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开年不利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九十四章 开年不利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的一年,在漫天风雪中到来。

2032年,1月5日。

江淼来到了漠南的哲里木地区。

哲里木地区作为海陆丰集团三个早期的核心发展区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经济不仅仅非常发达,而且是亚联内部少数还维持着露天农业的地区。

他这一次北上的行程安排,先是在京城呆了一个多星期,和亚联高层会面和交谈一些事情,之后的第二站就是哲里木地区。

从飞艇站出来。

哪怕路上是漫天风雪,仍然可以看出两侧的繁荣。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当地分布着大量小镇。

但这些小镇又与传统乡镇不太一样。

其中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交通系统上。

哲里木市并没有其他地区那样的核心大城市,而是以一个个中小城市均匀分布,然后通过发达的高架轻轨线相互联通。

黄金时代末期的2025年,哲里木地区的人口大约是280万左右。

而到了今年2032年,该地区的人口飙升到了677万。

当然,这并不是靠本地人口的自然生育,而是有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这些移民以华北沿海地区和黄河两岸的农村人口为主。

车上,江淼看着漠南分公司这几年的发展年鉴。

目前哲里木盟的露天农场面积为6473万亩,主要经济作物为仙豆大豆、橡胶草、玉米。

其工业也是围绕着仙豆大豆、香橡胶草、玉米的深加工产业。

比如经过再次品种改良的橡胶草,可以每年一收,种植周期大约六个半月左右,亩产原胶大约2300公斤到2600公斤左右,另外还可以产生大约400公斤左右的菊糖副产品,以及大量有机肥原材料。

目前整个哲里木地区大约有1000万亩左右的橡胶草,每年可以生产2300万到2600万吨原胶,和大约400万吨菊糖。

从资料上了来看,目前橡胶草还发展出三个二代品种,这些二代品种主要的改良方向,除了产量之外,就是其胶质的分子结构种类了。

这么多橡胶原胶,自然产生了非常衍生的加工产业。

哲里木地区的天然橡胶产业,目前是北半球最大的。

之所以限定为北半球最大。

原因自然是因为澳洲南部的维多利亚沙漠中,也有一个大约1000万亩的橡胶草种植基地,那边则是南半球最大天然橡胶产地。

澳洲目前是赛里斯各大农业集团的新热点。

一方面是因为大量东南亚沿海的低洼地区被淹没,比如红河三角洲、暹罗的曼谷、湄公河三角洲等,这些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今年全球海平面已经比2025年时,上升了大约11米左右。

澳洲就成为这些被淹没地区的人口主要流入地区。

除此之外,从欧洲和北美移民过来的理工科人才。

还有东瀛和南高丽的移民。

加起来之后,目前澳洲总人口已经突破1.84亿人。

要知道,2025年的时候,澳洲本地人口才2700万左右,在不到七年时间里,其人口就增加了1.47亿,由此可见各地移民涌入的规模有多么庞大了。

好在这也是亚联的目的之一。

现在澳洲几乎变成了一个人口熔炉,本地白人、赛里斯人、爪哇人、暹罗人、安南人、东瀛人、高丽人、西欧人、北美人、南美人等,全部都在这里可以看得到。

而且亚联内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单一种群建立专属社区,必须分散居住,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传统的种族观念。

如此庞大的人口,看起来对于澳洲的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压力。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哪怕是没有各种新技术,澳洲的自然资源禀赋,仍然可以承受1亿人口,极限状态下,可以承受3亿人口。

更何况是在白金时代。

澳洲的大自流盆地,其平均海拔低于200米,周围地形非常平缓,通过在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修建大型海水淡化工厂,然后利用自然落差向盆地输水,就可以获得一大片水资源充沛的耕地。

目前整个大自流盆地的开发度非常高,其露天耕地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内部水域面积则达到12万平方公里。

这15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燕麦、大麦、小米、高粱为主。

而澳洲沿海的沙漠地区,则以种植橡胶草、仙豆大豆等耐旱经济作物为主。

这个农业格局,是从2030年才开始全面形成的,经过这两年的调整,现在终于发展起来了,成为和赛里斯北方相提并论的全球核心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主产区。

一南一北两个露天农业区,保证了亚联的各种农产品,可以全年供应。

虽然室内农场的出现,让很多蔬菜水果不再依赖露天耕地,但这并不代表露天耕地没有价值。

比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很多还是在露天耕地上种植。

这一点主要是性价比决定的。

室内农场确实在种植基因编辑品种的情况下,可以让粮食亩产飙升十几倍,但这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单位成本也不见得可以减少太多。

虽然现在亚联内部对于转基因农作物、基因编辑农作物的接受度比较高,但亚联高层仍然没有盲目推广。

一方面是科研机构还在研究这些基因改造之后的农作物,研究其对于人体是否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防万一。

这个以防万一,主要是室内农场太依赖现代工业和基础设施了,如果一旦现代工业系统崩溃,比如电力系统无法稳定供应电力,那室内农场必然会无法维持。

将粮食生产都押注在室内农场上,亚联高层显然没有那么大胆。

这可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而是风险太大了。

现在亚联高层的想法,或者说江淼等智库专家的建议,是三条路线并行。

即露天农业要维持一定规模,室内农业要继续发展,工业合成食物技术要继续研发。

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风险。

比如海陆丰集团的农业新品种研发任务中,可以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各种农作物新品种,其研发投入仍然维持着不小的比例。

这就是未雨绸缪。

如果未来亚联,乃至人类的工业体系崩溃了,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那这些可以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品种,就是人类文明的救命稻草。

不知不觉间,江淼的车来到了一处郊外的科研基地内。

刚刚从地下停车场出来。

黎子轩看了一眼手机,然后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江淼看向过来迎接的基地负责人黄小米:“小米,先安排一个办公室给我,今天考察你们基地的事情,下午再进行。”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黄小米还是点了点头:“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不一会。

江淼一行人就来到了基地内部的一个大会议室内。

黄小米大概猜到江淼可能要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便带着一行人来到这里:“老板,这边请,会议室里面有一个小办公室。”

“嗯。”

江淼进了小办公室,其他人在大会议室内小声交流着,只有黎子轩跟着进去。

坐下来,他脱下外套。

黎子轩已经拿出笔记本电脑。

江淼输入密码和指纹解锁,然后通过内部专线,通过一个软件,打开了一个视频会议。

调节了一下收音设置,他喊道:“老张,我上线了,其他人都到了吗?”

“江院士,你来了,还有五个人没有到,咱们稍等一会,顺便也看一下我发过去的几份文件吧!”亚联智库中心负责人张少峰向他说道。

“好。”江淼随即打开手机,找到了亚联智库刚刚发过来的几份文件。

看了第一份文件,他就眉头一皱,不过由于其他人没有到,便没有说什么。

办公室内的黎子轩,给他冲了一壶茶。

大约十几分钟后,其他被邀请的智库顾问们,也全部到齐了。

张少峰同样让他们先看文件,同时宣布半个小时后讨论和提出建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很快半个小时便过去了。

视频九宫格上的张少峰看了看时间,随即开口说道:“时间到了,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有点睡眠不足的一个地中海老头,第一个开口:“鱿人在西亚的扩张,我认为必须进行遏制,虽然现在西亚是南方联盟的成员,但南方联盟的内部太混乱了,从情报部门的反馈来看,这一次北联在背后支持鱿人蚕食西亚地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老沈说得有道理。”

“我也是这个想法。”

另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则目光凝重的说道:“我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一次鱿人在西亚挑起事端,可能是北联内部矛盾太大了,他们为了转移视线,或者说转移矛盾,故意引导这件事的发生。”

这个时候江淼也开口了:“我们在埃及有巨大的利益,必须遏制鱿人的扩张,如果让他们破坏了埃及的秩序,那之前的投资将变成一片废墟。”

“嗯,埃及确实不容有失。”

“是呀!我们可是在埃及东北地区,投资了上千亿,如果任由战火蔓延,这些投资肯定要打水漂。”

“我建议帮助西亚地区。”

“直接出手吗?”

“不太适合,但可以通过租借模式,将一部分东西交给南方联盟。”

“你们是说,西巴地区的那些东西?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

“确实,北联如此肆无忌惮,不就是看南方联盟手上没有杀手锏吗?以前又不是没有送过,再送一次又何妨。”

“嗯,我同意,南方联盟不能被继续削弱了,毕竟三角关系才是最稳定的。”

众人讨论了半个小时,终于讨论好了第一份文件,紧接着便开始讨论第二份文件的内容。

对于第二份文件的内容,其八个人都没有发声,因为这是关于科学方面的内容。

江淼缓缓说道:“我不赞同这个设想。”

“江院士说一下理由。”张少峰还是非常尊敬江淼的。

“大家都看过这一份文件了,具体内容我也就不再赘述,我对于这个设想的未来不看好,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这份文件上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一种新技术,那就是通过在近地轨道布置核反应堆作为大型近地轨道加工厂的能源。

考虑到可控核聚变设备,目前体积还比较庞大,小型化技术还在研发过程中。

因此便有人提议将目前比较成熟的钍基熔盐反应堆,应用到近地轨道的太空加工厂上。

近地轨道的太空加工厂,是未来五年内必须进行测试的一个航天项目,主要是为了通过太空加工厂生产宇宙飞船的零部件。

特别是大型宇宙飞船,由于其体积和重量的限制,从地表整体发射到外太空的方案,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近地轨道的太空加工厂便应运而生。

然而太空加工厂的概念提出很容易,PPT上怎么写都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多专业团队才发现问题一大堆。

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空加工厂的能源来源。

或许有人会说,外太空不是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吗?加工厂的能源可以用太阳能发电呀!

然而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太阳能发电方案有点不靠谱。

一方面加工厂需要的能源非常多,这意味着如果采用太阳能发电,那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将需要非常大。

另一方面,加工厂的原材料肯定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必须从地球运输过去,这意味着太空加工厂必须经常停靠宇宙飞船。

当大面积太阳能光伏板,和频繁进出的宇宙飞船,这两个因素凑在一起之后,很多研究机构才发现其中的矛盾。

要知道,现在的太空设施,哪怕是有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加持,其脆皮特性仍然不改。

频繁进出的宇宙飞船,万一发生交通事故,那后果就一个投资几百亿的太空加工厂报废。

而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板,显然会加大宇宙飞船在附近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

不要说不可能出事故。

随着宇宙飞船频繁进出,出现事故那是迟早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