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57章 给穿越者来点震撼教育

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57章 给穿越者来点震撼教育

作者:核动力战列舰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4: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丰城在三日内陷落,国泰军在赵诚指挥下取胜,北方大局出现逆转。

首先,在燕郡这边,十五路大军其中四路,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事实:他们战略上和东部的大军分割出来了。一旦国泰掌握了阴山山脉区域,通过地脉流动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跨越地形,大爻北境地区将全面遭遇袭扰。

当然,此时此刻在北路各个大军中还有一个不能说的问题。

燕郡的四路大军内部还是不和的,不和的原因在于这四路大军中有一个所谓戍帝的“嫡系”:湛卢军团。

这支湛卢军团是神都内一支禁军武装扩容组建而成。湛卢军团在几十年前是威风凛凛,这支由戍帝亲自打造的兵团先后经历东境三场对海族的绞杀战。

但现在,这支部队已经腐朽了,混入的幕僚是没有经过考核的世家弟子。此战不过是为了证明戍帝宝刀未老。所以各方都清楚,即使是湛卢军表现不佳,也不能戳破。

朝廷中,从现在刚刚任命的大司马,再到中层官僚,都清楚湛卢军团的情况,所以让其他几路大军多“担待”。

故,这东路大军就出现了非常不合理的情况,湛卢军掌握着最好的兵器,扼守武库,却并不在第一线。

湛卢军中有这么一个战争机械,叫做“拜将台”,这个被云彩所托举在二十丈高度的浮空战争机械。其雕刻如同彩云的岩石结构上,摆放着战鼓和火炮,且能容纳五十甲士,在战场上可以直接漂浮在敌人头顶射矢发弹。

但在本次北方战役中,到目前为止,一炮未发。登上拜将台甲士也也都是脑满肥肠之辈。

值得一提的是,大爻内的这三路大军的主要怨气并不是对湛卢军团,亦或是说,如果真的是怨气一起对湛卢军,那么各路大军之间的间隙还没那么大。无外乎就是联手避开这帮神都功勋子弟。

这三路大军的高级将领们,知晓湛卢军背后牵扯到的朝堂大员是自己惹不起的,因此在兵甲匮乏时,所争夺的往往是其他两路友军的,以至于他们三路之间人马常常因为粮草而吵闹,以至于现在两个队列路过后,都会嫌弃对面地区口音。甚至兵将头领在城池内市集酒餐间撞见,会相互不待见。

这种间隙,朝廷也知道,但是朝廷上那些没有经历过“行伍““州吏”的上大人们,对这样的“俗世之争”视而不见,反而认为这是朝廷能够拿捏住前线的关键。

即使戍帝,也被这种思路带歪了,觉得如果在此次平定孽龙的大战中,前线的将领们在力量增长时,还一团和气,那朝廷岂不危矣?

故朝堂之上,潜意识中确定,前方行伍之间必须要有“不和”。

甚至可以说,大爻天子对武家军某些情况也是套用这套经验。大军行驻在地方上总要有些不合才对。。

戍帝居高临下的看着一切,其视角远比某些人(武小雀)要广阔的多。而武家军的情况也在大爻天子目视中。

武撼峦悄悄靠上了周王,以及武飞在南疆过程私自聚兵出关,戍帝都是知道的。并且武家军现在支持南商,而棘州太守是戍帝表弟,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清楚的。

甚至他还知道武家军内部矛盾,武撼峦的儿子和武飞水火不容。(武飞和武恒羽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外人不知道,但是派入的暗卫们看得到,武恒羽手下那波人对武飞都是叽叽喳喳)

嗯,这一点上,戍帝很满意。甚至南疆现在“私贩盐铁”“掳掠边关百姓为奴”的错误都在这个前提上,变得尚可容忍。

戍帝手腕很强,但是大争之世,容不得三心二意。

…上方与下方分割线…

在武家本部南诏郡内天翅城中,也就是家族后方。武飞一回到家族中,就被请到了内院,族内一位叫做武斩铁的堂弟亲自把门,武飞在内院惊讶的看到了戴着斗笠蒙着面的武恒羽。

武飞瞪大眼睛,反问道:“你蒙面不蒙面有什么区别,这地盘上,有谁还有九尺身高!”

武恒羽:“我是昨夜回来的,没人看到。”随后拿出了一封秘信,对武飞道:“现在你那地方人多眼杂,父亲让我亲手在家中把消息传给你。”

武飞一字不漏的看着信上内容,首先朝廷再一次要求武家军挪师。

当然现在挨着东华郡的大营不会彻底取消,会保留下来,成为武家军北路军的一处征兵点。朝廷现在是要求武家军调动精锐朝着陇右郡西边去。这是因为更北边,浱州乐浪王的行为渐渐不轨。

武撼峦基于此,要求武飞提供一下对目前大爻北边战局,以及当下天下局势的看法。

武飞这边在思考,武恒羽正在一旁试吃着武飞新做的“夜行粮棒”,这种用蛋白杏仁蔗糖熬出来的牛轧糖,他嚼了一块后,就试了第二块,第三块。

不同于现代人坐办公室,一天动步一千步的情况。此时大营兵卒们的脚程,绝对是对得起消耗的。而武恒羽作为武将,每日都要将那十二石的强弓拉开一百次。故,这点糖对他来说没机会转换成肥肉的。

武飞这边问道:“朝廷内部情况怎么样?我这边的小道消息是,士林们纷纷在讨论,大爻要多长时间,能调整好阵脚,重新恢复战局?有这回事吗?”

武恒羽:“是有的。但兵家战事这些儒生们就喜欢对这些他们不懂行的事插嘴。”

武飞:“这么说,这些儒生们都是觉得,丰城之战我朝只是大意了?只要整军备战就能打赢?”

武恒羽放下了糖,眉毛一扬:“怎么,你觉得打不赢?”

武飞在一旁沙盘上划上地图,复盘陆郡之战:“半年前,国泰的那个将军(赵诚)从北而来,进入陆郡时,应该不超过三千人!可能只有千余精兵,多了这个数,所需的辎重,是不可能从朝廷布置的大网中渗出来的。”

武恒羽点了点头。他现在在领军过程中也觉得上千精骑是最得心应手的。此外也就再带上万步卒。多过这个数量,就难以发挥他锋锐的攻势。

武飞试探着带上自己评价:“国泰那位将军用兵非常‘灵’。”

武恒羽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朝廷只是一时乱了阵脚。”

武飞感到没人关注到这点,于是乎语气变重:“从燕郡的情况来看,朝廷阵脚是越来越乱,还有~”

武飞凝视着武恒羽,“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打下丰城,是需要兵卒来守住。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守城方是没法同时进攻的。而这里,还有这里,——”

没等武恒羽继续嚼着糖,武飞拉着他在地图上指向了整个燕郡:“目前这几处都保持着攻势!”

武飞语气有点抖动:“他的部队越打越多!”

武恒羽放下了糖,有些认真的听着。

武飞语速极快的解释:“而现在,在丰城这儿的战斗,要攻城,要阻遏朝廷其他几路大军救援。按照他现在的战略布局,如果一切属实的话,最起码需要三四万之众的军士。而从去年夏季到今年春天,从数千到数万,这只有短短数个月!”

武恒羽看了一下武飞指着的地方,收起随着武飞所指的视线,缓缓道:“都是农夫而已。”

武飞摇了摇头:“是,就是北地的农夫,以及朝廷战败的溃兵,但现在都被他整合成了手中的战力!”

说到这,武飞对武恒羽转身道:“这是蛟龙入海后起大浪的能耐。如果朝廷有朝一日要招呼伯父北上的话,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作为穿越者困惑…

宣冲现在已经不再关注,大爻的猪队友们是怎么被赵诚挨个挨个弄出来宰的。而是很费解对面(赵诚)兵力招募问题。

宣冲在这个时代,刚刚摸索出来,可以应付“兵家指挥”问题的做题模版:打仗是要给血酬的,不存在靠着空口白牙演讲就鼓动军士们上战场的办法。——一个游戏,造兵是要钱的,不可能出现其他玩家直接虚空暴兵的情况。如果有,那就是挂壁。

在南疆,宣冲是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让下面人心甘情愿的血战。斤斤计较着如何恰到好处地给与最精确的报酬,能最好的刺激战斗积极性。设置了包括自己在内都不能“多吃一口”且必须参与“血劳”的严格法条。

南商送来的那么多美婢,武飞本人没有私用,全部送到女院去学习女德,然后配给勇猛的将士们。并且为此包办了这些有功之将士们的子嗣未来入学。

宣冲自己做题过程中,看着自己用大量资源才供养出来的不到两千战兵,自然是对北边那位短期内就能整合部队战力的情况感觉到不可思议。

宣冲心里一颤:不会是均田,斗地主吧?

很快宣冲就否认这种想法,国泰那边绝对没跨越近代化。其去统治核心由龙裔为国族,走的还是君权神授的路子,只要没有“统治者权力由民授”的阶段,百姓在法理上就是跪下来接受天选之人统治,分配体制就是围绕天选之人打造的等级进行的。绝不可能容忍底层自取的模式发生。

因为一旦容忍民择自取,就等于否定君主为核心天授的权威。

当历史进程还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有力“民授君”体系的权威,任何想要绕过“君权天授”直接从底层百姓中调动力量的尝试都面临权威不足问题。

宣冲:事实就是这样,统治者不具备严肃性和神圣性时,你让我的出力?你谁啊?前世红朝的“民授君权”不是凭空出现,是战天斗地过,实现过大宏愿,把半个世界打跑后才具有神圣性和严肃性。

至于在这种神圣性被缔造之前,最后一个皇帝退位后那几十年间的民选统治者的权威,全部都是被军阀,以及各地土豪们用戏谑糊弄方式自下而上应付。

那时候的政治严肃性是东方上千年来最为闹剧的时刻之一。

真的要遇到超时代的体系压过来,宣冲直接是举手投降!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是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哩?”宣冲抱着自己的血酬公式,反复计算北边现在的扩军招募情况,算不明白,所以脑壳疼。

此时此刻,宣冲作为现代人面对这个“古代时刻”,有着一种身为后世者“通透一切”的傲慢,不觉得这个时代有什么社会现象能超出自己的理论。

正如同二十世纪初,当国际上一些指导员来到东方指导时,也不觉得东方这个落后地方有什么情况能超出自己的理论。

当然即使是真的有,嘴硬的宣冲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承认。

系统:“所以就欠教育啊。”

…维度分割线…

历史课堂在对“维度学校”的教务处进行汇报:

大部分学生,历史观培养经过多个阶段,初级阶段是乍懂历史潮流,放下对历史人物和传记中各色人物的崇拜。

而高一级别存在,则是放下对“事后评说”的傲慢。

这就是本方现在碰到游牧系,没有完全驱逐的原因,我认为将其带来的执念作为“教具”,可以辅助教学。

维度学校,在零点一个小沙漏中。完成了审批。

…漫长历史,总有一些经验反复失传…

此时在北边赵诚设置大营中,一群原先是起义军现在是国泰农兵的农人们新进入大营,相互望着,有的是惴惴不安,有的则四下打量。

经过两个时辰,上千人的队列终于排好了,行列出现后,将军的竹筹也计好了大军人数。

随后这些队列被划分成了几百个小块,每个小块是六个人一组,再然后,则开始分发饭食。

今天的饭食,每组是六个饼。但是!其中三个带着油盐,而另外三个没有。规矩是每人一个,拿到一个就不准许抢夺他人的。

一个个小组农兵在一阵争论中,角逐出了分配。

第二日,再一次出操。

饼依旧是六个,但是只有两个带着油盐。于是乎又是一次争论。

到了第三日,六个饼中只有一个带着。

这其中不乏争夺,即使是在现代牢房中,管理极度严格,也是最有手段的能吃的最好。

……

数日后,大营中各个行伍进行了重新分配,这几日都吃到油饼的士兵,被单独列出一营。警告他们二十斩律后,则是对其宣布了“十赏”,其中包括陷阵,夺旗,跳荡等战功。

而其余入营的士兵,按照吃到油饼的数量,也被分为了几等。

其中,每日都没有争夺到带油大饼的农兵,则是牢记三十斩令,以及多条连坐的禁令,被牢牢地限定了职责。至于赏赐,只有遇敌后得到“斩获首级”的功劳后,才能被给予获取肉食的机会,与陷阵之士同等待遇。——老实本分的良家兵,是要按照规矩训斥,日积月累如磐石之阵。

赵诚用某个现代人不敢想象的方法,将召入大营的农人,迅速类聚。

赵诚分类标准中:如果让敢于吃上饼的人混在吃下饼的人中,当战事不利,食上饼的人会率先权衡大局与己身生死利弊,进而见机退却。而食下饼的人则会盲从。如果让食下饼的人混入食上饼的人中,在血劳奋战中,下饼者会惜身(摸鱼),使得上饼者争相懈怠。故,分营管之。

…上述这套叫做“选锋”…

宣冲所处的现代,已经被洗脑了“人人平等”,故没想到根据性格进行细分。南疆的血酬模式是笼统对所有人使用。这相当于“大水漫灌”的水田模式,然而赵诚则是属于“滴灌”。

但古代精英们是知晓,不同人对“改变阶级落差”的意愿是不同的。同时对捍卫“自己固有阶层”的意愿也是不同。前者善攻,后者善守。

战国公子多养士,以孟尝君最赫。而如何最有效率的养出报效自己的门客?战国公子们有一套“相人术”(类伯乐相马)。依靠这一套“相人术”,公子们在性格百态的人群中选出有利的人。

曾有门客误会孟尝轻慢自己,孟尝君以自己饭食示之,此门客发现自己有误,当即自刎。而各国公子们要的就是这样人。

然而选士之法在汉中期罢黜百家惟尊儒术后失传了。在南北朝过程中时隐时现,例如尔朱荣选锋时,把一帮妖魔鬼怪聚集在麾下,但随后又消失在历史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