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遴选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遴选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亚南部和东南亚、澳洲的旱情持续发酵。

南美洲却洪涝频发。

随着逼近五月份,南亚次大陆的高温天气比往年提前了,但是雨季却没有提前到了。

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越发明显和频繁。

虽然受到持续旱情的影响,导致国内的埃及塘虱养殖规模受到抑制,但是整体而言,由于海陆丰公司及时出手,并没有造成严重影响。

四月份国内水产品和各类肉制品的市场价,和三月份差不多。

不过随着夏季临近,不仅仅空调电费节节攀升,冷饮和冰淇淋制品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4月27日。

第一个采用香兰草莓作为原材料,而大规模生产的香草冰淇淋正式上市。

不过这个产品的生产商,不是五羊雪糕,也不是明治雪糕,更不是三**业旗下的品牌,而是岭南省的粤宝推出的。

比起大公司的拖拖拉拉,小公司喜欢剑走偏锋和兵贵神速。

仅仅是拿到香兰草莓粉二十多天,他们就推出了全新版本的香草冰淇淋,粤宝冰淇淋的香草冰淇淋一公斤价格平均为32元,而且香草浓度比哈根达斯还高了近一倍。

五羊雪糕的新品研发部门内。

负责跟进这件事的副总经理林耀阳一脸着急的发火着:“你们研发部别拖拖拉拉,粤宝的新版香草冰淇淋已经上市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慢吞吞研究个屁呀?”

研发部负责人可不想背这个锅:“可配比用量非常重要呀!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味道到达最佳,这可是总经理要求的。”

“等你们研究好最佳口感,第一波市场红利已经没有了,现在你们马上给我一个可以立刻生产的配方,只要味道不差的就可以。”林耀阳强忍着继续发飙的冲动。

研发部的几个主管面面相觑了一会。

“你们在犹豫什么?”

“好吧!8号配方是目前最好的一个了。”

“给我样品,我尝一下。”林耀阳非常直接地命令道。

几分钟后,从样品冷冻箱内取出的8号香草冰淇淋,就呈现在林耀阳面前,他转过头看向助理和生产部的负责人吩咐道:“你们一人挖一个球,先尝一下。”

他第一个下手,直接挖了一个冰淇淋球,然后仔细品尝起来,味道入口就是浓郁的香草味,紧接着则是那种复杂的馥郁芬芳,比起哈根达斯的香草冰淇淋还香,而且那种复杂的层次感更加明显。

其他人也觉得这个版本非常不错。

“林副总,我看这个版本不错,可以上市了。”

“有顶级香草冰淇淋的风味了。”

林耀阳点了点头:“就按这个配方来,开始生产吧!研发部门可以继续改进。”

“好。”

随着粤宝冰淇淋抢先一步发售新品,整个市场仿佛听到了信号枪的枪声,开始陆续发售新品香草冰淇淋。

这让海陆丰公司的库存的近八十吨香兰草莓粉,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被各大冰淇淋生产商哄抢一空。

哪怕是哈根达斯也不得不跟进。

特别是这几年极端天气频发的大背景下,马达加斯加和爪哇的天然香兰荚生产量波动极大,这加大了市场对于海陆丰公司的香兰草莓粉的需求量。

与此同时。

在香兰草莓粉被抢购一空的同时,海陆丰专营店app也开始了二期内测,这一次测试的人数扩大到3万左右。

虽然是内测,实际上已经可以购买东西了,各个产品的价格会比其他购物软件上略微便宜1~3%,因为作为海陆丰公司的自有购物软件,服务费和其他费用加起来,只有相当于商品售价的1%左右。

不要以为1%很少。

就以海陆丰公司在网上零售的草莓为例子,每个月在网上的销售额差不多在350万左右,百分之一就是3.5万。

而草莓仅仅是海陆丰公司产品之中,不起眼的一个,白松露、羊肚菌、鳗鱼苗、特种饲料才是海陆丰公司的核心,虽然这些产上的销售占比只20~30%左右,可每个月在网上的销售额仍然高达2~3亿元。

两三亿的销售额,每百分之一就是两三百万。

电商事业部综合各个网购平台的服务费成本,大概就是3.76%左右,相当于每个月要支出700~1000万的技术服务费。

随着海陆丰公司的产品类目越发丰富,以后这个销售规模会不断膨胀,今年是700~1000万,明年可能就是几千万,后年可能会破亿。

这笔钱自己拿来营运自家的网购app,不是更好?何必给其他网购平台送钱。

更何况,电商事业部也被各大网购平台的各种流量服务恶心到了,不购买流量就没有太多流量,还将假冒海陆丰公司产店推在前排。

多次向各个网购平台举报和冒牌商家发律师函,仍然没有办法压制,显然是各个平台在纵容冒牌网店,这让张欣怡这个电商事业部负责人越发恼怒。

显然这些网购平台以为自己可以不在乎海陆丰公司,还在以互联网的思维看待海陆丰公司。

然而他们忽略江淼的决心,也忽略了海陆丰公司的雄厚财力,以及海陆丰公司产品的垄断特性。

或许海陆丰公司推出自营app之后,会导致其他网购平台联合抵制海陆丰公司,这极有可能会导致人参果、草莓、番茄和鱼肉制品的零售量受到影响。

但其他产品却不会,因为其他产品的垄断特性太强了,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比如白松露、鳗鱼苗、特种饲料、香兰草莓粉等,几乎不存在可以替代的产品,这一部分的客源只能跟着转移到海陆丰专营店。

而且那些经销商也会跟着入驻,这也是很多经销商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营销部在各地的销售人员良莠不济,出现吃拿卡扣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

江淼只能偶尔出手清洗一下,根本没有办法根治,贪婪是绝大部分人的本性。

因此公司希望通过海陆丰专营店这个渠道,直接打破销售部对各地经销商的把控,从而减少销售部的吃拿卡扣现象。

同样有吃拿卡扣情况的采购部,接下来也会进行相应的改革。

比如推出海陆丰采购网,以后公司要采购什么东西,直接发招标公告,让相关企业直接投标即可。

前期是海陆丰公司的名气不够大,现在海陆丰公司的名气在国内农业领域,虽然不能说是人尽皆知,但也是略有耳闻的程度了。

特别是接下来十月份的漠南仙豆大豆收割之后,海陆丰公司的名气会迅速向全国各行各业扩散。

到时候根本不需要采购部上门去采购,直接发招标公告,就有一大堆企业主动上门求合作。

因此是时候削弱采购部了。

这对销售部的元老而言,也是一件好事,江淼希望他们可以善始善终,而不是锒铛入狱。

虽然公司的很多人现在非常敬畏江淼,不敢搞大动作,偶尔就利用职务之便在供应商那边吃吃喝喝,但人性的敬畏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特别是相处久了之后。

直接断了他们的念想,免得江淼要送他们去喝茶,对大家都是一件好事。

至于竞标企业会不会想方设法贿赂采购部,江淼知道肯定会有这种事情,可这没有用,因为监察部的人手已经扩大了很多,目前人数达到87人,会时刻紧盯着各个部门。监察部的绩效考核方式也和其他部门不一样,他们主要看调查出来的各种问题,从而来确定绩效,比如经济问题之中,通常是该案涉案金额的30%,作为监察部的绩效奖金。

利益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情况下,监察部是不会对其他部门手下留情的。

毕竟监察部就靠调查其他部门的经济问题发财的,这是他们的财路。

加上江淼要求法务部出台规定,让所有采购人员对于自己采购的东西负责,这个负责是指采购物品在保质期内,如果出问题,采购人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采购部的每一次采购物品,会根据采购物品的价值,划分为5档,每一档会增加相应的人数和采购人员的级别。

比如上亿级别的s级采购项目,其采购项目的审核团队,必须由采购部经理、副经理、产品评估员、法务部副经理、市场调研部副经理、科技事业部技术员等15人组成,最后还需要通过江淼的签名确认。

想在这种项目中饱私囊,难度非常大。

毕竟每一个在合同上签名的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你采购部想中饱私囊,还要买通法务部、市场调研部、科技事业部,这进一步加大了其中的操作难度。

而且别以为采购完成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各部生产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采购物品和设备有问题,他们可不会给采购部背黑锅,因为如果背黑锅了,那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来帮采购部填坑,估计没有哪一个部门经理会这样舍己为人。

就算是部门经理和采购部勾结了,底下的员工可不一定会配合。

6=9

江淼就是要人为制造出这种利益矛盾,从而让生产部门无法和采购部苟合。

部门和部门之间,绝对不能太过于融洽,这是公司管理过程中的必要手段

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

不然管理层的一团和气,到时候你包庇我,我包庇你,再赚钱的公司都会被祸祸掉。

更何况江淼也没有亏待各个部门的员工,无论是工资、绩效奖金、虚拟股票、五险一金和各种福利,已经非常不错了。

虽然公司高管的工资和绩效低于互联网大厂,但中下层员工却已经相差无几了。

本来公司的高管就不太靠基本工资,他们主要看重虚拟股票的分红,相当于投资公司的未来。

加上海陆丰公司内部除了江淼之外,没有谁是不可取替的,因此对于敢搞小动作的员工,江淼向来都是毫不留情的。

公司越大,各种管理制度也要同步调整。

蜜枣和大棒,缺一不可。

四月月底临近。

江淼和书雅,还有总经理蒋海波、市场调研部经理秦汉明、种植事业部副经理杜立恒、科技事业部副经理张成栋等,正在讨论着桌子上的香蕉。

几个品种的新大麦克香蕉,摆在桌子上。

大家一一品尝和做出评价。

江淼放下笔,问道:“成栋,你说一下这几个品种的表现。”

虽然是他培育了这些品种,但是后期的养护和跟进工作,却是科技事业部在负责。

张成栋拿起一号品种的香蕉:“1号在种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变成二倍体之后,它们的果实出现了种子,大概率只能作为育苗母本使用了。”

这个问题江淼已经发现了,因为刚才品尝的过程中,他就吃到了咯牙的香蕉种子。

张成栋拿起2号品种的香蕉:“2号是三倍体,倒是没有出现结种子的情况,不过这个品种,我认为需要待定,因为它的果皮厚度太薄了,这不利于运输,虽然可以通过改进物流运输的方式减少损耗,可这会增加成本。”

“3号同样是三倍体,而且这个品种是最早熟的品种,如果不采树熟果,在岭南的夏季种植,大概只需要5个半月就可以采摘青果,然后通过乙烯利进行催熟。”

江淼看着3号香蕉:“这个品种的单果好像有点小。”

张成栋点了点头:“是的,这个品种的单果比常见的大香蕉小一点,又比小米蕉大一些,平均在130克左右,不过它的亩产也是最高的一个,高标准管理条件下,亩产最高可以达到5700公斤左右。”

“张副经理,这个3号品种的皮挺厚的,而且风味还不错,我认为可以考虑推广。”种植事业部副经理杜立恒开口说道。

张成栋摇摇头:“是的,不过,这个品种的缺点是风味不足,特别是非树熟情况下,风味就比普通香蕉好一些,没有超出太多。”

“如果要选风味,那只能考虑4号了。”蒋海波看着眼前的红色香蕉。

“没有错,4号综合实力比较好的一个品种。”张成栋介绍起这个品种:“三倍体,夏季整体周期在7个月左右,果皮厚度适中,皮为暗红色,亩产在3500公斤左右,风味高度类似传统大麦克,而且这个品种在青果采摘后,经过催熟之后,风味仍然不减。”

“有缺点吗?”江淼问道。

张成栋点了点头:“缺点有两个,一个是它没有矮化品种;另一个是在岭南的冬季,如果要在露天环境下种植,要保持果实的风味,生长周期必须达到11个月。”

“这问题不大。”江淼继续说道:“说一下最后一个品种。”

“好的,5号这个品种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是它可以在树熟的情况下,在常温状态下,仍然可以保存一个星期不腐烂;如果是低温加高锰酸钾吸乙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就果实保存半个月。”

“缺点则是它的皮太厚了,皮肉比为2:3,一根香蕉有40%是果皮,另外亩产也比较低一点,只有3200公斤左右。”

然而市场调研部经理秦汉明却摇摇头:“不,我认为这个品种也有很大的价值,它树熟采摘之后,就可以马上吃,而且风味比4号还好一点,而且果皮厚和耐储存,非常适合远距离运输,这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专门的顶级品种,毕竟很多客人就喜欢这种格调。”

“有道理。”蒋海波也深有同感,因为海陆丰公司的草莓品种之中,99块钱一公斤的香草草莓和奶酪草莓比便宜的茉莉草莓好卖。

江淼思考再三,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只选一个:“既然如此,那就是3号、4号、5号搭配吧!”

蒋海波点了点头:“这样也可以,高中低三个品种搭配。”

听到老板和总经理已经做出决定,张成栋自然不会唱反调,他笑着问道:“那请老板给这三个品种命名吧!”

江淼沉思了片刻,还是决定要保留大麦克香蕉的一部分名称,来体现这个品种的母本和风味:“3号的特点是小,风味一般,那就叫小麦克香蕉;而4号的皮是红色的,那直接叫红大麦克香蕉;5号,则叫新大麦克香蕉。”

“我赞同,既然我们要蹭大麦克香蕉的名气,肯定要在名字上关联两者。”秦汉明非常认同老板的这个命名方式。

其他人同样没有意见。

随着管理层做出选择,种植事业部获得了三个新的商业化香蕉品种。

分别是小麦克、红大麦克、新大麦克。

张成栋赶紧询问道:“老板,那我就安排组培工厂生产香蕉苗?”

然而江淼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我不打算在汕美种植香蕉。”

“不在本地种植?那要在琼州分公司那边种植吗?”杜立恒一下子就猜到了答案。

江淼微微点头:“嗯,岭南地区的热量终究是比不上琼州岛,而且琼州分公司一直没有拳头产品,将种植香蕉的任务给他们。成栋,你调派一批组培技术员过去琼州分公司,在那边组建一个香蕉苗工厂。”

“没问题。”张成栋并不担心香蕉苗的组培问题,因为目前全球的香蕉苗99.9%都是通过组培培育的,技术非常成熟和简单,连东南亚国家都可以玩得转。

而且琼州分公司也是有配套设施的,毕竟之前考虑到培育热带农作物的需要,科技事业部在那边有一个280亩的育种基地,其中就有一个30亩的组培工厂。

现在需要技术员带着种苗细胞过去,就可以大规模进行培育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