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九十二章 闲聊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九十二章 闲聊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一年年末。

2031年的12月29日。

江淼这几天在总部处理了集团的年报,同时听取了各部门主管的工作汇报。

将这些部门主管的汇报内容,和他直属的商业调查部内容相互印证,发现没有太大的问题之后,江淼又回家看了今年四月份出生的儿子江思源。

告别家人之后,他搭乘集团的内部旅行飞艇,其实就是海陆丰集团给一部分需要高度安保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专门定制的15艘客运飞艇。

这些飞艇目前挂靠在海陆丰集团下属的一家飞艇旅游公司名下,江淼等人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安排。

飞艇的大厅里。

除了江淼之外,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技术人员,不过他们的保密和安保级别,其实是不需要搭乘这种飞艇的,不过江淼看两人的行程也是顺路,便邀请他们搭顺风车一起过去。

“老板。”

江淼笑着点了点头:“怀瑾,志英,别站着,坐。”

一个三十多岁,戴着方框眼镜的短发中年人有点拘谨地坐一旁沙发上。

“多谢老板。”另一个则是皮肤有点美黑状态的中年人,他则有点自来熟,刚刚坐下来,就拿起茶壶给江淼两人倒了茶:“这是凤凰单丛吧?老板也喜欢喝这种茶?潮汕这边的习惯还真差不多呀!”

“呵呵…是呀!”江淼喝了一口凤凰单丛茶:“我记得怀瑾你是漳州人吧?你们那边的习惯应该和我们这边差不多吧!”

自来熟的林怀瑾随口回道:“确实差不多。”

江淼看向沉默不语的姬志英,并没有忽略了他:“志英你们汉中老家一般喝什么茶比较多?”

“我不太懂茶,一般就是喝绿茶比较多。”姬志英挠了挠鬓边。

“其实不懂也没有关系,现在各地茶叶茶叶都没有太多竞争优势了。”江淼笑着摇摇头。

对于这个情况,长期研究李科水果新品种的林怀瑾,自然是一清二楚。

以前国内的茶叶产业,都是以地方名茶为主,主销区域也是集中在国内,国外市场则以天竺大吉岭红茶、锡兰红茶为主。

但现在这个情况完全被颠覆了。

天竺崩溃了,大吉岭茶产区目前已经崩溃了,加上天竺内部自爆了多颗脏弹,该地区出产的茶叶在国际上,根本没有任何市场。

而锡兰红茶这个产区,由于加入了亚联,已经被整合到了亚联的茶叶系统之中。

但正在改变茶叶生产模式的,其实是新技术的大量应用。

以前赛里斯的茶叶就算是出口,也是以茶叶制品为主。

但是现在各地都有可以完全模拟自然环境的农业大厦,因此各地都有茶叶生产,基本不会购买外地的茶叶制品。

因此原来的茶园经营者,不得不改变经营模式,通过向其他城市出售专利品种和苗木、种植技术专利,可以长期稳定获得专利费。

虽然类似于大红袍、凤凰单丛、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类茶品种,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但并不代表不能操作。

其中一个比较好操作的地方,就是种植技术、茶叶加工工艺,只要可以研究出独家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使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经营者,就必须向研发人、研发机构支付专利费。

这和服装产业的变革大同小异。

因此现在各地都可以种植茶叶,生产各种各样的茶叶品种。

当然,这并不代表茶叶出口产业完全消失了,至少国际市场还是需要茶叶的。

但亚联内部已经越来越少消费外地生产的茶叶,这并不是排外,而是没有那个必要。

毕竟通过可以完全调控的室内农场,要种植什么茶叶品种都可以,加上全自动茶叶加工机、全自动茶叶采摘机、全自动茶叶发酵机等,让本地茶叶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

目前市场上1甲级的茶叶价格,普遍在15到18块钱一公斤左右;2甲茶差不多是50到100块钱一公斤;最好的3甲茶,也才300到1000块钱一公斤。

全自动的室内茶园,一年每亩可以生产大约150到280公斤茶叶。

这个亩产非常惊人,要知道传统茶园,每年就亩产几十个公斤而已,比如天竺大吉岭,年平均亩产红茶大约37公斤左右。

现在这个产能,就是技术大爆发的加持下,才可以实现的飙升。

这也导致各种农产品价格直线下降。

至于那些想继续搞品牌溢价,或者割韭菜的大师茶之类,现在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

导致这些企业凋零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大师茶?有托管茶好吗?

什么是托管茶?

这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就是一部分长期有需要的品茶爱好者,可以在网上认购一片茶树,然后委托专业的茶园管理机构代管,每年给一定的管理费即可。

比如江淼,他就有5亩凤凰单丛茶。

这也是很多有钱群体比较喜欢的茶叶获得方式。

还有和茶园认购差不多的果园认购、菜园认购之类,哪怕你要求管理方使用全有机的种植方式种植,只要你钱到位,一切都没有问题。

当然,有机种植在江淼眼中,就是一个噱头罢了。

毕竟现在各种技术的加持下,蔬菜水果可以几乎不使用高毒农药,而且通过特定的环境刺激方式,可以保证产品的风味与野生状态下差不多。

不过现在亚联的农业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加上农业大厦的大规模推广,因此江淼并没有对有机种植喊打喊杀。

有人愿意被割韭菜,他也乐见其成。

如果是以前,在农业技术没有进化之前,江淼绝对不会给有机种植说好话。

毕竟传统有机种植太费时费力费钱了,产量还非常低。

如果真像以前互联网上,有些人吹的那样,全国都搞有机种植模式,那估计粮食和蔬菜水果的价格要飙升十几倍。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而到了2031年,相关农业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现在亚联的露天农业区,都集中在方便机械化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漠南高原、西域塔克拉玛干沙漠、澳洲大自流盆地、巴蜀盆地等区域。

其他区域除了长江中下游平原、湄公河平原等还有个体经营的小农场之外,基本都在退耕还林了。

比如云贵高原,这几年当地的露天耕地面积规模,比2025年下降了大约47%,而且还在继续下降中。

没有办法,云贵高原的耕地太破碎了,如果继续维持露天种植,就需要大量人口留在乡镇之中,这不利于亚联的战略。

毕竟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要在城市让一个普通人脱贫致富,和在农村让一个普通人脱贫致富,两者需要消耗的资源量有着巨大的差别,而且收益率也有明显的区别。

现在在亚联境内,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整体经济水平就越高,人均收入、人均公共资源消费就越高。

这倒不是在鼓吹城市化好。

城市化也要看技术大背景、管理制度,不然就是在想当然。

比如巴西,当地城市化确实高,但城市里面的贫民窟却一大堆,大量城市贫民的存在,导致城市治安恶化。

而亚联的城市化,那是靠技术的红利实现的。

现在遍地都是的农业大厦,让大量入城的农民获得稳定的工作,还有日益庞大的服务业、小工业,又稳定了一大批入城农民。

大家都有工作,收入普遍比较好,这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这其实非常好理解。

假如有两个地区,人口都是1000万,但一个地区的人口中,80%都是乡村人口,20%是城镇人口;另一个地区则是全部都是城市人口。

在工资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后者需要的服务业规模,至少是前者的三倍以上。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就在规模上,乡村人口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分散,彼此距离比较远。

好比你是一个餐饮经营者,你会在一个小乡村开饭店,还是会在城市里开饭店?

你说我可以靠村里的老乡消费。

那你这个饭店的上限已经被锁死了。

城市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服务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从而让服务业可以高度竞争,从而将服务单价压下来。

在城市可以维持大型医院的正常收支平衡,但在一个偏僻乡镇的大型医院,如果周围没有大城市,那这个医院肯定要收不抵支。

其实这也是之前赛里斯面临的问题。

为了保证边远地区的人口可以获得各种公共服务,只能硬着头皮建设医院、学校、图书馆,维持汽车客运站和铁路路线。

然而这种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注定是亏本买卖。

虽然很多人都说不能如此功利的看待这种事情,但如果可以通过城市化,将人口集中起来,将边远地区的人口迁移出来,才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过要实现这一点,技术条件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不然就是一个大号巴西。

而江淼的出现,恰恰带来很多技术,这些技术就成为了推动赛里斯,乃至整个亚联进行全面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飞艇内部的大厅内。

聊天还在继续。

林怀瑾没有询问江淼这一次出行的事情,毕竟这种事情他还是知道轻重的,他谈起了太空农业那方面的事情:

“老板,最近新天宫2号空间站的农业实验室那边,搞出了不少适合低重力环境下的农业技术,咱们公司什么时候正式发展太空农场呀?”

“还没有那么快。”

姬志英插了一句:“低重力环境的农业技术很难有点困难。”

“姬博士,听说你是研究太空化学的?”

闻言,姬志英一板一眼地回道:“准确一点,是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化学合成技术。”

没有研究过太空农业的林怀瑾,好奇地问道:“姬博士,太空环境对化学合成的影响有多大?”

“具体的情况,一时半会我也很难解释清楚。”姬志英可能在表达能力上有点差,不知道如何回答林怀瑾的问题。

江淼随手叉了一块菠萝,然后笑着说道:“太空中的化学合成确实比较麻烦,因为在微重力环境下,会导致很多化学变化表现出和地球地表不太一样的情况。”

林怀瑾给两人添满了茶:“我听说太空中,冶炼出来的合金材料,质地会非常蓬松和均匀,还有一些奇特的表现。”

“确实会有这种表现。”姬志英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

黎子轩快步小跑过来。

看到这一幕,林怀瑾将准备说出口的话咽下去。

来到江淼一旁的黎子轩,小声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江淼眉头一皱,随即站起来:“怀瑾、志英,你们聊,我有点事情先去处理。”

“老板,太客气了,您忙,我和志英也要去吃饭了。”林怀瑾站起来。

“嗯。”

江淼急匆匆离开。

飞艇的专属办公室内。

他看着手上的报告,脸上闪烁着思考的神情,同时还有一丝诧异。

这份报告上的内容,是王砺锋转交给他的,除了关于各种生物辅助设备的测试简报之外,还一条比较敏感的内容。

那就是他们在小威尼斯地区,获得一个秘密组织的信息,这个组织的情报不多,但情报分析部门判断,可能和几年前的绝育危机有很大的关系。

江淼其实知道相关的情报,只不过他不好直接说出来。

没有想到这帮家伙竟然在小威尼斯被亚联的特工拿下了一个核心头目,看完这一份报告之后,江淼并没有吩咐什么,而是先让黎子轩出去。

办公室内只剩下他一个人。

这个时候他才打开自己的专属笔记本电脑,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调查欧美的情报了,今天刚好有空,便打算再次调查一点,更新一下情报数据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