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张硕:你是要和我讨论数学问题?(二合一大章)

在去首都之前,张硕一直在研究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简化计算问题,但并不是专注于研究任务,大部分时间还是看各种资料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量。

当对相关知识有足够多的了解,再以数学分析手段去进行研究就是事半功倍了。

现在任务进度接近‘70%’,速度可以说非常快了。

这和NS方程数值模拟的研究也有关系。

NS方程数值模拟中的一些方法框架、一些想法框架,也可以用在物理模型计算模拟的简化上。

数学模型和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不一样。

偏微分方程,以数学角度去进行研究,就是纯粹的数学问题。

物理现象的数学模型,则要从物理描述的理解开始。

数学模型比方程要复杂的多,仅仅是模型表达的含义都需要理解很多的问题,也因为模型太过于复杂,单纯以数学的方式是研究不了的。

所以,简化算法的研究要从物理方向的理解开始。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上,每一个参数都对应一种物理表达,以物理方向的理解着手,就无法再进行简化。

这就是矛盾之处。

模型表达太复杂,以纯数学的方法无法做研究,但物理方向上又无法再进行简化。

张硕已经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并且研究的已经很深入,初始就是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哈密顿量进行分析。

哈密顿量是所有粒子的动能的总和加上与系统相关的粒子的势能,对于不同的情况或数量的粒子,哈密顿量是不同的,因为它包括粒子的动能之和以及对应于这种情况的势能函数。

研究本身是对于计算模拟的简化,并不是对于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简化,所以针对模型的哈密顿量进行研究,考虑的方向也是如何运算才能简化整体的计算过程。

以物理角度的理解,对哈密顿量的分析,再考虑运算问题,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

数值计算!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对超导体内电子状态的描述’。

模型的数值计算,也就是通过计算得知超导体内电子的即时状态。

有关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数值计算,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包括集合量子蒙特卡洛、张量重正化群等,都是数值分析手段。

张硕看了很多的资料,他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计算模拟。

一個是数值法。

NS方程计算模拟的研究中,有一部分方法框架可以用在数学模型的计算模拟简化上,但前提是完成数值法的研究。

所以两者还是一个研究。

数值法,也就是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类似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了,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简化数值求解。

张硕找到了一种方法,并命名为‘多重无穷尽离散分析’。

多重无穷尽离散分析,并不是做无穷尽的计算,而是进行列举计算,计算的越多分析的数值结果就越准确。

这就像是找一个最接近一的数字。

在进行一次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是0.9;进行两次分析得出的结果是0.99;三次分析结果是0.999……

无穷尽,不断的接近。

这会让数值法变得更精准,若是只进行接近性的计算,计算量相对会小很多倍,计算模拟也就得到了简化。

……

整整一周时间,张硕都专注于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中。

当专注进行研究的时候,再加上‘氪币’带来的方向指引,任务进度增长就会很快,进度已经提升到了‘91%’。

张硕每天都会查看进度,他对于进度的增长感觉很平淡,甚至觉得相对有些慢了。

“一个星期,七天,进度增长21%多一点,换算下来每天只增长3%。”

“3%,相对于‘6’个科研币。”

他考虑的是NS方程奇点问题的研究。

NS方程奇点问题,需要的科研币数量达到了7000个,每天六个科研币的进度,算下来就需要三年才能完成。

相对于NS方程论证的难度以及影响力来说,三年时间并不长,甚至说非常的短暂,但能短时间完成当然是最好的。

“还是有些着急了……”

张硕思索着摇了摇头,他一直以来做研究的速度都很快,想到一个研究需要三年的时间,就感觉很漫长。

他暗自提醒自己,“还是应该放平心态,不能总是想一口吃个胖子。”

张硕放下手头的工作,打开邮箱随意看了几眼,就发现有十几封邀请邮件。

有些是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邀请,邀请他去做讲座,邀请他过去参观,甚至直白的说,希望他能过去工作。

还有一些是国内的邮件,也同样是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邀请。

类似的邮件,不回复就有些不礼貌了。

张硕还是耐下心写了两个版本的回复邮件,一种是中文版本,一种是英文版本,但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感谢邀请。

本人最近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其他问题。

很抱歉,再次感谢。”

在完成了邮件以后,他直接分两批进行统一回复,然后就半躺在椅子上刷起了手机。

一段时间没注意,他的网络账号粉丝已经超过五十万了。

网络账号,粉丝量百万是一个门槛。

五十万粉丝,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少,但要知道他的账号极少发布内容,注册以来,总结也只发过三条信息,直接可以归在‘不活跃’行列中。

即便如此,关注数量还是不断增长。

账号上也有很多新消息,都是各种点赞、转发、评论。

私信,倒是没有。

张硕设置了只接受关注人私信,而他关注的就只有孙兴利一人,显然是不可能收到私信的。

评论倒是有很多,都是在他发的信息下的留言。

他打开了新评论消息界面,本来只是想把新消息变成已读,发现最上面的一条询问,顿时来了点兴趣。

“张硕教授,请问你研究的NS方程计算模拟中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复杂数学模型上了?”

这条消息来自一个很普通的账号,名字就是一大串字母,上面什么资料都没有,但能做出这种提问,显然对NS方程计算模拟方法有了解。

张硕给了个反问式的回复,“比如呢?”

他回复后就在广场上刷刷信息,没想到对方很快有了新回复,“费米子哈伯德模型?”

张硕顿时一愣,旋即回消息道,“你在研究这个?”

对面快速回复,“不是研究,是会用到。”

“可以。”

张硕发了两个字,随后又补充一句,“是什么样的研究?”

对方回复道,“关注下我,私信聊!”

张硕点了下关注,对方很快发来了私信,也说起了本人的身份,是科学院超导实验室的研究员苏志国。

苏志国解释道,“我们研究的是非常规超导电性发生机制与电子-电子自旋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要针对的是铜氧化物进行研究,但是涉及到电子-电子自旋相互作用,好多实验问题就要牵扯到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

“我们用大型计算机模拟计算效果非常差,如果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也能像是NS方程那样做计算模拟就好了。”

苏志国给张硕留言也只是随意问上一句,现在也只是和张硕聊上几句,根本没想过张硕能有什么方法。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模拟,是量子计算机研究的学术性课题,也是国际级别的超级难题。

哪怕只是数值求解,都是国际要开会讨论的研究议题,国内相关的研究领域也召开过不止一次的讨论会。

他就去参加过一次,什么收获都没有,就只是总结已有的几种数值分析手段,分析手段也只能说研究方向,可不代表能够求解。

张硕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他只是了解式的问了几句,随后说了句,“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太过于复杂,想做到大规模计算模拟很难,但数值求解,可能很快就会有了吧。”

“希望如此。”

苏志国根本没往研究上想,他只是觉得张硕在安慰自己。

张硕和苏志国聊了几句,心情都变得很不错,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研究,直接可以应用在超导机制研究领域。

他关掉了私信页面,发现评论上又多了几条信息。

新信息还是在他和苏志国聊天的下方,来自一个叫‘新奇博士’的博主。

“NS方程计算模拟中的方法,能用在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模拟上?”

“张硕教授,你上面说可以指的是这个,对吧?”

“那岂不是说,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模拟能够简化?”

“据我了解,这不可能吧!”

张硕看着几条留言只感觉莫名其妙,他点开对方的资料看了一下,发现是个百万粉丝的网络博主,发的消息都是一些前沿科技研究的科普,还有几条是对各类学者的采访视频。

他想了一下,给了一条询问性回复,“你是要和我讨论计算数学问题?”

他是真心做询问。

对方似乎是来讨论数学问题的,有什么计算数学研究理解上的分歧,确实也可以讨论一下。

‘新奇博士’,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名字叫杨超。

杨超是个物理博士,博士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就离职开始做自媒体,随后以发布独特的前沿科技内容,以及对前沿科技研发学者们的采访,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作为一名科技类的博主,自然会关注新进崛起的天才张硕。

他偶然注意到张硕和一个普通账号的对话,了解了内容以后,还特别到网上搜索一番,随后就发出那几句问话。

杨超没想到张硕会给出这么一句回复,“你是要和我讨论计算数学问题?”

张硕是询问的口气,但反映在文字上看起来就有点嘲讽意味了。

杨超顿时感觉自己被鄙视了。

什么意思?

是说我没资格和他讨论数学问题?

作为一名百万粉丝的科技博主,杨超自认为还是有些水平的,很多人都赞叹他的知识广度,也有很多粉丝对他很崇拜。

结果……

连和张硕的讨论数学问题的资格都没有吗?

杨超越看就越生气,他干脆截了个图发了个微博,还配上一句文字——

“虽然张硕大神这么说。

但我依旧坚持认为,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模拟根本不能简化!”

这句文字配的很有意思。

他根本没提‘自己被鄙视’的事情,而且要继续和张硕争议学术问题。

在微博消息发布了以后,下面很快就不少粉丝留言,但普通人根本不懂数学问题,他们发表的观点就是支持哪一方。

“这不纯粹蹭张硕大神的热度吗?”

“你确实没资格和张硕大神讨论数学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噌热度,取关了!”

“模型计算什么的我不关心,但在计算数学上,张硕大神才有发言权吧?”

当然也有不少人支持奇异博士,“博主还是有点水平的!”

“张硕大神的回复有点不礼貌了!”

“这个什么什么模型我不懂,就说正常的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明显看不起人的口气啊!”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看着各种评论,杨超忽然有个新的想法,“如果能证明我是正确的,岂不是能给人留下‘很厉害’的印象?”

“在一个学术问题上辩过了张硕,能增加专业性的权重……”

“可能会上热搜,再火一把……”

杨超思考着眼前一亮,他马上买机票去了西京市。

在抵达西京市以后,他联系了西京科技大学的教授,凭借着同学关系,第二天就见到了西京科技大学的黄立波教授。

黄立波是西京科技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的副主任,所做的研究项目正是‘构建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量子模拟器’。

杨超是被介绍过来的,他不是正式的媒体记者,只是一个自媒体网络博主。

黄立波还是感到很高兴,他们的研究根本登不上大众舆论版面,主要因为研究内容过于晦涩,有成果都很难被媒体报道。

有个专业进行前沿学术科普的网络自媒体来采访,后续也能在网络舆论中出现,想想感觉也是挺好的。

所以他非常的配合,上来就介绍了一下研究内容,“我们做的是量子计算研究。”

“现在的量子计算技术,已经可以研究解决一些学术问题,我们的主要方向是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目标是制造出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冷原子量子模拟器……”

“乌拉乌拉~~”

黄立波连续说了一大堆,让杨超都感觉头疼了,他还是很耐心的听着,好像是听懂了一样频频跟着点头。

这也让黄立波感到很欣慰。

以前也有记者上门采访,但是说起专业内容以后,记者明显就是听不懂了。

这个网络博主有个物理博士学位,看起来还是有点儿水平的。

杨超装作耐心的听完赶紧进入了提问环节,“黄教授,你们的研究方向是以量子计算技术,完成费米子哈伯顿模型的计算模拟,对吧?”

“也可以这么说。”

黄立波点头纠正道,“区别在于是以构建量子模拟器的方式进行物理性的模拟,过程中以量子技术进行计算。”

“这和普通计算机计算差别是很大的。”

杨超赶紧点头同意继续问道,“据我了解,费米子哈伯顿模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超导模型,那么它的计算模拟能不能简化?”

“比如,张硕教授完成的NS方程计算模拟研究,对于NS方程模拟的计算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是不是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他的话还没说完,黄立波立刻摇头道,“你还是没理解啊!”

“量子计算和常规计算机计算是完全不同的。”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非常复杂的,常规计算机根本无法进行模拟,甚至连数值求解都非常非常困难。”

“求解都做不到,怎么模拟呢?”

“量子计算,事先要构建出量子模拟器,也就是把物理现象圈在量子计算过程中,这样才能够进行计算模拟,这样说伱明白了吗?”

“那些计算数学的方法,都无法用在费米子哈伯顿模型的计算上,否则我们也不用做量子模拟器了,对不对?”

黄立波说完以后,杨超顿时露出了笑容,他要的就是这句话。

计算数学的方法无法用在费米子哈伯顿模型的计算上,自然,NS方程计算模拟的方法也同样是无效的。

在费米子哈伯顿模型的研究方向上,黄立波可是最有权威的专家了,他们的研究还登上过顶级学术杂志。

黄立波说的话总可信了吧?

杨超并没有结束采访,而是又继续在研究上询问了好几个问题。

之后返回了酒店,立刻开始做起了视频。

视频自然要进行剪切的。

他答应黄立波把所有的视频放上去,但关键性的问答可以放在最前面。

后面都是专业学术性的话题,网友也根本不会有兴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