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零六章 合作和采购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零六章 合作和采购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平镇的生物燃料实验基地内。

海大集团的董事长薛化,正在张海涛带领下,参观着各项技术的应用。

他甚至戴着口罩,直接进入了牛粪干燥厂房,看到大批牛粪被干燥后,然后迅速被粉碎成为粉末。

在生产线不远处,薛化看到这些牛粪粉末被传送带送入高温灭菌设备中,从传送带上抓了一把粉末:“这个粉末的干燥度是5%吧?”

“是的…”张海涛大声回答道。

周围轰鸣的机器声,让两人说话不得不大声起来。

拍了拍手上的牛粪粉末,对于薛化而言,牛粪这东西他小时候经常去捡,薛化是陕南洋县人,他那个时代,洋县主要的产业就是农牧业,捡牛粪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薛总,厂房噪音太大了,我们到外面谈吧!”

“好…”

两人出了厂房。

就看到不远处另一个厂房,有叉车在将包装好的桶装营养粉料,搬运到对面的仓库之中。

“张总监,这些牛粪和秸秆都需要干燥粉碎消毒吗?”

张海涛点了点头:“是的,薛总,因为这是为了标准化生产,毕竟牛粪羊粪猪粪之类的含水量不一样,而且其中还还有很多细菌,必须进行预处理,统一原材料规格,这样才可以保证电池箱发电功率可以平稳维持480个小时。”

“一吨牛粪可以生产多少公斤粉末?”

“一吨新鲜的牛粪,可以生产200∽250公斤牛粪粉末,然后会添加大约10∽20%比例的秸秆粉末;如果是猪粪,秸秆比例可以提升到30∽40%左右。”

薛化在心里面默默算了一笔账。

他们海大集团今年的生猪存栏量已经达到300万头,年出栏量达到430万头。

这么多生猪每天产生的猪粪是极其庞大的,300万头存栏量生猪,每天20400吨猪粪,一年差不多就是744.6万吨。

猪粪的含水量比牛粪低一些,大概在72∽80%左右,每吨新鲜猪粪大概可以产生250∽330公斤干燥粉末。

通过秸秆粉末,如果他们集团全部的猪粪都可以利用起来,那每年就可以产生335万吨营养粉料。

以海陆丰公司提供的技术指标来看,一个电池箱一年满负荷运行,需要消耗2.7吨粉料,发电3066度。

另外被发电菌分解之后的渣液渣料,还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材料,一个电池箱每年产生的渣液渣料,可以发酵产生900立方米沼气(甲烷含量60%左右)。

最后剩下的渣料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每个电池箱每年大概可以产出3.5吨有机肥。

这就是这一套系统,三个核心产出,电力、沼气、有机肥。

心里面有了腹稿之后,薛化开口说道:“张总监,我们集团在高州那边有一个存栏量25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如果要建设一个电气肥联产项目,贵公司的报价是多少?”

“25万头生猪?我只能说一个大概,毕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没有关系,张总监说一个大概,我好心里有底。”

张海涛拿起手机计算器,快速计算起来。

25*6.5=162.5万公斤,这是每天的新鲜猪粪产量。

162.5*365=59312.5万公斤,则是年产量,即59万吨,处理之后可以获得59*0.45=26.55万吨营养粉料。

26.55/18=1.475吨,则是每一个周期需要使用的营养粉料,加上备用的设备,差不多需要10万个电池箱。

海陆丰公司自己投资的羊城仓储中心生物发电项目,平均每一个电池箱(配套设施),需要3500块钱;而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的项目,则是平均每一个电池箱3000块钱的投资成本。

显然规模越大,每一个电池箱的单位成本越低,10万箱估计整体成本可以压缩到2.7亿左右。

“如果不计算土地和建筑物,仅仅是设备,贵公司在高州的2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需要配套10万箱电池箱,整体投资成本在5∽6亿左右,加上其他的沼气发酵系统等,大概在10亿左右。”

“张总监,我和同事到一旁讨论一下。”听到这个数据,薛化微笑着说道。

“可以,薛总请便。”

薛化点了点头,随即拉着副总和几个员工,来到距离二十几米之外的一处桂树下。

副总小声说道:“薛总,按海陆丰公司提供的数据,10万箱电池箱,每年可以发电3亿度电、产生0.9亿立方米沼气和35万吨有机肥。”

“一次性投资不高,哪怕是加上配套的土地和建筑物,一次性成本也不算高。”投资部分析员同样小声说道。

投资部另一个分析员也给出了一连串数据:“3亿度电,如果按照电网给我们的价格,差不多就是1.5亿元;0.9亿立方米沼气,甲烷含量60%,相当于0.54亿立方米甲烷,按照平均用气价,差不多是2.16亿元;35万吨有机肥,哪怕是按照最低价的每吨150块钱出售,也价值5250万元。”

“也就是说,每年的理论价值在4.155亿元左右?”薛化一下子就获得了一个直观的结果。

然而其中一个分析员却摇摇头:“我们还需要考虑市场波动,以及生产之后,如何销售的问题,毕竟现在新能源上网审核非常严格,这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薛化也冷静下来:“有道理,不能只看收益,不看其他。”

副总也提醒道:“对了,这种项目肯定需要使用海陆丰公司的专利技术,他们肯定需要收专利费,如果按照海陆丰公司以往的模式,那他们大概率会要求我们每年都缴纳一定的费用。”

“嗯,这确实非常有可能。”薛化认同这个看法。

不过几人讨论二十多分钟,仍然觉得有利可图。

毕竟10万箱电池箱的产出,已经摆明在他们面前,考虑了各种风险之后,还是存在利润空间。

这种可以看到利润空间的项目,对于企业而言,哪怕是存在一定风险,他们也愿意拿钱投资。

海大集团今年得利于埃及塘虱鱼粉,今年净利润增加到了近60亿元,差不多是去年的300%。

因此薛化等集团高层,有了更大的底气,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养殖产业的潜在风险。

主要是国内各大养殖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扩大养殖规模,这会加剧养殖产业的内卷,从而不断压低养殖的毛利率。

正是因为看到这种潜在风险,薛化认为必须慎重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也要学习海陆丰公司,不断扩大公司的产业类型,通过多元化经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一直关注着海陆丰公司的薛化,前段时间发现了海陆丰公司大规模注册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相关专利,其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专利数量,在短短半年左右,就飙升到了377个之多。

紧接着十一月底,就宣布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第一个实验项目试验通过,并开始给海陆丰公司在公平镇的产业进行供电。

当时薛化虽然不知道这个技术的具体情况,但他的直觉告诉他,海陆丰公司的每一个投资都是技术成功之后,才快速铺开的。

这是因为江淼之前的表现,让薛化下意识认为这个项目十有**已经成功了。

在浏览了海陆丰公司注册的专利,林书雅发表的相关论文之后,他就觉得这个技术对于养殖产业而言,简直是量身定做的优化。

正苦恼如何多元化经营的薛化,这才急匆匆带人过来公平镇考察。

和副总等人讨论之后,薛化下定决心:“我打算先投资高州生物燃料项目,不就十亿元嘛,就算是损失了,公司也承受得起。”

“我也认为值得一试。”副总自然不会反对,倒不是他溜须拍马。

毕竟副总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股份比例还不小,不需要溜须拍马,他赞同薛化的决定,是因为看到了这个项目的美好前景。

投资肯定有风险,但这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如果可以躺赢,那谁不想,可惜这个世界就没有这种好事,至少民营企业没有这种好事。

薛化等人完成内部的讨论,便再次找到了张海涛。

“哦?贵公司真的打算投资?”

薛化点了点头:“是的,我们打算在高州养殖基地旁边,投资一个生物燃料生产基地,除了土地和基建,其他配套设施就交给贵公司承包。”

张海涛笑容越发难以压抑:“薛总,我们到办公室详谈,外面风大。”“好…”

双方谈了一天。

终于完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

高州生物燃料项目的设计为微生物燃料电池10万箱规模,年产3亿千瓦时电力、0.6亿立方米天然气(甲烷含量90%)、有机肥35万吨。

项目承包价格为11亿5400万元,另外每年一个生物燃料电池箱,收专利费500块钱,即一年5000万。

这笔专利费,不仅仅包含了技术使用费用,还附带故障维修、特殊菌种。

而这笔投资对于海大集团而言,如果可以达到设计产能的80%,那他们很快就可以回本。

海大集团算过一笔账。

比起养猪,电气土联产项目的综合效益更加好。

他们集团的高州生猪养殖基地,每年出栏生猪差不多为35万头,今年利润好一点,一头猪可以赚460块钱,今年毛利为1.61亿元。

然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出售给高州当地燃气公司的天然气,长期协议价格为每立方米3.2元。

哪怕是华润燃气要收过路费,以每立方米2.5元卖给华润燃气,0.6亿立方米天然气也价值1.5亿元。

单单是天然气产出,差不多7.6年就可以覆盖全部投资成本。

加上其他的电力、有机肥的产出,大概4∽5年左右,基本就可以覆盖投资成本了。

虽然每年要被海陆丰公司收5000万专利费,但是海大集团已经习惯了。

毕竟技术是海陆丰公司研发的,专利也掌握在海陆丰公司手上,不付出代价,自然没有办法使用这个技术。

江淼倒是没有想到,海大集团的反应速度会这么快,不过他倒是乐见其成。

既然已经有了第一笔业务,那江淼也迅速做出决定,让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的管理层,升级为生物燃料事业部,任命张海涛为生物燃料事业部经理。

张海涛听到这个消息,虽然兴奋不已,但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赶紧投入工作之中。

第一步工作就是迅速完成生物燃料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先将各个子部门设立起来,免得到时候内部管理混乱。

不过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工作,可不是他一个说了算,他需要通过人事部人事审批、监察部内部审查,才可以完成子部门的设立。

因此那些子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目前职务上都挂着一个代理,就是因为人事部、监察部还没有通过这些人的正式审批程序。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种流程虽然繁琐,但很多时候只是走一个过场,除非真的有问题,才会被卡住,或者直接踢出管理层。

张海涛等人了一个星期时间,初步完成了生物燃料事业部的组织架构。

这个时候海大集团那边也完成了董事会决议,双方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带人去羊城签好合同的张海涛,又马不停蹄前往高州考察,海大集团那边也在养殖基地附近,找了一块面积600亩的土地,正和当地谈征地和投资的事情。

生物燃料基地的面积600亩,确实已经足够用了,因为发电厂房是可以使用大楼的。

平均一个电池箱需要2平方米的面积,10万个电池箱,就需要15万平方米,加上配套设施,基本就20万平方米。

底面积300亩左右,建设一层厂房,就足够用了。

另一个占地面积比较大的系统,是那150亩沼气发酵厂房。

而其他的厂房,面积加起来就50亩。

这些基础设施,海大集团估计要投资8亿左右,加起来一共投资19亿。

整个项目考虑就是8年回本。

如果摊平到30年的使用寿命,每年的投资成本为0.63亿左右,加上运行成本、维修成本、专利成本、原材料成本,每年支出1.5亿成本,毛利润还是相对可以的。

现阶段国内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乏有盈利预期的项目。

从高州考察场地回来的张海涛,一边给之前的各个零部件供应商下订单,同时打报告给采购部,让他们在采购网上,在招标一批同样的零部件。

他这样做的目的非常简单。

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万一那个零部件供应商出问题,还可以通过另一个供应商进行补救

之前只是小批量采购,用单一的零部件供应商,哪怕是出问题了,损失也不会太严重。

现在却不一样,给海大集团建设的高州生物燃料项目,就需要很多零部件。

加上海陆丰公司计划在明年启动的四个项目,单单是陶瓷内胆就需要采购30∽40万个,用单独一个供应商的风险太大了。

与此同时,在景德镇那边。

谭高明收到了海陆丰公司采购部的邮件,看完之后,他脸色瞬间兴奋得难以压抑:“哈哈哈…”

刚刚敲门进来的财务一脸蒙圈,有些担心地试探起来:“老板?你没事吧?”

“哈哈哈,没有没有,我就是太高兴了。”谭高明嘴角都快压不住了。

“老板要结婚了?”财务猜测道。

“想什么呢?老子才不结婚。”谭高明摆摆手,他虽然有女朋友,但并没有结婚的想法,他看向财务:“王姐,有什么事情?”

财务想起来正事:“老板,这个月公司毛利差不多有120万…”

“120万?不错不错…”谭高明站起来,来回走了一圈:“王姐,你找人帮我贷款,用我的车和房子抵押,给我贷款一千万。”

“老板,你房子?就那栋别墅?”

“不,是全部房子,加上那几辆豪车,贷一千万应该没有问题。”

“老板,如果是全部房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财务在谭氏陶瓷工作了二十几年,知道谭高明家的很多资产情况。

“好,麻烦王姐了,今年全部员工,加一个月工资的年终奖,春节不放假,能够留下加班的,都留下扩大生产。”

财务王姐瞪大眼睛:“老板?那5000个陶瓷内胆的订单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吧?”

谭高明的声音都微微颤抖着:“海陆丰公司刚刚发给咱们公司10万个陶瓷内胆的订单,要求我们明年年底之前全部完成。”

“10万个陶瓷内胆?太好了。”王姐也跟着高兴起来。

“我今天就坐高铁过去汕美签合同,王姐你叫其他人过来一趟。”

“好的。”

很快,谭氏陶瓷的管理层都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兴奋起来。

安排好公司的各项事务,谭高明带着几个人,就急匆匆搭高铁赶路。

而同样在景德镇的其他陶瓷企业,此时也看到了海陆丰公司在采购网上,发了三个陶瓷内胆采购项目。

每一个采购项目都是10万个陶瓷内胆,这让很多陶瓷企业都迅速行动起来。

不过之前错过一次机会的潮州陶瓷企业,这一次也凭借距离优势,第一时间跑了过来。

傍晚再更新一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