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入侵美利坚 > 第十九章 低空哨兵

入侵美利坚 第十九章 低空哨兵

作者:通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7: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依旧是一个月前.凯莉返回魔都,打算利用‘电力飞行’的供应链体系给还在北美的‘圣光’输血。

只要不太傻的人,此刻都会意识到末世存在巨大机遇——好多国家完全崩了,只要有人有钱,开疆扩土不是梦想。

但你若是在‘东大’及其周边,这个梦想就不存在——你得往远处看,天底下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北美。

地方大、资源多、基础好。

当然了,盯着这块肥肉的人也多,竞争激烈,没点资源和依靠,就谈不上什么优势。

凯莉就是来找资源和依靠的。

就在她回来的前一天,作为‘电力飞行’的留守总经理,邱永丰还在愁眉苦脸。

邱总经理原本只是负责采购的副总,在公司内也算个肥差,待遇不错,但算不上有什么话语权。

可这一年来,上司死了,上司的上司也死了,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干脆在国外渺无音讯,邱永丰是硬着头皮来上班的,自觉接了个烂摊子。

近几个月,国内首要任务就是重组生产要素,让幸存下来的老百姓有工作,有饭吃,有钱花。

‘电力飞行’是研发型企业,它的产品全部找供应商代工。可机电产品的产业链七零八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凯莉召开公司会议,把总部十几号主管,连带供应商的头头都拉来开会,琢磨如何恢复生产,以及生产些什么?

邱总经理在会场诉苦道:“国内每年要消耗七点五亿吨原油,进口就占五点五亿吨。

现在北美、南美、非洲、中亚、中东,这些石油产区全都一团糟,原油进口完全中断。

据说,国内自产原油产量也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沿海的炼化厂不得不停产。

少量产能也只能供给军队和要害部门。

说是要趁日韩最困难的窗口期完成‘维和’,否则等个半年一年,让这两个工业国缓过气来,再‘维和’的代价就是十倍百倍。

没有原油,不但炼化产业就完蛋了,材料产业也跟着完蛋,我们所有的供应商不仅仅缺人,还缺原料。”

这话一说,会场众人连连点头,供应商更是大倒苦水,表示实情比想象的还惨,苦难重重。

“全世界现在都惨,就别跟我叫苦了。”凯莉语气淡然,“‘东大’这边至少有秩序,北美那边连基本秩序都没有了。

‘圣光’集团能拿到武器生产和出口的权力,现在想想能给北美那边供应什么,哪怕简陋点也行,但必须尽快能交付的。”

凯莉身边还坐了个‘小平头’,也是跟着从北美回来的,在投影仪上大概讲述了北美地区的现状,以及目前大幅退化的战争模式。

有个供应商讶然道:“造武器?我们从来没造过武器啊。”

另一个供应商则很有兴趣,“其实造武器不难,比如枪械什么的,随便一个机加工车间都可以生产。”

凯莉摇摇头,“目前北美不缺枪械和弹药,‘圣光’在北美的成员几乎人手十支枪,且缴获的越来越多。

我们需要些更高科技的玩意,比如由‘疣猪’空投的小型制导炸弹。以及单兵或车辆就能使用的制导武器。”

供应商们这下就抓瞎了,因为凯莉提的要求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搞,难度不小。

第一次的会议只完成几件基本合作意向。

比如‘圣光’对几家企业的兼并和注资,重新招募员工,购买几艘高速运输船,雇佣足够的船员,哪怕外籍的也可以。

——

真正解决问题,还得等老萧回来,给凯莉带回一些确切的好消息。

“上头说了,会全力支持‘圣光’在北美的生存。针对我们眼下的困境,可以灵活提供一些便利。”

萧金浪说着便操作投影仪,一份PPT跃然幕布之上。“首先,上头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合适的装备,比如这套‘低空哨兵’系统。”

幕布上清晰地呈现出一根安装在军用卡车上的可伸缩电子桅杆,约二十余米的高度上,顶部是一台能够灵活扫描的小型相控阵雷达。

桅杆下方则是一个小型集装箱,由柴油发电机供电,箱内如同蜂巢般紧密排列着数十枚“巡飞弹”,颇有“蜂群”作战的意味。

凯莉略带疑惑地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我们人少,喜欢用无人机和低空飞行器对付别人,也要防着别人用这招对付我们。

这是一家航天院所自主研发的低成本反无人机系统,采用红外和光学双重制导,也能有效打击直升机等低速飞行目标,甚至具备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

“这东西看起来不错。”凯莉说道。

萧金浪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陆军方面却不喜欢它,认为这种‘万金油’看似什么都能应付,实则样样都不精通。

特别它缺乏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作战的能力,所以没看中。这个型号在国内竞标失败后,不得不转向寻求出口。

但眼下出口就别想了,竞标单位索性将唯一的测试系统连同全部的设计和生产资料都给了我们。”

末了,老萧压低声音道:“人家单位说了,这套系统定位是低成本,采用的是成熟的1553B数据链。

其技术门槛不高,整个系统重量也就十几吨,两辆卡车就能轻松运输,民营企业也具备生产能力。

他们不图盈利,只要收回研发的成本价,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就行,如果我们需要进行改进,他们也愿意积极配合,就当是交个朋友。”

凯莉对军事一窍不通,对所谓的“国有资产”更是毫无概念,她直接切入主题,问道:“对方要价多少?”

“不多,都是成熟的现有产品和技术,总共也就两个‘小目标’。”萧金浪回答道。

“美元?”凯莉确认道。

“当然是人民币了,现在的美元可不值钱。”萧金浪乐道。

“太贵了,砍一半。”凯莉展现出她敏锐的商业嗅觉,下意识砍价。

老萧略作思忖,答道:“似乎可行,毕竟是竞标失败的项目,那家航空院所能收回一些成本应该就开心了。”

第二天,凯莉便召集了“电力飞行”的供应商,询问他们是否能够生产这款“低空哨兵”。

一位供应商仔细研究过技术资料后,困惑地说道:“低成本?这东西的成本一点也不低啊。

它使用的备用电池要求在十年内能随时启动,以我们目前的使用环境来看,这个要求完全没有必要吧。”

另一位供应商也皱着眉头琢磨道:“这巡飞弹为什么一定要用小型火箭发动机?用活塞发动机不行吗?

就是摩托车上用的那种二冲程发动机,便宜量大,制造也简单,对燃料的要求也不高,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起来不太方便,速度不够快。”

还有供应商提出了疑问:“制导芯片一定要用军用级别的吗?我知道军用的抗干扰能力肯定更强,但现在谁会来干扰这玩意?

民用级别的芯片不行吗?

大不了我们用两块主控芯片,彼此交叉验证目标信息。军用芯片动辄上万一块,民用的几百块就足够了。”

这群民营企业的供应商,别的或许不精通,但在降低成本方面个个都是行家。

“弹体,不就是一个铝合金圆筒吗?用不锈钢的行不行?卷起来焊接。我们有自动焊接机,速度很快的。”

“弹翼不就是一块薄金属片吗?能用马口铁吗?反正这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我保证半年内不会坏。”

“光学摄像头一定要用人造蓝宝石吗?树脂玻璃的透光性是差了点,但对于便宜货来说,何必追求那么高的性能,量大管饱不是更好吗?”

“有必要保证在零下五十五度到零上七十度的极端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吗?把范围缩小到零下二十度到零上五十度吧。”

“射程也没必要达到三十公里,有二十公里就足够了,大不了我们搞两个型号,一个十五公里的,一个三十公里的,搭配使用。”

仅仅过了一个小时,前来交付资料并配合改进的院所研究员就已是满头大汗。

他引以为傲的“低成本”巡飞弹,在这些精明的民营老板眼中,竟然还有巨大的“降价空间”。

原本单价数万元的巡飞弹,经过一番“改造”后变得面目全非,技术水平降了一个档次,生产难度也大跌,而单价则直接少了一个零。

一位供应商甚至表示,这是一万枚的报价,在民营企业里还属于“定制化”的小订单。

如果订单能达到十万枚,他有信心将单价再降低一半。至于百万枚……他不敢想象,末世之中,又有谁能消耗如此庞大的巡飞弹数量?

院所研究员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行,不行,你们这样改动相当于重新研发,走完所有的流程,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凯莉也果断地摇了摇头,“我最多给你们两周时间进行研发和测试,两周后就要开始生产,一个月后必须交付运往北美。”

“两周?”研究员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位漂亮却强势的外国人,“两周连一个初步方案都来不及制定。”

“这不是已经规划好了吗?”凯莉指了指桌面上刚刚讨论出来的方案,“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如果你们能在一周内完成设计,那就更好了。”

研究员彻底愣住了。

——

几位供应商老板倒是更务实一些,他们仔细琢磨了一下技术资料和凯莉的要求,有人率先提议道:

“一周时间确实太紧张了,但如果全力以赴,两周内完成初步研发和测试并非完全不可能。

这巡飞弹本质上就是一种特化的无人机,核心部件无非是摄像头、舵机弹翼和控制主板。

国内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人员储备还是相当可观的,各种成熟的飞控方案也比较丰富。

我们可以想办法在短时间内招募四五百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然后将研发任务进行细致的分解,同步进行。”

另一位供应商接口道:“我们也可以立刻预备物料。初期阶段的产量肯定不会太高。

但如果集中人力物力,在一个月后拿出几百甚至上千枚堪用的巡飞弹,是完全可行的。”

“四五百人?”院所研究员听到这个数字,再次愣住了。

他们原本的研发团队满打满算也就三四十人,其中一半还是负责行政和管理的领导,真正能投入研发一线的人员屈指可数。

如果真能招募到上百名有实际研发能力的工程师,确实能够大幅压缩研发周期。

他忍不住带着一丝试探问道:“你们‘圣光’是……不缺资金投入吗?”

凯莉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我们不仅资金充足,更拥有你们难以想象的资源和人脉。这个项目,必然由我们‘圣光’主导。”

研究员眼神闪烁了一下,咬了咬牙说道:“如果你们真有如此强大的关系,那也不用费力从外面招募那么多人了。

不如直接将我们所里那些有实际研发能力的人员抽调出来,成立一个临时的攻关小组,让他们全力以赴。

这毕竟是低速飞行器,飞控系统不会过于复杂,甚至可以先进行小批量的手工生产几十枚,同步进行测试,这样能大幅缩减研发时间。

我们院所还是有相当技术储备的,两周内拿出一个勉强能用的原型产品,并非完全不可能。”

事实很快证明,‘圣光’的关系,确实可以用“通天”来形容。

老萧以“维护北美地区和平稳定”的名义,不仅为‘圣光’迅速拉拢到了一批愿意效力的人手,还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战略资源。

就连在末世中变得异常紧俏的燃油,都有了定量的稳定供应。

停放在魔都机场那架豪华的‘湾流650’私人喷气机,也被紧急拉去进行了一番“瘦身”改装。

原本奢华的真皮座椅、宽敞的双人床、精致的迷你酒吧、甚至带有天空景观的独立浴室等所有非必要的舒适性设施,都被毫不留情地拆除。

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飞机自重。

经过一番改造,这架原本内部载重不到三吨的私人客机,硬生生地提升到了四吨多。

凭借其惊人的超远航程,老萧亲自率领着半个排的“小平头”和一批技术人员再次飞往洛杉矶。

这在遥远的“东大”和危机四伏的北美大陆之间,建立起一条脆弱而宝贵的空中航线。

与此同时,凯莉也开始着手“购买”高速油轮和大型货船,打算组建自己的跨洋运输队伍——说是‘买’,其实等同于无偿占有。

港口里到处都是无人认领的船舶,有些孤零零地漂荡在空旷的海面上,甚至还有些满载着各种物资,却找不到主人。

只要能够找到足够的船员并筹集到所需的燃油,就能将一艘价值数亿乃至十几亿的巨轮据为己有。

为了迅速招揽到经验丰富的船员,凯莉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每成功控制一艘船只,船员团队就能获得该船百分之八十的股份。

‘圣光’只保留剩余的两成。

在这种人手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凯莉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弄到了七八条大大小小的船只,顺利成立了初具规模的‘圣光物流’。

而在控制这些船只的过程中,‘圣光’还意外地获得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邱总经理在向凯莉汇报工作时提到:“副总裁,我们的人在洛杉矶港口进行搜索时,遇到了一支游荡的墨西哥人势力。

对方在得知我们是‘圣光’的人后,表现得非常激动。

他们的首领声称手里控制着几艘十几万吨级的超级油轮,希望能用这些油轮与我们交换生活物资。”

墨西哥人?超级油轮?

末世之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每年出口量高达两亿多吨,如果真有墨西哥势力在美国控制了超级油轮,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而国内的原油库存已经见底,大量的炼化企业因为缺乏原料而被迫停工检修甚至停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能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根本不愁销路。

“那伙墨西哥势力的头领名叫塞万提斯,他说自己曾经在周总裁手下工作过,和您认识。”邱总经理补充道。

凯莉对塞万提斯并没有印象,但萧金浪确认了此人的身份,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对方的请求,愿意用‘圣光’掌握的物资交换宝贵的原油。

塞万提斯甚至主动提出,他可以提供一批经验丰富的墨西哥籍船员,将油轮安全地开到“东大”所在的港口。

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圣光’必须先向他们提供一批急需的生活物资,否则他们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