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超强核/弹?爆炸之谜,诺贝尔委员会的争议!

梁振国的看法可不属于‘少数’,实际上,国际数学物理界很多人都这么看。

理论物理是公认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学科,但同时,单独的理论物理研究想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是很困难的。

最典型的就是弦理论。

目前国际物理界,弦理论可以说是理论物理的一枝独秀,吸引了大批最顶尖的天才加入到研究中。

弦理论的数学论证内容,也为粒子标准模型、暗物质、反物质等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学者不认可弦理论。

其中大部分看法都是认为弦理论脱离实际,即便是超对称问题也无法进行验证,更进一步的十一维空间、膜宇宙,就都是纯粹的数学问题,和物理根本没有相关性。

张硕所做的《基础力关系框架》,‘荒谬’的地方主要在于,认为四大基础力之间存在某种共通性,或是存在某种特定关联。

这是违背现有物理基础认知的理论。

即便是理论为cp组的实验提供了支持,但新发现不一定是因为理论,其所发现的现象和解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不过张硕做的理论研究并非都不被认可,《能量力场规范理论》就是物理界普遍认可的研究成果。

有人甚至把《能量力场规范理论》,和《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放在一起做对比,并认为《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会成为人类进一步解析宇宙和粒子的基础理论。

所以有很多物理学家都开始以《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

《基础力关系框架》都不被认可,其基础上深化的《电磁力、引力理论关联模型》,自然也只是被翻阅讨论一下。

仅此而已。

所以当公众舆论热烘烘讨论引力制造技术的时候,学术圈普遍的看法存在截然不同,多数人只认可其精彩的数学内容,至于研究本身来说,因为数学关系太过于复杂,研究是无法用实验来验证的,就只能是一项纯理论。

这也就是张硕碰到的问题。

当一项理论研究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那么申请实验去证明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反之,多数学者并不认可,并对研究本身存在质疑,想申请大型实验就非常困难。

张硕也并不着急。

上一世源点论得到国际普遍认可,而这一世,他的研究更进一步,也肯定会慢慢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他暂时打算先巩固理论的内容,并利用经费做一些小的实验来研究电磁力、引力关联的弱解集。

等有了基础以后,再申请实验、做研究,目标性也会更强一些。

在研究电磁力、引力关联的弱解集问题时,他也整理了下前世的理论,尤其是电磁力、强力关联的理论基础。

这就是前世的实验基础。

电磁力、强力的弱化关联,支持了强电磁干涉强力实验,实验组是希望能够找出关联的明确信号,以便证实《源点论》,现在则是要研究电磁力、引力的强关联解集,研究方向和目标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方向更加的明确,理论基础也更加的完善。

利用‘引力归零’做特殊论证,再联系前世的电磁力、强力弱化关联,就可以推导出强力的表达内容。

张硕坐在办公室里,拧着眉头用力盯着稿纸上的数学公式,随后非常认真的再做了一次计算,还利用计算机推导了一下数值。

当看到计算机模拟的指数型曲线,他的目光忽然变得非常复杂。

“原来是这样。”

张硕喃喃道,“虽然推导并不完善,只是代入数值做计算,但是……”

“可能性很大啊!”

“强力拆分,必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而特定环境下,‘强力拆分效应’是以指数型膨胀式增长的。”

“这就是爆炸发生的原因!”

这个结论是数学弱化关系、代入特定数值发现的,也就是说证明非常的不完善,但问题在于可能性很高。

联系记忆、联系实验爆炸,再联系现有的理论内容……

一切都支持这个结论!

他找到了前世实验发生爆炸的原因,他们的实验成功了,而正是因为成功了,强力拆分发生连锁反应导致发生剧烈的爆炸。

强力拆分,也就是质子、中子拆分成单独的夸克。

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即便因为‘强力相关的理论缺失’,无法进行精准的计算,但单独拆分释放的能量强度,一定会是核裂变,甚至核聚变的千倍、万倍、更多倍……

哪怕实验所用的粒子排列稀疏,指数级能量爆发也足以引起一场小爆炸了。

在完成了计算以后,张硕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做个研究。

建立任务——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高电磁环境下,强力拆分的理论研究(难度评估:B)。】

(任务可提升至A级。)

【进度:37.3%。】

(任务可取消,目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0。)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252。)

“任务可提升至A级?”

“也就是说,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到强关联。”

“如果研究能完成,是不是能制造出全新的、超强的核/弹?”

张硕思考着忽然有种罪恶感,但是研究是必须完成的。

一则是,验证理论。

二则,研究关系到前世‘爆炸之谜’,他必须要弄懂为什么发生爆炸,也就等于找出‘自己’死亡的原因。

至于威力超大的核弹……

人类拥有的核弹已经足够多,足以覆盖式让人类自身灭绝,再多一个种类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

高能所,计算中心。

吴建宁、曹孟波、高红利等人都在,他们是召开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的阶段性计算成果会议。

近几个月以来,他们不断和核子组织展开合作,拿到了一系列的详细实验数据,并对于数据进行分析。

每一次的分析结果都符合《能量力场规范理论》。

这个结果已经被所有人接受了。

《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也以此获得更多的认可,并在物理界扩大了影响力。

同时,计算结果也发现了张硕所预测的现象——

“当汇总数据就发现,偏差度,无限接近一个固定数值。”

这是曹孟波的总结。

他非常严肃认真的继续道,“这就说明粒子对撞实验中,未知物理现象是存在的,再进行几次分析,我们就可以把置信度提升到5个西格玛。”

5σ(西格玛),是确认物理发现的置信度标准,也就代表足够的证据证明观测到的现象并不是由随机波动造成的,置信概率大约在99.999945%。

如果能够把置信度提高到5σ,粒子对撞实验中未知物理现象,就能被确定下来。

虽然国际上已经普遍相信了粒子对撞实验未知物理现象的存在,但相信和确认还是不一样,确认下来以后,就可以对于现象进行定义,也会被整个物理界所接受。

在未知物理现象上,cp组的强电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的现象更明确,而两者所引起的现象是否是同一现象,也是实验研究的目标。

这并不是容易确认下来的,主要是因为cp组的现象太明确了。

粒子对撞实验的现象则需要数据分析。

不过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学者,绝大部分已经相信两者是同一现象。

里纳特-伯尔林,核子组织合作组的领队,也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他也参加了计算中心的会议,并开口说道,“我们的cp组也在进行同样的实验,希望能够把两种未知现象合并在一起。”

“这个现象暂时可以称作是‘混乱力场’,也是张硕教授做出的定义。”

其他人都认可这个名字。

有些参会的人则听的心潮澎湃,比如,鲍贺星、崔凯文,未知物理现象是在ICHEP会议上宣布的。

当时,他们可都署名了。

如果未知物理现象被确定下来,他们会不会拿到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好多人也想到了这一点,都不由得看向鲍贺星和崔凯文,眼中闪着深深的羡慕嫉妒……

恨啊!

曹孟波牙齿都快咬碎了。

他无比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去参加ICHEP会议,否则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畅想一下诺贝尔奖?

哪怕最终无法获奖,只是能畅想也很了不起啊!

……

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负责人安德斯-奥奎斯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十月,临近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研究大楼二层办公室,安德斯-奥奎斯静静的坐着,仔细观看着手里的论文,正是张硕发表在《高能物理学杂志》的《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

“理论物理啊,塑造两个基础力之间的关系,真是了不起的研究。”

安德斯-奥奎斯感叹着。

他对面儿坐着的是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同事,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的委员。

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摇头道,“我看过论文了,其中的数学论证非常精彩,塑造的关系似乎是真的一样。”

“但是,根本无法验证,和其他没什么区别。”

他说的停了一下,继续道,“我们更应该关心《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以及粒子对撞实验中发现的未知物理现象。”

“听诺恩说,那边快要确认了。”

‘那边’,说的就是高能所。

安德斯-奥奎斯点头道,“如果现象能确定下来,肯定是一个诺贝尔奖。”

“不,可能不止一个。”

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道,“一个全新物理现象的发现以及能量力场规范理论,实验、理论,只发一个奖不能服众。”

“但那是团队的发现,我们不可能给一个物理中心发奖。”安德斯-奥奎斯道。

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想了想,忽然说道,“这个现象最开始公布好像是三个人,两个计算机工程师,还有张硕。”

“你觉得计算机工程师应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吗?”

“如果评选考虑实验发现,就可以。”克维斯特说着都叹了口气,随后道,“真是让人头疼,张硕才只有26岁。”

这也是头疼的一个问题。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张硕成为国际数学以及物理界最炙手可热的名字。

今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也为他开了好几次会,但最后都没有能在‘评价’、‘确定成果’等方面达成一致。

如果是颁发一个数学奖项,诺贝尔委员会会毫不犹豫,因为张硕已经获得了菲尔兹,但物理学奖就不一样了。

毫无疑问,一个全新的物理发现以及对于粒子对撞实验的总结性研究,也就是能量力场规范理论,足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奖项也要考虑‘排队’问题。

世界上很多达到获奖标准的物理研究,排队几十年也是有的,好多物理学家都是生命快走到尽头时,才凭借年轻时的研究成果而获奖。

所以,年纪也是问题。

张硕的年纪太小了,好多人都认为,即便是未知物理现象被确认,他也应该去‘排队’,而不是插队获奖。

安德斯-奥奎斯也是这么想的,“一个全新的物理发现以及引起物理界震动的理论研究,确实足够突出,但研究实在太‘年轻’了。”

“那项物理发现,也还没有确认下来,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也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托尔比约恩的意见不同,他反驳道,“还有什么比一项全新的物理发现更重要?”

“这个发现可能会让人类认识全新的物理,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

“你也只是说‘可能’,对吧?”安德斯-奥奎斯道,“而且他实在太年轻了,20多岁……”

“年纪应该不是问题吧?”

“年纪当然不是问题,但除非特别的优秀,但研究成果的影响是无法判断的,而所谓开创新的领域,最少现在还没有。”

“这就是我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原因。”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无奈的摇头。

他已经老了。

但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比他更老,评奖上都更趋向于‘老人’。

年龄,竟然也会成为影响评价的因素?

张硕才只有26岁,确实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但评奖上不应该如此顽固不化,委员会里也有人和他的看法相同。

“等?”

托尔比约恩讽刺性的扯了扯嘴角,即便是去等又能拖延多长时间呢?

新的物理领域吸引力有多大?

在物理理论长时间没有发展的21世纪,很多学者都会争抢着挤进去,也许到了明年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实验上都可能有很多突破。

到时候,还不是要评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