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1362章 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362章 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2: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国庆,同样是一个旅游旺季,是一个旅游黄金周。

各个景区,人满为患。

到处都是人,人挤人,在景区看的不是风景,而是人!

长城,一个‘不到长城非好汉’,吸引了无数想要当好汉的人去登长城,而在国庆假期长城都是人,就像长龙一般。

紫禁城,这是每年迎来游客最多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到京城旅游,必到紫禁城。哪怕华夏从英国迎回的众多文物组建的特别博物馆,也未能影响到紫禁城的人流量。

但凡是旅游景点的,就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人,生意冷淡的。

而当统计数据出来的时候,这一次国庆再次创下记录,国庆节出游人数达7.82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了7000亿人民币!

这对于身处世界经济危机之中的世界,堪称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而且这还是在国内!

到了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出国旅游,今年国庆节同样也是如此。

马尔代夫、湄公河黄金水道、湄南河黄金水道、绕南洋黄金线等等,也迎来了一年最高峰,甚至比春节旅游人数还要多。

这也促进了这些地方的旅游业,给世界经济危机中的寒意带来丝丝的温暖。

当然也有人去欧洲、中东、美国、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地方旅游。

在人们依旧沉浸在国庆的气氛之中时,诺贝尔奖也纷纷揭晓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0月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与杨振柠和刘韬。

而随着两人获奖,‘杨-米尔斯理论’以及‘杨-米尔斯方程’广为人知。

刘韬发表的三篇论文,运用数学的方法,对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杨-米尔斯方程通解的证明;杨-米尔斯理论质量间隙问题的解决。

这三篇论文在数学界和物理学界都引起非常大的震动,特别是物理学界。

杨-米尔斯方程在物理学界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它在数学界的地位。

因为对于数学界,杨-米尔斯方程仅仅只是一个困难的偏微分方程。

但是对于物理学界而言,这是通往物理大统一理论的第一块阶梯,说是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圣杯都丝毫不为过。

世界进入21世纪后,物理学界出现一个让人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除了发现了一些早已被预测到的粒子,验证了标准模型上的几块拼图,物理学界就没有诞生过‘新东西’了!

这让当年杨振柠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的,‘大型对撞机盛宴已过’的论断,不断地被提起。

大型对撞机,还能不能诞生出伟大成果?

全世界都对此持怀疑态度!

当年华夏没有进行大型对撞机项目,哪怕是到现在,大型对撞机项目虽然屡次被提起,但是也总是没有获得通过。而美国的大型对撞机,堪称无比金贵。至于欧洲的大型对撞机,各种反对人群多了去,而且要说伟大成果,进入21世纪那是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杨-米尔斯理论得到证实,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堪称伟大的物理理论。

其重要性,从20世纪中叶开始算起,比其更伟大的成果,恐怕是没有了!

便是放在整个20世纪开始算起,这一百年来,这一成果之伟大,也足以名列前三!

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杨振柠和刘韬都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因为这个成果太伟大了,以至于诺贝尔奖迫不及待地再次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两人。

整个华夏都因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杨振柠和刘韬而轰动着,刘韬却很平淡,事实上因为这三篇论文,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国内外数学奖项和物理奖项。

而且他也没有打算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毕竟在国外,想要他的命的人太多了,在安全方面没有充足保障的情况下,他都不会离开国内。

全世界都以为他在搞理论研究,实际上并不知道,这不过是在搞可控核聚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基础罢了。

毕竟如果能够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之间建立统一关系的话,那么对于加深对核子聚变条件的理解也会更有利。

可控核聚变这一王座,需要的是一块砖一块砖地去砌成,这个过程只有刘韬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大量的人才,而这一个过程便是培养人才。

只有如此,可控核聚变的反应堆,才能弄得好。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苏联路线,也就是托卡马克装置;一种是欧美路线,也就是仿星器路线。

‘托马克装置’,乃是为了实现磁力约束,从而研制出来的一个能够产生足够强的环形磁场的装置。早在1954,在原苏联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

貌似好像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其实不然,要想能够投入实际使用,必须使得输入装置的能量远远小于输出的能量才行。当时的托卡马克装置是个很不稳定的东西,搞了十几年,也没有得到能量输出,直到1970年,苏联才在改进了很多次的托卡马克装置上第一次获得了实际的能量输出,不过要用当时最高级设备才能测出来,而且能量增益因子Q值大约是10亿分之一。

别小看这个十亿分之一,这使得全世界看到了希望,于是全世界都在这种激励下大干快上,纷纷建设起自己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欧洲建设了联合环-JET,苏联建设了T20,日本的JT-60和美国的TFTR。这些托卡马克装置一次次把Q值的记录刷新,1991年欧洲的联合杯实现了核聚变史上第一次氘-氚运行实验,使用6:1的氘氚混合燃料,受控核聚变反应持续了2秒钟,获得了0.17万千瓦输出功率,Q值达0.12。

1993年,美国在TFTR上使用氘、氚1:1的燃料,两次实验释放的聚变能分别为0.3万千瓦和0.56万千瓦,Q值达到了0.28。1997年9月,联合欧洲环创1.29万千瓦的世界纪录,Q值达0.60,持续了2秒。仅过了39天,输出功率又提高到1.61万千瓦, Q值达到0.65。三个月以后,日本的JT-60上成功进行了氘-氘反应实验,换算到氘-氚反应,Q值可以达到1。后来,Q值又超过了1.25。这是第一次Q值大于1,尽管氘-氘反应是不能实用的但是托卡马克理论上可以真正产生能量了。

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就是磁场,要产生磁场就要用线圈,就要通电,有线圈就有导线,有导线就有电阻。托卡马克装置越接近实用就要越强的磁场,就要给导线通过越大的电流,这个时候,导线里的电阻就出现了,电阻使得线圈的效率降低,同时限制通过大的电流,不能产生足够的磁场。托卡马克貌似走到了尽头。幸好,超导技术的发展使得托卡马克峰回路转,只要把线圈做成超导体,理论上就可以解决大电流和损耗的问题,于是,使用超导线圈的托卡马克装置就诞生了,这就是超托卡马克。

另一种装置就是仿星器,这是主要是欧洲在搞的,这种装置是一种外加有螺旋绕组的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它由一闭合管和外部线圈组成,闭合管呈直线形、“跑道“形或空间曲线形。常见的仿星器具有两对或三对螺旋绕组,前者磁面形状类似于椭圆,后者则近似于三角形。相邻螺旋绕组中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螺旋绕组产生的磁场和纵向磁场合成后,磁力线产生旋转变换,因而能约束无纵向电流的等离子体。

目前,托卡马克是被科学家们公认为最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而仿星器的研究相对较少。不过,随着仿星器优化设计以及高温超导技术的进步,基于高温超导强磁场技术的先进仿星器有望成为稳态磁约束聚变技术路线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不管是托卡马克装置还是仿星器,目前的技术水平,都是让它停留在秒级别,都是属于实验室性质,距离工业应用还差得非常远。

也正是如此,有科学家就说了:距离可控核聚变实现,永远是50年!

刘韬解决杨-米尔斯理论,看似帮助可控核聚变的实现进程加快,可是理论到应用,这中间可是有相当遥远的路要走。

仅仅其他国家要研究透论文,就不是几年能够解决的。

更不要说,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了。

科研项目,最重要的往往是带头人,一个出色的带头人,总是可以让项目取得推进。

就像奥本海默之于曼哈顿计划,科罗廖夫之于苏联航天。

刘韬不在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柠及其家人亲属等就不同了。

长久以来,杨-米尔斯方程作为理论物理学界的一座里程碑,也作为华人在理论物理学史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这个不可解的方程已经被解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刘韬和杨振柠,这代表着整个学界的认可,也代表着杨振柠身上的传奇色彩愈加浓郁了。

杨-米尔斯方程是通往物理大统一理论的第一步,在刘韬完成的强电统一理论这一座大厦,除了刘韬外,杨振柠的名字也会不断地被提起,记录在这座大厦上面。

可以说,它彻底改变未来百年物理学的学科面貌。

现在已经87岁高龄的杨振柠,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倒不是他非常渴望能够获得第二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自从50年代以后,诺贝尔奖就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那就是除非能够做出比之前获奖的成果伟大得多的成果,不然的话根本没有希望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奖。

过去岁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很多,但是这可不是说,这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水平一样,咖位一样,实际上同样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家的地位差距那是相当大。

有的人做出诺贝尔奖级成果,评奖委员会就迫不及待地将诺贝尔奖授予他了。而有的人做出成果,却需要排队等待,一排队可能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

很多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最终排队到死也未能排到他。

这就是差距。

杨振柠对于此次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是很高兴的。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很圆满了。他的前半生,年轻时是华夏面临着最危险的时候,他和同学们在西南联大继续读书,然后他去美国留学,年纪轻轻就在理论物理领域做出了杰出成绩,年仅35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让他名满全球,而那时候他是华夏国籍。后来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是也依旧用自己的方式为华夏做贡献,架起了华夏与美国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他的后半生,在科研黄金岁月结束,进入人生后半段,他受邀回国参加重建西南联大的工作,亲自参与了一所世界级大学的建设以及缔造,帮助华夏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理论物理方面的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到一批批华人华侨归国参与国家建设。面临着国籍选择,他果断选择放弃美国国籍,重回华夏国籍。

哪怕后面,身体方面已经不允许他担任一校之长,他退居二线,但是他身上,依旧有着各种荣誉头衔,比如他还是西南联大的荣誉校长,不过他已经不参与西南联大的行政管理工作,就是在西南联大,也只是继续发挥余光余热,给本科生讲讲物理课程,偶尔收一两个博士生。

他的前半生堪称辉煌,但是他的后半生同样伟大。

杨振柠认为,哪怕是现在就寿终正寝,他也聊无遗憾。

他会去告诉自己的父亲、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同学朋友们,华夏已经非常强大了,华夏迎来了盛世,这是当年的华夏人所难以想象的。

当年身处苦难的华夏人,最大的期盼无非就是能够结束战乱,让华夏大地重新恢复和平,不用朝不保夕。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