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外行发言?张硕:我的研究已经完成了!

“科学,就是不断在质疑中取得进步!”

这句话确实没错,但是要说服所有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针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科学是在质疑中前进,但并不是每个质疑都是正确的,也不是每个方向都能够质疑的。

张硕发布了微博消息以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同时,也有更多的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确实是在质疑中前进,但费米子哈勃的模型是单方向的数学模型,而不是某种固有的思维限制,已经有很多人对其进行过研究,能简化早就简化了。”

“这個类型的复杂数学模型,最可行的方法就只有量子计算。”

“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研究了,简化根本不可能做到。”

“如果能做到简化,那么从数学角度来说,模型就可以简化,显然后者是不可能做到的。”

“张硕是计算数学的天才,但数学模型和方程是不同的领域……”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支持张硕的基本都是不理解争论内容的网友。

那些对于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又或是其他类似物理模型的学者们,则都持有中立和反对的意见。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支持张硕的人更多了,只不过支持针对的是张硕本人,而不是争议的问题。

‘新奇博士’杨超当然是站在‘学者派’,他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或者说是出一口气,才去针对内容对黄立波进行专访,来佐证自己的认知。

他是想博一波流量顺带稳固自己的人设而已。

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

现在事情发酵到如此程度也是杨超没有想到的,最主要是一大堆学者站出来的背景下,张硕还发了条‘科学,就是在质疑中前进’的话。

“张硕,还真是不服输啊!”

“哪怕和全世界作对也要证明他是正确的?”

“嘴上不服输也没用,这种问题,除非是真的做到了简化,否则‘真相’永远会站在人多的一方……”

人多,指的是学者。

普通网友的支持再多也没用,因为他们对于问题根本不了解,再多的支持也没有意义。

当然类似的辩论也不会有结果,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

杨超趁着流量还在,又赶紧发了两条消息继续稳固自己的人设,也让新加入话题的网友知道,到底是谁发起的话题,是谁最开始质疑的张硕。

功劳,可不能被抢走!

“我最初就说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不可能被简化的。”

“在读博士的时候,我对这个有研究,当时量子技术发展还没有到现在的程度,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求解是个大问题,直白来说,根本就是无解。”

“简化?如果能做到简化,那些做超导理论研究的学者,可真就要疯狂了……”

当问题在舆论上再次发酵,就有记者试图去采访张硕。

他们都吃了闭门羹。

苏东大学也知道舆论上的问题,学校门口有保安专门盯着,不让记者随意进出校园。

即便是能混进校园里,他们也见不到张硕。

张硕一直闷在高院办公室里,专注于整理论文内容,根本不接受外来的采访,研究院楼门口还专门有人盯着,陌生的脸孔根本就进不来。

另一边。

有记者去了西京科技大学,采访到了量子计算实验室的黄立波教授。

网络上舆论的发酵让黄立波感觉很不错,他最开始觉得是被利用了,还很生气,但后来发现舆论针对的是张硕,各个学者发声都站在他的一方。

这也正常。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当然是不能简化的,只要从事相关的研究,就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再次有记者来采访,还是很专业的媒体记者,黄立波就积极的接受了采访。

当坐在办公室面对记者的时候,黄立波感觉自己成了学术名人。

在相关领域上,黄立波确实是一个学术带头人,但距离什么学术名人差距还是很大的,毕竟做的是非常难理解的研究方向,放在公众舆论上根本就不起眼,即便是有成果发表了都没有媒体报道。

现在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黄立波满脸笑容的说了新内容,他描述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量子计算研究难度,“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已经是超导理论机制中最简化的模型,但数学分析上来说依旧是非常复杂的。”

“这种复杂性,可以这样来形容……”

“想要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进行计算模拟,所需要的计算量,或者说计算的次数比宇宙中所有的粒子总和加在一起还要多。”

“这个概念能理解吧?那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庞大的数字概念。”

“在这么庞大的计算需求面前,普通的计算手段就显得有些滑稽可笑,只能以量子计算来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进行计算模拟……”

黄立波越说就越投入,后来就干脆道,“针对舆论上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张硕教授的说法是有些外行的,可以说算是外行发言。”

“但是我并不是批评他的学术能力,在计算数学领域上,张硕是国内乃至国际上最顶尖的学者。”

“但是,学术领域差距是很大的,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一项超导理论机制的数学模型,可以说,是一项数学物理的研究。”

“计算数学、数学物理,差别非常大……”

在黄立波接受采访以后,报道很快就发了出去。

黄立波前面说的都没有问题,都是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介绍,后面几句话就有着争议了。

媒体记者也看准了争议点,制造了个舆论话题——

#张硕外行发言#

简简单单六个字,立刻引起了热哄哄的讨论。

“张硕是外行?这种话也能说吗?”

“看视频上黄立波说的内容,似乎也没错,数学物理上,张硕应该算外行吧?”

“物理上,张硕是外行?他怎么做的高能物理的算法?”

“高能物理和超导也不一样吧?超导机制研究的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张硕应该算外行吧?”

“即便说的没什么问题,但说出来就有些不礼貌了吧,那也可以说,黄立波是计算数学的外行?”

当网络上再次掀起热哄哄的讨论,孙兴利正在张硕的办公室里,给张硕当整理论文内容的助手。

他带着极度的兴奋,不断说着,“这次给他们来个大的!”

“看看网上说的就可气,那个黄立波竟然说你是外行?过一阵子,看他还笑不笑的出来!”

他连续说了好半天,确认性的问道,“你这个研究没问题,对吧?”

“当然。”

张硕非常肯定的点头,“我已经研究很久了,你不是在帮我整理内容吗?可以自己看看。”

“……看不太懂。”

孙兴利翻了个白眼,“我就知道大致的过程,能做到帮你整理就不错了,你还想让我全懂?”

“这些都是物理,计算数学方法的内容,我一个研究丢番图方程的,难为人啊……”

“不过,没问题就好。”

他说完盯着手机嘿嘿直笑。

张硕有点看不明白了,他疑惑问道,“怎么了?”

孙兴利笑道,“我有个群组里,都是同一年来学校的同事,他们也在说着网上这个问题。”

“我就和他们很确定的说,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一定能简化,别人做不到,你肯定能做到。”

“有个物理学院的女老师,和我杠了好半天,堵天堵地的说‘不可能’,刚才他说了,要是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能简化,直接嫁给我都行!”

孙兴丽越说笑的越欢畅。

张硕疑惑的问了一句,“长得漂亮吗?”

孙兴利想了想,点评了句,“一般人吧,稍微有点小胖。”

“多大年纪?”

“比我大一岁吧,好像……”

张硕听罢思索着点了点头,“有一句话送给你,高明的猎手往往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的。”

孙兴利收住了笑容,再看一下手机上的对话,顿时陷入了沉思。

……

当天快到晚饭时间,论文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

二楼忽然来了好几个人。

邱志超走在最前面,王辉、齐志祥,再包括钟静芬,以三角形站位把他框在其中。

邱志超满脸苦笑的解释着,“我就是来问问张硕,不用这样吧,我和张硕这么熟了……”

王辉笑道,“我们就是跟过来一起看看。”

他们还真是担心邱志超找麻烦。

网上舆论说的是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模拟问题,而邱志超的研究组就是做相关的研究。

所以,苏东大学内部也要‘警惕’物理学院的人。

这是高院的共识。

邱志超在三人的监督下,敲响了张硕办公室的门。

张硕见到邱志超愣了一下,他马上开口道,“邱教授,你是来问一下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问题?”

“对啊。”

邱志超左右看看,苦笑道,“我就是想来问一下,伱真的认为这个模型的计算能简化吗?”

张硕肯定的点头。

“为什么?”邱志超有些不理解,针对一个数学模型的简化问题,表达出如此肯定的态度就很不正常。

张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这个问题上,邱教授,你是希望能简化还是不能简化?”

邱志超想都没想,给了一个让其他人不理解的答案,“我当然希望能简化了,最好是立刻简化!”

“为什么?”孙兴利、王辉以及齐志详异口同声的问道。

所有人都看向了邱志超。

邱志超淡定的解释道,“你们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情况,不太了解,对吧?”

“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很多专门针对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量子计算研究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量子计算学术应用方向。”

“针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做量子计算研究的也有好几个组,我们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排名最靠后的一个,研究进展可以说是……还没有进展,这不是水平问题,只是我们的项目申请比较晚,而且经费不是很多。”

邱志超苦笑了一声,随后笑道,“如果模型被简化,那就太好了,前面的研究都变得没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研究组又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你们说,我会不会支持计算简化?”

“……”

办公室里一群人面面相觑。

张硕抿着嘴用力点点头,“邱教授,你的梦想成真了!”

他抽出一张手稿递过去,“看看,研究总结。”

“我完成了这项研究,已经准备要发表论文了,只不过,不知道对你们的实验会有什么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