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八十五章 这差距也太大了!

比尔-麦克维尔的论文有十几页,论证过程相对还是很复杂的。

最难理解的在于其中使用的方法,主体用的方法还是‘二维连续性对照三维’,但中途用了其他的方法,还牵扯到了其他的研究内容。

张硕最开始浏览了一遍,就注意到一个特殊变换的地方,发现自己有些看不懂。

现在再仔细看一下,发现并不只是一个未接触过的方法,看不懂的地方有三处。

在查了一下参考文献以后,他才知道有两个涉及到比尔-麦克维尔自己的研究,都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方法论,可以理解为自己推导了一个类型偏微分方程的转化公式,然后把其直接用在了现在的论文中。

论文中还涉及到另一个方法,也是非常偏门的研究。

这三个方法,每一个都可以说是偏门,也都十分复杂,并涉及到很多的逻辑问题。

张硕也感慨比尔-麦克维尔确实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理论专家,类似的偏门类方法研究能知道就很了不起,能应用在研究上就更加了不起了。

偏微分方程是个大类的领域,相关的研究实在太多了,即便只是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也能找出大量的论文,大量的成果。

每一个论文成果都有其作用,有一些方法类研究则非常的巧妙,但应用上就非常的狭窄,也就导致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

张硕也不知道。

罗勇军给的论文资料很全,也有参考文献中提到的三个方法论文。

张硕拿过来仔细的看,他要了解所用方法的推导过程,才能更深入的去理解证明过程。

伴随着理解的提升,新任务的进度也在不断的提升。

当任务进度达到‘76%’时,张硕已经在着手研究第三个用到的方法,是已故日国数学家、高斯奖获得者伊藤清的研究成果。

然后,进度卡住了。

张硕是在看完了第三个方法的时候,才发现任务进度卡住了。

任务进度卡住,也就意味着论文没有读下去的必要,后续都是错误的证明过程,而错误发生未知就是第三个方法的应用。

数学证明就是这样的,一步错,步步错。

中途有一个位置出现问题,后续所有内容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看来问题就在这里了。”

张硕思考着,“一个非常巧妙的转换法的应用,可能是不能做这样的转换,也可能是和前面的方法有冲突。”

具体是什么,暂时还不清楚。

他看了一下时间,发现自己已经专注研究近两个小时,干脆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然后躺在了椅子上休息。

趁着空闲时间,张硕看了一下邮箱信息。

在获得菲尔兹奖以后,原来的邮箱每天能收到大量邮件,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工作问题还都是正常的,有些甚至是广告商发邮件来问询合作,还有些‘粉丝’发邮件问候,又或者是什么其他不相干的人。

所以还是要助理帮忙筛选一下,再把重要的邮件信息转到新邮箱地址。

张硕查看的就是新邮箱的内容,是已经被筛选过的邮件。

李刘双悦的工作效率很高,每天上下午帮忙清理邮件已经成了日常工作,但收到邮件依旧有几十封。

其中有十几封最新的邮件,都是各大高校数学教授发过来的,有几封还是国外学者发来的信息。

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可以用两个提问来总结——

“你看麦克维尔的论文了吗?你对此怎么看?”

张硕还不知道具体问题,也就没有进行专业性的回复,他又打开微博看了一下,发现微博上也有好几封关注人发来的私信,内容和邮件收到的一样。

关注人的私信还是小事情,连原来发出去的微博,都增加了很多新的评论内容。

他发现自己的账号还被各种‘@’,让他对麦克维尔论文进行评价,或者指出论文中的问题。

发消息的有不少是数学界的学者,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个数学院士。

张硕忽然产生了一种个人的使命感,感觉自己成为了‘维护NS方程解集光滑性’的正义英雄,被正义阵营的一方呼吁站出来,帮忙打倒竟然敢证明NS方程解集不具光滑性、‘邪恶’的反派,比尔-麦克维尔。

张硕深吸一口气,他想了想,干脆发了一条‘正义性’的微博,“比尔-麦克维尔的证明过程是错误的。

问题就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下。”

微博上加了一张配图,就是论文中问题所在位置的截图。

比尔-麦克维尔的论文才刚传到国内,媒体舆论上也只有少数几个报道,几乎没什么热度,也只是数学界的学者关心而已。

他们知道消息并不是通过舆论,而是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又或是注意到了《应用数学理论》新一期内容。

虽然媒体上并没有热度,但张硕发了微博消息以后,问题还是第一时间被关注到。

好多网友看到张硕发的微博,都感觉有些疑惑,评论是,“这是什么?麦克维尔是谁?”

“我读完文字时还信心满满,看完配图以后,发现一个令人绝望的现实,即便有枪对准我的脑袋,我也看不懂上面到底是什么。”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的出来,除了数学……”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书!”

“即便内容就摆在眼前,也根本看不懂!”

其中还是有数学圈的人,知道张硕说的是什么,有些了解的顿时惊讶,“张硕大神已经找到了问题?”

“果真有问题?”

“我导师说麦克维尔的研究不可能是真的,我终于能相信他一次!”

“原来问题就在这里,咳咳……还是不太明白。”

“厉害啊,牛啊,这么快找到问题,虽然我看不懂……”

看不懂,很正常。

在舆论上,能看懂的只有少数几个,但不妨碍网友们把消息传出去,尤其是学历高一些,能接触到数学圈的网友,很快就有不少人知道了消息。

张硕对面办公室的谭友铭正在和邱成文视频聊天,他们也在谈麦克维尔的研究问题。

邱成文说道,“我大体看了一遍证明过程,其中涉及到几种不常用的方法,但也都是发表过的完善的方法。”

“我和几个国外的学者谈了,他们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张硕怎么说?”

在偏微分方程,尤其是NS方程奇点论证领域内,张硕才是国际上最有发言权的学者。

谭友铭道,“刚才和张硕说了,他正在看,希望能看出问题。”

“那要等两天吧?”

邱成文点头道,“如果有什么问题,张硕应该能看得出来,但是论证过程也很复杂,短时间找出问题太难了。”

“我也估计要两、三天才行。”谭友铭话音刚落,就听到视频对面传来一声惊呼。

“邱主任!邱主任!”

“大消息!”

“张硕发了微博说他找到了问题,还发了一张图。”

周海亮教授冲到了邱成文的办公室,说起了消息。

邱成文听的一头雾水。

他当然听明白了,正因为听明白了才感觉很疑惑。

他重新看向了视频镜头,开口问道,“你不是说张硕才刚知道吗?怎么就已经找出问题了?”

“额~~~”

谭友铭也听明白了,一时间就感觉脑子有些发懵,好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后来干脆留下一句,“我去看看!”

他说完就离开座位,走向了对面办公室。

……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信息的传输速度也是难以想象的。

张硕在微博上发了条消息,只过了短短的二十分钟,就已经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知道了。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非常重视麦克维尔的研究,他们组建了一个临时的偏微分方程研究小组,专门去研究麦克维尔的论文。

如果证明过程是正确的,那么就确定NS方程在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存在奇点。

反之,就可以否定研究。

临时小组的成员们,都对麦克维尔的结论非常抵触,或者说,从事偏微分方程的纯数学研究的学者,九成以上都认为NS方程解集是光滑的。

在张硕完成湍流转变位置奇点论证后,这个比例一跃上升到了九成九,甚至更多。

原因很直接,NS方程湍流转变位置都不存在奇点,其他可能性不高的位置,又怎么会存在奇点呢?

麦克维尔的结论正确,感觉就像是美轮美奂的画作被泼了一盆污水。

这根本无法接受!

临时小组是从昨天开始工作的,今天又早早聚在了一起,其中包括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几个教授,还包括特别从加州理工大学赶过来的安东-卡普斯汀。

他们凑在一起,都在谈麦克维尔的证明问题。

“昨天没找到问题,前面的部分好像是正确的。”

“逻辑上是能说得通的,我最开始以为问题会出在他的方法上,有两个转换都是他自己的研究。”

“涉及到好几种偏门的方法,让证明过程变得复杂了很多,还是要一步步去论证其逻辑问题。”

“那需要很长时间,也许要一周?甚至更长。”

爱德华-霍夫曼说完问向安东-卡普斯汀,“你和张硕有联系吧?问他了吗?”

卡普斯汀道,“我昨天给他发了邮件,但还是未读状态,中国国内可能刚知道消息吧?他们要比我们晚一些,《应用数学理论》,可不是什么影响大的期刊。”

卡普斯汀的意思是说,张硕不太可能第一时间看到《应用数学理论》的内容,大概率才刚知道消息。

爱德华-霍夫曼也跟着点头,随后说道,“即便是张硕知道了消息,也不太可能马上找出问题,还是要靠我们小组。”

他说完看向其他人,认真道,“在偏微分方程论证领域,我敢说我们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团队。”

“麦克维尔的论证有点复杂,但对我们来说也不算什么。”

“一个星期,搞定它!”

“好!”

“没问题!”

“抓紧,干活了!”

几个人正喊着话,突然有个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霍夫曼教授,有个事情我必须说一下。”

“刚才我收到老朋友的邮件,上面说张硕在网络上发了消息,确定已经找到麦克维尔论文中的问题。”

“就在这里……”

“第三个转换法,伊藤清研究的应用位置。”

小组其他人都有点儿发懵。

爱德华-霍夫曼也愣住了,他大声确认道,“你确定吗?张硕已经找到了问题,还指出了位置?”

“不可能吧?”

“我们这么多人,昨天研究了一整天……”

“而且中国方面比我们晚,张硕应该才刚知道消息。”

其他人也有些发懵。

即便张硕知道消息的时间更早一些,但发现的问题速度也太快了吧?

他们这么多人,还赶不上一个张硕吗?

……

办公室里。

张硕发了微博消息以后,可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他休息了一会儿以后,就继续研究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涉及到几种方法的逻辑论证。

简单来理解——

a证明b、b证明c,那么a是否能证明c?

这种简单的逻辑推导当然是可行的,但因为涉及到的方法非常复杂,逻辑是否畅通就需要仔细思考了。

在思考了十几分钟之后,张硕选择了暂时放弃,因为他发现思考这个问题,还不如直接完成证明。

他很干脆的氪了一个币,就继续研究‘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的奇点论证’。

之前进度已经达到了‘76%’,‘氪币’让证明方向明确以后,很顺畅的就写了一大堆论证内容。

当再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又再次选择‘氪币’,后续再次变得非常顺畅,他快速写了三页的论证内容。

这时候,张硕忽然开始自我反省起来。

他发现连续做高难度任务以后,针对低级的任务‘氪币’根本不犹豫,就好像习惯了高消费,对于相对小的消费甚至都不动脑子,直接就‘钱’花了出去。

“这样太大手大脚了!”

“以后一定要注意能自己想还是自己想,每天就只有一个科研币保底,不能这样了……”

“开源很重要,节流也很重要啊……”

张硕正在自省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了。

“张硕,张硕!”

谭友铭疑惑问道,“你找到问题了?”

“额~~~”

张硕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你看见我发的微博了?”

他话音还没说完,办公室里又进来好几个人。

齐志详、王辉、苏炳康、罗勇军、孙兴利……

一群人都看过来。

张硕用力抿着嘴角,苦笑的说出一句,“都已经过了下班点,你们今天都加班啊?”

“什么加班,我路上看见你的微博直接回来了!”

“你找到问题了,是那个位置吗?”

“具体有什么问题?是用的不对,还是逻辑问题?”

“说说啊!”

张硕摇头道,“我是觉得那里有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还不确定。”

他说的很坦然,但其他人并不相信。

谭友铭注意到桌上写满的稿纸,拿起来扫了几眼有些惊讶道,“你这是做后续论证?”

王辉忽然反应过来,做了个总结性发言,“所以说,你不止知道哪里有问题,还顺着继续做后续的论证……”

“是要证明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不存在奇点,对吧?”

“这个……对……”

张硕感觉自己解释不清了。

“牛!”

王辉用力竖起大拇指。

其他人也都有学有样,表情也变得复杂了很多。

麦克维尔的证明很复杂,他们想整体上理解都不容易。

张硕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不止找到了麦克维尔研究中的问题,还打算从问题的位置开始做后续论证,而且已经写了一大堆的内容。

这差距,也太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