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原子人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六十七章 原子人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学校离开的高文,带着女儿吉娜来到了西新区南侧的绿地公园。

六月份的悉尼,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不过由于靠海,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的气温还比较高,白天有十六七摄氏度。

公园的常绿树木,还处于郁郁葱葱的状态。

由于澳洲严格的外来物种入境限制管理,这边的花草树木,很多都是澳洲本地的植物,只有少部分植物是近代欧洲人带过来的。

“爸爸,我要吃那个…”吉娜指着不远处的小吃车,两眼满是渴望。

“没问题。”高文带着女儿来到小吃车旁边,老板正在车上煎着章鱼小丸子和鸡蛋汉堡。

老板是一个中年女人,看面貌有点像赛里斯人,她看了一眼高文父女俩,按了一下手腕的翻译器控制手表:

“客人要什么?”

安装在玻璃板上的同步翻译器,通过扬声器说出同样意思的英语。

“一份小份的章鱼小丸子,再来一个鸡蛋汉堡。”

“OK,请稍等片刻。”

“一共是五块钱吗?”

“是的,客人。”

高文直接用手机扫码付款了五块钱华元。

现在澳洲境内已经全面允许华元的直接使用了,高文在赛里斯呆过一段时间,自然看得明白收款码上的货币提示。

女老板快速装好了一份小份的章鱼小丸子,她又看向高文询问道:

“鸡蛋汉堡要吃辣的,还是不辣的?”

“哦…不辣的。”

“要番茄汁吗?”

“要。”

“客人,东西好了。”

接过小袋子。

父女俩来到一旁的树荫下,这里刚好有一些条石堆砌的花坛,刚好可以让人坐着休息。

现在是冬天,高文才敢让女儿坐在花坛旁边,如果是春夏秋三个季节,他可不敢这样做,因为澳洲的野生昆虫和爬行类体型比较大,天气一暖,它们会变得非常活跃。

坐下来,他打开小纸盒,拿起竹签给女儿:“叉起来吃。”

“爸爸,这个叫什么?”吉娜叉起一颗章鱼小丸子。

“这个叫章鱼小丸子。”

“章鱼?是八爪鱼吗?”

“差不多。”高文咬了一口鸡蛋汉堡。

这种开放式的城市绿地公园,附近居民也是三五成群过来游玩,很多还是年轻人。

不过高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他们对面的小型运动场内,在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的人,很多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

年轻人反倒是在公园踩单车、散步、慢跑之类比较多。

他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给女儿打开一瓶矿泉水,他三下五除二将手上的鸡蛋汉堡吃光了,然后拿起手机上网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内容。

很快他在幻界的社会论坛板块,发现了几篇相关的社会研究文章,看了一会,才恍然大悟。

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交关系的变化,也和人口结构有一定关系。

中老年人群体的社交偏向传统,因此他们在现实中有比较多的朋友圈。

而年轻人群体的社交偏向虚拟网络,因此年轻人在现实中的朋友相对比较少。

球类运动绝大部分属于群体运动,这需要现实的朋友圈支撑,不然很难进行。

田径类运动则支持单人,因此对于现实朋友圈比较小的年轻人,则是一个比较好的运动类型。

当然,高文看了论坛的那些讨论,知道这不仅仅是朋友圈大小的问题。

造成年轻人普遍孤僻的原因非常多,比如丁克、工人获得全面保障、独生子女、社交风险等,这些都是成为了年轻人喜欢独处的原因。

这种现象也衍生出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即原子人和分子人。

传统家庭就宛如一个个强结合的分子,虽然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原子,但他们因为家庭的关系,被捆绑在了一起,因此形成分子人的概念。

但是到了白金时代,这个情况却开始出现变化了。

完全独立的原子人,即没有强结合关系的原子人,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多。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家族、乡党、团体,其存在的根基,遭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

比如论坛上,有一个来自东瀛的社会学者,发布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社会实验内容。

其内容就是东瀛在东京,开启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试点项目。

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在东京附近的一个区,建立一个“学园都市”,专门培养那些人工婴儿。

目前该项目,一共批准了2000名婴儿的培育。

这些人工婴儿的父母,全部来自生殖细胞捐献者,然后通过生物技术,让生殖细胞进行配对,受精卵会在人造子宫舱中进行发育。

第一批婴儿在今年三月份完成孵化,目前已经在学园都市内,由专门的育婴师进行照顾。

而这些孩子生物学上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见面,甚至可以认定为生物父母。

但这些孩子的抚养权和监护权,全部都归属于东瀛官方。

也就是说,在学园都市的孩子,和其生物学上的父母,其关系仅限于基因上的联系,而双方在法律意义上,不存在抚养和赡养、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

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子人。

高文看完这篇文章的内容,他作为一个基督徒,内心还是非常纠结和茫然的。

东瀛那边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开始搞这种试点项目。

因为随着都有全面融入亚洲联合体,虽然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恢复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但一些问题早是木已成舟了,或者说积重难返了。

去年东瀛的生育率,直接就是负增长,特别是大批人移民澳洲、东南亚之后,导致东瀛本土人口不断减少。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丁克的情况日益严重,东瀛为了保证未来有比较多的劳动力,来维持本土的各个系统,不得不采取这种极端手段。

如果未来可以大量培育人工幼儿,那劳动力问题将迎刃而解。

同时这种人工幼儿也可以进一步瓦解财阀、大家族的势力。

其实东瀛可以搞这种试点,赛里斯在背后出了很大的力气。

赛里斯在暗中支持这个项目,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此就让东瀛先试点,如果东瀛的试点项目有问题,以后还可以进行调整。

高文并不知道这其中的背后,还有赛里斯在推波助澜,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排斥这个项目。

只可惜他浏览了幻界平台上的东瀛人回复,发现绝大部分东瀛人,对于这个项目竟然表现出无所谓,还有很大一部分表示支持。

他从评论区的回复中,看到东瀛人表示支持和无所谓的一些原因。

无所谓那一派的东瀛人,他们觉得反正自己不结婚、不生孩子,现在的生活非常好,但未来肯定需要年轻人来补充劳动力。

因此这一派的人觉得这件事,对于他们反而有一定好处。

支持的那一派,其理由则是他们想留下后代,但不想承担抚养后代的责任,也觉得孩子非常麻烦,如果官方愿意统一抚养,那他们觉得可以接受。

反倒是那些表现出反对的人,在东瀛互联网上的声音非常小。

从网站的相关调查来看,年轻人中,对于这个项目表示支持、中立、反对的占比,分别是39%、47%、14%。

不仅仅东瀛是这种表现,南高丽、赛里斯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没有办法,当传统家庭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的时候,人工婴儿和社会化抚养这种模式,反而让很多人觉得可以接受。

同时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下一代,出现遗传病的概率也极大减少,这有利于人类文明的未来。

至于保持传统观念,希望通过组建家庭、自然生殖后代的人群,他们的权利自然得到尊重,但前提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不能反对人工繁育模式。

其实从现在各个地区的社会调研来看,传统家庭模式的弊端还是太多了。

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是合格的,毕竟学校又没有家长这种职业的专业,而靠上一代经验和社会渲染知识的普通家长,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每年都有新闻报道,很多不负责任的家长,让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太大了,现在很多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娇纵、宠溺,也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任性、极端。

一个比较好的社会抚养系统,则可以有效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高文自然也看到了这方面的讨论,对于这种好处,他没有办法否认。

就比如他老家的尼德兰那边,几个邻居的孩子,确实或多或少有问题,比如年纪轻轻就抽烟喝酒、霸凌其他小朋友之类。

出现这种情况,这些孩子的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

但是这也是一个无奈的现实,那就是很多孩子的父母需要工作,没有办法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化,导致很多人需要外出工作,面对这种工作模式,有时候往往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做取舍。

如果是高收入人群,他们一个人的收入就可以养活一家人,那父母之中,至少有一个人可以专注于家庭,问题倒是不大。

可很多家庭往往是双工人,孩子往往是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这种情况,其实还不如社会抚养模式。

毕竟老人的思维模式,早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对于很多东西的认知,也停留在老一套。

而且让老人照顾小孩,还在无形之中,影响了老人的健康。

以前没得选,才采用这种迫不得已的模式。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选择,那自然要好好考虑各种抚养模式的利弊。

至于社会抚养的孩子,会不会因为缺乏亲情,出现大量性情冷漠的人,其实这个问题不大。

比如负责教育的老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孩子的父母一职,专业抚养员也可以替代父母的一部分功能。

另外还可以通过固定的宿舍安排,让几个孩子长期呆在一起,以后他们就会形成类似于兄弟的关系,尽管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环境,会自然而然给他们潜移默化。

总而言之,社会抚养模式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制度调整、技术进步改变。

这反而比传统家庭容易安排。

毕竟传统家庭中,一旦关系被绑定之后,那就意味着很难解除。

如果投胎投得好,遇到一个好父母,那孩子的一辈子肯定会比较好。

但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父母,或者那种性格极其恶劣、奇葩的父母,那这个孩子的一辈子可能会被毁掉。

但面对这种情况,官方又不能强制剥夺其关系,这种家务事往往很难处理。

而社会抚养模式则不一样,两者的性质不同,社会抚养模式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管控和干预。

高文看了一个多小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社会抚养模式可以达到设想的那样,确实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也可以解决传统家庭的很多弊端。

“爸爸,我吃完了。”

高文差点忘了女儿在一旁,回过神来后,他笑着吩咐道:“吉娜,将垃圾扔垃圾桶。”

“垃圾桶在哪…”吉娜眼睛向四周扫去,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垃圾桶,她小跑着,将一小袋垃圾扔垃圾桶里。

“很好,吉娜,爸爸带你去抓玩具吧?”

“好呀!”

父女俩来到公园附近的一家玩具店,开了一个毛绒娃娃机。

吉娜兴奋地操作着手柄,尝试用机械手抓里面的毛绒玩具。

周围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在玩。

高文也在一旁鼓励女儿,对于所谓的社会抚养之类,他也不再去想了,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毕竟按照现在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为了保证亚洲联合体的人口规模,推动人工婴儿和社会抚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气候学者,就算是反对,有没有什么用。

高文也不得不感叹,在技术迅猛发展的白金时代,人类的社会模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种技术带来的社会革新,有时候是很难打断的。

同时社会抚养也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因为上一代的积累,将没有办法通过家庭关系和血缘关系,传递给下一代了。

每一个人寿终正寝之后,其财产将被全部回收,再次流通到社会之中,这可以解决一部分阶层固化问题。

类似于高文这种懵懵懂懂的人很多,但也有很多人,看出了社会抚养模式带来的冲击,以及对自己家族的威胁。

但他们没有办法阻挡时代的浪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