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三十五章 鸡肋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三十五章 鸡肋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何锦堂看着眼前的人造眼球,哪怕是见过大场面的他,仍然感到吃惊。

而他一旁则是一个五十多的独眼中年人,从此人那略带压迫感和强壮的身板,加上举手投足间的令行禁止,就知道他的大概身份。

“这是我老战友,王砺锋。”

“你好。”江淼笑着打了个招呼。

“对于江院士,我也是久仰大名了,你直接叫我老王就可以。”王砺锋那带着假眼球的脸庞,笑起来有点渗人。

对于对方的身份,江淼一清二楚,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毕竟海陆丰公司发展到现在,什么人没有见过。

“老何,如果要给老王更换眼球,我建议等多一两年,毕竟现在技术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然而王砺锋却笑着摆摆手:“江院士误会了,我这眼睛无关紧要,毕竟三十多年都这样过来了,早就习惯了一只眼,今天过来拜访,主要是想咨询一些事情。”

何锦堂也没有太关心什么器官移植、延长寿命的问题,毕竟他今年才五十四岁,按规定走正常退休的流程,也要到七十岁才退休,如果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延迟到七十五岁。

这些年他的身体保养得还可以,特别是让江淼给自己定制了专属调养方案之后,不仅仅精力充沛,身体也强壮了不少。

“哦?愿闻其详。”

王砺锋看着培育舱内的人造眼球,有些好奇的问道:“江院士,我近期研读过你们公司公布的一些报告,按照无排异器官的原理,未来能不能将一些非人类的器官,移植进人体之中?”

‘看来聪明人还是挺多的。’江淼内心一动,他没有指望超人类方向的研发,可以隐瞒住国内。

他点了点头回道:“老王你的想法有实现的可能,甚至现在就可以做到,我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蛇类的基因插入眼球基因之中,从而培育出可以看到红外线的蛇眼。”

“已经可以做到了吗?”王砺锋目光灼灼。

“人造蛇眼没有技术难度,也不存在移植失败的风险,但…”

闻言,王砺锋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什么?”

“人眼的视觉能力,不仅仅靠眼球本身的结构来实现,还需要配合相应的大脑神经系统。”

听到这个答案,王砺锋随即明白了江淼的言外之意:“人脑没有匹配蛇眼的神经系统?我这样理解没有错误吧?”

“就是这个道理。”

看着江淼平静的表情,王砺锋的独眼似乎读懂了其内心的胸有成竹:“江院士,似乎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江淼拿起一根圆珠笔,在白纸上画了两个圆圈:“非常简单,既然人体没有匹配的神经系统,那采用体外结合的外挂器官方案,一样可以实现需要的功能。”

王砺锋好像想到了什么:“外挂器官?类似于东瀛漫画中的强殖装甲那样?”

“差不多,不过肯定没有那么厉害,最多只能实现外骨骼的力量辅助、各种感官增强、增强对各种打击的抵抗力,攻击手段也以生物毒素为主。”

看着白纸上的同心圆,王砺锋问了一个问题:“江院士,如果外挂器官,那这些器官的能量供应如何解决?靠人体储存的能量?”

对于这一点,江淼早有准备:“单靠人体自身的储备能量,肯定是没有办法维持外挂器官的正常运行,哪怕是使用者是一个两三百斤的大胖子,一样承受不了外挂器官的能量吸取。”

“也就是说,外挂器官需要自己解决能量问题?”

“确实只能通过外挂器官自己解决,但难题不大,我们可以模仿动物吃东西的功能,专门定制一个类似于胃囊的器官,同时准备特殊生物能量储备器官,方便外挂器官储备能量。”

王砺锋看向江淼的表情很是惊讶:“你们生物学家都是这样可怕的吗?我还以为这种难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没有想到在江院士眼中,会如此简单。”

对此,江淼笑着回道:“老王你不明白无排异器官的底层技术原理,如果你明白其中的原理,就知道外挂器官比直接移植人体的无排异器官难度更低,毕竟不需要考虑人体排异的问题。”

不明觉厉的王砺锋,倒是没有自讨没趣地询问什么技术原理,毕竟他不是生物学科专业的研究员,他只关心技术落地的事情:

“如果我们要推动这个项目,以当前的条件,大概需要多少资金;进入实用阶段,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江淼思考了片刻:“资金?嗯…大概需要一两百亿吧!时间大概要两三年左右,就可以进入实用阶段。”

“一两百亿?两三年左右?”王砺锋看向老战友何锦堂。

何锦堂满脸无语:“你小子别看我呀!我又不负责科研资金审批,更何况这种项目也不是民用产品,我更没有办法插手。”

“一两百亿还是太多了,我一个人没有办法做主呀!”王砺锋纠结地挠了挠下巴。

何锦堂转过头询问道:“江院士,有没有办法将项目研发费用减少?”

江淼摇摇头,表示我爱莫能助:“这不可能,一两百亿已经非常低了,毕竟这是要研发可以投入使用的外挂器官系统,不是单独一两个人造器官,而是一整套系统。”

“老何,你别为难江院士,一两百亿确实比较低了。”王砺锋并不是蛮不讲理的人。

根据以往内部的一些生物类科研项目研发投入,他清楚这个项目的科研难度,以他的估计,如果没有江淼出手,凭借国内的生物学家,该项目没有几千亿投入,是拿不出什么成果的。

但是他也清楚相关经费的申请难度,如果是十几亿,他有把握说服一部分人支持自己的想法,可涉及到一两百亿的项目,其中的说服难度直线上升。

哪怕是该项目有江淼的技术背书,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倒不是国内不相信江淼的研发能力。

而是外挂器官项目的定位有点尴尬。

以江淼的描述来看,外挂器官的核心用途,就是单兵装备,主要功能为增强使用者的生存能力、侦查能力、潜伏能力和一小部分的攻击能力。

看起来外挂器官挺不错的。

可现在国内的机械外骨骼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

比如同样是海陆丰公司投资的一个项目,叫“魏武卒”的单兵外骨骼,目前已经开发到了第三代,基本可以投入实战了。

魏武卒3单兵外骨骼装甲。

全套设备重量32公斤。

作战模式下的续航能力为8小时。

辅助行军下的续航能力为26个小时。

其高强度纳米铠甲,可以抵抗12毫米口径的穿甲弹正面打击。

采用特殊定制的固态电池,每公斤固态电池容量为860瓦时,能量密度比现在国内民用的二代海绵电池还强。

这种固态电池之所以没有投入民用市场,就一个原因:贵。

每公斤成本达到17万华元。

这也成为了魏武卒3难产的重要原因。

毕竟为了保证外骨骼的正常功能,该款外骨骼内置了6公斤的高能固态电池,因此单单是电池成本,就达到了102万元。

更何况这仅仅是电池的生产成本,还没有叠加研发成本、利润率,加上外骨骼的其他成本。

一套魏武卒3的总成本,达到了惊人的600万元左右。

哪怕是采购作为特种作战使用,这个成本也非常高了。

反倒是魏武卒2进入了实用阶段,因为魏武卒2的电池设计思路,是走了性价比路线,电池重量同样为6公斤,成本却只要3万块钱左右,就是能量密度只有每公斤500瓦时左右。

为了弥补魏武卒2的续航能力不足的缺点,近期增加了一套2公斤左右的光伏薄膜发电系统,可以在白天展开一块面积20平方米的光伏薄膜,通过光伏发电,给电池进行充电,或者维持外骨骼的日常功耗。

而且光伏薄膜发电系统,还可以作为外骨骼装甲的特殊护盾,阻挡一些子弹、炮弹弹片、小型无人机的攻击。

加上国内的其他技术越来越发达,类似于红外夜视仪之类的设备,不仅仅成本非常低,功能也非常强,设备体积可以做得又轻又小。

如此一来。

外挂器官项目的用途,就和魏武卒系列的外骨骼装甲高度重合。

这就是王砺锋认为该项目鸡肋的原因。

当然,外挂器官项目并非没有优点。

从江淼的设想来看,外挂器官项目至少有三个机械外骨骼没有的优点。

第一,就是续航能力。

第二,则是生存能力。

第三,是功能比较多。

续航能力方面,外挂器官项目衍生出来的生物基甲,可以靠吃东西和光合作用维持系统的能量需求。

吃东西和光合作用非常好理解。

如果是在动植物丰富的森林之中,那生物基甲的续航能力几乎是无限的,除非将使用者周围的森林全部毁灭,不然很难断绝其能量。

光合作用目前只是辅助,因为江淼只在实验室实现了14.7%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

哪怕是将生物基甲表面都改造成为光合作用层,每天也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1000到1400千卡的能量,人类每天需要2400到3000千卡的能量,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

江淼的远期目标,是通过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让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30%左右。

只有达到这个能量利用率,叶绿体皮肤才可以成为生物基甲的核心供能方式。

而生物基甲的生存能力。

则和第一个优点的续航能力息息相关,毕竟都可以靠吃草维持正常生理需要了,生存能力自然非常厉害。

除此之外,生物基甲的生存能力,还表现为“抗毒性”、“无氧呼吸”、“水下呼吸”、“沼泽潜伏”、“非牛顿流体护甲”、“体温伪装”、“气味掩盖”等。

这些功能也表明了,生物基甲的第三个优点,那就是功能非常多,各种千奇百怪的辅助能力,让使用者的生存能力大大提升。

另外生物基甲在生产成本上,只是前期研发成本比较高,后期要大规模生产,反而比机械外骨骼便宜,维护成本也非常低。

一旦生物基甲完成研发,就可以使用生物培育舱,进行大规模培育,一套生物基甲大概十几万元就可以搞定。

因此这是一种大后期的装备。

虽然王砺锋没有把握说服其他人,但他还是愿意尝试一下。

他留了一个电话给江淼,便急匆匆回京城了。

倒是何锦堂留了下来。

江淼的私人休息室内,他一边倒茶,一边问道:“老何,幼薇那边的情况如何?”

“她已经和那个男的分手了。”

“你怎么说服她的?”江淼还挺好奇这件事的后续。

何锦堂脸色带着一丝冷笑:“呵呵,我不需要说服她,我只是安排了一次偶遇,让她看清楚那个混蛋的真面目,再让她助理添油加醋一下,两人一下子就分了。”

“原来如此。”

“我就知道那个混蛋不安好心,还以后不要孩子,原来他偷偷和前女友生了一个孩子,然后养在他老家。”

“有点小聪明。”江淼也觉得这个家伙只有一点小聪明,以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却不知道何锦堂要查他,只需要一句话的功夫。

至于后面,何锦堂如何炮制对方,他没有多问,而是提起了一个事情:

“老何,我们集团下属的蓝鲸航天,八月份要发射一艘探测器,计划过去金星进行科研考察。”

何锦堂喝了一口茶:“这件事我看了你们的申请,你们怎么对金星感兴趣?为什么不去比较热门的火星?”

“金星更加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火星只能作为资源星。”

听了这个回答,何锦堂看出了江淼的想法:“哦?这么说来,你们公司是打算研究在金星长期居住的技术?”

“嗯,毕竟重力才是一个星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火星的重力和地球差别太大了。”

“这个项目要投入不少钱吧?”

江淼简明扼要地描述了一下未来的规划:“未来十年内,我打算持续投入大约5000亿资金,推进金星开拓计划,在2040年前,在金星大气层上空,建立一座可以维持5000人长期生存的金星城市。”

“有把握吗?”何锦堂有些担心。

“这种项目成功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带动的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

何锦堂随即回过神来,笑着问道:“你小子不会想拉航天科工一起干吧?”

“有这个想法,不过成与不成,就看航天科工那边,反正海陆丰集团会按自己的节奏推进这个计划。”

何锦堂摩挲着茶杯,过了一会他说道:“我帮你和航天科工那边沟通一下,不过不保证成功。”

“没有关系,我对于这方面无所谓。”江淼确实无所谓。

毕竟海陆丰集团今时今日的规模,十年持续投入5000亿资金,每年也才500亿而已,对于整个集团的资金链压力不大。

更何况海陆丰集团还可以通过这些投资,回收一部分资金,同时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