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65章 军分南北

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65章 军分南北

作者:核动力战列舰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4: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戍天历30年夏季,新一轮北上粮车和兵丁们进入了天翅城。跟着一起来的新一批武家本族子弟出身的军官们进入大营,则是从营寨中听到了与乡音截然不同的腔调,充斥在各个营地。且他们在拜见武撼峦后,发现武撼峦儿子武恒羽的腔调也都被那些外乡人影响。

作为武家军的嫡系之一,武飞堂弟,在雍鸡关之战中打过杂,出过关驾驶战车冲击蛮夷的武轰,在来到这个大营六日后,心中嘀咕道:“勇义可嘉,但缺乏纲纪。”

在营帐中,他谨记临行前在校场上武飞的训导:多察则明,切勿热血上头,一切以纲纪准绳。

…武飞版本《议兵》…

此时的南北两军,属性已经发生了差别。

南军是戍天历26年后,武撼峦将武家军主力调动到了北方,武飞以雍鸡关战兵为骨架,提拔自己先前作战时的老部下们,打造出的一支家族新军。从年龄上看是新,但在武家众人眼里,这更加符合家族私兵的价值观。

南路武家军作为地方军,队伍内有着非常浓厚的乡土抱团关系。武飞也没打算切断这种宗族关系。因为啊,古代没有电视广告之类的宣传。

历史上招兵买马的俊杰,如果没有地方上同姓的兄弟帮你吆喝作保,然后舍身入营当托儿,在地方树旗是拉不到人的。——至于近代的宣传队主动跑到各个县乡去招募,嗯,如果敢这样触及大爻钦定的县尉权利,巡察御史以及地方官铁定会来站出来踹一脚。

武飞现在手下最精锐战兵中,武姓子弟们就占比百分之三十,虽然大多都是出了五服之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但都认可武飞这个“本家”,就如同阿q认赵老爷为本家一样。

在雍鸡关之战后,每年都有大量乡族子弟找武飞这儿碰机会。武飞把他们吸纳入军中后,也是通过这些同族兄弟们搞出的“同乡会”,搞定了抚恤金,军饷回寄等最麻烦的基层工作。确保了战争红利的分发。

宣冲无奈备注:如果没有同乡会,抚恤工作都很难做。

即如果抚恤官不是同乡会的人,而是相对于此地的外乡人,带着巨利来回战死者的老家分发,会有两种情况。

一:如果太好说话,那么军中抚恤官铁定会遇到乡里泼妇什么的,就会撒泼多要,多抢。拖住抚恤官不让走,开始闹大。而乡里人见着这人好说话,也都会让抚恤官按照“情理之中”多给一点,否则就威胁以后去十里八乡宣传让人不愿意当兵了。

二:凶恶不好说话,抚恤官变得和石壕吏一样,嘴脸如恶鬼。但若用“石壕吏”,抚恤金能发下来几成?

只有用同乡的抚恤官才能控制住一个度,遏制住乡里那些不讲理撒泼,同时也因为自己最终还是要回乡葬在祖坟,大爻的民众还是信鬼神,如果不想未来被同一个坟头的兄弟要债,大概率不会猪油蒙心。

故,宣冲现如今大致清楚,为什么先秦六世都能稳稳当当推进秦法制度,为什么在始皇帝骤然统一天下后,就突然蓝屏死机了。

那就是,秦法推行过程中是几百年时间。在漫长时间中,秦人的文化和秦法之间进行了协同演化,类似于非洲大草原上大型动物们和智人协同演化,才让多样性保存下来。智人出去后,别的大洲多样性就崩了。

秦人村落百姓以及当地治理官,应该就是通过类似自己现在摸索到的“同乡会”等基层人治体系,才找到如何在秦法下存活的法子。

而秦国统治阶层通过法家把老百姓当成机器,竭尽全力摸索到极限,却丝毫不清楚,秦人文化已经被压榨变形了,与秦法自适应。所以强行把已经演化几百年的秦法那一套搬到六国去,就等于把始皇帝的秦法直接搬到商鞅时代,也是会崩的。

武家军南路军其实是一路“秦军”,只不过武飞在戎和祀等国之大事上,推行法家奖惩时,也留给民间乡老一定人权。其乡老们资格那就是在战场上取得过爵位忠贞之士,武飞在推行法家制度时对这样的乡老们并不会用“刑”来上纲上线。

在默认的“乡老”人治运转的必要性后,武飞对其“名额“,以及能成为乡老的“资格门槛”上,卡的非常死,每一个乡老一言一行都不能违背礼法,但凡是有任何丑闻,都不允许出任这个职位。比如说那些回乡抚恤官,他们在回乡过程中,就得严格遵守礼仪。

注:武飞绝对不会搞什么“多样化团队”“增加更多有特色声音”的骚操作。因为这涉及到“自由裁量权”,是绝对不能让“过于自由,底线过于灵活”的人来掌握的!只有严于律己的人,才配掌握神圣的“裁量”权。

武飞: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礼”要求仅限士,不会对每一个庶人都要求。

而与之相对,武家军北路军就是一路“楚军”了,他们推义崇信。

从兵员上来说,武飞在招兵体系中给武撼峦北路军送过去的兵就不一样。前文说过,东华郡的大营招兵,进入粥棚后,有家室的全家为奴籍,输送到南边去。至于没有家室独自一人来投效的,武飞将这些原子化的个体们一股脑的打包给了北边。

至于两军为何呈现这样差异性?那要从兵员说起。

不同于北边昊天将军,武飞还并没有“选锋”的概念,但却根据自己工作习惯的惯性,下意识选择自己认为好管的人。把难管的人塞给武恒羽。

当那些一家子一起逃难的家伙们被拿下后,武飞得给他们安排土地,安排牲口分配劳作,因为自己能拿捏他们的“软肋”。

这些移民在庇护下都是奴籍,未来要有恒产纳入自家名下,也就是成功上了户口,其就有上战场夺取功勋的需求,哪怕是第二代,第三代也行。

武飞确定自己今年二十岁,那些移民中现在带来孩子们都是七八岁,十年后就能成为兵,哪怕是落户后立刻生育,二十年后长成一代,武飞也能等。武飞有信心有能力能压得住自己这台暴力机器中各种“获利多”的力量,汲取足够多的上升渠道,确保战力的长成。

至于那些独自逃难的原子化的青壮年们。

武飞十分谦虚点评这群北上青壮:这里面的点子王们多,以自己智力很难去搞出符合这个时代封建主义价值观并且让他们都满意的方案。话说,若是不限时代,武飞能提出的点子倒是颇具吸引力。但武飞不敢说。

然而对于武恒羽就没这个问题,在让人“心服”这个目标上,他虽然没脑子,但是有力量。

在这样兵员分流情况下,武家军北路和南路就有了差异非常大的文化了。

…与武飞共利联盟不同,武恒羽现在是共义而聚。…

北路军里面,首先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阶层。这不,如果在兵册名录上,一方写的是,王彦礼,周德威,葛从周这样有模有样的名字,另一边留的他喵的是草绳,麻杆,黑猪这些村里的诨名,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要分册记录。

那些有名有姓的都是,武恒羽借壳上市拉来的赞助商们的子弟,即最早平叛州、竹州后,两地的豪族们。并且在东华郡还招了一批,这里就不得不提虞鲤带进来的那批人中,其实有不少是寒门的。

大族供给的这些子弟,虽然也躬耕,但是至少爷爷那辈也是在学堂内耍的。耳濡目染,也知道自己和那些少爷们是一个祖宗,只不过他们是嫡,自己是庶。他们对现状是不满的。眼下进入了大军后,要比那些祖宗八辈都是农夫的劳役们更有上进心。而恰巧当下的武家军是一只上升股票,有着给他们爬的机会。

这些当地豪族旁支、寒门子弟,显然是武恒羽麾下骨架,至少都是会写自己大名!在武恒羽缺脑子的情况下,只提供兵家框架的时候,这些骨架们自行填充管理的细节。

然而武飞作为局外人却可以感觉到:这帮人虽然开朗健谈,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样子,但其实很空虚。

在寥寥几次往北路军中解送物资时,武飞就发现,这些军中骨干们谈论的大多数都是“锦衣还乡”这种理想主义话题。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分割线…

武飞南路军中的军士们很现实,爵位匹配土地产权,匹配官僚培养体系,拿到战功是回家重新划定秩序。根本用不着穿着锦衣骑着高头大马来昭示自己归来。军爵在地方官僚体系竹筹中自有记录!在各种裁决体系中有优先特权。自己回来之前,功勋就到了乡里。换而言之,只有乡里面没法理解战功的收益,才需要士兵自己去回乡显摆啊。

戍天历29年后,武家军北路大军的中层军官,七成都是这些旁支寒门派系。

以州和竹州为例,他们就是自身无法分配给本地旁支一个名分,所以才投资给武恒羽的。所以能指望通过战功对这两地财富进行再分配吗?不可能的。这些旁系在外面打得再厉害,带来资产和女人,最终只会给其宗族内一个上香的机会。但是族内的嫡系还是嫡系。

这问题就大了!一群有知识,有理想,无产,不确定恒心在哪儿的青年,并且合流一大批同样原子化的下层青年。这些属性在宣冲前世世道中,无论在哪个地区国度,都是妥妥的不稳定因素。

这帮人所期待的领导是什么样子?——武飞:这题我知道,这需要一个天降猛男,需要足够高大强的人设,带着他们打破现行秩序。

如果说南路军是一块铁,北路军就是炸药。

正如武飞把南路军经营的如同铁桶一样,北路完全是被武恒羽握在手中。

武飞擅长的是后勤,但由于北路军内“勇冠”光芒太盛,武飞就是再拿别的战功,也永远是老二,根本无法撼动武恒羽的控制权——因为自己满足不了北路军内这帮理想主义者们的心。

武飞也不敢替代武恒羽,武飞:他们(北路军)就是炸弹。看似理想很空虚,实则眼界非常高,他们就不是给了垦拓点可以打发安排的。这是一群要拼一把就当家做主的爷们。

武飞对北路军现在的态度是:“各位爷,你们那边请,咱家庙小容不下你们这些大佛,当然盘缠家里还是凑得齐的,向北,去找大爻去寻理想,求未来哈。“

…从“门清”到“理不清”…

30年,武撼峦在军中接见了家族子弟武轰,听其汇报。但听着听着,脸上笑容变成“想抓小鬼”的表情。

在一旁的武恒羽也很高兴地见了这个族弟,热情的原因很简单,北路军现在是越来越壮大,但是本家弟子却不足。

而在性格上来说,武恒羽是要比武飞更加倾向于自家人。

武飞在赏罚上丝毫不看自家人的面子,麾下将军职中,姓武的极少。只有亲兵和安全局那边名册上才多见武姓。

武撼峦听完武轰说过家里面相关事项,武飞已经越过雍鸡关,开新城,且开始用刀剑指引南方部落们种田这类情况后,点了点头。

因为今年以来,天翅城、雍鸡关囤积收拢粮食的速度很快,他还担心是不是老家那边饿着了。

毕竟从税赋上交情况来看,老家的南部三个郡在朝廷这儿是人口寡且贫穷,但武飞筹措的粮草规模完全超过三个东华郡对朝廷所缴了。

联想到武飞在别的地方刮地皮,他都有些担心会不会自家已经天怒人怨。

哦,现在得知自家本地一切安好,异族农奴们开垦了大量山田以及涝地,用杂薯和芋粮完成了本地的口粮供应。算是放下了心来。

等到武轰回营地后。

武撼峦坐了下来和儿子武恒羽道:“我们看来得要自己去北边了。“

北路军在陇右郡驻扎时,武撼峦就能猜测到朝廷要调动自己。

至于把大军开到那里干什么?朝廷没有明说,但猜也能猜得到,就是渤王逃到那里建立一个“伪贯”国。以及和伪贯相邻,非常不稳定的浱州的乐浪王。

武撼峦絮叨道:“我本来是想要等,源常一起来的,我们仨全了一起北上,届时事情能稳个九成了。但是他那儿忙得很,家里面缺不了他。”

武恒羽皱了皱眉头,他虽然很赞成武飞,但是听不得武撼峦把武飞说的格外重要。

武恒羽随后说:“父亲,这次北上,未必要那么谨慎,我军磨锋藏锐久矣!更何况军中有多位法师相助。实在难败。”

武撼峦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胜了之后呢?”

武恒羽:“胜了之后,当然是要擒贼擒王了!”

武撼峦看了看这个儿子,无奈苦笑。要论打仗冲阵,的确是有那么点天赋,但就是不懂朝政!在这方面,如果武飞在,可能早就想到了。即,武家军在东华郡扎下大营,其实已经就引起朝廷一点忌惮了,在直接攻破贯国后,立下大功,朝廷该怎么赏赐?

武飞现在都不上报边境人头数量了,因为知道朝廷这时候压根不会赏赐了。理论上可以换爵位,但是其实也早就到了朝廷心理上限,朝廷不想兑现,但如果不得不兑现,只会捏着鼻子加封,然后死死的防范着。

朝廷现在想要武家军作为磨子,逐步逐步把伪贯碾碎,然后再由朝廷派遣的一路大军把“渤王”给逮住,收拢头功。

武撼峦对武恒羽说道:“安排大军先锋开路,记住要慢,走走停停。不要和乐浪王发生冲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