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把握机遇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四十一章 把握机遇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比起还在申请预约的金风科技。

另一个企业的速度更加快。

那就是鹏城的大姜创新,因为他们公司在深汕合作区建了一个电池加工厂。

由于海绵电池的一部分加工工艺非常简单,特别是后续组装部分,随便找一个小工厂就可以生产。

海陆丰公司的电池生产部门,近期并没有时间去搞适合无人机的电池,当然,这也和国内无人机行业没有统一规格的电池有关系。

因此大姜创新只能自己搞一个电池组装厂。

近期都在深汕合作区驻点的大姜创新副总裁陆地,就一直在搞海绵电池的定制工作。

他们的工厂从海陆丰公司购买海绵结构,自己回来深加工,每立方米海绵结构的采购价格为两万元,加上其他零部件之后,成本大概在三万出头。

之所以这么贵,一方面是海绵电芯不便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绵电池的封装问题。

鹅埠镇的大姜电池厂内。

陆地听着几个技术负责人的描述。

电池厂的技术总监李领峰,拿着一颗小电池:“为了适应无人机使用,我们近期调整了海绵电芯的规格,同时将外壳从之前的玻璃钢网格,改为碳纤维密封,增强了整体强度和散热。”

“电池的重量有什么变化?”陆地主要关心电池重量的变化。

李领峰慢条斯理地回道:“陆总放心,由于我们替换了外壳的玻璃钢,采用更加轻的碳纤维外壳,虽然因为采用多芯串联和并联组合,导致组合电池组中的正负极数量增加了,但整体重量还是下降了3.1%左右。”

“电量呢?”

“根据我们的电池规格,如果按照之前差不多的重量配备给无人机,普遍可以实现电量倍增,从而实现续航倍增。”

陆地想起一件事,他向助理问道:“小文,昨天我们从海陆丰公司的实验室定制的那批零部件,到了吗?”

“是到了,应该在后勤仓库那边。”

“你安排人拉过来。”

“好的,陆总。”

看着小跑着离开的小文,李领峰转过头问道:“陆总,又定制了什么零件?”

陆地摇摇头:“没有,是无人机的外壳、叶片和支架之类,我前段时间发现海陆丰公司密集注册了很多新材料专利,发现其中几种材料的潜力不错,便和海陆丰公司的科研事业部联系,定制了一批实验用的零部件。”

两人谈话期间。

小文已经安排工人,将从一个集装箱中,将大大小小的密封箱子拉到一个空置的厂房内。

陆地带着从鹏城总部带过来的无人机组装技术员、无人机测试员,来到了这个空置的厂房内。

几个工人将密封箱拆开,按照组装技术员的指导,将各个零部件分门别类拿到盒子上。

利用从鹏城总部带过来的组装工具,几个组装技术员轻车熟路地完成了一架t40无人机的组装工作。

电池不仅仅有他们之前的老版本电池,还有本地工厂新鲜出炉的特制版海绵电池。

12公斤的海绵电池组,有效电量为3.15千瓦时。

原版电池同样是12公斤,有效电量只有1.57千瓦时。

差距非常明显。

不过这不是重点,因为今天陆地他们也不是为了测试新电池而来,因为之前他们公司就组织了十几次测试。

不一会,又一架t40无人机被组装出来。

不过这一架和第一架t40有点不一样。

时间过去了五个小时,厂房内还在组装无人机。

而陆地等人已经带着测试人员,早已经在隔壁一片空地上,进行着无人机的各种测试工作。

“采用原版电池的t40a,续航增加了将近20%。”

一边听测试小组长的汇报,陆地一边看着手上测试报告。

原版t40无人机的自重是38公斤,这是不含电池的重量,加上电池就是50公斤,有效载荷为40公斤,即最大起飞重量为90公斤,不过其极限起飞重量是101公斤

目前正在测试的t40a,采用改性豆丝纤维制造的零部件后,自重减少了10公斤,续航性能提升20%左右。

而t40b、t40c,其自重分别减少了20公斤和28公斤。

初步测试下来,哪怕是当初陆地和t40设计团队选择的极限减重方案—t40c,仍然可以飞行起来。

接下来的测试项目,就是采用新电池的情况下,这些不同减重方案的t40无人机,其续航性能的表现。

结果依旧是非常抢眼。

t40a的续航性能提升了113%。

t40b的续航性能提升了133%。

t40c的续航性能提升了149%。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陆地带人继续着昨天没有完成的测试工作。

今天的测试工作,主要是测试有效载荷的提升。

这个测试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要改用新材料之后,无人机可以同时多少有效载荷。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最简单的方案,就是按照自重减少的比例,同比例增加有效载荷。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机身的自重和有效载荷的重心分布不一样,特别是作为承重轴的几条支架,必须可以负荷增加的重量。

测试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中午,从鹏城过来的大姜创新董事长汪韬,也抵达了电池厂。

“老陆,情况如何?”

陆地边带路,边介绍这边的情况:“目前测试情况非常好,哪怕是极限减重方案,仍然可以承受最大起飞重量101公斤的测试。”

“我路上看了你们的一部分报告,最大减重方案是t40c吧!”

“是的,汪总。”陆地微微点头。

“t40c的极限载荷达到79公斤,承重轴的情况如何?”

“问题不大,目前目测没有出现严重变形和裂痕,不过详细情况,还需要去实验室过一遍探伤。”

汪韬站在遮阳伞下。

陆地赶紧递过来安全帽、防溅射护目镜,遮阳伞周围还堆放着二十多个沙包,已经使用钢化玻璃窗设立的临时掩体。

一边穿戴这些东西,汪韬一边问道:“听说早上出事故了?”

“是呀!一个测试员太着急,被失控的无人机螺旋桨划了一道口子。”

“人怎样?”

“没有大问题,我安排他休息一个月。”

汪韬蹲下来,看着一架测试过的无人机,摸了摸上面的螺旋桨叶片,确实非常薄,在刚度非常高的情况下,这东西一旦高速旋转起来,就好比电锯。

“你们对于这个情况如何考虑?”

陆地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未来真要采用这种新材料做螺旋桨,只能做格网笼,不然这东西的攻击性太强了,万一被切到喉咙、大动脉之类的位置,很有可能致人死亡。”

“做格网笼,会影响飞行效率和增加重量。”

闻言,陆地提了一个方案:“那就采用另一个方案,螺旋桨改回原来的老材料,反正螺旋桨占不了多少重量。”

“嗯,新材料刚度太好了,这东西就宛如刀片,高速旋转起来,实在是太危险了,没有必要冒险。”

看了一会测试。

汪韬站电风扇前,又询问道:“老陆,海陆丰公司有没有给这个材料的价格?或者定制零部件的价格?”“暂时还没有,他们也是近期才研究出这种材料,而且我听他们的负责人介绍,这种材料还需要等明年,他们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才会大规模量产。”

“明年?没有关系。”汪韬也理解这种情况。

“汪董,我的想法是这样,如果要采用新材料,我们有必要优化目前的一部分机型的重心分布,肯定要小批量从海陆丰公司购买零部件,他们公司现阶段也是实验室小批量制造。”

汪韬点了点头:“有道理,这笔投资非常有必要。”

“是呀!新电池和新材料叠加,我们的老型号性能直接翻倍,海陆丰公司太可怕了,我听说他们还有性能更好的电池。”陆地惊叹不已。

听到后面那一句话,汪韬笑着小声说道:“已经在用了。”

“已经在用了?这么快?”陆地瞪大眼睛。

“我们的消息肯定慢一步。”

“那倒也是。”陆地微微点头。

虽然汪韬知道高性能的二代海绵电池已经秘密投入使用,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海绵电池的应用不仅仅是电池那么简单。

如果有人研究过海绵电池的主要成分,就知道这东西如果添加一下辅助助剂,是可以变成“燃烧弹”。

因此拿到高性能的二代海绵电芯后,很多不少机构都在进行魔改,在牺牲了一部分性能之后,添加了很多辅助材料,二代海绵电池一旦发生爆炸,可以产生类似于凝固汽油弹的效果。

这东西的用途,一下子被拓宽了很多。

不过汪韬等人显然不清楚其中的情况。

不知不觉间。

空地上的测试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包括极限承重测试、极限破坏测试等。

其实这还不够,比如低温测试、高温测试、海洋测试、沙漠测试等,只不过这些测试需要专业场地,鹅埠镇工业区的设施太简陋,剩下的测试只能去专业测试基地进行测试。

傍晚,夕阳西下。

“老陆,收工吧!”

“汪董,鹅埠这边没有什么好吃的,不如我们去海丰县城吧!今天晚上我请客。”

汪韬笑着点了点头:“好,今天晚上就让你做东。”

一行人收拾好,便开车前往海丰县城。

来过海丰县城好多次的陆地,带着众人来到了靠近莲山的一个村子。

“老陆,这村子有什么好吃的?”

“汪董,这个村子是海陆丰公司的合作旅游区之一,我来吃过几次,几家大排档的味道都不错。”

汪韬透过车窗玻璃,看了一下外面的景色,这个村子门口的小广场,停满了各种轿车,还有好几辆公交车,一点都不像一个山村。

下了车,陆地带着众人来到一家叫“莲山兴旺大排档”,要了一个包间。

包间的窗户,面向莲山。

傍晚的落日残阳,在山间丛林形成一道道丁达尔光柱,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从山林流淌而过。

入座后,服务员正在使用热水烫碗筷。

陆地笑着介绍起来:“汪董,这边的东西都不错,不过除了吃的东西,其他就不太好玩了。”

“海陆丰公司还经营旅游产业?”汪韬喝了一口茶。

“海陆丰公司的产业确实非常多,不过他们的主要产业都是从农业衍生出来的。”

电池厂的技术总监李领峰开玩笑道:“国内的其他电池企业要吐血了,他们估计都没有想到,打败他们的企业,会是一个农业公司。”

“现在谁都不敢小瞧海陆丰公司了。”汪韬感叹道。

他们大姜创新就是因为重视海陆丰公司,才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改性豆丝材料的出现,进而和海陆丰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如果他们和那些电池厂商一样,估计过几年就要被市场淘汰。

毕竟无人机的技术关键,就个方面,电机、飞控、电池、机体材料。

显然大姜创新并没有自己的电池、电机、机体材料产业,本质上他们是一家组装厂和互联网公司。

因此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如果不关注这些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就可能快速落后于竞争对手,从而被市场淘汰。

而海绵电池、改性豆丝材料,就是可以改变无人机行业的新技术。

如果大姜创新没有关注改性豆丝的出现,而其他竞争对手察觉到了,对方很容易通过这种材料,让无人机自重减少,提升续航性能和有效载荷。

这就是一个危机。

掌握住了,就是机遇。

掌握不住,那就是危险。

这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市场不会等待你慢吞吞的追赶,一旦被竞争对手反超,就可能出现断崖式崩溃。

就如目前国内的十几个电池生产商,虽然可以凭借国外的锂电池市场,和家用电器、手机的锂电池,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他们如果不想办法,估计不用几年就会崩溃。

然而包括汪韬在内的不少企业家,都不太看好固态电池的前景。

为什么汪韬有这种判断,原因就这原材料供应上。

固态电池太依赖稀有元素的供应了,这个情况注定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压低不下来。

毕竟稀有元素又不是只供应电池产业,还涉及到其他高精尖产业,比如半导体、医疗设备、科研设备、航天航空、核电等,都需要使用到稀有元素。

汪韬可是一个理工男,他太清楚稀有元素的价格,反正未来几十年内,是不可能出现白菜价的情况。

至于什么石墨烯电池之类,这东西就ppt好看,就算是性能达到了,估计生产成本也低不了,毕竟工艺太复杂了。

而海陆丰公司的海绵电池,大姜创新由于建设了一个海绵电池组装厂,对于海绵电池各个部件的成本非常清楚。

海绵电池的零部件中,价格最高的成本,是作为内胆的氮化铝,其他零部件在大规模采购的情况下,加起来还不到总售价的百分之一。

至于核心的海绵结构,这东西是通过微生物生成的,成本估计高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固态电池的成本再低,也比不了海绵电池。

现在很多行业确实并不看中电池的性能,而是看中电池的性价比。

比如现在大规模应用在储能系统的海绵电池,性价比几乎是拉满了,达到了度电成本0.02元,这个成本显然这不是一般的电池可以撼动。

“汪董,尝一下这个店家送的榴莲。”

陆地的声音,打断了汪韬的思绪,他看向桌面上的榴莲:“这边的榴莲都便宜到随便送了吗?”

“毕竟是产地,估计明年暹罗的榴莲要崩盘。”陆地幸灾乐祸起来。

李领峰说着自己小道消息:“暹罗最近确实着急了,不过好像上面不太待见他们?”

“不解决电诈和拐卖问题,估计不会给他们好脸色。”汪韬拿起一块榴莲。

“确实应该教训一下那些家伙。”陆地也笑着拿起一块榴莲肉:“海陆丰的榴莲至少安全,国外进口的榴莲,我们可看不到他们如何处理。”

“陆总说得对,海陆丰公司的东西质量确实好,他们敢让人随便检测,就是底气。”

浅尝了一块榴莲,汪韬拿起纸巾擦了擦嘴:“我们的无人机要尽快推出改进型号,琼州那边的货运无人机市场正在快速扩大。”

陆地点头赞同:“我也是这样认为,在性能几乎翻倍的情况下,无人机在山地的货运价值也提升了很多,加上现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运输无人机的市场大有可为。”

汪韬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老陆,我听你说,前几天海陆丰公司注册了一家飞艇制造的子公司?”

“确有其事,我估计他们是打算利用海绵电池和改性豆丝材料制造飞艇,如果飞艇自重可以减少一大半,那飞艇的运输能力就可以大幅度提升。”

对于这一点,已经在无人机上进行过新材料测试的大姜公司非常清楚,既然无人机可以用,飞艇自然可以使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