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九百五十九章 来自高能级对撞实验的谜题~

若要说在这个夏天最引人瞩目的新闻是什么,那毫无疑问是华国开展的载人登火行动。

对于人类来说,这毫无疑问是深空探索中的一次史诗级里程碑。

不管成功与否,它都将写进历史长河中,被世人所铭记。

当然,星海研究院展开的载人登火行动,也收获了不少国家羡慕的目光。

尤其是那款能够自由进出大气层和外太空的航天飞机,更是可以说让所有国家都流下了羡慕嫉妒的口水。

要知道,这样一架航天飞机,其意义不仅仅是在于航天领域和外太空的拓展。对于本国的国防力量和军事威慑来说同样是无与伦比的。

毕竟就算是你的卫星和雷达监控系统再强,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对外太空近地轨道的观察。

一架能够随时从外太空俯冲直接降落到你头顶的航天器,在和平时代可能是承载着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使命,而在纷乱的时代,就是悬在所有人所有国家头顶上的达克摩斯之剑。

尤其是北方的沙俄。

无论是对华国高速发展的航天技术,还是这种新型的航天飞机,都垂涎三尺,甚至不止一次向华国提出过想通过技术交换来获取航天飞机或相关技术的请求。

不过很显然,对于目前的华国来说,沙俄并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先进技术。

就算是曾经让华国羡慕到流口水的大发动机技术与核潜艇技术,放到如今也不过是尔尔罢了。

更何况无论是对于华国还是星海研究院来说,新航天飞机本身就属于不可能对外出售的禁售品。

......

六月中下旬。

在徐川的建议下,下蜀航天基地对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选择性的公开了一批此前无人登火的探测资料。

比如在火星水手号大峡谷·堪德峡谷底部发现的水冰资源,火星地表土壤的探测数据、奥林匹斯山火山的火成岩数据等等。

尽管下蜀航天基地这边并没有公布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水冰资源到底有多少,土壤中的各种元素物资的具体含量这些。

但这场新闻发布会依旧吸引了全世界各国的目光。

尤其是萤火三号火星探测车在水手号大峡谷·堪德峡谷中发现的水冰资源,更是让众多国家的航天局重视了起来。

火星上存在水冰资源是早就探测清楚了的事情。

但过往对火星的勘探表明火星上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火星的南北两极亦或者是可能存在数公里之下的地底。

这些资源处于的环境相对恶劣,要想开采利用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堪德峡谷底部的水冰资源,却完全不同。

尽管它处于峡谷底部,听上去似乎也难以抵触。

但水手号大峡谷的庞大,内部的空间之充足,已然足够各种探测器甚至是航天飞机直接降落了。

甚至基于大峡谷本身带来的一些屏障,在峡谷底部直接修建一座基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华国能够对堪德峡谷底部的水冰资源进行快速的开发。

甚至他们能够复刻月球·月华台前哨科研站的建造,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早在几年前,谁都没有想过华国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在月球上修建起来一座永久性质的科研基地。

而火星的环境比月球可是更加优渥的。

相对比月球上仅仅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引力来说,火星上的引力尽管同样较弱,但也足够支撑宇航员相对正常在上面行走活动了。

至于行动力.....

发展到今天,恐怕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去质疑华国的行动力和基建能力。

这对于如今还在规划载人登月的各国来说,可不是一个什么好消息。

尤其是对于米国和沙俄来说,更可谓是一件糟糕的新闻。

米国就不用多说了,航天一直都是米国人的骄傲,如今看着华国弯道超车走在他们的前面,这简直难以让人接受。

至于沙俄。

事实上,和米国一样,对于华国突然在航天领域的崛起,除了感到不可置信外同样有着难以接受的情绪。

毕竟在前些年的时候,沙俄可是一向以航天第二的大国自居的。

航天不只是米国的骄傲,同样也是沙俄的。

继承了红苏大部分遗产和技术的他们,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完全不弱于米国。

无论是化学燃料运载火箭,还是航天飞机,在沙俄手中都有完整的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

甚至在二十一世纪初,米国废弃掉航天飞机的使用后,还一度依赖沙俄的运载火箭才能够将宇航员和物资送上太空与空间站。

虽然说这一切都来源于上个世纪那个强大的国家,但对于沙俄的民众来说,这本身就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载人登月和载人登火的刺激下,尤其是对航天飞机的渴望,沙俄航天局迅速召开了内部会议,重新讨论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重启了红苏时期遗留下来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相关的技术,并制定了载人登月、载人登火等一系列的计划。

而受到刺激的,也并不仅仅只有米国和沙俄。

包括欧盟、樱花国、枫叶国、天竺等多个国家地区同样迅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开了本国的航天规划。

或许是出于不能落后其他国家在太空领域发展的脚步的意图。

亦或者是如同普通网友的担忧一般,担心月球和火星这些人类文明向外太空拓展的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两颗星球全都落入华国的掌控中。

总之,这一轮的太空竞赛,仿佛在一夜之间从华米两国扩展到了全世界一般。

百花齐放之下,航天领域迅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盛世。

......

对于徐川来说,他倒是没想那么多。

更没有想到一次载人登火的行动,会引起整个世界航天局势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但放到航天的角度上来说,各国争先恐后的加大在对外太空开发的投资和拓展这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如今的华国已经在航天领域掌握了至少超越其他国家十年以上的航天技术,一二代航天飞机的出现意味着他们能在未来的太空发展中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其他国家再怎么在航天领域投入资金,也很难在这一领域追上他们的脚步了。

毕竟新型航天飞机的核心技术在于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和空天发动机。

这两项关键技术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别说小型化的聚变堆了,就是大型的民用聚变堆,各国目前砸进去了数以百亿千亿的资金资源都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核心的高温等离子体湍流控制模型和第一壁材料依旧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挡在所有国家面前。

而传统的航天飞机模式,对于如今高速发展的太空探索来说并不是多么的适用。

甚至从经济和性价比等方面来说,传统的航天飞机远远无法和化学燃料运载火箭相比。

尤其是在Spacex公司的可重复回收火箭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后,化学燃料运载火箭的成本虽然无法和新航天飞机相比,但对比以前一次性的运载火箭要廉价太多太多了。

不过航天飞机在国防安全领域带来的战略优势,的确是传统化学燃料运载火箭无法比拟的。

就算是老式的航天飞机,战略价值同样极大。

这也是米国、沙俄、欧盟等国家都在尝试推进航天飞机的发展的关系。

而另一方面,各国投入资金加强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对于华国来说同样是有好处。

毕竟外太空实在太过于广阔了,要想顺利的开发外太空,需要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力量。

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占据主导的地位就足够了。

......

没有太过于关注各国在航天领域的推进和发展,带着火星探测传递回来的数据,徐川回到了星城。

他准备先处理掉cRhpc机构这边的事情,再应对载人登火和火星改造相关的工作。

毕竟载人登火虽然重要,但六位宇航员现在才出发,还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的近地轨道。

而惰性中微子与大质量暗物质粒子的对撞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还在进行中,甚至已经开始接近尾声了。

cRhpc机构,总部八卦大楼中。

在花费了几天的时间前往金陵处理好载人登火和航天领域相关的工作后,徐川又回到了自己的理事长办公室中。

在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针对惰性中微子与大质量暗物质粒子的对撞实验已经完成了35tev、50tev、75tev等多个能级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

坐在沙发上,徐川手中捏着一份论文,正目不转睛的观看着。

沙发对面,目光在手中的实验报告结果上浏览而过后,理论物理学家弗兰克·维尔泽克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有些感慨的开口道。

“真是不可思议!”

“从75tev能级以下的对撞实验结果来看,暗物质粒子的属性近乎完美的符合你所完成的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的预言。”

“它们在多个不同能级的区域和对撞实验中表现出了不同的能级暴涨现象,尤其是在75tev的对撞能级探测中,最高的一个竟然达到了惊人的89.7tev的超高能级。”

“这简直难以让人相信,很难想象在如此高的能级区域中,还存在着我们探测不到的大质量粒子。”

沙发对面,威腾的目光落在手中的报告实验上,眼神中带着感兴趣的神色,开口说道。

“如果是按照虚空场·暗物质理论的预言,大质量的暗物质粒子在实验中高能级暴涨现象应该能接近125tev。”

“如此高的粒子能级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标准模型的预测了,它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暗物质粒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说到这,威腾的话语停顿了一会,他的目光从手中的实验报告移到徐川的身上,皱着眉头开口道:

“最关键的是,尽管理论和实验数据目前来看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我们尚且不明白为何宇宙中能够存在着如此高能级的暗物质粒子。”

“因为理论上来说,它应该仅存在于宇宙初期的那片能量火海中才对。随着时间的流逝,高能级的粒子应该会不断的衰变将自身的能量释放出来,演变到和周边的能级接近才对。”

这是多重能级对撞实验数据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目前近乎违背目前人类对宇宙观测的问题。

虽然说科学界至今都还不知道宇宙到底是如何起源的,是起源于大爆炸,还是其他的方式。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今的可观测宇宙是在不断膨胀,且能级不断降低的。

这就意味着在经历一百多亿年前的发展后,应该不存在如此高能级的粒子才对。

这是这次惰性中微子与大质量暗物质粒子对撞实验中最大的一个谜题,所有人都不假思索的看向重回cRhpc的徐川,期待着他能给出一个解释。

毕竟虚空场·暗物质理论是他完成的,要说了解,恐怕没有人会比他更了解这方面的东西了。

感受到众人投递过来的目光,徐川轻轻的摇了摇头,开口道:“尽管我推测和预言了宇宙中可能存在着125tev能级的大质量暗物质粒子,但对于它们为什么能在长达一百多亿年的时间中依旧留存到今天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所了解到东西,并不一定比你们多多少。“

老实说,目前cRhpc机构的对撞实验工作,已经超过了上辈子他所了解的理论物理极限了。

毕竟上辈子cERN机构的高亮度大型强粒子对撞机Lh-Lhc的能级只有不到35tev而已。

而眼前的这些实验数据,几乎都发生在35tev能级之上的对撞实验中。

进入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他所能知道的东西,并不会比同样看到这批实验数据的其他物理学家多多少。

大质量高能量的暗物质粒子究竟是如何从原始宇宙保留到今天的,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个谜题。

......

pS:月底了,大佬们手中的月票求求了~,这个月月票好少哇,o(╥﹏╥)o,才一千出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