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模式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模式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2030年,3月3日。

江淼还在汕美总部的科研基地内,和书雅等人一起研究着变异沃尔巴氏体的治疗方案。

与此同时。

羊城这边,也召开了一次全球气候峰会。

何锦堂也以东道主的身份参与了一次气候峰会,本来他还邀请了江淼,不过江淼拒绝了,毕竟这种国际会议通常都是虎头蛇尾的结果,他没有兴趣和其他势力的人虚与委蛇。

对于江淼的决定,何锦堂也选择尊重,毕竟他清楚很多科学家都是脾气有点问题的,江淼已经是相对会处理人情世故的科学家了。

羊城的一处别墅里。

何锦堂看着冷着脸的女儿何幼薇,平静地放下茶杯:“还在生气?”

“没有。”何幼薇并没有埋怨父亲的想法,只是心里面不知道怎么面对父亲,因此选择了板着脸。

“在医院的工作还顺利吗?”

何幼薇想了想,还是回了一下情况:“还可以,东南亚那边的三所海陆丰公司,已经有一大批新培养的专业医师,红斑狼疮专科在那边运行得还是顺利。”

对于女儿心里面的心结,何锦堂并没有去开解,这种事还是让他老婆来比较合适,他这一次过来,也只是顺路而已,并不是专门来看女儿的,因此他就想问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听说海陆丰医院推出新模式,可以压缩专业医生的培养时间?”

“是有这方面的计划。”何幼薇点了点头。

“可以保证质量吗?”

“这个新模式和爸爸你想的,有可能有点不一样。”

“哦?说说看,我也是前几天听朋友说的,专门打电话问江院士又不适合,这一次顺路过来看你,我想你应该知道一些情况。”

“老师和师娘并没有打算马上推广,而是打算在海陆丰医院内部先试点,因此具体情况并没有向外披露。”

“这一点我知道。”何锦堂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何幼薇没有回答,反而诧异地反问道:“你不是过来开会吗?不用忙其他事情?”

“不差这半天,呵呵,全球气候峰会不过是耍嘴皮子的会议,难道峰会通过的协议?其他势力就会老老实实遵守?你还年轻,这种会议就好比明星去走红毯。”

何幼薇没有反驳,她知道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的经验不足。

但何锦堂心里面其实并没有太责备女儿的性格。

这种性格有好有坏,坏处就是容易识人不明,被人利用;好处则是不至于坑爹,也不会在外面沾染是非。

更何况,容易被人利用这一点,何锦堂也觉得女儿是幸运的,虽然他知道之前江淼治疗女儿,肯定是存在目的,但这种方式的利用,他并没有生气。

毕竟以江淼的人品,哪怕何锦堂百年之后,对方也大概率不会一脚踢了何幼薇姐弟俩。

只要有这层师徒关系在,何家还可以兴盛多几十年。

双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人不怕被人利用,就怕连被利用了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类似于之前何幼薇的那个“男朋友”,何锦堂知道这种凤凰男的危险性,这才暗中出手棒打鸳鸯,而事后何幼薇也很快反应过来了,知道是家里面出手干预了这件事。

收起心里的思绪万千,何锦堂继续听着女儿的描述。

“…目前海陆丰医院的医师培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模式,另一种就是近期在内部试点的模式。”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新模式并没有缩短培养时间,我们内部将这种模式称为技医结合。”

何锦堂给自己添了一杯茶,不过并没有开口打断女儿的话。

“所谓的技医结合,主要是针对医院的护工人员,这也是为了弥补传统规培模式下,医学生收入太低的问题。”

“具体来讲,就是特招年龄达标的高中生,成为海陆丰医院的医学规培生,年龄就是18周岁到20周岁之间的高中生。”

“这些学生会在医院干护工,一般干3到5年,在此期间,每天工作时间是六个小时,上课时间四个小时左右,属于半工半读。”

“那工资待遇呢?”何锦堂问出了关键点。

“工资和普通护工一样,也是每个月6000块钱起步。”

何锦堂虽然知道这个工资待遇,在国内只是普通水平,但至少比以前干巴巴去读大学好:“这待遇勉勉强强还可以。”

“这些医学生的学历挂靠在大马的南洋农业大学、暹罗科技大学和仰光生物大学,因此他们只要通过内部考试和医院评估,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一般都是硕博连读。”

何锦堂知道这个三个大学的情况,这是海陆丰集团去年收购的私立大学,都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是国内的大学收购手续复杂,海陆丰集团采用迂回战术。

“按照我们医院的内部评级,可以分为:护工医学生,需要三到五年左右;助理医学生,差不多也是三年到五年左右;正式医生,也是三到五年;然后就是主治医师,这个级别开始不定具体时间了。”

“从学生毕业到正式医生,差不多就是九到十五年?”

“不能这样算的,因为每提级一次,工资待遇会跟着提升,学生具体读书时间,其实就是六到十年左右。”

何锦堂眉头微皱:“会不会太短了。”

对此,何幼薇摇了摇头:“老师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我们采用技术手段解决学生学习时间太短的问题。”

“技术手段?”

“就是那个女娲系统改进的新版本,叫灵枢系统的人工智能,这是专门为医学生而设计研发的学习辅助系统。”

何锦堂对于这方面倒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专门开发一个人工智能?现在市面上的AI不是很厉害?”

“不,爸爸你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市面上的通用型商业AI,是不能用在专业领域的,特别是医学这种人命关天的领域。”

“这我倒是不知道有这种限制。”

“主要原因是通用型商业AI很容易受到异常数据的污染,从而导致AI的分析结果出现误差,这种情况,会随着通用型商业AI的长期运行,变得越来越严重。”

何幼薇摊了摊手:“毕竟通用型商业AI每天收集到的数据都非常庞大,而这些AI显然没有办法自我净化被污染的数据库,如果靠后台的人工进行二次筛选,工作量太大了,而且筛选难度也非常高。”

“原来如此。”何锦堂听懂了。

“因此我们海陆丰医院和那几个大学的教学辅助AI,都是专门开发的,数据库的录入资料,都要经过三层审核,才允许成为正式的参考文献,如果要修改相关内容,必须通过医学数据管理中心的专业评审委员会审核,不然是不能更改数据库的资料。”

“那医生每天产生的病例呢?这个也要如此严格限制?”

何幼薇点了点头:“是的,一般情况下,病例上传病例库过程中,也是要经过三次审核,我们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必须确保所有病例的数据是真实的,不然被AI作为引用资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问题,医学生学习了错误的知识。”

“看来,江院士已经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何锦堂也觉得江淼的这些安排非常有必要。

“至于这种方式培育的医学生质量,比较偏向于临床医学,不过整体质量,在目前的表现还可以,毕竟灵枢系统的辅助教学能力非常好,加上现在各种纳米体征监测器普遍应用,患者身体的各种变化,很容易进行监控,我们也收集到了庞大的人体数据。”

何幼薇所说的庞大数据,那是确确实实的庞大。

目前赛里斯内部,在身体长期植入纳米体征监测器的人数,大约在1.7亿人左右。

而亚洲联合体内部,这个数量则是2.1亿人左右。

这么多人每天都会产生体征监测数据,如此之多的数据汇集起来,亚洲联合体还专门为此建设了5个专业的数据中心,用来储备和分析这些数据。

也正是有了这么多人体体征数据,导致亚洲联合体的生物、医学技术,这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快。

毕竟以前很难获得如此庞大的数据,也很难找这么多人来实时监测。

以前很多患者从医院开了药之后,都是回家自己吃,然后定期去医院复查,或者患者自己去外面购买药物,没有再去医院复查。

老模式下的治疗,医生有时候只能凭经验,通过复检的情况,来判断患者这一两个月的情况,这存在巨大的误差和模糊。

而现在,包括海陆丰医院在内,亚洲联合体内部已经有59家医院,展开了患者全天候体征监测项目,很多心脑血管患者,都要求强制植入纳米体征监测器。

这种情况下,患者就算是回家休养,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会实时通过网络汇集到就诊医院的数据管理办公室。

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在家吃东西、活动、服药、异常反应都会被全面监测,通过专业AI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

这极大减少了医生的压力。

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自然是很多患者不喜欢说真话,或者将情况描述得南辕北辙,有时候医生甚至要和患者斗智斗勇。

而现在医生一调患者的历史数据,就知道患者近期做了什么,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让医生不用猜患者给出的谜题。

当然,这种模式也救了很多患者,现在很多城市都专门成立了“抢救医院”。

所谓的抢救医院,就是专门应对突发心梗、脑溢血、脑卒中、主动脉夹层等急性病,而且这种医院是不需要患者打120的,而是救护车自己过去拉人。

这就是通过植入长期性的纳米体征监测器实现的。

只要纳米体征监测器连接着网络,一旦身体出现紧急情况,后台就会强制将情况发送到本地的抢救医院,抢救医院的救护车二十四小时待命,随时可以前往覆盖区接送患者。

毕竟很多人是在睡觉的时候,毫无征兆的心肌梗死,或者个人独处的时候发急病,这个时候很难自己向外求救。

之前每年都有曝光相关案例,就是一些独居的单身群体,死亡好几天,甚至一两个月,才被发现的情况,也是大有人在。

这就是独居群体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残酷现实,在突发疾病的时候,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只要体验过一次,估计就不敢独居了。

但更多的情况是,独居在突发疾病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出现了严重后遗症,甚至直接死亡的人,这才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以海陆丰集团的内部数据为例,目前北上广深、东瀛东京、南高丽汉城这些大城市,当地植入纳米体征监测器的人,在当地占比非常高。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这些大城市的单身独居群体非常多,而这些人恰恰是植入纳米体征监测器的主力军。

毕竟去北上广深大城市打拼的人,很多都是青壮年,这些人往往都是单身独居群体,他们在没有办法情况下,植入纳米体征监测器,就成为了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

特别是随着亚洲联合体的经济蓬勃发展,大家收入普遍高起来之后,青壮年群体越发注重起来身体康健的问题。

而北上广深这一类的大城市,也是抢救医院比较多的地方。

比如鹏城,其辖区内就有15家专业的抢救医院,配备有1500辆救护车。

其实这也是海陆丰公司探索新型医生培养模式的另一个潜在因素。

现在亚洲联合体对于医生、护工的需求非常庞大,其中医生需求总量为2400万,护工需求总量为7200万。

即每百人一个医生,每百人三个护工。

然而这个需求量,目前存在巨大的缺口。

之所以医护人员的需求量如此庞大,一方面是全面推动六小时工作制后,让医院的医护人员需求瞬间翻倍;另一方面则是亚洲联合体的各种物资产能飙升,人均工农业产值极速飙升,有底气这样搞。

不然如此庞大的人员需求,以之前的生产力,根本没有办法进行长期维持。

这也给农业产业大规模减少的岗位,提供了一个不小的泄洪洼地。

毕竟如果将海陆丰集团实验室的里面各种技术全面应用,加上AI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估计农业产业的从业者需要一下子减少一大半。

这么多农业从业者如何安置?

答案自然是搞服务业。

医疗、教育、旅游等,就是可以吸纳庞大劳动力的服务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