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八十七章 超级武器技术?比原子弹威力大十万倍!

李刘双悦外在表现的很活泼,看起也很单纯,但她其实非常聪明。

她知道张硕肯定是在为什么事情烦恼,大概率和研究内容有关系。

但她没有直接多问,就只是安慰几句。

这也让张硕的心情变好了很多。

张硕也换了个话题,关心了一下李刘双悦的学业,李刘双悦的成绩很不错,但数学博士不是好读下来的。

李刘双悦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方向、论文。

“我想好了方向,但是主内容还不确定,也许会和罗老师一起吧。”李刘双悦笑嘻嘻的说道,“罗老师加入了你的研究组,所以我以后也会研究不可压缩流体、NS方程,再扩大就是偏微分方程。”

张硕点了点头,点评了句,“这个领域确实不错,容易写论文,但要深入一些,就需要很多的积累。”

李刘双悦甩了下辫子,梳理了下鬓角,笑道,“我最近有时间就看看论文,看看偏微分方程理论,我的短期目标是能看懂你的论文。”

她说的眼中闪着一股崇拜。

李刘双悦想的很简单,她认为在学术领域不可能赶上张硕,但也希望自己能看懂张硕写的论文。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被一个可爱的学妹以崇拜眼神看着,张硕也不由涌出一股小小的成就感,他笑道,“如果只是数学方面,应该可以吧?理论物理,就很难了。”

“可别小看人了。”

李刘双悦高高抬起头,有点儿小骄傲的说道,“我正在自修物理课程,打算再读个物理学的硕士,方向已经想好了,就是量子物理。”

“等拿到了硕士学位,我再去攻读博士,到时候,就有两个博士学位了。”

“厉害!”

张硕听罢顿时竖起了大拇指。

数学博士读下来已经很难了,再花时间自修物理课程去读物理学的硕士,还想再拿个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听起来就非常的了不起。

李刘双悦被一句话夸得喜滋滋的,脸上再次笑出了小酒窝。

张硕和李刘双悦聊了一会儿,吃过饭就出去转了一圈。

等走出了高院楼,脸色又重新变得复杂起来,复杂的脸色就代表复杂的心情,原因确实和研究有关。

“强力拆分的理论研究”完成了。

这个研究是对于强力拆分的数学描述,属于纯理论方向的内容,也是在基础力关系模型框架内。

但是,研究内容联系前世的实验,却能够推断出很多的结论。

第一点,根据研究内容联系前世实验数据,就知道研究本身可以转化为技术,而技术能够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核弹。

另外,他也确定了前世实验出现爆炸的原因,和最初预料中的一样,在特定环境下强力拆分,会引起指数级的连锁反应,而因为强力拆分后,分散的粒子进行一系列反应会释放级数非常高的能量,哪怕只是一束中子,都能够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强烈爆炸。

如果粒子的数量更多,甚至是直接以现实中符合要求的物质进行实验,所引起的爆炸级数会难以想象。

当然,技术应用上要做到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粒子(质子或中子)的活跃度达到一个界限。

外在强磁环境需要对粒子进行约束,强度也需要限制在特定区间。

当粒子进入到离子态区域的时候,有单个的粒子发生‘解体’,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反应速度以及释放出的能量会指数级迅速增强。

“理论到技术的转化很难,但实现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如果真要做技术应用,很多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

张硕在学校里转了一圈,也做出了决定,他回到办公室以后,就把资料整理了一下,然后给科技处提交了一份特殊保密的论文。

他感觉研究可能不会受到重视,一则是基础力关系模型理论,也就是源点论,影响力还不大。

大部分学者都没有接受源点论,自然也不会重视其后续研究。

二则是,技术转化难度很高,即便只是进行实验也不容易,需要非常高的投入。

……

张硕提交了论文以后,就没有特别在意了,他觉得研究可能会被转为内部论文,然后被封存。

内部论文,也就是保密性的研究。

像是一些技术保密信息,重大工程项目或实验的资料以及军工技术等等,都属于保密性研究,会进行内部的提交,只有足够权限的人,或者做特殊申请才能进行查看。

当项目提交的论文标注为保密的时候,就会快速引起重视。

科技处的杜远生直接负责张硕的项目,他也第一时间看到了所提交的论文,因为论文标注为‘重大保密’,杜远生请示了一下上司后,就干脆直接转给了科技工业局。

科技工业局,负责国/防、军工相关的科技工程研究。

当论文被转到了科技工业局以后,马上就被交到了李老师手中,李老师看到论文标题后,都感到很疑惑。

他随意的翻了翻,马上就放弃了。

虽然论文中有大致描述的注解,包括强力的拆分说明、释放能量的反应过程以及能量级数……

但问题是,一大堆的数学符号都是什么东西?

李老师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论文是张硕提交上来的。

换做是其他人提交这样一份理论性的论文,他可能根本就不在意,可以直接审批允许对外发表。

现在都是要搞懂具体内容,要明白研究的影响问题。

他很快找了几个物理专家过来,其中还有两个工程老院士。

几个专家凑在一起研究论文,只过了半个小时,就确定根本看不明白,“这是理论物理的研究内容,我们中根本就没人做理论物理!”

他们都是做应用工程研究,让他们去看懂复杂的理论物理论文,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跨行如隔山,更何况是学术金字塔顶端的理论物理。

李老师知道他们看不懂以后,都有心直接去问张硕,但重大保密的论文内容,肯定不能在电话里谈。

另外,还要考虑个面子问题。

科技工业局里,竟然找不出人看懂一篇论文?

这也太丢脸了!

李老师联系了核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佟智国院士带着三个人一起来到了科技工业局,花费了一整天时间才终于大致弄明白了内容。

“这是一篇理论物理的论文,研究的是质子或中子拆分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研究本身是对于强力拆分的描述,也是延续基础力关系模型理论框架的内容。”

佟智国说完担心李老师听不懂,还补充一句,“基础力关系模型,是张硕的理论研究。”

李老师以及其他人一起听着点头。

佟智国继续道,“前面的部分就是强力拆分的数学描述,而后面则是和电磁力的弱关联,整体上阐述了强力和电磁力之间的关系。”

“我们没有全部弄明白,但论证肯定是围绕两种基础力共性区域展开的。”

“我研究过张硕的基础力关系模型,而现在的内容则是对于模型内容的填充……”

“乌拉乌拉~~~”

佟智国连续说了一大堆,听的李老师头晕目眩。

李老师忍了又忍,终于忍不住打断说道,“佟院士,你就别说内容之类的了,你就说说具体有什么用,为什么张硕教授会标注保密。”

“不是写的很明白吗?”佟智国疑惑的反问了一句,注意到几个领导不满的眼神,才继续解释,“最前面说了,强力拆分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而且会引起指数级的连锁反应。”

“直白说,如果研究是正确的,就能制造出一种威力非常大的武器。”

“武器技术?”

李老师顿时捕捉到了关键,“威力大到什么程度?”

“理论上,能比原子弹威力高出十万倍以上。”

一群人听的目瞪口呆。

佟智国继续道,“当然,前提是理论正确。”

“另外,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要以此制造高能核弹,需要非常全面的研究,强电磁、离子态环境、高压等等,都很不容易制造控制。”

他后续说了一些技术性的障碍,但也特别提醒说,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如果理论错误,那么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

李老师认真思考起来。

他所知道的信息是张硕研究的理论并没有被物理界广泛接受,很少有学者顺着理论方向进行研究。

那么理论是否正确呢?

张硕所提交的论文中阐述的技术要不要去验证?

李老师忽然抬头问道,“你们核物理所能做验证性的实验吗?”

佟智国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自己反复强调理论真实度问题,李老师还是考虑去验证。

但是,仔细想想也正常。

这可是一项全新的、超大威力的武器技术,科技工业局当然会非常重视。

张硕的理论暂时没有得到国际物理界的广泛认可,但万一是对的呢?

佟智国仔细想了一下说道,“如果只是进行验证,核所确实有条件。”

“哦?”

李老师顿时来了兴趣。

佟智国道,“十几年前,所里有核聚变研究项目,并制造了国内第一台托卡马克磁约束装置。”

“这个装置制造出来只用了几次,后来就被闲置了,但应该还能够启动。”

“装置外有强磁约束设备,内部也可以制造离子态活跃场,只需要稍加改装可能就符合要求,但还是要和张硕教授谈一下才能确定下来。”

李老师思考着点头,继续问道,“要进行改装,需要多少经费?”

“这个很难说,可能是几千万?”佟智国摇了摇头。

李老师道,“那找个机会去问问张硕教授,不过内容要绝对保密。”

他说完看一下其他人,“不管理论是不是正确,我们会不会进行实验验证,这项研究的保密程度都设为最高级别。”

……

张硕并不知道科技工业局发生的事情。

他在提交了论文以后,就又继续‘电磁力、引力关联模型’的研究工作。

这项研究是对于数学模型解集的研究,因为数学模型过于复杂,研究首先要对于模型进行拆分,并进行一些小的实验配合数据进行探索。

他去了物理学院的几个实验室,谈了一些小的实验合作。

虽然只是小的实验合作,但进行实验的成本也不低,经费快速花掉了上百万,差不多能支持两、三个月的研究。

如果研究能有一定的进展,那么后续就要进行更大型的实验,需要的经费就更多。

再往后……

张硕暂时想不了那么远了,因为再往后的实验就需要特殊的设备,最好是建造一个全新的实验室,引入新的设备并进行改造才能完成。

那就像是前世进行源点论验证的实验,他们所用的设备可不是买来的,而是利用各种设备改造而来的。

这天,苏东大学有个好消息。

省里领导组以及科学院的专家组来学校进行考察,主要是去的是数学学院,据说主体内容就是论证建造全新的数学研究中心。

张硕听到消息感觉很诧异,但他也并不是强烈的反对,毕竟是希望围绕他打造一个数学中心。

他只是希望能够建造一个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甚至是大型项目研究团队。

如果能把建造数学中心的资金,都用来进行理论验证实验就再好不过了,他觉得应该和领导组谈一下。

在领导组到来之前,谭友铭就和张硕说道,“张硕啊,我知道你希望建造理论物理中心,但你也不要强烈反对。到时候,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省里的人、科学院的人好好谈谈。”

“领导组来就只是考察,事情并不是短时间能确定下来的。”

“一个数学中心,从论证到立项,怎么也要一、两年时间……”

一、两年时间还是说的少了。

东港数学中心,论证过程就花了五年。

谭友铭说‘一、两年’是因为张硕的影响力不同,他是国内第一个菲尔兹获得者,也创造了菲尔兹获奖者年龄记录,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围绕他打造一个数学中心,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说什么。

各级领导层、科学院、高校,相关联的部门机构都会投赞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