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最强之盾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最强之盾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腾格里沙漠,或者是腾格里大草原。

民勤县西北方向,大约320公里处,少数还保留着沙漠生态的区域。

该区域是一片半径大约120公里的沙漠生态保留区,也是一个秘密实验场地。

一艘特殊改造后的载客飞艇,缓缓停靠在沙地边缘的一片建筑物上。

随着飞艇的闸门打开,十几个人鱼贯而出。

王砺锋看了一眼该基地的负责人:“小魏,好久不见了。”

脸色严肃的基地负责人魏航,向一行人一一敬礼。

突然一只手拍了拍王砺锋的肩膀,然后小声问道:“老王,你之前搞的那个项目,现在怎样了?”

王砺锋面不改色看向老同事张建华:“年底大概有成果出来,就是实用性有待验证。”

“这么快?”张建华眼睛微眯。

“那位的技术,你觉得呢?”

张建华也想起来33号项目,可是挂在江淼名下的科研项目,以江淼这些年的表现,他估摸着这个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由于在场的人,都是可以了解33号项目的人,因此张建华和王砺锋之间并没有太多顾忌,只是下意识将交谈的声音压小了。

两人跟着基地负责人魏航,向基地内部走过去。

由于这一次过来视察的项目,不是王砺锋和张建华主导的那一部分,因此两人都没有主动询问魏航,而是在后面小声交流着各自负责的那一部分项目。

“有那一位负责研发,33号项目成功的可能性确实非常高,对了老王,那位提议严控人工智能的事情,有一部分人好像知道了。”张建华说到后面,故作不经意地提醒道。

王砺锋脸上没有一丝惊讶:“我知道,那位也知道新法公布之后,他作为智库的核心顾问,在这件事中的动作,肯定隐瞒不了那些人。”

“那就好。”

“确实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联合体内部的互联网企业和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只要有一点自知之明,就不会在这件事自讨苦吃。”王砺锋言语之中,带着一丝冷冽。

如果真有人想借题发挥,他可不介意杀鸡骇猴一次。

毕竟江淼的提议,可不是为了他自己,要知道海陆丰集团也有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相关的项目,江淼推动人工智能严控法案的快速落地,对他自己而言,并没有什么利益。

而王砺锋这几个月来,在内部不知道开了多少次研讨会,从他们收集到的信息,以及经过模拟分析之后的各种结果,都在表明一个非常可怕的未来。

一旦人工智能进入高级阶段,失控的可能性几乎在99.99%以上。

正是因为这种可怕的推演结果,还有近乎百分百会失控的可能性,才让联合体内部的各方势力,迅速达成一致,以不容置疑的高效,推出人工智能方面的限制法案。

江淼为了避免人工智能限制法案单独推出,会引发强烈的反对声音,还专门加入了生物基因的限制法案。

因此王砺锋没有怀疑江淼在这件事上,会有什么私心。

不一会,一行人来到了基地深处。

这是一处布满电子设备和显示屏的地下指挥中心,里面有十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作为观摩团的王砺锋等人,一进来,便被安排到一侧已经准备好的座位上。

众人入座之后。

魏航作为东道主和基地负责人,拿着随身扬声器的话筒,向众人介绍起这一次要测试的东西:

“各位观摩团的来宾,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我是309基地负责人魏航,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今天要测试的产品…”

他背后临时拉过来的立式显示器,随即浮现出图片和一些介绍内容。

同时工作人员也将不能带离的产品介绍书,一一派发给在场的观摩团成员。

王砺锋接过产品介绍书,放在面前的桌面上,随手放开第一页,便看到了产品的实物图片、产品概述。

图片上,赫然是一枚小型导弹,之所以看出是导弹,因为图片下方有导弹的尺寸数据。

其长度为2.43米,弹径0.16米,翼展0.71米,重量108千克。

“这东西的射程竟然有50公里?怎么做到的?”一旁的张建华大感诧异。

王砺锋也有点震惊,毕竟差不多尺寸的导弹,可以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左右,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

主导该项目的朱良材,笑着转过头来:“两位老伙计,是不是大吃一惊呀!”

“你小子别藏着掖着。”

“对,给哥们开开眼。”张建华伸长脖子问道。

朱良材手撑椅背:“还记得之前金陵大学研发的全氮炸药吗?”

“你是说,这款导弹的推进剂用了全氮化合物?”张建华眼睛再次一眯。

“没有错,就在两个月前,全氮化合物的大规模合成工艺终于完成了,加上之前完成的缓释工艺,这种全氮化合物作为主要推进剂的火箭,其有效射程可以提高2.2倍左右。”

默不作声的王砺锋,还在翻看着手上的资料。

上面确实有关于全氮化合物添加剂的相关内容。

当然火箭射程的提升,还和其他新材料有关系,比如更轻更高强度的材料,可以让火箭壳体变得更加轻薄,让火箭内部可以填充更多的推进剂。

这款名为“天盾1”的拦截防空导弹,是天盾系列防空导弹家族的第一款量产产品。

产品介绍书后面还有另外两款加强版,射程为100公里的天盾2、射程为250公里的天盾3。

这款产品之所以让王砺锋等人过来观摩,并不是因为其体积小、重量轻、射程远。

而是该系列的防空导弹造价低、拦截效率高。

以天盾1为例,该型号在大规模流水线上的预估造价,为单枚2.6万华元。

而天盾2预估造价则是一枚6.8万,天盾3预估造价为一枚12.4万元。

至于其拦截效率高,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拦截模式。

与传统拦截导弹的近爆摧毁、弹片溅射不同,天盾系列的拦截模式是网捕引爆。

天盾系列发射之后,会在靠近目标比较近的位置,爆开弹头储存的高强度碳化硅纳米管网。

其中天盾1的捕网半径为1.2公里,天盾2的捕网半径为2公里、天盾3的捕网半径为2.5公里。

爆开的高强度捕网,会张网以待,只要来袭的飞行物冲入网中,不仅仅会被纳米网缠绕,还会在相互作用力下切割飞行物的外壳,而且网上还捆绑有微型烈性的全氮炸药,可以引发激烈的爆炸。

这也是天盾系列,可以实现高效率连接来袭飞行物的核心手段。

比起传统的近爆摧毁、弹片溅射,这种捕网模式下的拦截,其覆盖范围比较大,而且这覆盖范围内,几乎很难逃脱。

而且由于捕网是由碳化硅纳米管组成的细微网,这导致飞行物的雷达系统,几乎不可能发现其存在。

也就是说,一旦天盾导弹在前方爆开,飞行物的雷达系统就会瞬间失去其目标,只能靠人工经验,或者大量数据的学习,让系统自动判断出捕网可能出现的位置。

这种情况,对于来袭的飞行物非常不利。

毕竟雷达系统无法锁定的东西,靠飞行员,或者地面中心的远程控制,在瞬息万变的交锋中,是很难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更何况,天盾系列的造价非常便宜。

特别是用来拦截无人机机群的时候,如果无人机群比较密集,一枚天盾1就可以横扫一大片无人机。

王砺锋头也不抬的轻笑道:“看来这几年的无人机发展,让无人机的威胁越来越高了。”

“现在北大西洋联合体的无人机产业确实发展得不错。”张建华附和道。

自从北大西洋联合体和亚洲联合体全面脱钩之后,他们在很多产业上,也开始了重新的发展。

比如以前因为去工业化而转移到落后地区的钢铁产业、电解铝产业等,虽然因为生产设备不齐全、技术工人短缺,但在不顾环保的情况下,北大西洋联合体还是重新发展出一部分冶金产业。

今年上半年,北大西洋联合体的钢铁产能提升到1.3亿吨左右,电解铝则提升到2400万吨。

没有办法,在双方全面脱钩之后,北大西洋联合体硬逼着内部的企业重新发展起来这些冶金产业。

特别是有露西亚的加入,他们在冶金工业上,勉强获得了一定的恢复。

正是因为冶金产业的恢复,导致北大西洋联合体在无人机产业的生产上,也获得了不小的加持。

毕竟很多工业产品的生产,归根结底是要看该势力的基础工业实力,而钢铁、电解铝、铜、钛、塑料、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产品的产能,以及电力、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和化工原材料,就决定了一个势力最后的工业产品规模。

如果没有强大的基础工业,就没有什么汽车、造船、飞机、无人机之类的产业。

这一点,对于任何势力都一样。

毕竟没有哪一个势力可以在没有基础原材料的前提下,保证其他衍生工业产品的生产。

“…测试马上开始,大家请转向控制中心的大屏幕。”

听到魏航的提醒。

王砺锋、张建华、朱良材等人也转身,看向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大家都停下了讨论的声音,安静等待测试的开始。

很快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一大片无人机,从低空向测试基地这边袭来。

对于这种可以看到低空目标的雷达,王砺锋等人并没有惊讶,因为这种雷达在去年就完成了定型。

该雷达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电磁波反射型的雷达不一样,而是采用了磁感线读取原理。

因为所有原子都会产生磁场,哪怕是号称没有磁性的原子,其本身都有特定的磁场存在。

通过这种原理,加上对鸟类的仿生学研究,才让研究机构成功研究出可以精确锁定物品磁场的设备。

该设备目前唯一的缺点,就是体积太庞大。

比如测试基地内部安装的三台磁场雷达,其体积达到了1497立方米,重量差不多是2741吨。

因此这种雷达目前只能布置在陆地的固定基地内,船舶、飞机上面很难安装。

不过这种雷达还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能耗非常低,因为它的工作模式是被动感应,而不是主动感应。

此时基地外面,三台磁场雷达已经展开了磁场感应板。

通过这些磁场感应板的数据,数据分析系统自动计算出周围500公里内的磁场情况。

几百台从低空突入的无人机,在常规雷达的探测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幽灵。

然而在磁场雷达的探测反馈中,其几乎是明晃晃的显眼。

目前亚洲联合体内部,在边界地区几乎布置了一层密不透风的磁场雷达,任何试图从低空突入亚洲联合体境内的飞行物,在这一层磁场雷达面前,都将无所遁形。

就如同此时的这些无人机。

当这些无人机被磁场雷达锁定的那一刻,十几枚天盾牌1拦截导弹从发射车上喷射而起。

几分钟后。

这些天盾1导弹在目标附近炸开。

飞驰之中的无人机,瞬间被密不透风的高强度捕网缠绕,无论是固定翼无人机,还是旋翼无人机,都在碳化硅纳米管组成的捕网面前,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无人机不是被缠绕着坠落,就是被捕网携带的高爆炸药炸得支离破碎,变成碎片坠落在沙漠之中。

紧接着,基地内部又放出十几架无人机。

在磁场雷达的指引下,对漏网之鱼的那一部分入侵无人机进行全面围剿。

这些参与围剿的防御无人机,虽然装备了机炮,但远程控制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使用,而是不断发射小型捕网。

高强度的碳化硅纳米管捕网,对无人机的杀伤力太强了,只要无人机缠绕上,几乎只要陨落的下场。

在天盾导弹和防御无人机的联手打击下,模拟侵入的300架无人机全军覆没,没有一架入侵无人机可以逼近基地100公里。

对于这个效果,观摩团的众人都比较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