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这个成果,拿奖能拿到手软!

之前张硕在《美国数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NS方程的计算模拟论文。

计算模拟,也就是研究出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

张硕的研究也是覆盖性计算,比应用最广泛的DNS方法计算量更小,也解决了混沌理论问题。

计算量小,也只是相对DNS方法。

所以多数人的评价都是能够顶替DNS方法,而DNS方法因为计算量太庞大,限制条件就太多,只能用在极小范围的预测计算上。

《数学新进展》发表的两篇论文,是NS方程拆分转化以及离散法,一听标题就知道和数值计算有关,就可能会实现大范围的模拟,实现更多应用工程以及科学研究的计算和预测。

《数学新进展》是数学四大刊之一。

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就代表成果已经非常显著,更不用说是一口气发表两篇论文了。

两篇论文都是以‘NS方程’为标题,说明是大领域的数学问题,而不是工程应用研究。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影响范围。

NS方程的工程性研究针对是一个物理应用领域,就会对NS方程添加诸多的限制条件,成果也只能用在相关的工程领域中。

以‘NS方程’为标题,说明能适用于所有的领域。

邱成文一时间有些懵。

一方面是成果确实太大了,是NS方程应用研究的重大突破,加上前一篇的计算模拟,必定能在NS方程应用覆盖的领域造成重大影响。

这就是最顶级的应用数学研究成果,会成为应用数学研究领域的一颗大炸弹!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谭友铭会特别发消息提醒自己了。

话,不能说的太大。

面对记者谈什么数学奖项呢?

之前就说张硕的成果能提名国际三大数学奖,而现在更进一步,大大扩展了应用覆盖范围,并可能做到大范围的数值模拟,再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怎么说?

说明年必定获得菲尔兹?

谁敢这么说!

这样说了以后,媒体的舆论肯定会爆炸,国内数学家太需要一个菲尔兹了。

菲尔兹被称为是‘诺贝尔数学奖’,历届获奖人中只有两个华人数学家,一个是邱成文,另一個是陶哲轩。

两人,都是华人。

国内非常希望能有中国数学家获得菲尔兹。

邱成文很能理解这种感情,但问题是,菲尔兹又不是他评出来的,即便获得再大的成果,是否能赢得菲尔兹也很难说。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让王凯帮忙找一份论文内容,随后交代道,“推掉所有的采访。”

“告诉中心的所有人,不要和其他人谈张硕研究有关的话题。”

“我们内部讨论都不要说出去。”

他说完感慨道,“张硕啊,也许过不了几年,还真能拿下一个菲尔兹……”

……

邱成文知道张硕的论文以后都是这个反应。

其他人也差不了多少。

空气动力科学研究院,一直都关注NS方向研究相关的进展。

这和他们的研究直接相关。

黄军伟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马上去找了赵鹏程,“三篇论文啊!”

“原来不是一篇,是三篇,肯定是一起投稿的,怪不得二院这么果断,他们肯定早就知道了,也不告诉我们……”

“我们也没问啊?”赵鹏程苦笑,“谁知道会爆出这么个大炸弹?还是面子的问题啊。”

黄军伟跟着点头。

他们就是顾及到面子才没有去问二院,结果等论文发表了才知道情况。

“三篇论文,上一篇计算模拟,现在的两篇是拆分转换和离散法,加在一起应该是数值模拟吧?”

“这就不只能用在高压模拟上了,而是能进行气动力模拟系统整体的升级,甚至是飞机计算……”

“必须邀请张硕教授!”

黄军伟说着情绪有些激动。

赵鹏程听罢,点头表示赞同,“等他从首都回来,我们就发邀请。”

“我已经问过了,二院那边给60万,其中有50万是奖金,张硕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真正的讲座费就只有十万。”

“我们出十五万,应该可以了。”

“也不可能再高了!”

空气动力科学研究院是航空集团旗下的科研部门,讲座费不是想出多少就出多少的,即便是十五万讲座费,向上申报的时候也要进行特别说明。

张硕的研究对于气动力系统实在太重要了。

这么重大的研究成果,邀请特别来研究院做讲座,给十五万讲座费也就说得通了。

……

东港科学中心。

二楼,计算数学组办公室。

李剑锋团队的成员们,每人手中拿着一份资料,也就是张硕最新发表的论文。

他们都沉默着。

办公室的氛围沉重而压抑。

数学中心主任,蒋维之院士,同样端坐于一侧,他伸手正了一下眼镜,微眯双眼审视着手中的论文内容。

某一时间,李剑锋忽然长叹了口气,“这些方法正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新的拆分转换,离散分析……”

他说着看向蒋维之,“没想到啊!

其他人也都抬起了头。

他们的脸上能看得出来,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李剑锋团队做的项目名字叫做‘NS方程模拟计算’,说白了就是‘计算模拟’。

很多人都知道李剑锋团队的项目,因为他们申请的是科技处的‘数学与应用重点专项’,申请到的经费高达400万,比数学类的杰出青年项目还要高。

当申请下来的时候,科技处进行了对外公示,东港数学中心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

所以谈到NS方程计算模拟、数值模拟,很多学者下意识想到李剑锋团队。

之前他们都为之骄傲。

直到上个月《美国数学会杂志》新一期发布,有一篇论文名字叫做《NS方程的计算模拟》,他们看到以后都感到非常的惊讶。

这篇论文太适合作为项目的成果论文了。

可惜,那不是他们的研究。

研究方向被其他人完成,团队受到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李剑锋对于张硕能完成计算模拟的研究也服气,张硕完成了二阶PDE方程通用算法,还在数学会会议上,就能指出他的问题,偏微分方程计算领域的水平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他们也没有气馁。

李剑锋召开了会议,决定转方向研究针对NS方程的“变换法”、“离散分析法”等等。

如果能完成针对NS方程的数值法计算简化,再配合张硕的计算模拟法,就能够做到大规模的数值模拟。

他们的方向才定下来,结果人家又完成了?

张硕的研究已经做到这种程度,完成了计算模拟、完成了拆分变换、计算离散法,他们总不能说还能更进一步吧?

这种话说出来,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蒋维之也沉默了很久,叹气道,“申请暂停项目吧。”

“科技处那边没有催。我们主动申请暂停项目,也就有了体面。”

李剑锋也知道主动申请暂停是最好的选择,张硕的研究到了这种地步,他们也不可能更进一步,与其等上级强制暂停,还不如自己主动申请,还能留下个好形象。

他苦笑道,“蒋院士,你还真是有个了不得的徒孙啊,我们一个团队,赶不上他一个人。”

“不,是远远赶不上。”

“别提了!”

蒋维之都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什么徒孙不徒孙,哪怕能说他是东港大学培养的也好,现在……”

“凯之,不争气呀!”

他的心情很复杂。

蒋维之难受的不止是张硕的问题,考虑的还有东港数学中心的发展。

东港数学中心建立的时候,对标的是中科院数学所、首都数学中心等数学机构,他们雄心勃勃的希望能赶超其他机构,成为真正国内数学第一的数学机构。

万万没想到……

苏东大学的高等数学研究院,一个根本不在意的邻居,近两年快速的崛起,顶刊论文上直追东港数学中心。

现在更是多了个张硕,还是东港大学培养出来的,一年内就有了诸多顶尖成果。

四大刊,已经七篇了!

其中独自完成的研究就有五篇,三篇还是NS方程相关的应用数学成果,直接让他们一个四百万的项目夭折,不得不主动申请暂停。

成果,被压过去了。

名头,也被压过去了。

以后还有人能想到东港数学中心吗?

……

张硕的研究影响的可不止李剑锋团队,不可压缩流体是个大领域,相关的数值法、计算模拟研究太多了。

这还只是数学方向。

如果范围扩大到应用工程研究领域,覆盖面就会大幅度增加,针对专门领域的NS方程类研究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研究的影响越大,说明成果就更加重大。

媒体上已经开始有报道了。

张硕一直都是公众舆论的焦点人物,舆论上一直称呼他是‘张硕大神’。

换做是其他人发表重大成果,很难在舆论上引起波澜。

张硕就不同了。

作为公众上的‘学术明星’,他甚至已经有了一批粉丝,他发表的《NS方程的计算模拟》已经登上了舆论新闻。

现在又多了两篇同领域的计算数学方法研究,有媒体再次提到‘计算数学一个人’。

《新时代刊》的报道标题是——《国内计算数学第一人?不,世界计算数学第一人!》。

“数学四大刊之一的《数学新进展》发布了新一期,张硕再次发布两篇论文并同登一期期刊,还都是NS方程的计算方法研究。”

“有著名的学者认为,张硕的三篇论文来自同一研究,并一起解决了NS方程数值模拟问题。”

“数值模拟,不同于计算模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范围覆盖式的模拟,并在计算中绘出对应的数值图形。”

“作为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最有难度的问题之一,NS方程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而在数值模拟领域的进展一直很少。”

“很多学者赞叹张硕,认为研究是近年来应用数学的最大突破……”

“在上一篇计算模拟论文发布后,邱院士说张硕的成果足以获得菲尔兹,再叠加计算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期待张硕拿下明年的菲尔兹……”

“他将成为国内菲尔兹第一人……”

在《新时代刊》发布报道以后,一大堆的媒体纷纷做出报道——

《邱成文:张硕必定拿到菲尔兹!》

《世界计算数学第一人出炉!》

《国内将迎来数学大奖获得者,天才的光芒闪耀世界!》

……

张硕正在粒子对撞实验基地,继续和于飞等人讨论着实验设备改造问题。

实验方向已经评审通过,下一步就是对设备进行改造,并准备新的实验研究了。

在《数学新进展》发布新一期内容后,实验基地的人也知道张硕完成的研究,好多人看过来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包括于飞。

包括邓云珊、朱旺。

甚至还包括回到实验基地的高洪利和赵春华院士。

他们看过来的眼神,好像都在表达着一句话‘你竟然能解决NS方程的数值模拟问题’。

后面还要加上一句,“数学上这么高的天赋、这么高的水平,还来做什么实验研究啊!”

这就是不理解的地方。

张硕展现出的数学水平,已经超出了常规想象能力。

这个级别水平,以后拿个国际数学大奖完全没问题,到时候,就会成为国内数学领域最顶尖的人物,早早的评个院士都很正常。

为什么还要来做‘苦逼’的实验研究?

Cp组好多人也私下讨论几句,“看媒体上说了吗?张硕教授的研究,足以拿到菲尔兹奖!”

“说是近年来应用数学的最大进展,实际上,保守了,说‘几十年来’都没问题。”

“这个成果,拿奖能拿到手软!”

“结果他竟然还来做实验,实验有什么好做的?稳稳的当个顶级数学家,多好?”

“我理解不了啊,不过,他决定加入cp组,估计是真的对于实验研究感兴趣……”

“之前我对新方向没什么信心,现在忽然有信心了!”

“张硕教授来做实验研究,他是真心喜欢物理,喜欢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他肯定是非常想有发现的……”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信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