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才到极点是疯子,张硕已经误入歧途!

苏东大学的物理学院很兴盛,学院内的物理院士就有四人,当然也有其他和电磁学有关的实验室。

张硕离开电磁学实验室后,又先后去了关联物质实验室以及凝聚态物理中心。

这两个机构就强太多了,关联物质实验室是省级的科研机构,凝聚态物理中心则是国家级的大型机构。

凝聚态物理中心,是有院士坐镇的大型研究机构。

整个实验室占据一大片面积,所属的实验楼就有两座,还有一座是专门修建的大型实验中心。

张硕到凝聚态物理中心转了一圈,也和里面的研究员仔细聊了一下,他发现情况和高能所差不多。

这样的大型机构,实验合作是没有问题的,但专门去做项目不可能。

实验室拥有的研究员很多,所属的项目也有很多,实验室内部高尖端的设备可以使用,但并不能进行改造,就无法针对性的做研究。

这就是问题所在。

‘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所对应的实验需要制造高电磁真空环境,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实验。

比如,利用不受电磁场干扰的中子束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测定。

这样的实验就需要专门的设备,或者是对设备进行改造。

关联物质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中心都说明可以使用设备,或者合作进行一些基础的实验,但要改造设备是不可能的。

这些高尖端的设备,其他的项目研究还要用。

张硕并不意外。

他第一个去电磁学实验室,就是因为电磁学实验室是校级的实验室,设备可以随意的使用、改造,而大型的科研机构就不可能了。

“还是要申请项目,最好是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否则一些高要求的实验就做不了。”

张硕思考着有点无奈。

在参观完凝聚态物理中心以后,他就直接返回了高院楼的办公室。

这一趟只是参观一下实验室,看看物理学院所属实验机构的情况,但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主要是因为张硕的风头正盛,消息很快传遍了物理学院。

第二天的时候,凝聚态物理中心的肖海院士,就带着几个教授找上了门。

肖海满脸笑容的问向张硕,“听说你昨天去了我们实验室?我就过来问问情况。”

张硕点头,解释道,“我们源点论办公室的后续研究,需要进行一些实验配合。”

“能仔细说说吗?”

肖海感兴趣的问道。

张硕仔细说了一下,实验需求最基本需要超高电磁场、真空环境以及高质量的中子发生器,还有各类高精度的检测设备。

肖海听的眉头直皱,“这么高的要求,还是要申请一个大项目吧?你说的一些实验要求,根本没有这种设备。”

“所以,我只是去看看。”张硕的语气有些无奈。

肖海想了想,笑道,“不然这样,张硕,你和我们实验室联合申请项目,也可以再联合其他实验室。”

“如果项目能申请下来,就可以引进新的设备,物理学院有很多优秀的人才……”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

其实申请项目之类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先把张硕挖到物理学院。

张硕刚刚拿到了菲尔兹奖,已经成为国际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但他在粒子物理、理论物理领域也有很大影响力。

如果能把张硕挖到物理学院,物理学院岂不是就多了一个‘爱德华-威腾’似的人物?

未来几十年,发展和影响力都有了保障!

这时,谭友铭就一脸黑线的出现在门口,他几步冲进来大喊一声,“张硕,别理他们!不安好心啊!”

“我可都听到了,肖大海啊!”

“你们要是真想和张硕合作一起做项目,我们数学院也举双手支持,但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让张硕加入凝聚态物理实验室?”

“不可能!”

肖海顿时站了起来,“我们怎么不是诚心?要一起申请项目,张硕当然要来物理学院,否则我们实验室和一个数学院的教授,一起申请物理实验项目……”

“听起来,尴尬不尴尬?而且,通过的概率也小啊!”

“谭友铭,你不懂就不要乱说,这种大型项目要申请是很难的。”

“都是苏东大学,分什么物理学院、数学院。”

“乌拉乌拉~~~”

两个院士当即吵了起来。

最终还是谭友铭更胜一筹,毕竟所在的地方是高院,还有几个教授来帮忙,张硕也表态说没考虑离开高院。

等肖海带着人离开以后,谭友铭脸色通红,激动的像打了胜仗一样。

他也坐下来,又和张硕说起了筹备建造数学中心的事情。

这是数学学院的大事。

省科技处、苏东大学,也包括其他关联部门,都希望能围绕张硕打造一个南江省的数学中心。

张硕完成了那么多的研究成果,影响力绝对是世界级的,他还刚刚拿到了菲尔兹,并成为奖项最年轻的获奖人。

如果能围绕张硕打造一个数学中心,他们就看到了新的数学中心发展成为世界顶级数学机构的希望。

那肯定比东港数学中心强多了。

东港数学中心,负责人不过是个数学院士,引进的人才水平也不差,但能获得国际奖项的很少。

新的数学中心,有张硕,再有高院的教授们作为班底,起步就已经超越了东港数学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也只是短期目标。

很可惜,张硕对此的兴趣并不大,他可不想把自己禁锢在一个数学中心中。

他希望自己在其他人眼中是顶级的科学家,而不仅仅是数学家。

所以张硕希望见到的是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或者是专门的实验中心,但建造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和菲尔兹就有些不搭了,就需要很多人点头同意才可以。

理论物理,要研究发展是很难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可度,理论物理和科技应用之间存在鸿沟,专门建造理论物理中心倒是没什么,但牵扯到高尖端的实验,投入就是个大问题了。

张硕获得了菲尔兹,他的名气和影响力来说,申请千万级别的经费都不是问题。

但是,千万级别的经费还是有点少,只是购买高端设备都是杯水车薪。

所以张硕还是决定耐下心思,考虑一番,再决定怎么去做。

……

一周后,有个好消息。

《高能物理学杂志》发布了新一期内容,第一篇论文的标题是《电磁力、引力理论关联模型》。

第一作者,张硕。

所属机构标注为,苏东大学、高等数学研究院、源点论研究办公室。

汤海益、郭平以及刘明昆,都在论文上有署名。

这个是张硕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也挂在了科技处支持项目下。

在论文内容发表以后,并没有快速引起什么波澜,因为国际理论物理领域,最关注的是和《能量力场规范方程》相关的研究。

张硕的研究,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能量力场规范方程》,也是张硕的研究,但研究是针对粒子对撞实验,并不涉及什么理论内容。

这就像是杨-米尔斯规范理论,很多物理学家在杨-米尔斯规范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方向。

如果是已经找到的方向,并进一步去深化理论,就很难引起太多重视了。

因为,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几个研究的关系是,《能量力场规范方程》——>《基础力关系模型》——>《电磁力、引力理论关联模型》。

也就是说,《电磁力、引力理论关联模型》,是《基础力关系模型》的进一步深化。

有些看到论文的学者,发现里面的数学的论证非常的精彩,但就和《基础力关系模型》一样,数学精彩、框架大,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受欢迎。

谁能保证《基础力关系模型》是正确的呢?

基础都不一定正确,基础之上的拓展研究,也只有以《基础力关系模型》,也就是源点论为方向的学者才会感兴趣。

问题是,源点论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理论物理领域的学者们,对于研究的态度大多就只是看一下、了解一下,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研究受到了公众舆论的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张硕的‘粉丝团’。

现在张硕可不是普通的学者,他已经拥有了众多的粉丝,甚至粉丝还成立了专门的团体,粉丝自然是要追星的。

张硕,不是明星,怎么追?

有好多学历高的粉丝就一直关注张硕的研究成果,他们迅速发现张硕名下多了一篇顶刊论文--

《电磁力、引力理论关联模型》。

当仔细研究论文以后,发现里面的数学内容极为复杂,但也有水平高的博士生看懂了整体要表达的内容。

然后,一条消息就在舆论上流传起来,“张硕研究出电磁力和引力的相互转化关系!”

“以后引力能制造出来了!”

……

这条违背物理学常识的消息,迅速在舆论中火爆起来。

很多人听到消息第一反应就是——

太假!

即便只读过中学也知道,引力和质量直接相关,又怎么能制造出来呢?

可当研究涉及到张硕,很多人就选择了沉默,有些干脆也加入讨论中,“张硕大神最新的研究这么厉害吗?”

“制造引力?”

“电磁力转化为引力?这也太牛了吧……”

“这种技术,岂不是无敌了。”

“什么反重力飞行器,什么引力武器……未来都可以实现啊!”

“……”

网络舆论上的讨论,也传导到了现实之中,好几个教授都去了源点论研究办公室。

比如,王辉、齐志详。

他们一直问和研究有关的事情,“网上说的是不是真的?你们有这个研究?”

“我也看了论文,但理论物理有些看不懂,太复杂了。”

“研究是这个吗?”

“标题好像是……”

汤海益立刻摇头,“我们的研究是两种力的理论论证,塑造的是基础力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不是两个力相互转化。”

他很专业的解释道,“首先,基础力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研究的是理论关联,是电磁力场和引力场之间的共通性。”

“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以电磁力场为基础,再通过某种物理因素作为媒介,就可以研究出场力的共性。”

“制造引力场?也许吧……”

“我们下一步研究还没有开始,这个可不敢说。”

汤海益说的很专业了。

他们所塑造的数学模型,表达的是电磁力和引力的共通性,而不是让两种力进行直接的转化。

数学模型的表达,也和‘转化关系’存在截然不同。

但是,对外行人来说,听起来还是和转化很相似。

王辉就直接说,“你说了半天不还是转化吗?”

“电磁力为基础,然后牵扯某种物理因素,再制造出引力场……”

“不就是转化?”

“额~~~”

汤海益发现自己无法反驳了,毕竟他不可能解释整个数学模型。

他只能看见郭平。

郭平则是用力抿了抿嘴,“你们想怎么理解都可以吧。”

他朝着汤海义摊了摊手,放弃了。

王辉、齐志详等人的反应,也只是舆论影响的一个缩影。

好多人听到引力、电磁力产生关联都感觉很厉害,也就针对其内容进行讨论,但讨论归讨论,多数人还是不相信的。

因为,听起来很假。

有人忽然说研究出电磁力转化为引力的理论,谁会相信呢?

即便是王辉、齐志祥也只是对于话题感兴趣而已,对于理论研究内容正确与否就不置可否了。

其他学者就更不用多说。

水木大学数学中心,邱成文也看到了舆论的内容,他满心郁闷的对助理说道,“张硕怎么就对理论物理感兴趣呢?”

“这些研究有什么意义!”

“听起来比弦理论还要荒谬……”

“他是一个数学天才,应该专注于数学研究,他才26岁,专注于数学研究注定会历史留名,怎么就走上了爱德华-威腾的路?”

科学基金会,数学物理学部。

周强院士和梁振国也在谈这个问题,“看看网络上舆论说的,那个新的研究。”

“我翻看了论文,还真是这样,虽然没有看的太明白,但研究的就是引力和电磁力的关联。”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研究还挂在科技处项目名下……”

“理论物理啊!”

周强叹气的摇了摇头。

梁振国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刚批了杰青项目,怎么不好好做数学研究。”

“都说天才到极点是疯子,张硕还这么年轻,感觉已经开始误入歧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