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七十九章 时光荏苒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七十九章 时光荏苒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知不觉间。

又小半年过去了。

时间来到了2031年的一月份。

汕美的捷胜镇科研基地深处。

江淼再次造访这里。

与他一同过来的人,还有王砺锋等人。

“老王,这一次的成果应该可以让你交差了。”

“承你吉言,江院士。”王砺锋的独眼中,也带着一丝兴奋。

两人来到基地北部的地下测试场内。

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们看到了二十套被装在特定储存箱中的黑色头盔。

输入密码。

滴!储存箱自动弹开盖子。

江淼没有去触碰,而是看向负责给他们介绍产品的研究员阮贤明。

有些紧张的阮贤明,只能按照产品的功能,一板一眼向众人介绍起来,他也有点崩溃,因为今天本来计划负责讲解的基地首席研究员突发疾病,其他几个重要的科研人员也因为假期,去外地游玩了。

阮贤明这是被赶鸭子上架。

好在江淼并不是那种太注重排面的人,笑着安抚道:“今天是突发情况,你不要太紧张,按产品的真实情况向我们说明即可。”

同样看出这个研究员紧绷着身体的王砺锋,知道这个研究员大概率就是那种书呆子类型的人,不太会处理人情世故,也开玩笑起来:

“我今天就是来当学生的,你这个老师要有信心,大胆说,反正对着产品报告,问题不大。”

“多谢,老板和王主任体谅,那我就开始了…”稍微平复了一下卜卜跳的心情,阮贤明再深呼吸一口气,拿起产品报告介绍起来:

“这个产品的名称,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我直接说一下这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产品功能、未来展望。”

江淼微微点头,不过没有开口,而是静待下文。

王砺锋等人也一样。

说起产品的内容时,阮贤明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各种专业术语信手拈来,就是有点考验听客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好在江淼没有完全指望他,而是时不时向王砺锋等人进行“俗话翻译”,将那一部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成比较好理解的通俗语言。

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阮贤明的解说终于告一段落。

江淼转过头看向王砺锋:“老王,要不试一下?”

“好呀!毕竟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王砺锋直接同意了这个提议。

按照产品报告中的使用说明,将一张特制的临时绑定身份卡,插入储存箱的读卡槽中。

滴!

储存箱表面的小屏幕上,随即浮现出一行文字:

【请操作员做好佩戴设备的准备…】

根据指引,王砺锋要将头部的外源物品清理掉,除非是那种植入头部的纳米设备,才可以保留在头部上面。

类似于眼镜、发饰、耳钉、耳机之类的东西,都不能留在头部,同时不能留超过5厘米的头发。

而王砺锋自然没有这些东西,头发也是比较短的板寸,因此不需要其他准备。

拿起这个黑色的全包头盔,他直接戴在头上。

按下一个自适应的开关,头盔内部的泡沫体自动膨胀,让头盔内部紧贴着头部的侧面、顶部、后脑勺、后脖子,和一部分下巴脖子的位置。

紧接着,他的口部和鼻子周围,也被特殊的可调节面罩压住,这是专门的呼吸面罩,也是为了避免呼吸产生的水雾在头盔内部堆积,然后附着在玻璃镜片上。

头盔的眼镜部分,两侧是不一样。

一侧是传统的亚克力镜片,就是加了防弹镀膜。

另一侧是可以调节的生物眼镜,其左右是可以调节的,主要是考虑到使用习惯和用眼过度的问题。

王砺锋按下另一个按钮。

顿时那一只可以看得见的眼睛,其对应的生物眼镜上,内部的变色细胞薄膜镜面,浮现出特殊的变化。

“这就是红外模式吗?”

眼前的其他人,身体表面出现不同颜色的色斑,主要以红色、深红色、橙色、黑色、蓝色、白色这几个色调为主。

这些颜色构成了“热量图层”。

一个个明显的人形轮廓,浮现在王砺锋眼前。

紧接着他按下另一个按钮,过了几秒钟,红外眼就切换到磁场眼。

当然磁场眼看到的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磁场线组成的世界,而是经过调整输入模式,转变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蓝紫白黑的场景。

之所以这样调整,主要为了让使用者可以快速适应和使用。

虽然磁场眼可以看到磁场,但如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这些数据就如同一团乱麻,普通人的大脑根本处理不过来这种级别的信息。

此时王砺锋眼前的场景非常奇特。

因为他看到一个个不同颜色组成的物质世界。

四种颜色主要代表四种类型的物质,比如金属普遍为黑色、固态化合物普遍为蓝紫色、气体物质普遍为白色。

除此之外,当电器在周围使用的时候,在磁场眼的视界中,就会产生一个个黑色的波纹。

王砺锋的声音从头盔内传出来:“要如何使用意念控制?”

“按红色按钮。”

随着他按下红色按钮。

头盔内部几个微型纳米针管脑部信号读取器,迅速弹出纳米针,扎入王砺锋的脑部神经元。

而王砺锋只感觉头上突然有点痒,并没有针刺感,显然这是因为纳米针管太细小了,让人体的痛感神经无法产生反应。

他尝试着集中精神。

‘系统切换到望远眼模式。’

三秒后,生物眼镜的变色细胞薄膜上,出现非常清晰的正常眼睛视界。

‘使用5倍望远。’

视界迅速出现变化,测试场地远处的一些测试靶子上,挂着的图案和文字,变得清晰了很多。

王砺锋尝试了各种模式的切换。

发现每一次操作都有三秒左右的缓冲,没有办法和正常眼睛那样快速切换。

当然,他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他没有进行过脑控单元的植入手术。

所谓的脑控单元,其实就是研发生物辅助头盔的时候,衍生出来的一种配套技术。

这个脑控单元也是一种人造的器官,其主要功能就是向外输出脑部的脑电波信号,可以让人非常容易和快速的控制外置生物装备。

而此时王砺锋使用的脑控模式,是使用纳米传感器和电子设备来转变,一来一回,肯定存在一个缓冲时间。

为什么出现两者控制模式?

主要是两者各有利弊。

脑控器官单元的好处是几乎无延迟、不依赖芯片算力、不存在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也不需要单独保留一个电源供应系统。

坏处就是这种脑控单元是一种有创植入,需要做一个小型的开颅手术。

电子脑控设备的好处,则是这东西几乎无创,而且很容易进行拆除,还可以随着技术的提升,不断进行更新迭代。

但其坏处也非常明显,既然是一种电子设备,那就存在被干扰、被入侵的可能,同时这东西还需要依赖外部电源,一旦失去电源,整个系统将直接瘫痪,最后才是反应延迟的问题。

从目前测试的情况来看,王砺锋是倾向于使用脑控器官单元的,因为生物辅助头盔为起点的生物装备,本来就是为了绕开现有的电子设备,而专门研究的独立系统。

如果还保留电子脑控设备,那岂不是脱裤子放屁?

至于开颅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现在的外科手术,比黄金时代末期,可是提升了非常多。

各种新药、新技术的逐步应用,让开颅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越来越高效。

比如现在出现了一种名为“纳米缝合器”的医疗辅助设备。

这种纳米缝合器,只要贴在创口的疤痕上,将可以瞬间固定住创口,让创口不需要进行缝合处理,时间到了,直接撕下纳米缝合器胶带即可,不需要拆线。

虽然以前有可吸收的缝合线,但这东西终究会留下明显的缝合痕迹。

另外这种纳米缝合器不仅仅对皮肤表面进行缝合,连内部深层的真皮层、肌肉、骨骼都可以缝合。

只要患者贴上纳米缝合器胶布之后,不进行激烈运动,等创口自然愈合之后,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另外还有肌肉胶水这种医疗产品。

这东西可以临时将被切开的肌肉组织粘合起来,副作用肌肉胶水有效期内,这一块区域的肌肉组织会变得硬邦邦,时间大概会持续一个多月。

但好处也非常多。

比如很多患者开刀或者受伤之后,还是喜欢乱动,或者睡觉的时候,无意间压到、扯到,让内部伤口再次崩裂,在不知不觉间加大了愈合的时间。

而使用肌肉胶水之后,想动都不行,那一块区域肌肉几乎被固定了起来。

这种特殊辅助治疗的产品,在腿部外伤中的应用最多,比打石膏还好用。

因为注射之后,整条腿都硬邦邦了,让患者做一些比较大的动作,都没有办法影响到受伤的部位。

而在外科手术中,另两个重要的新发明,对于现代外科手术的发展也非常重要,这是一对兄弟式的技术,分别是:人造血管吻合器、人造神经树突吻合器。

要知道,传统的肢体断裂之后,哪怕是再次进行缝合,其功能也很难百分百恢复。

大血管好接,毛细血管基本没有办法重新连接。

而神经系统断了,以前只能靠身体自己恢复了。

现在不一样,人造血管吻合器、人造神经树突吻合器,是可以保证毛细血管、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连接的。

这两个产品的原理非常特殊。

比如人造血管吻合器,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可吸收的微型血管团,直接插入断裂的伤口上,然后缝合好创口即可。

等伤口完全愈合之后,就可以通过微型血管团中的纳米传感器,关闭和开通两侧的血管。

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是一种不断测试的过程,一部分没有用的人造血管会被废弃,而那一部分保留下来的人造血管,会被使用纳米注射器,注射一种血管重造药剂,让这些人造血管内部再次生成新的血管。

而大约半年左右,那些残留在体内的人造血管吻合器,就会自然被人体吸收掉。

人造神经树突吻合器也是差不多的原理。

都是先用人造替代原生的那一部分,然后使用药物让身体重新沿着人造的那一部分,再次生成新的血管和神经树突。

正是因为这种新技术的出现,哪怕是断手断脚,都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这些治疗不仅仅适用于新出现的伤残,对以前已经缝合,但功能无法恢复的肢体,一样可以重新做手术,然后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到正常状态。

一部分技术在赛里斯这边的管理还好。

但是在香江、星岛等地的医院中,管理就相对宽松。

特别是欧美很多有钱人,会为了一些特殊需要,偷偷跑过来做肢体增大手术。

以前这种手术,那些有钱人基本不会做,因为风险非常大,做了之后,那一部分增大的肢体也没有神经树突,自然元素没有感觉的。

但现在有人造血管吻合器,人造神经树突吻合器之后,做肢体增大手术之后,那一部分增大的克隆体,体感感觉和原生器官是一模一样的。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让很多手术刀风险大幅度下降。

王砺锋认为开颅手术的风险不大,他自己打算身先士卒,等这一次测试之后,就在海陆丰医院做脑控单元的植入手术。

毕竟只有使用生物脑控单元,才可以百分百发挥生物辅助头盔的功能。

不然下达一个指令,生物辅助头盔要三秒才可以反应过来,这极大增加了风险。

毕竟谁都无法保证使用场景,是可以慢吞吞操作的安全区。

万一是在敌后战场、潜入作战中使用,每下一个指令,生物装备都要延迟三秒,这会增加风险和不确定性。

电子脑控设备和生物辅助设备,终究是两套不同的系统,强行将它们拼凑在一起,不仅仅限制了设备的性能,也增加了很多弱点。

不仅仅江淼这边不愿意,王砺锋也不想玩这种不伦不类的缝合怪设备。

王砺锋继续测试了半个多小时。

然后考察团的其他几个成员,也一一上手,亲身体验了生物辅助头盔的各种功能。

趁着其他人在体验,王砺锋小声和江淼说道:“总体来讲,这一套设备符合我们最初的设想,我打算先订购1000套,下发给几个专门的机构,给他们试用一段时间,也好收集使用的情况。”

对此,江淼也没有意见:“没问题,到时候老王你看情况安排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