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诺奖:如何让徐教授来领奖?

不得不说,徐川对于这些火星微生物的猜测的确相当的让人惊讶。

如果说这些感染了四名航天员的微生物细菌并非自然进化出来的,那么隐藏在这个猜测背后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些能够让宿主‘进化’的微生物,火星上是否存在着史前高级智慧生物文明?

如果存在的话,那这个文明他们现在又在哪里?是已经毁灭了,还是离开了太阳系?

除此之外,这种火星微生物对宿主的改造会进行到一个怎样的地步,它们的用途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适应太空环境和外星球,还是为了适应日渐改变的火星环境?

从目前他们对火星的勘探数据来看,火星在十几亿年前有很大的可能是一个和地球一样适宜生命演化生存的环境。

上面不仅有着广袤的海洋,更是有着厚重的大气与磁场保护着整颗星球。

人类理解中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中无疑是极其适合演化生存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在那遥远的过去,火星上也曾经诞生过类似于人类的这种高级智慧文明。

只不过随着火星地质的变化,磁场与大气的消失,他们也跟着一起消失了。

至于是灭亡了,还是离开了太阳系,这个就谁也不知道了。

但理论上来说,如今火星上还存在着的这些火星微生物,就有可能是这些‘火星文明’通过基因编辑工程制造出来的。

目的要么是适应改变后的火星环境,要么则是适应外星环境,这两种可能都有。

当然,目前来说,感染四名航天员的火星微生物细菌是人工制造的这种事情只不过是一个猜测而已。

甚至可以说这个猜测推想相当的‘出格’。

虽然说他们现在已经在火星上发现了微生物,但目前来说支持火星上存在高等智慧生物的证据依旧近乎于无。

相对比来说,这些火星微生物是随着火星的环境恶劣化而一步步进化成现在这个模样的更加科学。

当然了,对于火星微生物的这项推测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从一种现象上合理的进行大胆的推测,继而谨慎的求证,不就是科学的真谛吗?

虽然说这些火星微生物可能来自人工制造这种推测的确相当的难以让人接受,发生的概率也非常小。

但理论上来说,再小的概率也有可能发生。

至少在没有完全证实这些火星微生物的来历之前,徐川不会放弃对他这种推测的研究调查。

当然,在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些火星微生物的确来自人造前,他也不可能将这种推测信息对外公开。

毕竟以他现在在学术界的地位,任何的言论都会被人仔细甚至是‘过度’解读。

火星上存在足够比拟人类智慧的高级生命的消息一旦对外公开,势必会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动荡。

.......

八月底,在徐川研究着这些感染航天员的火星微生物的时候。

欧亚大陆的另一边,瑞典皇家科学院。

位于研究院大楼一角的物理分院中,几名甄选委员会的委员们再次坐在一间办公室中开会商讨着有关于今年诺奖成果评选的事情。

尽管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谁早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但令几名甄选委员头疼的却是到底该挑选哪一项成果。

这种让人忧愁苦恼的会议,的确让人心力交瘁。

没办法,那个人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创造出来的成果实在是太多了。

五名甄选委员会又和第一次给他颁奖一样,陷入了争吵中。

其中有两人认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非强电统一理论莫属,毕竟这套理论开创的是整个理论物理学界的未来。

但这一论点很快就被另一名理论领域的教授反驳了。

如果说强电统一理论开创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的未来,那么惰性中微子,也就是ct粒子的发现则打开了一扇通往暗物质世界的大门。

相对比强电统一理论来说,暗物质领域可是一片全新的世界,是一块新的大陆,重要性更高。

而来自瑞典大学,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教授的乔治·斯穆特则认为常温超导材料以及常温超导材料的机理更加的重要。

不仅仅是常温超导材料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更是因为今年是诺物奖的材料物理年。

而上一次给材料物理年颁奖还要追溯到2010年对二维石墨烯材料做出开创性实验的安德烈·海姆以及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两位教授身上。

随后十几年的时间中,材料物理领域应得的奖项都被天文物理或者是理论物理拿走了。

这让一向支持材料物理的乔治·斯穆特教授很是不甘,势必要为今年的材料物理正名,争取到一枚奖章。

如果是在往年,确定了将诺奖颁发给谁后,毫无疑问就没有了任何的争吵。

但在今年,为了给同一个人颁奖,物理学院内部都快分裂成数派了,这也是开天辟地诺奖建立以来的头一次了。

坐在首位上,甄选委员会的甄选委员长安德斯·伊尔巴克教授一脸头疼的看着会议室中还在各种争吵的几名同行,脸上写满了愁容。

事实上,给那位徐教授颁奖是已经确定了的事情。

但除了忧愁物理学奖的成果到底怎么选择以外,他还在忧愁怎么让那位徐教授领奖。

毕竟从这几年对方的行踪以及华国那边的态度来看,对方出国的次数屈指可数。

或者说几年下来其实就一次,即2022年前往沙俄的圣彼得堡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

除了这一次意外,那位徐教授就再也没出过国了。

虽然很能够理解华国与对方的做法和选择,毕竟这个世界上想弄死他的人恐怕都足够绕整个地球一圈了。

但对于他们来说,如何邀请到对方前来领奖,恐怕是个不比争吵评选哪一项成果更值得上今年的诺奖轻松。

而且除了今年给他颁奖外,接下来几年的诺奖该如何选择同样是个难事。

毕竟那个人身上的成果,真的足够连续垄断得N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了。

再加上他还那么的年轻,安德斯·伊尔巴克丝毫不怀疑对方能继续做出足够评上诺奖的超级成果。

但真要让他一个人垄断了接下来N年的诺物奖......

emmmm.....

安德斯忽然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思索着,他眼前一亮,用力的一拍手掌,下意识的开口道:“就这样干了好了!”

会议室中,正在为了评选物理学奖成果而喋喋不休争吵着的几名甄选委员下意识的愣住了,不约而同的看了过来。

“干什么?”

.......

九月初,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孤寂深空航行后,携带着大量火星‘特产’的瀚海号航天飞机以及两架一代机终于抵达了月球轨道。

早已经在月华台前哨科研站基地中摩拳擦掌等待了多时的各国专家纷纷进入了研究状态。

受限于这一支登火的舰队都携带了大量来自火星的土壤、岩石、空气、水冰资源等各种‘特产’的原因,三架航天飞机都暂时停留在了月球轨道上。

包括目前并未出现感染症状,留守在另一架一代航天飞机上的唐胜杰与桂海潮两人,都先暂时安排在独立的月球基地中。

在没有完全确认两人并未感染火星微生物细菌前,或者是科研医疗人员找到抑制解决感染问题前,他们都被禁止返回地球,以防止污染地球生态圈。

而被禁止返回地球的,并不仅仅是载人登火工程的六名航天员以及搭载了火星特产的航天器。

在当初的国际商议会议上,徐川就强制性的通过了一条关键的规定,即:

‘所有前往月球的进行火星微生物细菌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对四名感染者进行治疗的医疗专家,一旦开始对火星微生物细菌展开研究,在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或者进行为期二十五天以上的安全隔离检查之前,均不得返回地球。’

这条规定是为了确保在对这些来自火星的微生物进行研究时,地球生态圈并不会被感染而规定的。

不仅仅是人,包括一些接触了火星土壤或水冰资源的设备都严谨在戒严解除之前送回地球。

所有的一切研究人员与物品,都处于有进无出的状态。

唯有科研数据,能够通过卫星传递回地球。

在见识过这些火星微生物的强悍感染能力后,徐川可不敢对这些火星微生物有丝毫的放松。

除非这些火星微生物细菌能够顺着电磁波通讯感染地球上的人,否则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这些火星生命想要来到地球是不可能的事情。

......

不得不说,在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设备对这些火星微生物进行检测研究,以及能够利用小白鼠、小白兔、恒河猴等各种**动物进行实验的基础上。

针对这些火星微生物的研究进度爆发出来进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很快,第一批科研分析数据通过中继卫星传递回了地球。

下蜀航天基地,一间并不是很大的会议室中,针对火星微生物的会议再度展开。

翻阅着从月面前哨科研站基地传递回来的研究资料,徐川眼眸中带着思索的神色。

在各种科研设备的加持下,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在第一时间弄清楚了感染四名航天员的火星细菌的形态以及他们身上编译后的产物到底是什么。

从phenom飞纳高分辨生物成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来看,这种火星微生物的具体形态看起来就像是长满了绒毛的蜈蚣躯干,看上去毛茸茸的,就像是动物的毛发一样。

但实际上这些细小的绒毛都是由硅碳化合物组成的构成的类玻璃陶瓷状结构。

包括覆盖在这种被暂时命名为‘A类火星菌’的微生物表面的薄膜,也是这种类玻璃陶瓷的硅碳化合物。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种微生物的核心是类似于病毒的碳基RNA结构。

月球上的科研人员推测,这也是它能够感染人类的最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从某种方式上来说,A类火星菌和地球上的硅藻,可以算做是近亲。

当然,如果是要从形态上来说,它更像是地球上的病毒。

外面包被着一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硅碳化合物)包裹,这层结构被称为病毒的‘衣壳’。

而被‘衣壳’包裹在内的物质则是它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感染生物后再在生物体内进行不断的复制繁衍进化。

但相对比地球上的病毒来说,这种火星微生物要更加的复杂。

病毒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并且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寄生在别的人或动物体内来维持生命。

但这种A类火星菌则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并且它可以通过吞噬另外两种与它一同发现的,体积更小的火星微生物和细菌来生存。

相对比地球上的病毒来说,显然它的生命形态更加的高级。

与此同时,针对刘杨变异的身体结构的研究结果也出来了。

那些取代了她的指甲、皮肤、头发等身体组织的结构,和这种A类火星菌的外壳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只不过相对比单纯由碳硅氧等材料构成的A类火星菌外壳来说,取代刘杨身体结构组织的外壳更像是又经过了一次复杂进化的硅蛋白结构。

这种身体结构从目前的初步测试结果来看,具有极高的耐寒性、耐热性以及抗辐射性等一系列特性。

能够在至少零下四十摄氏度、七十摄氏度以下保持活性,且能够在有营养物质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繁衍。

没错,是繁衍而不是人体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创造后代!

它就像是生孩子一样,当一个硅蛋白细胞成熟后,能够将下一代生出来。

.......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