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无从下手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二十九章 无从下手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闻发布会还没有结束。

但是海绵电池的横空出世,却引起了国内外产业的激烈震动,全球新能源板块的股票出现各种暴跌暴升的情况。

对于海陆丰公司放出来的合作信息,各方都在想办法加入其中。

刘海涛自然知道接下来的麻烦事情会有一大堆,不过海陆丰公司早就有对策。

“各位,我们公司将和京能电池、国电电池统一国内换电型动力电池的规格,同时考虑到收费问题和回收问题,我们也提供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按比例收费。”

听到这个方案,不少人随即反应过来。

“之所以推出这个方案主要是车载动力电池,并不像船舶电池那样固定。”

船舶电池就三家,海陆丰公司、南方蓄电、北方蓄电,别看三家,实际上他们是一家,三家的电池可以混合使用,而且换电站大家统一管理、统一账面财务。

每一个季度,大家坐下来对一下账,按照海陆丰10%、南方蓄电45%、北方蓄电45%的比例进行分账。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电池租金缴纳问题。

但是汽车动力电池方面,想入场的企业太多了,因此必须改变模式。

“我们公司的想法,电池给你们使用,你们每次换电的电量收费,我们公司每度电抽0.1元,至于你们如何收费,那就是你们换电站的事情了。”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三家达成的协议,那就是统一电池标准,同时统一收费标准。

一众蠢蠢欲动的企业高管,也和自己人小声讨论起来。

如果按照这个收费标准,那一立方米电芯,每更换一次电池,海陆丰公司就可以收40块钱,全寿命是600∽900次循环,以中间的750次为标准,每立方米电池海陆丰公司可以赚3万元。

这比租赁还高。

加上电网接下来不会给太便宜的电给换电站,估计一度电价格会来到了0.5元左右。

扣除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损,加上其他配套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电池生产商0.1元的抽成,一度电成本会来到0.75元左右。

因此每一次电池更换,额定放电的每一度电,售价至少要达到0.8元才勉强有利可图。

要赚多一点钱,那就必须将价格提到一度电一块钱的收费标准。

当然,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建光伏板、风车、微生物燃料电池等,自己发电自己卖。

如果这样做,一度电0.5元也可以赚钱。

前提是有资本投资新能源发电设备。

在场的光伏板生产商都快眼冒绿光了。

比起卖电给电网,他们觉得卖电给车主,更加有利可图,毕竟现在光电上网电价非常低,南方沿海比较高高一点,可以达到每度三毛多;西北的光电上网价已经跌到一毛六左右。

之前有补贴的时候,光电一度可以达到六七毛。

现在如果小投资者搞一个光电换电站,以光伏板每千瓦装机容量600∽800块钱的投资成本,卖一度0.5元,只要可以稳定发电1200∽1600个小时,就基本可以赚回光伏板的投资成本。

加上其他投资成本,大概需要3000个小时的稳定发电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虽然光伏板生产商知道,高速公路和城市核心区,肯定会被大企业占据,但农村和乡镇地区,肯定是他们可以进入的地方。

不仅仅可以考虑给提供电动汽车换电服务,还可以考虑发展家用电池业务。

对于农村地区,房子的面积比较大,用空地可以放一个大电池。

这些光伏板生产商已经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推广模式,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乡镇搞光电直接卖电的模式。

这就是电池便宜之后,各种企业会自发想到的业务。

而海陆丰公司等电池生产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种模式,其他企业只能使用这种方式。

为了避免有人使用电池却不付费,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需要确定换电电池的控制系统,只能接入特定的系统,才允许进行充电,这样可以确保收费。

当然海陆丰公司也允许企业或者私人直接买断电池,一立方米电芯就3万块钱。

觉得自己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又可以忍受5个小时充满电的客户,自然可以直接购买电池。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

刘海涛又邀请了一部分相关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了一个多星期,才确定好了车载动力电池的标准。

一共搞了3个规格,分别是5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150公斤级。

还有电池的长宽高尺寸、充电电压和功率标准、放电电压和功率标准等。

这些标准都需要一一确定下来。

搞好了这些事情。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份。

整个四月份期间,国内电池、新能源、电网、汽车、造船的上下游企业,都非常忙碌。

哪怕是鹤城时代这种锂电池龙头企业,都在快速布局,以应对接下来的浪潮。

三桶油借助其在国内的各种加油站,增加换电项目和光电项目。

各个车企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推出换电车型,有些车企干脆连车型都不研发了,直接将插电式电动汽车改为换电式电动汽车,主打一个赶时间。

不仅仅是传统的轿车生产商做出改变。

连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这些工程设备制造商,也纷纷宣布拥抱新能源,要搞电动工程车辆。

不到一个月时间。

光伏板企业的订单就拉满了。

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的电池工厂都没有开始建设,订单就收到了几百亿。

或许担心产业再次过热,官方也这一次也动作迅速,要求各地严格审核光伏项目、风电项目和综合换电项目,不允许盲目和重复投资。

尽管如此,但国内新能源产业还是和今年的夏日一样“燥热”起来。

国内经济一改前几年的颓废,竟然有点像08年到18年期间的发展趋势。

各路媒体纷纷报道这方面的事情。

什么“产业再升级”、“工业4.5”、“黄金时代”、“高增长”等词语,在互联网新媒体的文章之中,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

海绵电池带动的产业升级太庞大了。

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到电网调控。

从汽车电池、船舶电池,到换电服务。

从综合开发、卖电直销,到电池生产。

上下游涉及几千家企业。

影响最大的事情,其实是电价要下调的消息。

不仅仅居民用电、工商业用电要下调价格,工业用电、农业用电也要下调。

电力作为当前的工业基础,每下调一分钱,对于社会生产成本都是一种极大的利益。

根据几个电网的公告,预计要在2030年前,实现国内工业用电全部下调为每千瓦时0.3元;居民用电下调为每千瓦时0.25∽0.5元(分地区);工商业用电统一为每千瓦时0.3元;农业用电调整为每千瓦时0.25元。

这个调整要逐步进行,按照新能源规划的进度一点点调整。

同时要力争在2030年前,将国内火电规模占比压缩到总发电量的20%左右;到2050年前后,全面淘汰火电。

欧洲的环保人士和那些企业,此时此刻人都麻了。

按这个标准,他们搞的那个什么碳税模式,不仅仅割不了赛里斯的企业,反而会将他们自己给玩死。

然而那些欧美企业也不是没有想办法,但是面对海绵电池这东西,他们真的无从下手!

采用大豆作为生产原材料,原材料都是地里面种出来的,想控制原材料都做不到了。

毕竟现在赛里斯北方那正在改造的几千万亩沙漠大豆,表明赛里斯的大豆很快就会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大规模出口。

现在巴西等大豆生产地区,也有很多土地被中资企业控制。

各种可以下手的地方都被堵死了。

哪怕他们可以通过以前的老办法,搞乱整个南美洲,其实对于赛里斯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现在国内维持南美洲的大豆进口规模,可不是自己缺乏大豆,而是为了维持贸易平衡。

如果欧美资本还是老一套,那么他们就要思考一下,南美洲混乱之后,他们自己的粮食供应问题了,还有庞大的贫穷人口会涌入北美的后果。

反正赛里斯这边没有什么大影响,南美洲大豆玉米没有了,还可以用自己的,难民又飞不过来。

无从下手的欧美资本势力,只能不断收缩势力,开始建立更加排外的贸易壁垒。

包括严禁欧美车企、日韩车企购买海绵电池,出资扶持南高丽和东瀛的电池企业,让这些企业去天竺、安南等地区建设工厂。

显然这帮欧美资本已经放弃在本土搞电池了,之前扶持了一个电池企业,结果几百亿投下下去,连一块电池都没有生产出来,都给他们搞出心理阴影来了。

本来老欧洲还有几家企业要自己搞电池,结果其他企业一听到这提议,死活不同意,毕竟已经吃过一次大亏了,他们再也不相信在欧洲本地可以搞出电池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