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无极之芯!

大国院士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无极之芯!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20:32:20 来源:小说旗

一枚255量子比特的拓扑量子芯片,在π计算的测试上所表现的性能,是一座大型超算中心的百万倍以上!

尽管这只是浮点运算能力和并行处理效率的方面的性能,但也足够让人初步了解这枚量子芯片的计算能力到底有多么的夸张了。

而这仅仅是这枚拓扑量子芯片的表现之一。

在完成了传统超算测试性能通用的π计算测试后,耿景龙看向徐川,开口道。

“事实上传统超算测试性能通用的π计算测试并非这枚拓扑量子芯片计算的强项,至少目前我们所编写的算法还没能够达到完美利用它性能的地步。”

“相信您也很清楚,量子芯片擅长的是量子并行计算原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特别适合处理复杂计算问题。”

“比如对大素数乘积的因式分解。”

闻言,徐川轻轻的点了点头,道:“想来接下来你要展示的就是这个吧?”

量子芯片的优劣势,他还是清楚的。

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的量子比特可以通过量子纠缠实现多比特协同运算,这使得量子芯片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同时探索所有可能的解路径。

3个量子比特即可表示8种状态的叠加,而传统芯片只能逐一处理。

而且随着量子比特数量增加,其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呈指数级增长。

耿景龙点点头,咧嘴笑道:“是的!”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让开了一个身位给徐川,继续道:“这台电脑上有一个素数生成器,您可以随便输入两大四位数或者五位数的素数,然后乘积计算出结果后再复制粘贴到测试软件上。”

听到这话,徐川顿时就来了兴趣,朝前走了两步,操控着鼠标在计算框中输入了两个不同的千位数的素数,在对两者进行相乘后,他将随机乘积出来的数字复制到测试软件上。

“点击右上角的这个按键。”

一旁,耿景龙在边上指挥道。

徐川点了点头,将鼠标指针挪移了过去,食指轻轻的敲击了一下。

奇迹,在一瞬间发生了!

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卡顿,就在一瞬间,还没有一秒钟的时间,这个由他亲手输入的大素数的乘积,那如果是抒写到纸张上,足够占据一整个笔记本上百页纸面的数字,就重新变成回两个素因子。

这种感觉,就像是拿了个学生时代的计算器计算1 1一样方便快捷。

即便是徐川,也被震撼到了。

要知道,两个千位数的素数相乘,其乘积之大,远超常人的想象。

一个最小的千位数是10的999次方(即1后面跟着999个0),这个数字就已经比宇宙中的原子总数还大了。

目前可观测宇宙科学家预估的原子总数约为10的80次方,远小于一千位数。

而人类最大的计数单位‘古戈尔’也只是10的100次方而已。

两个千位数再进行乘积,老实说,数字大到这种程度绝大部分的人已经对它失去了概念。

但如果说你的家用电脑,哪怕是花费两万块买的高级货,求解这个大素数的乘积需要至少不休不眠的运算一个月的时间,或许你就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了。

对255量子比特的芯片进行了一个了解测试后,徐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看向了耿景龙,开口询问道:“对了,这枚拓扑量子芯片,有名字了吗?”

听到这个问题,耿景龙摇了摇头,笑道:“代号倒是有,正经的取名还没有过,毕竟我们之前都一门心思扑在研究上,要不徐院士您给它取一个名字?”

“没问题,取名这种事我最拿手了!”

徐川笑了笑,思忖了一会后开口道:“不如就叫做‘无极’吧。”

“一方面,相对比传统计算机来说,量子芯片的计算力可谓是无极限。另一方面也对应着《道德经》中无限之道,象征量子计算的无穷可能。”

耿景龙:“无极之芯,无限之心,好名字!”

.....

在通过耿景龙的手了解清楚他们研发出来的拓扑量子芯片的性能后,即便是徐川,脸上也带上了一丝震撼和兴奋。

量子芯片技术的重要性,相信即便是一个完全不了解这方面的外行人也很清楚。

毕竟这些年全世界各国对量子计算机的宣传推广新闻,还有科幻电影故事小说中计算能力超强的量子技术都有目共睹。

能源、信息、材料,这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

如果从这方面来说,量子芯片技术的重要性对应着能源领域的可控核聚变技术。

一个是足够给现阶段的人类文明带来无穷无尽能源的技术,而另一个则对应着无限的计算能力。

在芯片这一块,量子芯片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人类文明目前现阶段能够‘幻想’出来的最顶级的技术了。

别说什么硅基芯片了,就是前些年他们才完成的碳基芯片技术放到量子芯片技术面前都不值一提。

且不提计算力的差距,光是量子芯片具备的指数级并行计算能力,就足以碾压后者了。

如果说难以想象的话,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就能了解了。

人类文明发出来的互联网技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便是信息数据的加密。

众所周知,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再进行传输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

而传统的加密算法,比如的RSA算法、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ElGamal加密算法等等基本都是基于素数所研发出来。

比如公钥加密的典型代表RSA算法是,其核心是基于大素数的乘积。

RSA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整数分解难题,公钥由两个大素数(p, q)的乘积n=pxq构成。

而由于大素数乘积的因式分解没有固定的公式,且只有唯一解,因此原则上只要使用的素数之积足够大,那么它基本上就是等于是无解的。

所以这种设计使得只有拥有这两个素数的人才能解密信息,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即便是动用超级计算机对RSA算法加密的信息数据进行破解,需要的时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在量子计算机面前,RSA算法加密的信息数据就像是透明的一样,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种对于传统计算机来说需要几百年去解答的问题,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是只需要数秒甚至是一秒不到便可以解开。

正如刚刚在会议室中耿景龙所演示的另一项展示拓扑量子芯片计算性能的方法,便是两个超过1024位大素数的乘积进行拆开,使用的时间仅仅是一秒钟不到。

而要知道,1024位素数广泛应用于RSA等公钥加密系统中,用于生成密钥对。

如果是传统的计算机,或者是超算对其进行求解,也至少需要数天或者数个小时的时间。

但对于拓扑量子芯片来说,仅仅是一秒不到,就已经解决了。

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传统的加密手段,即便是非基于素数所研发出来加密手段,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也不过是一扇用纸糊的窗户而已,一捅就破。

不得不说,对于现有的互联网来说,川海材料研究所现在所掌握的量子芯片技术对通信技术领域带来的改变将是毁灭性的!

传统加密手段在拓扑量子芯片面前就像是脱光了一样,根本毫不设防。

这也是这项技术最可怕的地方之一。

......

了解清楚拓扑量子芯片的性能后,徐川在第一时间对研发组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奖赏的同时,也严格的要求了他们暂时对这项技术进行保密,严禁量子芯片技术成功突破消息流传出去。

老实说,川海材料研究所的突破,就连他自己其实都有些没有想到。

尽管他早些年完成的强关联电子体系理论框架中的拓扑超导体系找到了解决的量子比特的退相干难题的办法,但那毕竟是理论。

众所周知,理论成果,尤其是这种顶尖的前沿物理理论成果要转变成应用成果需要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如果是在一个原先就具备相对成熟基础技术的领域,比如碳基芯片,可能需要的时间是几年。

但如果是在一个原先就几乎没什么基础的技术领域,那需要的时间就长了,少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

量子计算机明显就是后者,尤其是通过马约拉纳零能模编织成拓扑量子比特,进而构造量子芯片的分支领域,就连理论都是五年前他才亲手完成的。

而促成这份意外,导致成熟的量子芯片技术提前面世的,同样是他自己。

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和早些年他在川海材料研究所这边建立的化学材料计算模型,在拓扑量子芯片的研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两者,恐怕耿景龙他们现在都还在为寻找一种适合构建马约拉纳零能模编织成量子比特的材料而苦恼。

但正是因为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和化学材料计算模型的出现,才加速了拓扑量子芯片的出现。

......

对于徐川来说,量子芯片技术的提前突破自然是让人欣喜若狂的。

但不得不说,这项技术现在的出现也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恐慌。

毕竟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早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加密手段和解密手段大部分都依赖于大素数的乘积为基础的非对称的公钥加密。

但这一手段在面对量子芯片的时候几乎就像是一个完全不设防的房间。

而且,别说是以大素数的乘积为基础的非对称的公钥加密了,就是其他非基于素数的加密算法。

或者说,只要是非纯物理隔离的保密手段,只要能够通过网络计算机破解的加密手段,甭管他在传统计算机上保密能力有多强,对于量子芯片来说,解决它们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也是徐川要求川海材料研究所那边的研究人员目前对拓扑量子芯片严格保密的原因之一。

一旦225量子比特的拓扑量子芯片成熟的消息对外公开,而且还是由他主导的研究所所完成的,这大概率会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

想象一下,当有人可以随便修改你银行卡上的数字,让它从一万块直接变成零,也有人可以随便翻阅你的浏览器记录的时候,那是一件多么让人恐慌的事情。

突然公开量子芯片成熟的消息,这无异于直接在政府机构、金融行业、通信领域、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和交通行业等等对信息安全有着极高的需求的领域扔一颗亿万吨当量的氢弹。

即便是它不会爆炸,那也足够吓死人了。

对于徐川来说,他不得不考虑这方面的影响,毕竟他已经站在了一个足够影响整个国家,乃至影响全世界的地位上。

一路思索着回到紫金山脚下的别墅后,徐川走进了书房,从抽屉中取出了两张信纸。

他觉得,在全面公开量子芯片技术突破成熟的消息前,还是先和上面打个招呼商量一下好了。

毕竟这种涉及到各行各业,甚至可以说对互联网的影响比当初核聚变技术突破对能源的影响还要剧烈的技术,还是得妥善的安排好才行。

尤其是现在,他们在大部分的领域几乎已经全面领先了其他国家,无论是能源还是航天,亦或者是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

如果可以的话,徐川更希望能够沉稳着脚步,由华国一点一点的改变世界,带领其他的国家乃至人类文明走向宇宙,而不是突然向全世界丢一颗核弹,炸懵所有人。

坐在书桌前,思索了一会后,徐川拾起了手中的圆珠笔。

【尊敬的....】

【....】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