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被抑制的A类火星菌!

如何治疗一种未知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重症疾病一直现代医学的难题。

如果没有特效药,或者是干脆没有分离病毒细菌的话,治疗方法主要是广谱抗病毒药物进行试探。

比如炭疽,这种传染疾病曾在草原上大肆流行,传染起来防不胜防,接触过感染致死的动物尸体甚至呼吸过气味也有可能感染。

在以前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感染上炭疽基本上没有活路,哪里感染哪里的身体组织就会彻底坏死。

即使是现代,如果治疗不及时也是危险的。

当然,在抗生素出现后,炭疽的治疗就变得容易许多了。

而针对地球上的致病病菌或致病病毒,抗生素往往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青霉素可以抑制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致细菌死亡,而对人体细胞却没有伤害,所以抗生素成为治疗病菌感染疾病的特效药。

还有青蒿素,这种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成分,可以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和蛋白合成而达到对疟疾的优秀治疗效果。

但在面对一种未知的地外生命,尤其是这种生命的结构形式与地球上不同的细菌的时候,这种常规手段就很难起到作用了。

尤其是A类火星菌的特殊繁衍方式,会导致针对性的抗生素很难药物很难绕过的细胞膜进入杀死里面的火星菌。

而如果使用能够进入细胞中的药物的,通常都会感染细胞和损坏正常细胞。

基于这两点,千百年来直到今天,对于一种未知细菌病毒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最为头疼的事情。

因为能进入人体细胞的病毒,都是超级间谍和武林高手,通过伪装和劫持免疫细胞,混进人体细胞内寄生和繁殖,不断扩散到其他正常细胞。

而面对既有细菌属性,又能进入人体细胞借助细胞中的结构和营养物质不断繁衍的A类火星菌,很显然短时间内各国的专家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目前来看,研究似乎陷入了死局,而月球基地中被火星细菌感染的航天员与科研专家异变的情况却正在不断的加重。

......

与此同时,另一边。

紫金山脚下的别墅群中,杂乱的废纸团已经堆满了半个房间的地板。

窗外的天色正朦朦亮,书桌前,徐川的嘴角已经勾勒出了一抹笑容。

在更换过圆珠笔芯后,他继续在已经铺满了算式的稿纸上写道。

“.....对前面的所有结论建立起一个隐藏层,而最终的结果是证明多个隐藏层的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起到逼近作用。”

“为简单起见,只考虑∑隐藏层,把从映往的R3映射往R^S隐藏层,可以得到:

【aki=Gk(Ai(a·k-i),i=1,...,qk)k=1.......】d

当s=1时结论已证,对于s≥2时只需要证明对任意k,可得函数族Jk,即Jk 1函数可以写成复族。

当最后的答案解析出来的时候,徐川放下手中的笔,活动了一下早就有些僵硬的胳膊和腰椎,靠在椅子背上伸了个懒腰。

手指和腰椎噼里啪啦的发出了一阵响声,随即,他从桌上拾起了厚厚一叠稿纸,目光落在了最后的答案上。

如果他猜测的没有错的话,解决A类火星菌的关键,就在这个数学猜想的答案里面了。

简单的将手中的稿纸整理了一下,然后放进特别定制的扫描设备里面。

“小灵,帮我将这些稿纸上的公式扫描到计算机里面,然后打印两份出来。”

很快,AI学术小助手的回答声响起。

“收到,主人!马上搞定!(o?v?)ノ”

看着解析出来的答案被快速的扫描进电脑中,徐川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翻阅着小灵帮忙整理的电子文档。

如果是在上辈子,恐怕他还真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隐藏在A类火星菌遗传基因中的数学猜想。

要他评价的话,这个特意隐藏起来的门槛,难度恐怕不比解决一个入门级的世界级数学猜想低。

上辈子他虽然拿过菲尔兹奖,但对于数学的研究的确只限于部分领域而已。

至于现在.....

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徐川微微一笑,尽管这个猜想耗费了他整整三天的时间,但并没有拦住他的脚步。

书房中,窸窸窣窣的打印声响起。

不一会,小灵的汇报传来:“主人,文件已经打印好了。”

“知道了。”

随口应了一声,他站起身,摸起手机打了个电话给郑海同时朝着打印机走去。

“郑海,过来一下,送我去下属航天基地。”

“好的,马上到。”

带着还残留有余温的稿件,徐川坐上了轿车,下意识的打了个哈欠。

“昨晚没休息好吗,教授?”

看了眼后视镜,郑海关心的问道。

“嗯,熬了会夜,没事,等会再回来补觉好了。”

“那要不在车上眯一会,我稳点开,到了喊你?”郑海快速的问道。

“也行。”

徐川想了想,将手中打印出来的稿纸丢到了一旁,调整了一下座位,眯着眼休息了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波雷尔集构造的测度等价公式猜想,他这两天的确没怎么休息,尤其是昨天晚上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后,他只在零点左右眯了半个小时左右便又爬起来继续工作了。

这会精神放松下来,倦意很快就起来了。

见状,郑海也稍稍降低了一下车速,安稳的朝着下蜀航天基地那边驶去。

......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并不是很长的时间,不过对于徐川来说,能够休息一会精力也的确能恢复不少。

快速的来到常华祥院士的办公室中,他敲了敲门后径直走了进去。

办公桌后面,看到他走进来,正在处理邮件的常华祥笑了笑,随口问道:“今天怎么来这么早?”

将手中带过来的稿纸递了过去,徐川笑着道:“关于隐藏在A类火星菌中无效基因中的秘密,我已经解开了!”

“解开了?!”

听到这句话,常华祥愣了一下,有些愕然的看了一眼徐川,旋即快速的接过了稿纸问道:“里面是什么?”

徐川:“一个隐藏在遗传基因中的数学猜想。”

“数学猜想?”

闻言,常华祥又愣了一下,他还真没想到会是这个。

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知道这件事的研究人员几乎都未想过这段无效规律基因中隐藏的会是一个数学猜想。

他考虑过解析出来的答案可能会是一段合成某种特殊蛋白质或氨基酸治疗A类火星菌感染宿主后的药物。

也有可能是外星智慧文明遗留给后来发现者的一段留言信息。

甚至这段无效基因本身就是废弃的,没有什么用,什么都解析不出来。

也难怪,国际火星生命研究项目那边那么多人研究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一点进展,原来是他们研究的方向都是错的。

“波雷尔集构造的测度等价公式猜想,你最后解出来了什么答案?”

一边翻阅着手中的数学稿件,常华祥院士一边问道。

端起茶几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温水,抿了一口后,徐川开口道:“是两段代数簇。”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两段复合数簇应该代表着A类火星菌里面的某一段基因片段。”

“找到它,研究它或许对我们解决A类火星菌造成的感染有帮助。”

听到这话,常华祥也没有浪费时间,略过了中间的求解过程后,直接将手中的稿件翻到了最后。

果然,在最后的答案上,他看到了两端已经写在那里的数簇。

“我立刻让人去研究。”

深吸了口气,常华祥院士脸上挂上了一丝激动,快速的说道。

从这些火星细菌感染航天员到现在,再到月华台科研基地中的各国科研人员被感染,再加上针对A类火星菌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和进度,要说压力,他绝对是压力最大的一个。

但幸运的是,他们还有一个始终都可以信赖的学者!

这种有人兜底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徐川点了点头,笑着建议道:“找两个靠谱的国内科研人员处理就行。”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道:“另外,这件事暂时先别声张,包括国际火星生命研究项目也暂时别透露。”

“嗯?”

闻言,常华祥院士有些疑惑的看了过来,脸上带着一点不解。

徐川笑了笑,没有深入解释,道:“总之,听我的就好了。”

“行。”

点了点头,常华祥应了下来:“我这就联系陈文泽和赵俊教授,找两个靠得住的人进行研究。”

“嗯,成。”徐川点点头,问道:“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

听到这个问题,常华祥院士摇了摇头,道“这个恐怕要问陈文泽和赵俊两位教授。”

“不过放心吧,他们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的。”

徐川笑着道:“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如果时间长的话,我就先去自己的办公室休息一下,睡一觉。”

目光落在徐川带着疲倦的脸上,常华祥院士关切的问道:“熬夜了?那你赶紧去吧,剩下的事情我会处理好的。”

本来他还想问问徐川到底是怎么破译这段无效基因中的秘密的,但看样子这几天这位估计都没怎么睡觉。

“行,那剩下的工作交给你了,我先去休息一下。”

徐川点点头,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虽然说大部分的时候商量事情都是在常华祥院士的办公室,但他自己在下蜀航天基地这边也是有办公室的,里面还有一个隔间,有床有卫生间,可以休息。

至少,他需要保持精力知道自己的研究是否有用。

......

在徐川补觉的时候,另一边。

遥远在数十万公里的月球上。

主导月华台国际火星生命研究项目的柯建华教授已经收到了下蜀航天基地这边传递过来的消息。

实验室中,两名科研人员正在对大肠杆菌等基因编辑技术常用的微生物菌群进行基因修改。

借助徐川的研究成果,他们已经顺利的找到了A类火星菌种对应的基因编辑片段,并且对其进行了基因剪辑操作,成功的将其取了下来。

不得不说,尽管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表达系统已经扩展到真核系统如酵母、昆虫细胞、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等范围。

但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依然因其独特的优势而保持着广泛的应用,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表达体系不仅具有表达量高、周期短、成本低等诸多优势,还是超过30%的重组蛋白质药物、50%重组蛋白质的制备的主要表达宿主。

小心翼翼的将培养皿送入生物培养振荡器中后,一名穿着隔离防护服的科研人员长舒了口气,开口道。

“柯教授,大肠杆菌的基因编辑工程已经完成,预计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收获第一批表达蛋白,可以开启第一次的实验。”

实验室中,柯建华点了点头,道:“保持密切关注,我要在第一时间知道结果!”

这也是大肠杆菌作为基因编辑技术样本的重要原因。

它是一种生长速度极快的细菌,通常在指数生长期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其在适宜的条件下,在37c下培养,其细胞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

一般几个小时就能达到较高的密度,这有利于快速获得大量的表达蛋白。

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他们便收获到了第一批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后的大肠杆菌生产的表达蛋白

蹲守在实验室中,柯建华注视着实验人员进行混合抑制实验操作,心脏已经跳到了嗓子眼了。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的时间,实验室中,正在进行混合抑制实验的科研人员带着浓浓喜悦的惊呼声充满了房间。

“A类火星菌的繁衍活动被抑制了!”

“它们.....正在逐渐死亡!”

“不可思议!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