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评审也不能看年纪啊!颜崇文:感觉有被冒犯到!

在已经知道计算方法的情况下,张硕很快就运用计算机求出了一组数值解。

整个计算过程花费了20分钟左右,还包括了手动做推导的时间,而做推导列式的过程几乎没有思考,很快就全部完成了。

黄军伟和秦海帆,站在一旁看着有点儿懵,他们都没看懂计算过程。

秦海帆拿着推导的手稿一直看。

黄军伟则盯着求出的一组数值解,他不知道求出的数值解精确度有多高。

这只能用实验来验证。

但是,以个人感觉来说,他觉得这一组数值解看起来比他们求出的那一组解靠谱的多。

在返回的途中,两人都是默然不语。

他们来参加研讨会,也只是想和张硕说一下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希望张硕能给一些求解方法上的建议,没想到拿出个难题直接就解出来了。

这可不是唯一的难题,只能算诸多难题中很普通的一个。

比如,飞机的外形设计,就牵扯到机翼,机身,尾翼等等,每一部分的阻力计算都很重要。

航空发动机也需要很多高难度的计算,比如,发动机进风口承受的风力强度,发动机喷流空气作用产生的复杂动力计算。

等等。

每一个方向上的工作,都会有很多关键性的复杂计算问题,而牵扯到每一个发动机,每一个飞机的设计,都有其特殊的计算需求。

张硕求解的问题,也只是固定设计机翼附近的空气流动计算而已。

如果把设计稍稍的进行修改,那么就要重新进行计算了。

所以,重要的是方法。

“但是,方法不是通用的。”秦海帆手里一直捧着推导过程的手稿,他判断道,“这个计算好像就只针对这个方程组,换一个方程组,哪怕是换一个重要参数,就代入不进去了。”

“感觉过程很巧合,好像是为了这个方程组特别设计的一样,而不是一种通用的方法。”

“这么短的时间……张硕教授这个水平……”

秦海帆都感觉自己找不到形容词了。

黄军伟思考着说道,“针对每个问题,还是要单独研究?不然这样,我们和张硕教授合作?”

“怎么合作?”

“计算项目?有些很难的计算,和他合作。”

秦海帆摇头道,“一个方程组就是一个项目,张硕教授算的很快,但你想想,我们算了多久?而且,还没算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

“如果换上一个方程组,换上一个题目,就要重新研究,总不可能把所有的计算工作都交给张硕教授来做吧?”

“你说的也对。”

黄伟华想想确实如此,“或者,碰到关键性、有难度的计算,可以找张硕教授?可以当成项目,不过还是要回去商议一下,我们也决定不了。”

“我们的水平差距太大了……”

秦海帆也感叹着。

他们一方面是为张硕的水平感到惊讶,另一方面也有些自惭形秽,感觉学术自信受到了严重打击。

……

第二天,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讨会正式开始。

上午八点半,学校礼堂举办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因为只是专业领域的研讨会,开幕式就是简单做一下致辞和报告。

开幕式的致辞是谭友铭做的,大体就是欢迎所有人的到来,并说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重要性以及研讨会召开的意义。

之后齐志详、罗勇军分别对于研讨会的流程和安排做了说明。

然后就是张硕了。

张硕是研讨会的特邀评审,上台做二十分钟的个人工作报告。

个人工作报告和团队工作报告不同,不用说什么数据方向之类的内容,一般是说自己做了什么研究,针对研究的领域发表一下看法,等等。

个人工作报告的内容开放性很高,也可以说一些其他的内容。

张硕很常规的说明了自己的研究和方向,“过去一个月时间,我的主要精力放在NS方程的奇点论证上。”

“奇点论证,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很多非线性偏分方程都存在奇点,奇点的存在也直接影响到方程的正则性……”

他以奇点论证的论述为开篇,简单说了下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以映射二维NS方程来论证三维方程的奇点问题。

之后则是谈起了研究方法和思想。

二十分钟的报告时间并不长,很多人感觉只听了一个开头就结束了。

针对张硕的研究方向,会场很多人讨论起来,“以二维映射来寻找三维的奇点,这个方向很独特啊!”

“我完全想不出怎么着手进行研究……”

“为什么要这样做?”

“很明显,二维NS方程解的光滑的,若是能以二维联系三维,证明不存在奇点,不就完成了NS方程光滑性论证?”

“如果存在奇点呢?NS方程很可能存在奇点吧?”

“这你就要问张硕教授了。”

张硕做完报告走下了台,他坐在第一排主办席位置,旁边就是罗勇军、齐志强。

罗勇军担心的说了句,“你不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方法说出来,万一其他人按照你的方法进行研究……学术上是有这种事情的。”

齐志详也道,“除非是有成果了,一般工作报告不用提具体的研究方法。”

“下次不会了。”

张硕坦然采纳了建议,随后道,“不过也没关系,有人以这个方向做研究,还比我的速度快,说明他本身的水平比我高的多,也就不需要按照我的方向去研究了。”

齐志祥听的愣了一下,苦笑道,“也就是你才有这个自信了。”

创新性研究,能力是一方面,灵感则更加重要。

二维映射论证三维的研究方向不确定是否正确,假设是正确的,有人可能会顺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就会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不过,张硕确实不在意。

一则是因为,二维映射论证三维的方向,绝不是只有他自己想到,肯定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了。

这个方向并不乐观,因为下一步论证内容很难想。

很多人研究NS方程光滑性问题都是从弱解开始论证的,因为弱解论证相对容易,后续能想到好几种方法可以从容的展开。

二维映射论证三维的方向,不止不会让人眼前一亮,还会让人感觉前路艰难险阻,根本就迈不过去。

所以,即便其他人知道了他的研究方法,绝大部分也不可能顺着进行研究。

或许有人会这么做。

但论起研究速度,张硕不觉得有人能和他相比,毕竟其他人是没有系统指引方向的。

……

开幕式结束,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

学术研讨会有专家们之间的讨论会,会议上也有很多的学术报告。

一般研讨会的规模都比较小。

这次不同。

前来参与研讨会的超过三百人,还不包括本校的博士生,投稿并审核通过的研究数量也超过一百,为了能在三天之内结束研讨会,就必须分出其他的报告厅。

学校分配了一排小教室,和边侧一个大教室,作为研讨会的报告厅使用。

高院也邀请一些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作为评审。

张硕是评审之一,他对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性质论证感兴趣,而类似的研究难度相对高一些,报告都是在大教室进行。

所以张硕也就坐在了大教室第一排的‘评审席’。

罗勇军也同样对纯数学论证的研究感兴趣,他就和张硕坐在了一起,再旁边就是颜崇文院士了。

在大教室里做报告的研究,难度相对都要高一些,报告人本来是有心理准备的,可看到评审中出现一个数学院士,表现的还是稍微有些紧张。

这只是一个单方向的学术研讨会,他们从来没想过会出现院士评审。

实际上,张硕的名气也很大,完成的成果相当惊人,但他看起来比较年轻,就显得亲和多了。

很快。

学术报告会正式开始。

前来做报告的都是博士生、博士后,最高就是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内容的级别相对要低一些,真正有成果的并不多。

张硕听的非常认真。

尤其针对每一个完善的报告,他听完以后也就完成了任务,提交任务会研究理解上的收获。

一方面能增强相关领域论证的理解,另一方面,对NS方程奇点论证的研究也有意义。

任务进度,偶尔是会出现增长的。

报告并不都是完善的、正确的,中途也会碰到有问题的报告。

在进入提问环节以后,张硕直接指出了问题,“你在第三部分转换上逻辑不能自洽。”

“你可以自己看一下,第三部分,如果是无穷尽的情况,是可能存在奇点的。”

下一个——

“你做的边际函数论证不完善,边界函数是可能存在凹点的,并不一定是光滑的面。”

“不过研究没有太大的问题,你可以再仔细想一下……”

张硕连续两次指出了关键问题,后来的报告人看过来向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当再次进入提问环节的时候,连评审席的几个人都看向张硕,他们感觉张硕好像能直接指出关键问题。

报告人则非常在意张硕的反应,就感觉只要张硕不说话,自己的研究就没有问题。

张硕开口,问题就大了。

对于一些不完善的研究报告,被张硕指出问题还是有好处的,他们能知道该从什么位置进行改善和思考。

在一上午的报告会结束以后,几个来参会的人朝外走着,一边感叹的讨论着,“张硕教授的水平是真高,好几次都指出了关键问题!”

“我本来以为他做评审就只是看看……”

“所以数学是真不能看年纪啊,就算是评审也不是年纪大就好!”

“是啊……”

张硕几人也朝外走着,隐约听到了前面的对话。

颜崇文左看看张硕、右看看罗勇军,忽然从心底产生了一种被冒犯的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