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章 :昆仑·镜!

大国院士 第一千二百章 :昆仑·镜!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20:3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沙发对面,常华祥院士一边起身去拿MIRI天文观测数据,一边摇着头道:“暂时还没有,毕竟现在主要的精力都还集中在校准检验上。”

“而且,这种校检照片和观测数据一般来说也不具备太大的科研分析价值。”

“毕竟校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误差数据,很少会有人选择申请分析这些东西。”

徐川点点头,道:“没事,我先看看。”

虽然说早些年的时候通过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研究过参宿四和一些天文学领域的东西。但毕竟他是半路出家的半吊子,再加上自己也不是很上心,对于这些还真不是很了解。

常老院士倒是没在意这些东西,他翻出MIRI天文观测数据后,便将其递了过来。

徐川伸手接过笔记本电脑,用无线鼠标翻阅着数据中的信息。

“咦?这里的数据好像还真有点问题。”

办公室中,对照着第二阶段的校准照片翻阅了一会MIRI天文观测数据后,徐川的目光落在近红外光谱仪NIRSpec反馈回来的观测数据上,眼眸中带着若有所思的神色。

沙发对面,常华祥老院士好奇的看了过来,忍不住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徐川将手中的笔记本放到了茶几上,推动掉转了一下方向,将屏幕转了过去,开口道:“你看这里。”

“这是11月17号的观测数据,参宿四表面亮度在9.91× 10L⊙,半径数据在897.7 R☉。”

“而这张是12.21号的观测数据,时间仅仅过去一个多月,参宿四表面亮度就暴增到1.351× 10L⊙,半径更是膨胀到了941.7 R☉。”

“.”

看着徐川指出来的观测数据,常华祥轻轻的摇了摇头,开口道:“如果是放到其他的恒星上,这个数据变化的确不太正常。”

“但是放到参宿四上面,这并没什么。往些年观测到的亮度与直径变化数据比这个更大的时期都有。”

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只不过这次可能比较快一点?以往要达到这种程度的亮度与半径变化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虽然并不是天文学领域的专家,但这段时间常老院士也恶补了很多有关于天文学领域的知识。

尤其是有关于参宿四的。

毕竟这颗距离地球仅六百多光年的红超巨星的确让人非常感兴趣,再加上它现在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末期,即将演变成超新星爆发。

所以很多人都对此感兴趣,希冀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一场绚烂的宇宙烟花。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台大型外太空空间望远镜在完成正式的调试校准工作后,接下来的首批观测目标必然有参宿四。

所以对于参宿四的一些基本信息,常华祥还是了解的。

像这种亮度与半径的变化,放到参宿四这种晚年红超巨星身上并不能算什么很奇怪的事情。

对面,徐川点了点头,认可常老院士的说法。

但很显然,如果仅仅是发现了这点东西,他也不可能说MIRI天文观测数据有问题。

“如果说亮度和直径的变化并不能够说明什么的话,那你看看这个。”

说着,他将MIRI天文观测数据翻了几页,一份NIRSpec近红外光谱仪观测数据映入了常华祥院士的眼帘中。

“这是.”

看着徐川指明的观测数据,常华祥院士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诧异。

虽然并非天文领域的学者,但这种直白的观测数据他还是看得懂的。

而电脑屏幕上,徐川指出来的NIRSpec近红外光谱仪观测数据,是一份异常引力波信号。

该信号持续9分47秒,频率范围0.1-10Hz,来源,正是参宿四方向。

尽管从观测数据来看暂时还无法确定这份异常引力波信号是否是参宿四发出的,但可能性确实不小。

沙发对面,徐川轻轻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没错,这是一份异常的引力波信号。”

“而且它与LIGO/Virgo观测到的双黑洞合并信号频谱显著不同,这一点我还是可以确认的。”

引力波,作为物理学核心领域巨作相对论的预言事件,其相关特征与观测数据他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LSC)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LIGO机构位于米国华盛顿汉福德区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的两台引力波探测器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这个被称为GW150914的人类探测到的首个引力波信号,徐川看过它的完整观测数据与表象,对它的情况再清楚不过了。

而眼下参宿四的这些NIRSpec近红外光谱仪观测数据记录的引力波信号,很显然和双黑洞合并产生信号频谱完全不同。

虽然说宇宙中能够产生引力波源的并不止双黑洞合并这种事情,还有致密双星系统(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绕转、旋近或并合、超新星爆发、宇宙暴胀的遗迹等等都能够产生的引力波。

但很显然,上述的这些宇宙事件和他们对参宿四的观测数据远远挂不上钩。

对面,常华祥院士抬起头,饶有兴趣的开口询问道:“如果这不是双黑洞合并,或者说常规的引力波事件,你觉得这是什么?”

隐隐约约的,他感觉今天可能会了解一些新的东西?

沙发上,徐川思索了一下,开口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不排除可能是参宿四观测背景中的某个宇宙活动事件导致的引力波误入的可能性,但概率并不大。”

“至少在我看来概率并不大。”

听到这个回答,常华祥院士有些好奇的问道:“你觉得这是参宿四本身发出的?”

“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引力波在孤立天体中理论上只有脉冲星的自转或质量分布不对称,以及大质量恒星生命末期的超新星爆发会产生来着。”

这也算是天体物理领域中的常识了,尽管参宿四在走到生命末期后注定会以一场超新星爆发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现在它可没有爆发,而正常的晚年恒星活动中,可不会出现超新星爆发,或者是发出引力波。

徐川摇了摇头,道:“大质量恒星晚年也是会产生引力波的,只不过概率会比较小而已。”

闻言,常华祥院士思索了好一会,才皱着眉头问道:“虽然我并不是天体物理和物理领域的学者,但我想引力波的产生理论这个我应该不会记错。”

“好像至今还没有哪篇论文或相关的物理理论有表明晚年的大质量恒星会在非超新星爆发的时候干涉时空产生引力波现象?”

听到这话,徐川这才回过神来,笑着开口道:“这并不是现有已公开的理论,而是我研究的虚空场论中对大质量恒星晚年生命活动的事件的一个预言。”

“虚空场论?”

常华祥院士忍不住看了过来,好奇的问道:“就是之前你完成的那个虚空场·暗物质理论?”

徐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虚空场·暗物质理论是虚空场论中的一部分,它仅解释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部分,剩下的另一部分还没有完全完成,所以并没有正式公开。”

常华祥院士若有所思的开口道:“也就是说,这是你自己预言的部分?”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看了过来,感兴趣的问道:“能简单的说说吗?”

徐川点点头,笑道:“当然可以。”

停顿了一下,他思忖组织了会语言,开口道:“大质量恒星在晚年会经历一系列快速核聚变阶段,最终以超新星爆发结束生命。”

“就拿参宿四来举例,它的氢聚变阶段可以持续大约730万年左右,而后续的氦、碳、氖等阶段会急剧的缩短时间,如氦聚变持续的时间还不到氢聚变的十分之一,碳燃烧聚变仅仅一千年。”

“而在这一系列的聚变过程最终截止到铁元素,也就是一颗恒星无论它的质量如庞大,最终也仅能够聚变出铁。”

“而那些比铁重的元素,如铂、金、铅、钨等等则需要通过超新星爆发来诞生。”

“当然,这不是关键。”

“参宿四产生引力波的关键在于‘硅聚变’!”

沙发对面,常华祥院士饶有兴趣的追问了一句:“硅聚变?”

徐川点点头,道:“是的,硅聚变,又叫做硅燃烧,通过光致蜕变(γ光子分解原子核)逐步合成铁峰元素(Fe, Co, Ni),此过程吸收能量,为恒星死亡埋下伏笔。”

“在这个过程中,硅元素聚变生成铁镍核心时,核心温度突破6×10^9摄氏度。”

“理论上来说,这种超高的温度会导致中微子辐射压骤减,而外层硅燃烧壳层在0.03秒内坍缩速度达到15%光速。”

“当中微子辐射压骤减以及硅燃烧壳层坍缩的速度超过一定界限.”

“嗯,按照我的计算,这个速度应该接近十分之一光速,也就是说,在两者并行的条件下,当外层硅燃烧壳层坍缩且满足辐射压骤减时,会产生一种‘壳层坍缩-激波’。”

“这种激波会异常强大,并引发时空剧烈震荡,从而形成引力波。”

“这就是虚空场理论中的预言之一恒星内部塌缩导致的‘壳层坍缩-激波反弹’模型预测。”

“理论上来说,该引力波信号会远比双黑洞或双中子星合并事件更弱,其引力波信号频率峰值按照我的计算应该在约2.1Hz-4.2Hz区间和左右,振幅1×10-9.8×10区间.”

徐川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虚空场论中有关于‘壳层坍缩-激波反弹’模型预测相关的内容。

相对比其他宇宙事件的引力波误入,他更愿意相信观测到这种异常引力波信号是参宿四本身发出来的。

而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引力波,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宇宙机制,更意味着他正在构建的虚空场论中的部分理论是对的。

那就是大质量的恒星晚年活动时,在核心坍缩前的‘硅燃烧层失控’过程中引发的时空剧烈震荡。

这是他研究虚空场理论和强电统一理论时通过对恒星内部元素聚变和引力波产生等复杂机制做出的恒星机制预言之一。

不过他从未想过会在参宿四上面观测到这一预言事件,毕竟早些年他研究参宿四的时候,参宿四内部的聚变形式还处于氦、碳聚变的阶段。

理论上来说,参宿四要完全燃烧聚变完内部的氦、碳、氖等元素,进展到硅燃烧聚变的程度至少还需要十几万年的时间。

但现在看来,说不定当初观测结果有误,或者是参宿四内部发生了一些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如今还在校检的大型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数据有问题。

不过这个很好判断,找一台其他的望远镜观测一下参宿四,看看它最近的状态对比一下;亦或者是问问其他的天文机构,有没有正好在同时间段内观测参宿四的天文设备。

两者都能够轻易的对比出他们现在拿到的照片和观测数据是否有问题。

沙发对面,听完徐川的解释后,常华祥院士饶有兴趣的追问道:“那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观测到的异常引力波信号符合你所研究的那个激波反弹模型预测数据吗?”

徐川点了点头,道:“部分符合,但还需要后续保持跟踪观测,以观测获取更多的参宿四数据。”

“比如激波传播的速度、元素合成偏差、硅燃烧中微子探测等等。”

“这些关键数据在校准照片和这份MIRI天文观测数据都没有,所以我现在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闻言,常华祥院士也是长舒了口气,感慨着开口道:“如果真如同你所研究的一样,这次的异常引力波信号真实存在,且是参宿四硅聚变燃烧导致的,那这对于天文学界和天文物理学界来说,恐怕堪比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存在吧?”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看了过来,笑着调侃道:“到时候诺贝尔奖怕是又得颁发一枚物理学奖给你。”

听到这话,徐川笑了笑,道:“相对比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的存在来说这种级别的预言还是要份量轻不少的。”

“至于诺贝尔奖.”

顿了顿,他笑着道:“老实说对我而言吸引力现在也就那样了。”

对面,常华祥院士笑着摇摇头,调侃道:“也就是你了,这话说的,放出去大概会被一堆人锤死的。”、

不过对于眼前这位来说,诺贝尔奖或许对他而言真的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了。

毕竟真要按照成果颁发的话,他的那些科研成果,只要他愿意公开,足够包揽至少未来十年,乃至更长远时间的诺奖了。

闲聊了几句后,常华祥似乎想起了什么,看向了徐川,开口问道:“说起来,你购买的这台大型空间望远镜还没有正式取名吧?”

名字?

这个徐川倒是还没仔细想过,购买清单和一系列的报告上的也只是个代号。

不过……现在想一个似乎也来得及。

思索了一会,他心中微微一动,想到了一个适合的名字,笑着开口道:“不如就叫做‘昆仑·镜’,吧,全名昆仑·空间望远镜。”

“传说西王母有昆仑山神器,可洞悉时空,而今有昆仑镜可回溯宇宙,追本索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