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六十章 颁奖典礼!超越自己,勇攀高峰!

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是很多以力学为起点进行论证的物理理论的基础。

前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已经研究的很深入,就像是粒子物理中的杨-米尔斯方程一样,衍生出很多分支和研究领域,甚至还有四大基础力转化关系的描述,并嵌入到《源点论》的框架体系中。

四大力转化关系的数学描述,是一种弱化形态的方程。

弱化,偏差比较大,但条件限制比较宽松,不一定是正确的,偏差比较大。

虽然存在不小的偏差,甚至可能不是正确的,但因为其研究的重要性,好多团队都把四大力关系描述,作为验证《源点论》的实验基础。

前世张硕研究的是电磁力和强力之间的关系,因为电磁力和强力关系的研究,能够直接以粒子对撞实验为基础,实验也是最容易设计、控制、检测的。

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他准备研究电磁力和引力之间的关系,因为研究主要是数学方向,而不是直接去做实验。

如果做实验,一定会选择电磁力和强力,因为可以直接参考粒子对撞实验,不管是检测还是控制都有一定的实验基础。

从数学物理角度出发,电磁力和引力都是宏观上能接触到的,科学界对于两种力也是最为了解,其弱化数学关系的描述也最为准确。

那么研究的准确性就会高很多。

张硕并没有急于去建立任务,因为他还不确定主方向,四大力的弱化数学关系也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研究还需要一些粒子对撞实验的分析数据做基础。

但是,主要思路已经有了。

研究就是以‘电磁力和引力的弱化数学描述’为基础,对于描述本身进行修正,并找到解集中的‘特殊点位’,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奇点。

如果能找到特殊的点位,那么就能找到电磁力和引力相互转化的突破口。

后续就不再仅仅是理论了,可以用实验进行验证,也就达到了《源点论》验证的目标,甚至以此研究出一些高端的科技。

张硕想想都感觉心潮澎湃。

后续的一个月时间,他还是淡然的继续正常生活,有时间就做NS方程奇点论证的研究。

这个研究也同样是论证奇点,其中的方法可能会对寻找电磁力和引力的关系有帮助。

一个月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项目评议委员会确定撤销cp组项目评议,登上了舆论的热点话题,话题只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汪进希望能以此‘退隐’,但他接受采访的视频,却持续挂在各大舆论网络平台中,还吸引了很多的点评。

可以肯定的是,以后提到‘汪进院士’的名字,就肯定会和‘不值一提’联系在一起。

这绝对不是短时间能洗掉的。

另外,计算中心也准备在年底对于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进行第一次整体测试。

整体测试,也就是输入真正的实验数据,来进行复杂性的分析。

计算中心对外发布了信息,但就和想象中的一样,他们的风头都被做实验抢过去了,很多人注意到测试信息,只是感慨计算中心的效率。

核子组织的计算机项目组,才刚刚完成了立项并召集团队进行研究,而计算中心已经拿出了程序。

进度对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没有cp组的实验,计算中心肯定会成为高能物理界的主角,可惜没有‘如果’,很多人对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的关注都源于——

粒子对撞实验的未知物理现象,和强磁干涉超子衰变的粒子运动偏差,是否是同一物理现象?

如果是同一物理现象,那么需要探讨的就是为什么两个实验能够制造出同样的未知力场现象。

否则,就还有对粒子对撞实验的未知现象深入研究的必要。

国内外学者,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有很多人也过来询问张硕,而张硕给出的答复非常明确,“我个人认为是同一现象,cp组的实验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设计。”

“这是我的理论。”

张硕的说法还是有一定权威的,因为cp组的实验确实是以他的理论作为基础,才发现了粒子的运动偏差现象。

然后,很多学者就讨论起为什么两种实验能够制造出同一现象,他们也只能去研究张硕塑造的数学框架,他们并以框架内容去推断出一些东西。

……

年末,又是首都。

这次去首都和以往不同,张硕不是要参与什么实验或者研究,而是去领奖的。

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内颁发的最高科学奖项。

同行的还有物理学院的王强教授、周家姗教授,他们是光学实验室的研究员,以‘多频度光子纠缠’的研究获得了自然科学二等奖。

苏东大学出了两个自然科学奖,一个是一等奖,一个是二等奖,已磨刀霍霍准备大肆宣传。

奖项还没有颁发,即便是有小道消息,大学也在只能暂时保持沉默,但实际上,连宣传公告、横幅都已经准备好,只等待颁奖的那一天了。

一路上,王强都在和张硕说着获奖问题,“我们都没有想到能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后来被通知获奖了,实验室的人都高兴的快疯了……”

周家姗也说了几句。

张硕的获奖也很高兴,毕竟是国内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可以说是来自上层的最高肯定了。

在到达首都的当天,他们到酒店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就去了大会堂。

颁奖典礼在大会堂举行。

他们自以为是来的早了,实际上,很多人都早早的挤在门口,来参加会议的学者都是获奖人、获奖团队,领取国家的奖项机会可是很少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悦。

张硕还见到了几个认识的人,有一大群认识不认识的特别过来寒暄。

最近一年时间里,张硕就是学术圈的风云人物,他以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频频登上舆论,每一项研究成果还非常有说服力。

他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不是秘密。

这也是本届国家科学奖颁奖的最高奖项之一,其他就是最高科学技术奖了。

最高科学技术奖,有点终身成就奖的意思,获奖的一般都是年纪非常大的学者。

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人的只有张硕一个。

本届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评选出了281个项目、15名科技专家以及一个国际组织,参加颁奖典礼的总人数超过500人。

在大会堂里和相熟的人寒暄了几句,时间差不多就到了大会正式开始的时候。

张硕的位置在最前排,最前面坐着的都是获得重要奖项的学者或者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座位也彰显出了受重视的程度。

他认真听着台上的讲话。

虽然都是总结性、鼓励的发言,但因为是自己要获奖,他精神奕奕的一点儿都不感到困倦。

等走完了总结发言的流程以后,下一步就是集体拍照,每个人按照指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领导组进场。

他们和前排的人纷纷进行握手。

张硕的位置有些靠左,领导组进场和前排的人纷纷握手,马上就轮到了张硕,他还是第一次这么激动,想想这一世的朋友、同学、家人等等,也许都在通过电视直播看着自己,还是这么容易的会场里,内心也不由得的有些澎湃。

这代表了荣誉,也非常值得骄傲。

实际上,和领导握手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握手的时间大概只有两三秒钟,一般握一下手也就过去了,但是张硕受到了特别的待遇。

领导特别和他说了一句话,“你是张硕吧!每当谈起科学技术的时候,我就总是能听到你的名字。”

“还这么年轻,了不起呀!”

领导说着还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随后才去和下一个人握手。

这个感慨是发自内心的。

一般能参加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学者都要在40岁以上,好多已经超过了50岁、60岁,年轻学者数量是非常少的。

这个会场里,四十出头都称得上是年轻。

张硕看起来也就20出头,像是个大学生一样,也怪不得领导会这样感慨。

在握手环节结束以后,领导坐在第一排,随后集合进行了合影,合影以后,大家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就进入了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颁奖环节。

最先颁发的是代表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老院士上台在领导手里接过了奖章和证书。

即便是已经步入暮年,也能看得出老院士确实非常激动,领奖的时候眼圈儿都红了。

在两位老院士下台以后,下一个颁发的就是自然科学奖了,领导在台上宣读了获奖人和研究名称,“获得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研究是,《NS方程数值模拟》,获奖人,苏东大学研究员,张硕!”

所有人都看向了前排的张硕。

张硕深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转过头接受来自全场的掌声,他起身朝着会场举了下手,随后一步步的走上了领奖台。

他一个人站在台上,面对会场的所有人。

会场的人数并没有多到让人紧张的程度,但在这里感觉是不一样的。

张硕甚至感觉到了紧张,不说达到手足无措的程度,但也尽量管理着自己的表情,也站直了绷直了身体,独自一人站着的时间并不长。

领导拿着证书走了过来。

还是那个领导,脸上还是带着亲切的笑,他把证书交到了张硕的手里,“张硕教授,恭喜你,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

“一般对年轻人,我喜欢用‘后生可畏’来形容,但是对你我无法用这个词了。”

领导笑道,“你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人,所以我送你八个字——”

“超越自己,勇攀高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