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昔日师徒,如今形同陌路!

张硕团队完成的研究,准确的说,是构建了‘电磁力、引力的数学关联模型’。

《源点论》中,也有四大力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研究开始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电磁力、引力的弱化关系方程’,‘弱化关系’也就是关联很微弱,这种理论性的研究有可能是错误的。

现在的研究就是完善了弱化关系,变成了一种力和力之间的直接关联。

这种关联是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的。

就像是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对于电子的描述,团队的研究是完成了两个基础力之间关系的构建,当然参数不仅仅是两个力,还包括其他很多的物理因素。

每个人都知道成果有多么重大。

哪怕不考虑理论的验证问题,他们可是完成了理论物理领域第一个力和力之间的关联模型,学术层面的成果也是非常大的。

在一番激动过后,张硕很直接的要给每个人发奖金——五万块。

其他人拿了五万,自己拿了十万,钱都是项目经费里出,科技处给的支持经费就是干这个的。

奖金,是最直接的激励。

汤海益、郭平都刚刚工作,薪资水平并不高,刘明昆的薪资稍高一些,但杂七杂八加在一起也只刚过万,一口气拿到五万的奖金,让三个人都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

研究完成、发了奖金,然后就是总结了。

几个人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报告和论文,张硕还提交了一份报告资料给上一级的科技处,做研究报告成果的同时,也顺带‘申请发表’。

他是担心研究牵扯到保密问题。

研究是纯理论内容,常规来说没有保密问题,但未来必定会进入到实验阶段,就有可能研究出应用技术。

科技处相关部门的人员收到了报告资料、看到了审核申请,顿时感到有些诧异,就干脆直接找到了杜远生。

杜远生直接负责张硕的项目,他看到资料和间接以后,就觉得张硕有些过于谨慎了。

常规来说,理论研究是没有保密要求的。

理论就是理论,理论的研究不一定正确,只是存在正确的可能而已,即便理论研究是正确的距离,距离验证、距离技术应用还是太遥远了。

这就像是物理学的一些理论,比如费米子哈布的模型,能够对于超导材料的电子行为进行描述,但有数学模型就能研究出超导机制吗?

研究出超导机制,就能研制出实用性非常强的超导材料吗?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为了谨慎起见,杜远生还是咨询了几个专业学者,学者也同样认为完全没有保密的必要。

下午的时候,杜远生是的还和领导说起了这件事,“张硕教授的研究有了进展,塑造出了两个基础力的复杂数学模型关系。”

“这方面我也不太懂,找颜院士和水木大学的张斌教授问了一下,他们听到我说的研究成果都很惊讶……好像是不太相信基础力能产生关系。”

“张硕教授还做了发表申请,是不是担心牵扯到保密问题,不过,理论的东西应该是可以发布的。”

领导点了点头,点评了句,“理论应该没有问题,全世界各种理论,很少有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保密也没什么意义,让更多的人看到、参与研究,把理论推广,也能有更大的影响力。”

杜远生和领导说了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

他倒是期待张硕能够到影响力大的期刊上发表,科技处支持了张硕的理论研究,专业领域圈子里内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因为,研究是理论。

科技处支持的都是应用研究,众多的工程项目中出现一个物理理论,就感觉很出奇。

如果能发表在一个影响力大的期刊上,代表研究快速有了成果,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科技处的决定是对的,经费支持也有了回报。

……

张硕提交了资料以后就没有再关注,因为国际数学家大会就要开始了。

学校派出了八人团队参加。

除了张硕、罗勇军、孙兴利、齐志详以及王辉之外,还有信息学院的高继贤教授以及两名行政人员,分别是周建新和王栋。

齐志详年纪最大,他有参加数学家大会的经验,会充当领队的角色。

周建新和王栋会负责帮忙安排行程,照顾一行人的生活起居并处理其他事务。

这主要考虑到张硕‘获奖’的概率很大。

在获奖之前的张硕,和获奖之后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必定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可能就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

一行人是在早上出发的。

在东港国际机场转机,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就到了大会举办地河内。

国际数学家大会,就在河内的中心会议场举行。

等到了中心会议场附近,一行人到酒店办理了入住,稍微休息一下,就一起去了会场签到。

张硕、孙兴利、王辉三人一起走在最后,他们一路上碰到不少学者,都是三三两两的陌生脸孔。

他们认识的国外学者很少,国外很少有人能认出张硕。

走到主会议厅前的小广场时,另一条路上,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是不是东港大学的那个……?”

孙兴利的话还没说完,王辉就小声道,“蒋维之和周凯军。”

蒋维之和周凯军一起走着,他们早就注意到了张硕三人,连续朝着这边看了好几次。

张硕也跟着看了过去。

他和蒋维之对视一眼,又和周凯军对视一眼,眉头轻轻皱了下,随后不在意的扭过头。

“还真是周凯军!”

孙兴利说着看向张硕。

王辉则是远远挥手喊了一声,“蒋院士”,蒋维之也朝这边点了下头。

双方就没有更多交流了。

张硕摇头道,“我没什么,都是陈年旧事了,就当不认识就好了。”

王辉道,“你可是要拿奖了。这个周凯军现在肯定后悔死了。”

“如果我是他,我恨不得跳河里淹死!”孙兴利好笑的说道,“自己的学生,能拿菲尔兹的学生,竟然变成这样……”

张硕没说什么,他早就不在意了。

周凯军的心情确实很不好,没有见到张硕的时候,还可以暂时性选择忘记这件事,见到了就又想起来了。

他可是张硕的硕士生导师。

硕士导师,谈不上什么师徒情分,但一般来说也很亲近了。

张硕可能要获得菲尔兹了,手下有一个拿到菲尔兹的学生,这是什么概念?

周凯军都有点儿想象不到。

蒋维之一路沉着脸也没说什么,他的心情也不怎么好,但也只能恨铁不成钢了,每当看到周凯军的时候,他都忍不住摇头叹气。

实际上,和张硕面对面的时候,他们才是尴尬的一方,尤其是和其他人站在一起,他们谈张硕的时候总是有人频频看向周凯军。

每当到这个时候,蒋维之都不想承认自己是周凯军的老师。

两人快步走进了会场,就打算签个到就去外面,最好不再和张硕碰面。

等到了正门口的时候,他们就注意到一大群人正围在一起,中间是个戴眼镜、头发稀疏的中年人,中年人正兴高采烈的大声说道,“张硕,我的学生!”

“我带出来的学生!”

“为什么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这个问题问的好!大家都知道数学是天才的世界!”

“选学生,资质很重要!”

“当时我要招博士,好多优秀的硕士排着队报我的博士,说实话,张硕在其中并不显眼,但我一眼就看中了他,为什么呢?”

“那是一种感觉,我感觉他就是天才,比那些名校硕士强的多……”

“乌拉乌拉~~~”

周凯军挤到人堆里,听了几耳朵后,就感觉自己像是吃了翔一样难受。

“这家伙就是张硕的博士生导师?那个罗勇军?”

“这个人不要脸啊!”

“什么他培养的?张硕明明是东港大学培养的,就算我没教他太多东西,他也在东港大学上了那么多年学……”

“去苏东大学才多久,到现在,满打满算才两年,已经快拿奖了!”

“小人得志!”

周凯军挤出人堆儿以后,再也忍不住连续怒喷了一大通。

蒋维之听了也很气愤,但他不是气愤罗勇军,而是气愤周凯军,“这还不是要怪你?怎么就出了那种事!”

“别管别人了!”

“我们赶紧签到、赶紧走……”

张硕三人组到了会场时,和蒋维之、周凯军来了个擦肩而过。

双方都自觉装作不认识。

但是,因为张硕可能会获奖,大会可是受到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的。

有采访组已经在各个地方放置了摄像机,双方擦肩而过的画面,还是被摄像机拍到了。

有记者注意到了张硕到来,马上去查了下摄像机镜头,就发现了这有趣的一幕。

当天晚上,媒体上就有了不少会议报道,有的是报道大会即将召开,张硕已经抵达会场。

有的是报道数学联盟主席接受采访,被问及菲尔兹获奖人时,继续保持神秘的说明天会揭晓。

其中有一则报道,就和张硕、周凯军有关,报道标题就是《昔日师徒,如今形同陌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