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船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船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赣省,北部。

长江南岸,旭日东升的阳光,在滔滔江水上,映照出波光粼粼的金色浪花。

湖口县的江新造船厂在寒风中,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

一条之前用来打造玻璃钢船舶的船坞生产线上,一条类似于2000吨级的内河运输船,已经完成了建造工作。

负责设计该船的设计师李广见,和建造团队负责人段国华在船坞一侧小声聊天着。

“老段,配套都安装完成了?”

“完成了。”

看着眼前的灰白色船壳,李广见目光之中带着一丝担心:“各个部位的强度检测达标没有?”

段国华倒是非常镇定:“放心吧!李设计师,反正都是测试新材料的新船,钱又都是海陆丰公司出的,我们放宽心就好了。”

因为海陆丰公司一次性下了5条船来作为实验。

因为采用硅豆丝为基础的复合材料,重量非常轻,整体强度又非常高,因此可以让整体实现轻量化。

通常来讲,内河运输船可以分为五个系统,即:船体结构系统、动力系统、电气系统、舾装系统、压载水系统。

而目前越发流行的电动运输船,其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其实是可以合并为电气系统。

电动运输船的四个系统,各自占据船只自重的比例分别是:船体结构系统55%、电气系统30%、舾装系统8%、压载水系统7%。

采用新材料之后,船体结构系统、舾装系统、压载水系统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减轻。

目前他们承建的5艘实验运输船,就采用了5种不同的减重方案。

一号方案,整体减重52%;

二号方案,整体减重45%;

三号方案,整体减重42%;

四号方案,整体减重37%;

五号方案,整体减重34%。

很明显,一号方案就是极端减重方案,将可以减少重量的零部件,最大限度进行缩减。

而这个方案建造出来的船,就是李广见眼前这艘。

目前根据他们说的估算,一号方案的这艘实验船,自重为360吨左右,其满载情况下,可以运载2390吨货物,比普通电动运输船多了390吨左右的有效载荷。

“老段,我知道造这些实验船,公司不需要承担损失,但是我就担心测试通过不了呀。”李广见心情忐忑不安。

段国华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咱们在这里想东想西也无济于事,还是尽快让这五艘实验运输船下水,明天那艘飞艇就要过来了。”

“好吧!希望一切顺利。”

在两人注视下。

五艘实验运输船陆续完成下水仪式,由于是实验运输船,因此造船厂并没有大张旗鼓。

下水之后,测试人员开始检测内部有没有漏水情况。

紧接着开始压载水系统的测试。

从早上测试到傍晚夕阳西下。

各个系统都运行良好。

其实这也非常正常,因为近半年以来,江新造船厂已经累计建造了17艘电动内河运输船,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各种有问题的配套系统,也陆陆续续进行了改进。

目前电动运输船的电气系统已经非常成熟,采用这种相对成熟的配套系统,基本不会出现大毛病。

看着手上的初步测试报告,李广见稍微松了一口气:“一号船满载2390吨,并没有出现骨架和船体形变的情况,今天晚上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段国华笑呵呵宽慰道:“我就说没有大问题,李设计师你就放宽心吧!”

“老段,咱们先去吃饭吧!明天还有一大堆事情。”

“好。”

一夜无话。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

造船厂就飘起细细的雪花。

吃了早餐的段国华和李广见等人,站在船坞附近的码头,眺望着西北方向。

阴沉沉的乌云,时不时飘落的雪花。

“呼…”呼着白气的段国华,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掌:“这天气说变就变。”

“段工,喝袋热豆浆。”一个员工提着一个保温泡沫箱,里面是一大堆小包装的热豆浆和茶叶蛋。

段国华没有客气,拿了两袋子,一袋放手上暖和暖和,一袋直接用牙咬开,一滴不漏吸溜下肚:“呼…这天气喝热豆浆就是舒服。”

一边吃茶叶蛋,一边喝热豆浆的李广见,突然将茶叶蛋塞入口中,囫囵吞枣般就着热豆浆吃下去:“嗝…来了!”

“来了?”段国华抬起头来,向西北方向放眼望去。

只见远方的乌云之中,一个蓝点慢慢向这边飞来。

三下五除二将手上的豆浆喝掉,他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嗯,确实到了,不过还有点距离。”

虽然现在他们看到了蓝点,但那是因为这艘飞艇非常庞大。

作为可以吊起3200吨货物的蓝鲸3型,其长度达到了583米,直径为98.6米,内部拥有270万立方米氢气。

半个小时之后。

蓝鲸3001号飞艇,缓缓停泊在江新造船厂上空。

站在这艘飞艇下方,那感觉真的非常震撼和压抑,整个天空一下子黑了,有一种隐天蔽日的感受。

蓝鲸飞艇公司前几天已经派人过来,带着通信车、信号引导车和无人机屏蔽车。

其实飞艇本身也自带了无人机屏蔽系统。

甚至为了避免有些改装或者自制的无人机,突破无人机屏蔽系统,袭击到飞艇。

飞艇外侧专门设置了一层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网。

这些网的线条都是直径140纳米的高强度高硬度碳化硅纳米管,从外面看过去,这些网几乎是肉眼看不见的,除非仔细观察。

而这些防护网,加起来才几百公斤而已,但其防护性能却非常高,普通无人机撞上这些纳米网,瞬间会被切割成为碎片。

在民勤飞艇测试场那边,不仅仅测试过旋翼无人机的撞击和袭击,还测试过固定翼无人机、迫击炮炮弹、火箭弹、导弹的袭击。

结果就是无人机没有办法穿透防护纳米网,无人机抛射的手榴弹、炮弹,同样会被阻挡。

毕竟这层防护纳米网,距离飞艇蒙皮有1米左右,而且飞艇表面也是高强度高硬度的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蒙皮和光伏板,里面还有一层二氧化碳气囊,强度同样非常高,要突破三层防护,击中飞艇内部的氢气气囊,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哪怕是有聚能装药的穿甲弹,也无法产生有效的击毁效果。

因为这层纳米管编织而成为的防护网,可以瞬间切开炮弹,炮弹速度越快,被切割速度也越快。

至于切割瞬间产生的爆炸和高温,同样没有什么屁用,最多让飞艇表面的涂装掉漆。

毕竟碳化硅纳米管的硬度非常高,强度和拉伸强度也非常好,基本可以和碳纳米管相提并论,同时有耐高温特性和高热传导特性。

专门针对坦克装甲设计的破甲聚能穿甲弹,也只能给飞艇表面挠痒痒。

这还仅仅是基本款式。

如果专门针对破甲弹和火箭弹之类的武器,进行特化设计,比如将防护网增加多几层,装甲采用碳化硅纳米管和芳纶纤维进行复合,多复合几层,加上空心化设计,金属射流根本穿透不了这种防护系统。

不过这种产品海陆丰公司没有兴趣,国内几个有资质的企业倒是研究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样品。

蓝鲸3001号飞艇在七天前舾装完成,在民勤周边测试了几天,就被派过来这边测试吊船项目。

被派过来的小组长胡仁博,带着两个临时驾驶员,成功从远程控制中心接过了飞艇的控制权。

李广见走过来询问道:“胡组长,你们那边情况如何?”

“已经接过了控制权,随时可以开始测试。”胡仁博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差不多八点了,你们那边呢?”

“我们这边也准备好了。”李广见心情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他这个坏习惯一直改不了,一遇到大事,就会不知不觉产生焦虑。

看出对方内心的忐忑不安,胡仁博笑着说道:“李设计师不用太担心,就算是测试出问题,我们公司也不会怪你们,毕竟这一次造船合作,本来就是为了测试船舶的整体强度。”

要知道蓝鲸飞艇公司为了验证氢气飞艇的安全性,可是炸了大大小小十几艘飞艇。

五艘实验船才几千万,就算是出问题了,对于公司而言,也是九牛一毛。

毕竟这是创新过程中的必要支出,总不能产品一设计出来,不用进行安全测试,就直接投入使用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完全模仿其他企业的成熟方案,不然这种好事情还是先别想了。

蓝鲸飞艇由于没有载人系统,因此不需要考虑太多,才可以如此快速完成安全测试。

而作为需要运输乘客的磐石汽车,从九月份开始,已经累计报废了278辆实验车型,目前还在继续各种测试。

双方讨论了一会,便开始了第一次吊船测试。

考虑到测试的流程,第一次吊船测试中,那艘船并没有装任何货物,连压载水都卸掉了。

360吨的重量,对于可以拉起3200吨货物的蓝鲸3001号来讲,简直是小儿科,不过这一次测试并不是测试飞艇的有效载荷,而是测试船只的整体强度。

在漫天风雪中。

通过调节内部气囊的氢气和二氧化碳,飞艇缓缓从100米的高度,缓缓下降到距离上面15米左右。

飞艇腹部的缆绳固定架上,八条特制缆绳抛下来,船上的工作人员迅速将缆绳扣在船上专门设计的固定装置上。

“固定好了。”

“复查一遍。”

“好的。”

十几分钟后,船上的工作人员下来了,同时所有人都撤离到了安全区域。

随着驾驶员按下浮力提升的按钮,飞艇的浮力系统开始提升整体浮力,很快浮力就超过吊拉的船只重量,飞艇带着实验船缓缓上浮。

十几分钟后,飞艇已经漂浮到了距离水面100米的高度,不过还不够,飞艇继续提升浮力,直到漂浮高度来到了500米才停止了浮力增加。

胡仁博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实验船的船底部,其他人同样拿着望远镜在观察。

李广见放下望远镜,一边笔记着情况,一边缓缓说道:“目测没有明显形变。”

“要飞一圈吗?”段国华转过头问道。

胡仁博点了点头:“要,飞十几公里看看。”

驾驶员立刻会意,操控着飞艇沿着提前清理好的安全区域,进行匀速飞行,到了安全区域的终点,又缓缓拐弯,按原路线飞回来。

紧接着便减少自身浮力,靠近水面之后,将实验船重新放回水中。

工作人员穿着救生衣,头戴安全帽,迅速爬上船,解开了固定缆绳之后,飞艇飘向另一艘实验船。

大批检测人员登上一号实验船,开始对船舶内部的结构进行检查,查看有没有出现变形和断裂之类的情况,特别是作为连接缆绳的固定装置附近,就是重点检查的部位。

测试还在继续。

一天下来。

他们平均每半个小时测试一次,一共测试了24次吊船任务,积累了厚厚一沓测试数据。

晚上,在江新造船厂的食堂内。

一边吃饭,众人一边讨论测试的情况。

喝了一口番茄蛋汤的胡仁博,笑着说道:“今天的测试还是符合预期的,大家明天再接再厉。”

而李广见此时也放心了不少,虽然今天没有测试满载吊船的测试,但五次空船测试、五次200吨载重测试、五次400吨载重测试、五次600吨载重测试、四次800吨载重测试中,实验船的表现都非常好。

别看实验船一号号称最大限度进行减重,实际整体骨架和船体的强度,还是有40%左右的冗余量,其强度如果和普通运输船比较,差不多是1.3倍左右。

而实验船五号的强度冗余量最大,达到137%左右,是普通内河运输船的两个倍多。

如果测试比较理想,李广见自然希望一号方案可以通过测试,因为这个方案成本最低,有效载荷最大。

段国华拿起一碗汤,向胡仁博敬道:“胡组长,明天还有工作,我们就不喝酒了,我以汤代酒,祝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一帆风顺。”

“好!”

吃饱喝足,大家并没有休息,而是开始整理今天的测试数据,准备整合成为测试报告。

接下来的五天时间。

江新造船厂附近,3001号飞艇一直在飞来飞去。

而测试结果也终于出来了。

办公室内,胡仁博翻看着测试数据,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看来贵公司的实验船整体强度非常好,哪怕是船体最轻的一号实验船,也经受住了满载测试和超重测试。”

“同喜同喜。”李广见这下子终于放心了。

段国华也非常吃惊新材料的性能:“是呀!没有想到新船的强度这么好,哪怕是超重500吨,仍然可以在轻微变形之后,迅速回弹复原。”

李广见则提醒道:“不过超重肯定是不适合的,我不建议进行超重运输,这不仅仅会导致耗电增加,而且反复扭曲船体结构,会导致船体出现材料疲劳的情况,从而让船体强度变差。”

“我明白,这一点我会专门记录下来。”胡仁博可不想被牵连。

万一哪个要钱不要命的船东拼命超载,导致运输船强度下降,最后在吊船过程中出事情,那他可能会被牵连到。

因此这种事情必须报告上去,强制要求船东按照运输船的标准载重进行运输。

虽然海陆丰公司自己的运输船肯定守规矩,但其他运输船的经营者会不会守规矩,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毕竟国内运输行业超载的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公路运输行业,超载情况就如同家常便饭一样。

而内河运输同样有超载情况,毕竟比起各种要求非常严格的海运,河运由于内河的平静河面,很多船东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超载一些没有问题。

但作为可以空中吊运的内河运输船,是绝对不允许超载的,不然导致船体结构下降,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李广见翻着测试报告:“胡组长,接下来还要继续测试吗?”

胡仁博点了点头:“肯定要继续测试,不过不是在工厂这边测试了,公司已经安排好了,一个星期后,在赣江和北江之间进行吊船测试,这一次要满载货物进行实测。”

“那我们需要派人过去吗?”

“最好派一些技术人员,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我们需要在现场进行维修和调整。”

李广见也觉得有必要派人跟过去:“没问题,我会和总经理说一下,到时候派10个相关的技术人员跟着过去。”

“好。”

他们整理好了所有的材料之后,便发给了公司那边。

其实江淼和万高峰等人,这些天也在关注着这件事。

收到这一次测试的内部测试报告后,江淼仔细翻看起来,他发现新船配合飞艇,其整体运行情况还不错。

如果是在低空、近距离吊运,运输距离在10公里以内,一次的总成本大概在300到500块钱左右,一趟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一天最多可以吊运48次。

这比起来船闸快很多。

毕竟很多船闸,过闸一次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