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这种高大上的研究,还是你们自己来吧!

安东-卡普斯汀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专业领域是线性与非线性数值代数和优化、稀疏优化理论以及数学物理反问题。

在数学物理反问题领域,卡普斯汀有很多国际顶级的成果,也以此拿到了一些数学奖项并在国际上很有名气。

数学物理反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对于物理问题进行解释,就涉及到了数值求解数学模型的复杂问题。

所以针对张硕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成果,安东-卡普斯汀更看重的是‘拆分离散’的方法,而不是研究本身,因为其他的数学模型,或许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拆分离散,也就能用无穷尽离散分析进行数值求解。

安东-卡普斯汀并不是唯一这么想的,很多数学方向的学者都更加看重研究中的方法。

这一点上来看,也知道张硕的研究意义有多大了。

正因为如此,中岛启注意到研究成果以后,马上就给其他菲尔兹委员会的人发了信息,和他们交流了一下菲尔兹评选的问题。

有这样重大的成果,再加上NS方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足以奠定张硕在国际数学领域的地位,一跃成为了数学领域最知名的学者之一。

同时,两个成果加在一起,足以让他跨越一众同行,直接被提名菲尔兹。

国内外舆论也是这么看的。

国内的舆论知识不用多说,上一次邱成文对于张硕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以后,很多人都确定张硕就是未来的菲尔兹得主。

现在还没有拿到奖项,但未来肯定能够获奖。

这种想法有些疯狂,毕竟菲尔兹不是靠人气拿到的,但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有些报道甚至说,“如果两届菲尔兹得主中没有张硕的名字,说明这个奖项是不公正的。”

换句话说,张硕三十岁前不能拿奖,也就代表菲尔兹评选不公正。

国外媒体的报道也谈到了菲尔兹评选,有媒体认为张硕能完成如此重大的成果,并成为近年来最突出的年轻数学家,很大可能会获得菲尔兹奖。

这些报道发回国内,很多人对于张硕获奖更有信心了。

菲尔兹奖,是数学的最高奖项之一,它和阿尔贝、沃尔夫放在一起,被称为‘国际数学三大奖项’,但从真实认可度上来说,菲尔兹是远超阿尔贝和沃尔夫的。

比如,邱成文是菲尔兹获得者,提到他所获得的学术荣誉,马上会想到菲尔兹奖。

实际上,邱成文也获得过沃尔夫,却很少有人称他是沃尔夫获得者。

在多数人的眼中,沃尔夫还是比不上菲尔兹,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荣誉。

学术圈,也是如此。

如果一名数学家非常天才,那么年轻时肯定会拿到菲尔兹。

若是没有拿过菲尔兹,四十岁以后拿到了沃尔夫奖,很多人也觉得比不上菲尔兹获得者,当然,前提是,他没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总之,菲尔兹才是公认的数学第一奖项。

对国内而言,菲尔兹奖也是意义重大,因为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内数学家获奖。

国内一直在增加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数学也是其中之一,而目标就是希望基础科学研究上能赶上国际水平。

国内的数学也一直不断的在发展,但如何说有进步、如何说赶上国际水平呢?

获奖,很重要的指标!

如果有国内数学家获得菲尔兹奖,自然说明在数学研究的某个方向上,达到了世界最前沿的水平,正因为如此,张硕是否能获得菲尔兹才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这些关注给张硕带来了很多的人气,比如,他的账号粉丝量一直不断的增长。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苦恼。

好多人都认为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相关的研究是在一个星期内完成的,网上的‘神言论’连续挂了好几天的热门。

张硕不得不发消息澄清了一下,“我在三个月前就开始研究了。”

他故意把时间说的有些长,尽量让其他人认为是正常的研究。

这并没有什么效果。

多数人更看重结果,而不是研究的时长,因为他确实完成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数值求解研究,研究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之前他还完成了NS方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一口气发表了三篇论文。

两者叠加在一起,研究的时长根本是次要的。

每天都记者蹲堵性的进行采访,路上碰到所有人都投来好奇与惊叹的目标。

在长期被关注的目光下,张硕慢慢的习惯下来,他每天还是正常的工作,也开始了下一个研究——NS方程奇点论证。

这项研究难度非常高。

张硕发现每天认真做研究,平均只能完成0.1%~0.2%的进度,还是在研究没有被卡住的情况下,每天都能想一点,想的内容很少,半页纸就足够记下来。

内容不多,想出来的难度很高。

“按照这个速度,再加上氪币指引方向,研究也需要两年以上……”

两年,还是能接受的。

相对于NS方程的论证来说,两年时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时间还是有些长的。

张硕也不再去追求快速研究,而是有时间就想一些点,慢慢积累的完成,总归有完成的那一天。

当名气大了以后,烦恼也会自动找上门。

苏东大学数学学院要召开非线性偏微分程研讨会。

类似的研讨会,可以理解为单独领域的小型学术会议,一般就只有专业领域的教授、副教授或其他学者参加。

有一些博士后、校内的博士生,也可以到会议上做报告或旁听内容。

这种研讨会的规模很小,参加人数一般不超过百人,计划举办的时间也只有一天或两天。

在研讨会上,专业领域的教授们会分享自己的经验,有些投稿的学者也可以做报告,但因为研讨会没什么权威性,报告可以作为大型学术会议或投稿论文的‘预报告’进行。

换句话说,研讨会上做了报告,可以让相关领域的教授看一看研究是否有问题,并对内容做个点评,以后也可以拿到其他学术会议研究报告。

这样的学术研讨会是很不起眼的。

张硕被邀请担任研讨会的评审,自己学校举办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讨会,他担任评审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结果,麻烦来了。

“我们接到了很多投稿,有两百多份。”谭友铭苦笑道,“这种研讨会,投稿人是博士生以上,一般都会接受,反正就是在会议上做个报告而已,但是投稿数量太多了。”

“后续不知道还有没有,我们不是要举行专业的学术会议,也没有什么会议委员会,总不可能挨个去审稿吧?”

“还有……”

“有好多教授都申请来参加研讨会,还有科学院数学所的研究员,甚至包括颜崇文院士,他们都是冲着你来的!”

谭友铭说着都很无奈。

外界知道苏东大学要举办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讨会,张硕很可能来参加会议,甚至是担任会议的评审。

有很多博士生、博士后,甚至是副教授级别的数学学者,直接把自己的研究投给了研讨会。

同时,也有不少没邀请的教授申请参会,他们主动来参会肯定是冲着张硕来的。

要么是为了NS方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要么是为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离散分析的研究。

总之,研讨会遭遇了冲击。

张硕对此也没什么办法,“要不这样,我不当评审了,你们对外说,开研讨会时我不在?”

“额~~~”

谭友铭想了想,“还是算了。其实参加的人多也挺好,就当是个小型学术会议。”

“你来当评审也能壮壮声势,这对于数学院是有好处的,到时候,有什么情况再看。”

“我和其他教授再谈一谈,看看事情怎么办……”

……

实际上,研讨会的主负责人不是谭友铭,而是齐志详。

谭友铭的主方向是调和分析,而不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他常规不会参加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但他是数学学院的院长。

当会议召开遇到问题,齐志详就反应给了他,再加上有其他院士申请来参会,谭友铭就肯定要关注会议工作了。

张硕就不关心这些了,他受邀担任研讨会的评审,到时候,去参会就可以了,至于引发的其他问题,就让会议负责人头疼吧。

他还是继续常规的生活节奏。

孙兴利还是经常来张硕的办公室,他正式加入了陈天泽的研究组后,就没有原来轻松了,即便是来张硕的办公室,手里还总是拿着文件资料,似乎随时都打算研究思考。

他的解释是,“遇到陈教授,他看我手里拿的东西,肯定会觉得我很认真!”

“我就是这种人。既然加入项目了,就要好好干。”

张硕问道,“有什么进展吗?”

孙兴利直接听笑了,“这种研究能有什么进展?反正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一个星期开一次会讨论一下就行了。”

“研究黎曼函数、黎曼素数没有前途,我想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去想平方数边缘素数论证问题。”

“看来你还是适合做周氏猜想相关方向的研究。”张硕点评了一句。

“我也这么觉得。”

孙兴利说着忽然打开了文件夹,从里面拿出了一张稿纸递给张硕,“不过我这几天都没想研究问题,而是在想这个,看看。”

张硕扫了一眼,发现上面是一大堆数字。

“梅森素数?”

“当然不是。”

孙兴利笑道,“没看懂,对吧?”

张硕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自己还真是看不懂,就是一大堆长串的数字,不是梅森素数还会是什么呢?

电话号码?

“港城**彩的中奖号码!”孙兴利说出了答案。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孙兴利笑着继续道,“小红也买房了,你也买房了,我也打算买房,但是很贵,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能研究一下,然后中个大奖,现在奖池里已经滚到快两个亿了。”

他说着拿起纸笔,凑到桌上写了起来,一边解释道,“我这不是没有逻辑的研究,我们是研究数学的,要找规律。”

“国际上有就有人专门分析彩/票,然后中了奖。”

“我也想找找规律。”

“这些就只是近期的中奖号码,我电脑里存了所有能找到的号码,并利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虽然理论上每一个数字出现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但我发现概率还是存在偏差的,这就像是研究一个数是不是素数,它是素数的概率和素数分布有关。”

“比如,数字比较小,是素数的概率就比较大,数字很大,那么概率就比较小。”

“中奖号码是随机的,但理论上来说,每一个位置上的数字,出现的概率都是相同的,所以做了统计学分析以后,出现的频率低,自然下一次出现的几率就大一些……”

孙兴利连续说了一大堆。

张硕听罢摇头道,“这就像是投掷硬币,再投一次,正反面的概率还是相同的。”

“不过,你说整体和单次出现的概率,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分析上来说,我觉得不仅仅要分析整体,要分段进行研究。”

“比如,可以分阶段做个数字出现频率的函数曲线研究一下。”

孙兴利想了想,点头道,“这样,用你电脑登录一下,我把数据调出来。”

“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等孙兴利调出了所有的数据以后,他们就开始针对数字进行研究。

最开始是进行整体统计的研究,后来分阶段进行统计研究,再后来干脆做出函数曲线。

张硕甚至建立了一个任务——

【研究项目名称:**彩中奖号码的数学规律(难度:E)。】

难度只有E,说明没有创新性的内容。

在没有创新性内容的前提下,即便是完成了研究,也只是完成一种‘分析’而已,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分析,就像是解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

张硕和孙兴利一起进行了各种分析,研究的目标只有一个——以数学和‘不数学’的方式,得到接下来几期最大可能出现的号码。

罗勇军进办公室的时候,就看到张硕和孙兴利一起说着数字问题,桌上则是有一大堆的数学手稿,地上也有好几张手稿内容。

他捡起一张看了一眼,发现上面是一个复杂的平面曲线图,旁边还有好几个函数。

他疑惑问道,“你们在研究什么,我怎么看不懂?”

“这么复杂啊?这是什么函数?没见过类似的曲线啊。”

张硕和孙兴利一起转头看过去。

孙兴利解释了句,“我们在研究港城**彩后面几期最有可能的中奖号码。”

张硕则道,“罗老师,要不要一起研究一下?你对线性微分方程的理解很深入,可以帮我们看一看这几个方程,是不是存在一些共同点?”

“……不用了。”

罗勇军用力扯着嘴角,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水平不够。这种高大上的研究,还是你们自己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