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1172章 运20评审会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172章 运20评审会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2: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日之后,刘韬出发前往贵飞集团。

确实运20战略运输机完成了详细设计任务!

目前华夏的军用运输机,有国产也有进口,进口主要是采购北极熊和二毛的伊尔-76、安-22、安225、安-12四款,其中又以伊尔-76为主。

安-12是一种四发涡桨军用运输机,北约代号‘幼狐’,首飞于1956年,在1957年服役。该款运输机乘员5名,载客90人,挂载重量20吨,长度33.10米,翼展38.0米,高度10.53米,翼面积121.7平方米,空重28吨,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高速度777千米/小时,巡航速度670千米/小时,航程5700千米,满负荷时3600千米。这款属于比较老式的运输机,当年华夏以比较便宜的价格进口了30架作为运输机的补充,预计到了2015年全部退役。

安-22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最大的涡桨飞机,于1962年开始研制,1965年2月首次试飞,1966年投入批生产,1967年开始交付使用,1974年停产。该款运输机长57.92米,翼展64.40米,机高12.53米,机翼面积345平方米,货舱尺寸(长×宽×高)为33.0米×4.4米×4.4米,空重114吨,最大载重80吨,最大载油量96吨,最大起飞重量250吨,巡航速度680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速度740千米/小时,最大载重时航程5000千米。华夏当年以优惠价格进口了15架,作为军事运输的补充力量,预计到了2015年全部退役。

安-225,这是苏联研制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该机起飞重量640吨,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载重量最大的运输机,该机是苏联时代开发作为苏联太空计划的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运输用途研制,1988年12月21日首次试飞,1989年服役。苏联总共也就建造两架安-225,而华夏便是在90年代从二毛手中进口了其惟一一架安-225。这几年的航天飞船、大型卫星,便都是通过安-225进行运输的。

伊尔-76,这是苏联研制的一种大型运输机,1971年3月试飞,1975年服役。伊尔-76运输机在苏联时代便是主力运输机,被用作作战支援运输飞机,用于运送步兵和轻装甲部队,能在简易的前线机场起降。同时,伊尔-76还可执行伞降任务,可空头货物或经妥善包装的军用车辆。

至于国产的运输机,有运8、运13、运10三款,全部是用作军民两用运输机,同时还有民航款式。

运8,曾经一度是华夏最大的军用运输机,也发展出民用运输、支线客机,在运8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加油机、预警机、反潜机、电子战机、指挥控制机、海上巡逻机。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改进,运8已经赶超它的原型机安-12了,华夏共装备75架运8系列运输机,出口了42架。目前运8的年产量在12架左右,主要用于生产出口。

运13,这是华夏支线客机的主力,飞机最大起飞重量40.5吨,最大使用高度11900米,最大航程3700公里,这十年时间,华夏总共生产了399架运13,其中支线客机293架,民用运输机50架,军用运输机19架,公务机型37架。出口42架,其中支线客机28架,军用运输机5架,公务机型8架。运13也是华夏珠海航展的明星机型,深受东南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客户的喜欢,毕竟它比欧美的支线客机要便宜不少,超高的性价比更是让它每年都在增加订单。

运10,这是华夏自主研制的大飞机,该飞机翼展44.42米,机长46.61米,机高12.92米,机翼面积268.6平方米,重大起飞重量150.59吨,最大燃油量72.5吨,最大商载30.72吨,装备着4台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5千牛,最大巡航速度980公里/小时,经济巡航速度895公里/小时,最大爬升率20米/秒,起飞距离3250米,着陆距离1900米,最大燃油航程12000公里,最大载重航程8300公里,机组人员4人。

目前为止,贵飞集团总共生产了82架运10(包括原型机在内),其中民用客机50架,军用运输机10架,民用运输机10架,公务机10架,预警机2架。

与运8、运13、运10不同,运20从一开始的定位,便是战略军用运输机,是专门军用的!

运20战略运输机,也是华夏大国战略空军的支柱之一!

详细设计评审,是型号研制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因为通过评审后,就可以开始制造原型机了!

所有的技术状态都已经基本冻结,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因为战略运输机,全世界能够自主设计研制的,也就那么几个国家,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也正是基于这款战略运输机的重要性,军方在这一次评审组织了阵容庞大的专家组,其中就有对伊尔76运输机、安22运输机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或者使用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员。庞大的专家组阵容,来到了贵飞集团,进行评审工作。

刘韬,同样也是专家组成员之一,毕竟在航空领域,不管是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结构、材料等等方面,刘韬都是最顶级的专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论专业水平,谁能比得上刘韬?

贵飞集团专门安排了一间大型会议室,供此次评审。

主持评审会的是空军装备部的负责人,专家组成员多达59人,包括各个专业的。会上,主持人首先表达了对研制团队辛苦劳动的感谢,同时又强调了这次评审十分重要,一旦专家发现什么严重的问题,那必然是要返工的。

这便是军用机型的严格性,如果是刘韬主持研制的机型,往往是完成设计工作,生产原型机,试飞展现各个性能,空军看看满不满意,不满意的话空军不采购,专门出口。空军要是满意的话,再谈采购订单以及采购的价格。

但是如果不是刘韬主持或者参与的话,基本上是按照特有的程序进行。

当然这部分,空军会拨付一部分研制经费,而不是全部由贵飞集团承担,这也算是一种风险共担,比如运20的研制经费,空军承担了一半,另一半由贵飞集团承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