都在电脑里,查看信息就可以发现,实验准备非常的充分,各个部分也进行了检测。

针对每一项工作都有详细的记录。

此外,人的因素也无法制造如此强烈的爆炸事故,而调查很明确初始的大爆炸就发生在反应炉内部。

所以可以肯定就是实验本身的问题,就像是物理学界普遍的看法,是实验触碰到了某个‘未知的物理领域’。

调查组找了不少的专家学者,将最有名气的有两个。

一个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理论物理学家普尔-巴伯德;另一个是加州理工大学教授,韩裔物理学家李全载。

几个外来的专家,再加上扎因克实验团队的精英,就组成了调查组的学术团队。

实际上,扎因克实验团队的学者,比外来的专家要专业的多,因为他们从事强磁干涉超子衰变的实验研究,一直都接触混乱力场问题。

普尔-巴伯德、李全载的名气够大,但前者是弦理论专家,后者则从事宇宙论的研究,近两年才转而研究基础力关系模型,顶尖数学水平的支持下,他们的研究都有一定成果,但在混乱力场的实验以及理论方面并不是专业的。

当然,专业不专业也不重要,之所以聘用其他学者参与调查,是因为调查组并不百分百信任扎因克团队人员。

实验爆炸事故是研究中发生的,可以说是一次科学探究的意外,甚至可能会成为一项科学发现,但毕竟是一次重大事故,必须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扎因克,是实验团队负责人,他自然是逃不过的。

现在调查组中,扎因克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但后续想继续留在实验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学术调查,也就是对实验情况进行分析,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有效结论,找出发生爆炸的原因。

但是,持续性的调查并没有结果。

一大群学者讨论来讨论,根本得不到让人信服的结论。

最后调查组就决定,去询问新物理方向理论第一人--

张硕。

全世界有一个人能对于爆炸原因进行理论解释,毫无疑问就会是源点论的创建者张硕。

实际上,调查本身已经有结论了,就是触碰到了和混乱力场相关未知的物理现象。

但不管是任何一个部门都希望能有更加深入的结论,也能帮助他们推进后续实验方向。

研究,可是非常重要的。

能源部、军方都认为,爆炸事故的原理可能和离子炮存在关联,但他们并不能确定。

学术讨论没有结果,找‘更专业的人’问一下,也许就能有新的判断或方向。

调查组派到源点论研究中心的特派组有十几个人,包括组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两名随行官员。

他们是带着诚意来的,所以于飞等人也一起顺利回国了。

特派组明面上是拜访张硕、参观源点论研究中心,也就是来做学术交流,但因为是上级沟通好的,也就带上了一些官方色彩。

源点论研究中心的接待还是很隆重的。

张硕、姚启明等十几个人,一起等在研究中心的正门,见到特派组的车子以后,就主动迎过去和下车的人握手寒暄。

于飞,也在其中。

本来回国以后应该马上去高能所,但考虑到实验研究问题,他也就跟着特派组来了理论中心。

众人的寒暄并没带多少笑容,尤其是见到扎因克的时候。

“节哀~~”

张硕拍着扎因克的肩膀,颇为感叹的劝慰了几句。

扎因克确实笑不出来。

虽然逃过了一劫,但想想还是非常后怕,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同事,都倒在了实验事故中。

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走不出来了。

以后的生活里,每当想到这次的实验事故,就肯定会非常的痛心和伤感。

所以他已经决定,调查工作结束就结束工作。

要么是找一个大学,安稳的从事教育工作;要么干脆找一个社区从事普通工作。

或许当个清洁工也很不错,开个小店也可以,总之不再参与实验工作。

一行人走进了研究中心。

张硕、李全载以及普尔-巴伯德走在最前面,他们边走边谈着实验事故问题。

李全载说起了调查结论,“我们非常确定,就是出现了未知、不可控的现象。”

“这种不可控的现象,甚至蔓延到了反应炉管道,导致发生了大爆炸。”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吧?”

他边说边看着张硕。

随行的调查官也同时看向了张硕,希望看一下张硕听到结论会有什么反应。

李全载说的内容,常规听起来确实很不可思议。

一个未知的物理反应,蔓延到了反应炉外层,然后发生了爆炸?反应炉外层可都是隔热材料、合金等物质,又怎么会发生爆炸呢?

张硕思索着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判断的。”

李全载、普尔-巴伯德听的眼前一亮。

军方、能源部都猜测,国内已经发现了某种未知物理现象,并以此制造了能打击卫星的离子炮。

以实验事故的情况来看,和离子炮打击卫星有些相似。

实验反应炉里都只是极速衰变的超子,而超子设备产生的能量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爆炸。

这就像是发现的离子团,其释放的能量不可能对卫星造成那么大的破坏。

一行人已经走进了理论中心,并来到一间接待室。

张硕和李全载、普尔-巴伯德一起坐下来,才继续说道,“混乱力场是个新方向,我们对混乱力场也没有超前的研究,于飞团队的研究已经走在了最前沿。”

其他人听到这句话有些失望。

张硕继续道,“所以有关混乱历程,我也只是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你们刚才说反应炉管道发生爆炸,我认为是有可能的,这和我的一项理论结论相同。”

“我认为,混乱力场会发生定向转变。”

普尔-巴伯德顿时问道,“什么是定向转变?”

张硕轻轻点头,解释道,“我一直希望能针对混乱力场进行研究,研究力场的性质,研究其状态表现,但实验方向上一直没有进展。”

“直到上一次,于飞团队、扎因克团队合作进行的实验,发生了反应炉隔热层穿透事故。”

“当时我的结论就是,实验中出现了混乱力场的定向转变,并产生特异力场穿透问题。”

“后来我建议于飞暂停实验……”

他说着看向了于飞。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于飞,于飞点头道,“我也和加西亚说过……”

扎因克面色苦痛的点头道,“于飞确实说过,我还和他讨论过,当时我在想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尤其是针对新物理的研究,不应该担心风险问题。”

其他人也理解扎因克的想法,换到他们身上,也不可能因为其他人的一句劝解就暂停对于新物理方向的实验研究。

但是,发生事故和没发生事故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硕错开话题,继续道,“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混乱立场是两种力的混淆。”

“有了更多实验数据以后,我认为混乱力场表现是混沌。”

他说着站了起来,在旁边白板上写了两个汉字-混沌。

这时候,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张硕解释道,“这是一个中文词汇,混沌,可以理解为混乱无序,或者理解为量子态,但要比量子态本身更加的混乱,因为其表现结果不能一一列举。”

“混沌状态,也就导致其表现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即便是同样的实验制造出同位置的混乱力场,所造成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我个人认为,混乱力场是一个伴随着变化的混沌场力,时间或外在的干扰下,混沌场力可能会向着某一种基础力进行转变。”

“引力,就是一种定向转变。”

“但同时,也可能转变为其他力,电磁力、弱力、强力……”

“你们应该知道我的强力转电讯号的研究,是通过核聚变反应测定到的。”

“那也是一种定向转变结果,而实验事故,可能就存在混沌力场向强力或弱力的转变,从而影响到了反应炉管道,并造成了大爆炸。”

接待室一片安静。

所有人都听着着张硕的讲解,心里也感觉很不可思议。

一则是因为,讲解内容是把混乱力场理解为混沌力场,说明表现的不确定性,还存在‘定向转变’的特性,绝对是一种全新并令人眼前一亮的解析方式。

如果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写一篇最顶尖的理论物理论文。

第二就是,张硕竟然如此直白的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好多机构和实验组都敝帚自珍。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可能涉及到未来应用甚至是科技拓展。

混乱力场的理论,可能涉及到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以此牵扯到应用或科技转化。

张硕很直白的说出来,而且说的是耳目一新的理论内容,让不少人心情很复杂。

同时,也感叹张硕确实是‘新物理理论第一人’。

他对于混乱力场的解析,一定程度上,已经解释了实验事故发生的原因。

每个人都感觉有很大的收获。

比如,李全载、普尔-巴伯德,都觉得可以朝这个方向进行研究,也许就会有什么进展。

于飞以及其他从事实验研究的人员,都在思考是否能以此拓展实验内容。

当想到实验的时候,于飞和其他实验人员都很心痛。

于飞团队的设备损坏了,维修都还需要几个月。

扎因克团队的设备,则干脆直接报废,连对撞机加速度、管道,都受到了波及。

那可不只是维修了,甚至不如重新建造。

这么多的设备重新建造,时间都是以‘年’来计算的。

在消化了混乱力场相关信息后,一群人就继续谈着研究问题,也等于是进行闲聊了。

普尔-巴伯德对于张硕的研究很感兴趣,他问了一下张硕最近的研究,“是核聚变的电讯号转化吗?”

他说刚发表的成果就是核聚变过程中检测到了明确的电信号,直白来说就是核聚变转电力。

这一种全新的能量转化发现,基础力关系理论上来说,是强力和电磁力的转化关联。

张硕道,“我是希望在这个方向上继续研究的。”

“如果能够解决核聚变的稳定控制,就能够以此来直接制造电力,能源技术就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也就是说,下一步是研究可控核聚变。”李全载马上追问。

“可以这么说。”

张硕肯定的点点头,其实他研究的并不是托卡马克控制核聚变,而是希望能研究出一种新的方式。

李全载、普尔-巴伯德等人可不是这么理解的。

过去几十年一直到现在,核聚变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就是托卡马克螺旋磁场。

所以要研究可控核聚变,他们下意识就想到托卡马克装置。

然后,就感觉实现‘遥遥无期’。

托卡马克控制核聚变的进度,真的可以说让人绝望,相关的研究团队有100多个,但实现应用最早的计划也在20年后。

20年后,谁又说的好呢?

相关的学者们普遍,再过上几十年,也许有某个团队能达成核聚变的稳定控制,但相关的技术大概率是无法应用的。

这是因为控制条件苛刻,保证控制的阈值很低,出现一点点!!问题控制就会结束。

换句话说,实现控制不一定能够达到应用条件。

所以,应用遥遥无期。

……

特派组离开了。

张硕、姚启明等人一起目送车子离开。

姚启明终于忍不住问道,“张主任,那些理论怎么就说给他们了?这些很重要吧?”

“没关系。”

张硕摇摇头解释道,“你没发现吗?他们已经调查出来了,就是反应炉管道发生的爆炸。”

“即便我不说,他们也知道是混乱力场的扩散反应,我只是就其原理进行解释。”

“而且,混乱力场是基础理论研究,不牵扯科技转化。”

“也许很多人认为,相关研究有应用转化的可能性,实际上,不存在。”

他非常确定的说道,“我们从来没有研究过混乱力场,但也实现了科技转化。”

“这是两个方向。”

“混乱力场的研究,是理论以及技术研究的基础,我希望全世界能参与研究,才能有更多理论基础。”

“如果只是我们……遥遥无期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