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定制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定制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淼在阿海的带领下,来到另一个种植室的观察窗口前。

透过窗口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和上一个种植室截然不同的特殊植物。

上一个种植室内的帝王莲,是一种均衡型的人造农作物,同时也是水生植物。

而这个种植室内的植物,就是一种半水生植物。

其基因母本同样是睡莲科植物,更加确切一点,就是来自东亚本土的莲属植物。

帝王莲的叶片贴着水面,而这种名为通天莲的人造植物,其叶片距离地面可以达到两三米,单片叶片的面积可以达到两三个平方米,其支撑叶片的主杆,就和树木一样。

通天莲被插入了一部分榕树和水稻的基因,因此可以扎根在水里。

其叶片一般就四到五片左右,叶片表面和帝王莲差不多,也是密布厚度达到三四厘米的海绵结构细胞,这些海绵结构细胞内,含有超级叶绿体。

比起帝王莲,通天莲进入成熟期之后,并不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因为江淼对其进行了特异化改造,让通天莲只分泌油脂,不产生淀粉和蛋白质。

阿海在一旁汇报着情况:“目前这些通天莲的气根,每天可以产生大量的植物油脂,亩产大概在每天16公斤左右。”

江淼看到通天莲叶片底部垂下的气根,大概有筷子粗,实验室使用塑料软管连接这些气根,然后源源不断接收通天莲叶片每天合成的植物油脂。

由于植物油脂的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主要构成元素就是碳、氢、氧。

因此进入成熟期的通天莲,只需要水和二氧化碳,就可以源源不断在叶片之中合成植物油。

现在这些通天莲还没有进入成熟期,按照江淼在其基因序列之中的设计,通天莲需要六个月的生长周期,才可以进入成熟期,其生命周期大概在10年左右。

一旦进入成熟期,每亩通天莲每天大概可以生产30公斤左右的植物油,每年可以生产植物油12吨左右。

这是一种解决燃料的高效方案。

目前赛里斯内部的燃油消耗量,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燃油车和燃油船舶、飞机,才导致燃油消耗居高不下。

比如去年2028年。

全国消耗掉各类非生物衍生的燃油总量,差不多就是4.2亿吨,其中汽油1.62亿吨、柴油2.05亿吨、煤油4052万吨、船舶重油1977万吨。

这还是生物柴油强势崛起的情况下,才让普通汽油柴油失去了继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去年全国一共生产了5749万吨生物柴油,其原材料就是废弃的植物油脂、榨油厂直销的转基因大豆油。

如果不是遇到全球粮食危机,去年国内的生物柴油产能,还可以再增加两三千万吨。

而有了通天莲之后,如果国内需要将绝大部分石油煤炭的提炼燃油替代掉,即替代4.2亿吨石化燃油的规模来计算。

全国只需要开辟3500万亩室内耕地,每年就可以生产大约4.5亿吨生物柴油。

当然,这是以种植区在热带和亚热带来估算的,如果是在温带和亚寒带,那种植规模要翻倍才可以。

但这个种植规模对于此时的赛里斯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哪怕陆地没有种植空间,也可以考虑在海面布置浮岛种植区。

比如海陆丰集团在南海各个群岛的浅海区,布置的那些大型浮岛,如果改造一下,完全可以作为通天莲的种植基地。

通天莲的亩产经济价值还不错,目前国内的燃油价格,经过好几次冲击之后,无论是化石燃油,还是生物柴油,每吨零售价都在4500华元左右。

而作为生物柴油原材料的转基因大豆油,每吨采购价格一直维持在2700元左右。

如果通天莲油的出售价格也是每吨2700元,那一亩通天莲每年就可以产生3.24万元的经济价值。

这个亩产价值还可以,扣除各项成本之后,大概每亩可以盈利两万块钱左右。

其实大力推广生物柴油,也有利于全球大气层的碳平衡。

只要将通天莲从空气之中抽取的二氧化碳,以燃油燃烧的方式,再次排放到大气层之中,那就可以保证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

江淼继续向下一个种植室走过去。

他一共创造了5种全新的人造植物,分别是帝王莲、通天莲,以及接下来要去考察的伞木蔗、伞木瓜、伞木豆。

从名字来看,就知道接下来这三种人造植物的特点了。

伞木蔗,就是在木蔗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其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糖液,每年每亩可以产生大约15吨左右的蔗糖。

伞木瓜,则是在木瓜、南瓜、栗子、菠萝蜜等植物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出来的人造植物,其可以结出富含淀粉的木瓜,每年每亩可以生产大约15吨左右的淀粉。

伞木豆,则是豆科植物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人造植物,其特点是可以结出富含蛋白质的果实,每年每亩可以生产出8吨左右的蛋白粉。

这就是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厉害之处。

怪不得有些人会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怪诞的时代,这里有落后的社会制度,也有宛若神明的科技,这何尝不是一种赛博朋克。

江淼研发这些人造植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比如外太空的开拓,就需要用到这种技术。

江淼心心念念的金星开拓计划中,这些人造植物就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金星大气层气体总质量是地球大气层的93倍。

其表面附近大气密度约是地球的50倍,表面气压约为地球的93倍。其中二氧化碳约占96.5%、氮气约占3.5%。

也就是说,金星大气层之中,有几乎取之不尽的二氧化碳。

不过要通过植物固碳,金星大气层或者地表,还缺乏另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水,或者说含氢化合物。

由于金星远古时代出现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失控,导致金星表面的液态水早已蒸发殆尽,并逃逸到了外太空,变成了太阳系的星尘。

因此如果要大规模开发金星。

必须解决水资源的供应问题。

目前科学界主要有三个方案,分别是:星尘收集、金星地壳深层开采、小行星运输。

星尘收集方案,就是一个聊胜于无的方案,哪怕是氢氦粒子浓度比较高的太阳风,每平方米的收集器,每年也收集不到几毫克氢氦粒子。

金星地壳深层开采方案,这个方案是距离比较适合,也可以获得大量含氢化合物的方案。

唯一的麻烦,就是这个方案必须进入气压极高,还含有大量硫酸气体的金星地表,而且金星地表的地质活动非常频繁,增加了建设采矿基地的难度。

最后的小行星开采方案,同样可以获得大量含氢化合物,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时间成本。

目前含冰比较高的小行星,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之中,要将含冰小行星从小行星带推到金星轨道,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

甚至还不如去更近的水星上开采含氢化合物。

毕竟水星的极地阴影区域,存在永久性的冰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要在金星开启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必须就地解决建筑材料的供应问题。

因此他的想法,并不是使用含氢材料作为建材,而是要采用单纯的碳材料,比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

毕竟金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太多了,哪怕是建几百个天空之城,都没有办法显著降低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其实如果不考虑重力,木星也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当然,这个木星并不是指木星本星,而是指木星的那些天然卫星,因为这些天然卫星上面,含有大量的水资源、甲烷、二氧化碳之类,可以作为碳基生物生存的原材料。

金星最大的优势,就是其重力和地球非常接近,可以让人类在上面长期定居。

江淼看过科研事业部和蓝鲸航天的技术攻关列表,上面就有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抽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材料,提炼出碳单质,进而合成出各种碳材料的科研项目。

只是单纯的碳材料,也只能勉强在金星大气层上层使用,根本进入不了其地表。

没有办法,金星地表的气压太高了,而且温度还非常高,同时含有大量腐蚀性气体,这妥妥的地狱环境。

单纯的碳材料,进入这种环境之中,很快就会被腐蚀。

除非可以让金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到比地球大气层还低,让其失去超强保温能力,不然很难在金星地表使用碳材料。

哪怕是碳纤维、碳纳米管之类的材料,可以耐受两三千摄氏度的高温,仍然扛不住金星地表的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摧残。

看了剩下的三种人造植物之后。

江淼并没有离开,而是吩咐了阿海一些注意事项。

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

目前对于超级叶绿体的基因工程改造,其实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主要出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吸收波段上。

一般情况下,植物只能利用一小部分可见光,江淼通过基因工程的改造,让超级叶绿体可以吸收全部的可见光波段,加上叠层结构和特殊光能储存机制,才将人造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14.3%的上限。

如果要继续增强。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植物无法吸收的红外光,也纳入植物可以吸收的光谱范围内。

毕竟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其能量占比达到了50%左右,比可见光的43%还高。

如果植物的叶绿体可以吸收红外光,那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率就有可能提升到30%左右,这也代表植物的各种产出,可以再次翻倍。

至于植物利用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设想,是否是异想天开,其实这个设想是有可能完成的。

江淼调阅过全球的科研数据库,知道一些藻类在近红外光下,也能进行某种程度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含有特殊的捕光天线复合物叶绿素f,可以吸收近红外光,但这与一般植物的光合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因此他接下来,就要研究藻类的光合作用机制,将其缝合到人造植物的体系之中。

当天晚上。

江淼回到了总部这边。

陪家人吃了晚饭,他和书雅带着女儿在新乡这边的街道上散步。

“人造植物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吗?”书雅非常惊讶。

江淼背着女儿,看着日落西山的残阳:“这是无排异器官的衍生技术,在无排异器官研发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人造植物技术没有什么难度了。”

听到丈夫的轻描淡写,书雅笑着吐槽起来:“这个没有难度,是相对于你来说,如果是其他人,估计没有十年八载的埋头研究,也没有办法搞定。”

“你那边的研究如何?”

“我这个月完成了火腿发酵菌种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的4种主要火腿,共计15种火腿发酵有益菌,都完成了菌种人工培育和量产,至于如何调配菌种种类,我没有深入研究,交给了其他研究员去做。”

书雅稍微一出手,也是其他研究员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种发酵食品的特种菌种,对于她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公司有需要,书雅并不介意亲自出手。

“哦?看来以后我们要实现火腿自由了。”江淼开玩笑起来。

书雅薅了一把路边的狗尾巴草:“那还用说,以前发酵火腿要看天吃饭,几乎是赌博行为,这可不是现代农业的模式。”

这其实就是海陆丰集团一直以来在推动的事情,那就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科学化、农业机械化。

传统火腿是典型的非标产品。

而现代化比较好的火腿品种,其风味发酵情况并不理想,为了工业化生产,舍弃了很多东西。

因此海陆丰集团的商业研究中心,才特地立项了“金腿”项目,专门请求书雅出手搞定那些特种发酵菌。

在完成了最难的那一部分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只需要交给科研事业部和商业研究中心就可以了。

不知不觉,一家三口来到了盐町村的烟墩山饲料厂附近。

这个工厂虽然还维持着生产,但是主要工作已经转移到了科研方面。

“咦?老板!”

江淼转过头看向不远处,发现是饲料事业部的经理方易:“老方,这么晚才下班?”

方易解释道:“刚刚开了一个会,我顺便在厂里吃晚饭,这就要下班了。”

“原来如此。”江淼知道公司并不倡导加班,因为公司现在的日常加班费,就是正常工作时段的3倍,节假日是5倍。

因此公司宁可多招聘一些员工,也不愿意让员工加班。

他和方易聊了一会,对方就告辞了,毕竟看到老板娘也在一旁,方易可没有想当电灯泡的想法。

江淼也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背着女儿往回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