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填海造陆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七十四章 填海造陆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昌黎县的海边。

一处工厂靠海的老工厂被海陆丰公司收购之后,目前研究完成了改造工程。

海陆丰公司昌黎县海水淡化工厂。

“厂长,公司拿到了填海批文了。”

“拿到了?”厂长董卫华一把拿过文件,仔细翻看了一会,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好好,这下子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生产了。”

厂技术总监任方圆笑着说道:“厂长,老板出手肯定可以拿到批文,不过咱们这边也不能掉以轻心。”

“老板的实力我自然没有怀疑。”董卫华看着工厂的设备,脸上也满是笑意,过了一会,他收起笑容,继续说道:“这虽然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全力生产,毕竟当地自来水厂需要的水量比较少,也不知道输送管道什么时候建设完成。”

这些天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任方圆,苦笑着摇摇头:“厂长,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虽然华北平原缺水,但并没有西北那么缺。

特别是随着新型净水设备开始量产之后,华北平原的各个城市自来水厂都陆续引进该设备,加大了对自来水和污水的处理,让城市内部的水循环利用率直线上升。

比如一直饱受水资源短缺困扰的京城,2027年的生产生活用水为26.4亿立方米,常住人口为2207万人,人均每年用水119.6立方米。

这个人均用水量显然是偏少的。

因为这个用水数据,是不区分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而岭南地区的年人均用水量可以达到316立方米,几乎是京城的三倍。

然而引入大批净水设备之后,京城自来水系统立刻脱胎换骨,其水循环利用率不断攀升。

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商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都被逐步纳入城市水循环系统之中。

这种情况下,京城对于海水淡化的需求反而下降了,甚至对提升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能力,也热情持续下降。

因为在不断增强的城市内部水循环系统中,随着水循环利用率不断提升,京城竟然表现出不缺水的情况。

既然不缺水了,那就没有了推动海水淡化的动力。

毕竟海水淡化输入内陆,也是需要钱的。

虽然海水淡化之后的纯净水出厂价格才每立方米几分钱,问题是输水管道和配套设施需要钱,这个钱还是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除非可以利用天然河道和天然高差,进行自流送水,不然投资成本肯定非常高。

参考一下京杭大运河为基础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就知道其中的投资规模了。

而且都有大规模海水淡化,很多专家学者都心存疑虑。

其中最大一个争议点,就在于大规模海水淡化产生的副产品:粗盐。

每淡化一立方米海水,就会产生35公斤左右的粗盐。

一年淡化一亿立方米海水,就会产生350万吨粗盐,这么多粗盐很难处理,化工行业或许可以吃下一两千万吨粗盐,可一旦海水淡化规模扩大每年几十亿立方米的级别,那每年就是上亿吨粗盐,化工系统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粗盐。

比起昌黎县海水淡化工厂的缓慢节奏。

琼州感恩市的海水淡化工厂则是全面开。

特别是拿到了填海造陆批文之后。为什么要申请填海造陆工程?

答案就是要处理这些粗盐。

用粗盐填海?

是,也不全是。

目前海陆丰公司的粗盐填海方式,是通过硅豆丝布料作为内层,然后再浇筑混凝土,采用大量硅豆丝替代钢筋,制造出大型储盐罐体。

然后储存好盐之后,将罐体完全密封,再使用飞艇吊到沿海规划好的区域,进行填海造陆。

这些罐体的使用寿命可以维持七八十年左右,因此还需要进行下一步处理。

为了保证这些盐罐子以后不大规模泄露,需要沿着填海造陆区域的边缘,建造一圈阻隔层,避免海水和以后破裂的罐体内部粗盐接触。

填海区域就作为海陆丰公司的工业区使用。

目前规划好的感恩市海水淡化工厂产能,为每年8亿立方米,大概会产生2800万吨粗盐,体积大概多在1300万立方米左右。

加上外壳的硅豆丝混凝土,总体积差不多可以达到1400万立方米左右。

感恩市沿海的海水深度不深,这么多1400万立方米的实心罐体,差不多可以填海2000亩左右。

也就是说,感恩市的这个六个海水淡化工厂,每年可以填海2000亩左右。

当然,随着填海区域向外海延伸,海水深度会逐渐增加,可以填海造陆的面积也会逐渐减少。

不过这种填海好像需要一些土石填充其缝隙,同时考虑到要建设地基,因此要提前做围堰。

这种填海造陆工程,也是琼州岛比较方便的一点,如果是在渤海湾,由于这是内海,在这渤海湾内部填海造陆是非常不划算的项目,主要是会减少内海面积,同时影响渤海的生态环境。

如果是齐鲁、苏省的沿海,这里直面黄海和东海,填海造陆的影响不会太大。

这种填海工程在百年之后,就会在地下形成一大片人造盐矿,既可以作为资源储备,也可以作为陆地,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淡水。

比储存在陆地上,或者找一个废弃矿洞掩埋,安全性反而更加高,而且不会占地方,还让这些粗盐实现了废物利用。

而随着盐石造陆工程不断向外海延伸,新造的陆地在外围,老的盐石陆地在内部,就算是出现罐体老化破裂,也不会泄露出去。

除非当地出现大地震,瞬间将这片陆地给撕裂,或者沉入海底,才有可能造成大规模泄露。

但是感恩市外海的区域,并不是传统的地震带,如果是这琼州海峡附近的海域,那确实需要考虑未来出现大地震的情况,毕竟历史上,琼州的椰城就被大地震袭击过,导致一片陆地沉入海底。

目前盐石造陆技术已经在感恩市沿海全面测试,如果没有发现太严重的问题,那接下来全国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工厂,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多余的粗盐。

渤海湾地区考虑到生态的影响,目前还是以内陆城市和工业用水自循环为主,如果以后华北平原的淡水真的不够用,那只能大规模采用海水淡化来解决。

因此两个技术方向都在推进。

其实目前华北各地的专家学者,还有另一个方案,那就是人造湖泊。

通过挖掘古代湖泊的遗迹,然后重新形成一个个湖泊,这些湖泊可以增强地区的整体储水量,让当地的自循环水上限提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