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零八章 你是我们的英雄!王志国:换谁也不可能答应!

会议室里。

周永昌推了推眼睛,仔细看着稿纸上的计算内容。

计算内容并不多,想理解却非常的困难。

杜斌以及其他人也过来看上几眼,还在一边小声讨论着,“喷射过程中出现了同频共振!”

“这样就能说通了。”

“我们的研判也认为是喷射动力方面出现了问题,但是,这个计算好像有点复杂啊……”

周永昌也在认真的看。

他第一时间能看出结论表达的内容,现在则是在试着去理解计算过程。

他希望计算结果是对的。

周永昌一辈子都在研究火箭,他是国内公认的火箭专家。

他学的是动力工程,有公派留学经历,回国后就一直从事航天领域相关的工作。

最初是加入火箭发动机的研究项目,后来开始从事火箭的设计工作,他参与过三种型号的运载火箭研发,以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工作成果,被任命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设计研发的总工程师。

大型运载火箭,也就是重型火箭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攻克的难点有非常多。

重型火箭发动机就是最大的技术难点之一。

火箭的整体设计,配合重型火箭发动机发挥出最大效力,并保证安全稳定性,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过去几年时间,周永昌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进入到火箭的试射阶段,却碰到了個完全没有想到的问题——

非常严重的pogo振动!

前几代运载火箭也同样有pogo振动问题,但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他们研发过各类型的蓄压器,专门来解决pogo振动问题。

出现如此严重的pogo振动,甚至直接威胁火箭到高空的分离,就不是内部安装蓄压器能解决的了。

大量的分析、研究后,他们把问题归在了喷射动力方面。

这是来自经验的判断。

如此严重的pogo振动肯定是有引发原因的,内部构造只会产生pogo振动,而不会让问题变得如此严重。

喷射动力不能完全控制的,就可能存在某些问题扩大了pogo振动。

所以火箭团队才会找一大堆的学者,对喷射动力方面进行更加精细的计算。

可最终汇总的数据表明,喷射动力符合火箭的设计预期,和真实实验检测数据的偏差也很小。

问题出在哪里呢?

“同频共振!”

周永昌愿意相信这个结果。

他看懂了计算结果以后,就感觉所有都说的通了,唯一不理解的就只剩下一个问题——

怎么做的计算!

周永昌连续看了十几分钟,理解了计算内容上大部分步骤,有些地方还和其他人讨论上几句,最终确定计算内容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计算最初的数据是哪来的?

那些已经是计算结果,但如何计算出来的却不知道。

周永昌把目光从纸上挪开,抬起头看向了张硕,旁边几个人也都抬头看见了张硕。

他们的动作也让会场重新安静下来。

周永昌认真问道,“张硕教授,你做的计算很精妙,但我们不太明白你最初的数据是怎么来的?能讲讲吗?”

张硕没有站起来讲,他犹豫了一下才说道,“我办公室里有手稿,我去拿一下好了。”

“我们等你。”

周永昌点了点头,随后就宣布会议中止。

张硕去办公室拿手稿。

盛振华则是快步跟了上去,出了会议室的门几步赶上,忍不住担心的问道,“你有把握吗?”

他确实很担心。

会议内容太重大了!

大型运载火箭是国家战略级的项目,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利用和发展空间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相关研发牵扯的是国家的科技实力,直接影响到深空探测和其他航天活动的展开。

这种战略级的项目,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当张硕站起来发表看法的时候,盛振华的心都直接揪了起来,研究重大问题的会议上,说错了倒也没什么,毕竟张硕还很年轻,牵扯到火箭方面的技术完全是个外行。

怕的就是,说错了还被火箭专家组认可。

到时候,火箭研发团队朝着‘说错的方向’改进,然后又出了重大问题……

张硕边走边说道,“放心吧,盛主任,我对自己的计算水平有信心。”

“其他的不敢说,但如果是喷射动力方面的问题,就肯定是在那个位置,那是明确计算出来的。”

“人的判读会出错,数学,不会出错。”

“呼~~~”

盛振华轻呼了一口气,点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他说着不由感叹天才的自信心是真的强。

这么重要的会议,这么重要的问题,敢把自己的计算结果拿出来,还敢说确定了问题所在。

这种事情连想都不敢想。

张硕从办公室拿来了手稿。

他写的手稿过程都很清晰,内容也很多,手稿总计有四十多张,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只看一眼都感觉头皮发麻。

这是一个星期的成果。

火箭专家组的人还等在会议室。

其他人也没有离开,有的干脆就站在门口,远远的就喊了一声,“张硕回来了!”

“张硕来了!”

门口的人自觉让出一条路。

张硕边走边朝周围人点头,走进会议室把手稿交给了周永昌,“就是这些了,内容太多,你们研究一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火箭专家组的人才明白为什么张硕不直接讲了。

几十页的手稿,每一张内容都很复杂。

杜斌拿了一张仔细看了看,随后又看向桌上的一大叠手稿,愣愣的问道,“这都是你做的?来这边之后吗?”

“是啊。”

张硕点头。

周围人都沉默了。

看着桌上那一大堆的手稿,再联想一个星期的时间,都不知道自己的是什么样的心情。

周兵忽然站出来开口道,“张硕的水平就是这个”,他高高的竖起大拇指,“他来了我们组以后,工作效率直线提升!”

有人顿时反应过来,笑骂道,“怪不得你们二组每天完成那么多计算,而且还这么准确。”

“伱这是把宝贝藏起来,都不让人知道?”

“我就说你周兵没有这个水平,还奇怪呢……”

“原来是张硕啊!”

……

张硕把手稿交给了火箭专家组以后就清闲下来。

其他受邀专家也清闲下来。

动力组的计算工作已经结束了。

张硕说找到了喷射动力方面的关键问题,火箭专家组就一直在研究他的手稿,其他人则变得无事可做。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干脆就在基地里闲逛起来。

接下来就是等结果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张硕的计算没有问题,成功找到了pogo振动的关键点,火箭组就可以想办法去修正了。

如果计算出现问题,就还需要继续研究,但短时间确定不了也只能各自返回了。

很多人私下里也说着张硕的计算分析水平,“那么一大堆内容,一个星期完成啊!我感觉给我一个月都完成不了。”

“那可不只是计算,还有分析,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是怎么算出共振位置的!”

“没听周兵说吗?张硕每天分到的计算工作,半个多小时就算完了,而且他做的都是难度最高的内容的。”

“计算能力上,没见过再牛的了……”

好多人都过来主动认识张硕,来航天二院工作的专家们,都是有些名气的计算数学专家,又或者是气动力、流体动力领域的专业学者,还有来自飞机设计所、从事航空发动机喷射动力研究的专家。

中途张硕也认识了不少人。

周兵也找过来和张硕说道,“我进去看了,他们说想从头到尾验算内容很难,好像说有些转换的地方看不太懂,后来决定只计算你说的位置。”

张硕思索着点头道,“有几个牵扯到方程计算转换的地方,用到了我最新的研究。”

他摇了摇头,“也不一定,可能是内容太多了吧。”

周兵竖起大拇指,“你一个星期的研究,按照他们的速度,想看明白也需要一个星期。”

……

火箭专家组确实没有从头到尾去研究手稿,而是专注于手稿中有关喷口位置的计算。

第二天上午,有个叫王志国的专家率先完成了计算,他忍不住兴奋的喊了一声,“周工!杜教授!”

“数据对上了,确实是出口锥位置出现了共振!”

他盯着电脑上重合的两条线,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惊喜之色,其他人顿时围了过去。

“对上了?”

“数据完全一致?确定吗?”

“张硕一个星期做的计算,这么精准吗?连偏差都没有?”

“我们这么多的专家、学者,一个星期做了那么多研究,他一个人就算出了问题……”

“太离谱了吧?”

“这就是天才?”

一堆人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很明显他们都松了一口气,数据能直接对上也就说明计算没有问题。

同时,也说明问题就出在出口锥上。

周永昌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张硕计算是正确的。

现在终于能确定下来,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研究怎么去改善了。

出口锥位置发生的共振,并不代表是出口锥的问题,根本问题还是发动机喷射物混流在一起,到出口锥的位置形成了同频共振。

虽然问题能追溯到复杂的发动机,但只要知道了问题所在,解决方案就有很多了。

周永昌马上决定召开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这次是火箭研发团队内部的会议,受邀专家们就没有参加了,但张硕还是被邀请了。

会议开始前,周永昌就代表火箭团队对张硕表达了感谢,“张硕教授,你是我们的英雄!”

“这么重大的问题,你找到了关键点,为我们省下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

“我代表航天二院,代表大型运载火箭项目组的所有人,谢谢你!”

周永昌激动中微微鞠了个躬。

张硕赶紧把他扶了起来,“不敢当,不敢当,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也是感兴趣才研究一下,不用这样。”

他客套了一番。

会议开始以后,张硕就坐在一边旁听着。

在火箭的领域上来说,他真的是个外行,有些内容涉及到了火箭的构造、整体的稳定性等等,根本连听都听不懂。

周永昌还不断的问张硕,“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刚才的解决方案怎么样?”

“张硕教授,你也说说看法,这是讨论会,每个人都可以说……”

张硕有些哭笑不得,后来干脆说道,“周院士,我不懂火箭问题,你们开你们的会,要不,我先走了?”

“不问了、我不问了。”

周永昌赶紧说道。

等会议结束以后,周永昌又和张硕谈了一大堆专业问题,他有心多留张硕几天,希望能引发张硕对于火箭研究的兴趣。

直白来说,就是希望张硕能进入火箭研究领域工作,最好是直接加入航天二院。

计算数学的超级天才,这样的人才太难的了!

张硕还是走了。

他是和盛振华、邓强一起走的,周永昌、杜斌以及其他火箭专家们,一起把他们送到了正门。

盛振华、邓强只是附带的,但还是有好几个人和他们闲聊着,只不过问的都是和张硕有关的事情。

“张硕可是我们苏东大学的宝贝,他近一年完成了多少研究?未来肯定能获得一个国际数学大奖。”

“我觉得,菲尔兹都有希望!”

“他刚完成的杰波夫猜想,就是一个菲尔兹级别的成果,可惜是两个人一起的,要是没有孙兴利就好了……”

盛振华说着有些可惜,“如果是一个人,应该能排菲尔兹了吧?”

邓强则道,“张硕差一点就来我们科学工程所,可惜最后去了高等数学研究院,他是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的天才,去高院太可惜了!”

“不过他是我们和二院合作项目的特邀专家,有他在就能保证这个项目顺利完成……”

张硕和周永昌、杜斌一起走在前面。

杜斌边走便问道,“我听说你已经毕业,入职了苏东大学的高等研究院,接下来准备做什么项目?”

张硕点头道,“八月底毕业的,还没多久,现在手里只有个学校的青年人才支持项目。”

“青年人才支持项目,经费应该不多吧?”杜斌好奇的问道,“做的什么研究?”

“NS方程的数值模拟。”张硕坦然说道。

杜斌愣了一下。

周永昌也愣住了,他确定般的追问道,“NS方程?数值模拟?这应该是很庞大的研究吧?”

张硕点头,“但我手里就只有一个青年支持项目,想申请其他的项目,最少也要明年了。”

他指的是国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包括面上、优青、杰青等等。

这些项目一般三、四月份就开始准备,提交了申请以后,到**月份获得审批。

如果是省内的支持项目,忙了很久申请到的项目经费,可能还比不上学校的青年人才支持经费多。

周永昌想了想,开口道,“这种级别的研究,挂在青年支持项目下就有些不适合了。不然这样,张教授,我们二院在你进行合作,支持你五十万经费进行研究。”

杜斌看了周永昌一眼。

其他人也都支起了耳朵。

盛振华不断朝着张硕挤着眼睛,脸上就差点写上,“赶紧同意,白送的钱!”

“周院士开口给你发奖金!”

“你可是帮着他们解决了大问题,这是应得的!”

张硕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项目经费少,但只有我自己研究也够了。”

“而且,研究快完成了,不需要那么多的经费。”

车子开了过来。

张硕率先坐上了车,随后打开车窗朝着周永昌、杜斌等人挥手。

盛振华和邓强也上了车。

在一番告别以后,汽车已经朝前开出了很远。

周永昌站在原地,满是不解的问向杜斌,“他为什么不同意呢?这明摆着就是给的奖励。”

“五十万,也不少了吧?”

周永昌想不明白。

杜斌拧着眉头想了想,“应该不是钱的问题,上次我去苏东大学,邀请他担任和盛教授合作项目的特聘专家,说给二十万,他也同意了。”

“那为什么?”

“他刚才好像说研究快完成了……这不太可能吧?”杜斌说着都直摇头。

“我明白了!”

王志国忽然喊了一声,他满是惊讶的说道,“周工、杜教授,我研究张硕教授的手稿时,发现又一些NS方程,又或是形态类似的复杂方程,数值求解过程中,用到了几种完全没见过的方法,我看不懂,但是验算又很准确。”

“我一直很奇怪,还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是不知道这些方法,原来这些是张硕教授最新的研究,他肯定在NS方程数值模拟上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这样就说得通了!”

王志国认真道,“NS方程数值模拟啊,这么重大的研究,现在说合作不就等于买成果了吗?”

“NS方程,五十万?五百万都要考虑一下!”

“换谁也不可能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