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伪像报告 > 第61章 麦明河·离开的条件

伪像报告 第61章 麦明河·离开的条件

作者:须尾俱全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2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麦明河小时候家境一般。

她是上世纪早期移民家庭的子女,父母是从饥饿战乱里逃出来的,一向认为除了穿衣吃饭之外的一切开销,都有浪费钱的嫌疑,而浪费钱是最大的原罪。

人生最初十年,她从没收过一件圣诞礼物;第一次玩到家庭桌游,是上了五年级后,去同学家时,同学父母拿出来的。

同学家有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游戏,麦明河都没玩过:Scrabble,“生命”,屏风四子棋……和“大富翁”。

她哪能忘得了大富翁呢。五十年代的大富翁游戏,哪有后来那么精致?可她第一次把象征自己的小木块,放在写着“开始”二字的格子里时,她觉得自己能把那一幕记一辈子。

麦明河真的记了一辈子。

在大富翁棋盘上,怎么找起始格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本是一句废话:写着“开始”的就是起始格子啊。

同样,她忽然发觉,自己的隔间好像是一个起始点,也是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这是欢乐开始的地方

三个隔间,只有这儿贴着一张广告,明明白白写着这一句话。

“欢乐”当然是放屁,谁来了也欢乐不起来;但不管欢不欢乐吧,一旦不再把它看作是一句空洞广告词,似乎就有了清晰的指向意味。

如果把这一个隔间当成起始点,第三句文案就好懂多了。

“请在人生中值得珍重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吧”——这不就是在让麦明河选一条路走吗?

这也符合眼下的情况:从表面上看,她好像从左从右,都能出去。

问题是,怎么判断该从哪边走?

哪边看起来都叫人非常不舒服,都像是死路。

抛去巢穴故意折磨人的可能性,只要有一个方向是生路,那么线索与判断依据,恐怕就在面前这张广告里。

广告上的两个女模特,分别笼在不同光色的灯下;光源明明在麦明河这一侧,但相应光色的灯,却远在她们背后……

她的目光回到了第一句文案上。

多重映像,拥抱可能

麦明河猛地一拍脑门,从死寂的、并排放着三双脚的厕所隔间里,响起清脆的一声“啪”。

刚才不就是因为“映像”这个词,才想到镜子的吗?怎么却没顺着这一点想下去呢?

光源明明在自己这边,但相应光色的灯,却在两个女模特后方——这不就说明,两个女模特身旁其实是一块镜子吗?

不,不对,说是镜子,可是两个女模特却没有倒影呀……

对于这个问题,第四句文案或许是一句提示,可麦明河却不太懂了。

免责提示:您所见经过PS处理,请仔细甄别风险

这可太不公平了。如果这句话是提示,应该用一种老年人也能看得懂的语言——哦,对,巢穴大概没有老年人。

唉,那也不公平。她也不是自己愿意跟不上时代的啊。

总而言之,这句话大意是在说,照片经过某种处理,变得跟真实不太一样了,所以才提醒人注意甄别,是吧?

能有一种技术,把照片里一部分东西自然地抹掉吗?那可怪了不起的。

假设真有这种技术,既然镜子在二人身旁,那么观众看见的露出正脸的女模特,其镜中映像应该是侧脸才对。

既然留下来的是正脸,那被抹掉的就是镜中映像了。

那么“第三只酒杯”是怎么回事呢?

“碰杯”或者“自饮”,也是左右隔间中,两个女模特唯一一个不同之处。

麦明河在广告宣传词、第一句“多重映像,拥抱可能”和第四句免责提示之间,来来回回地看了几次。

认真想了一会儿,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

“没事,”她一边往马桶上爬,一边低声对自己说,“没事的。你想得挺全面了,再多的,也想不到了。哪怕闭眼瞎选一边,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选对了呢……不怕,这一辈子,再大风浪,不也过来了?”

她上了年纪之后,一个人生活,房子里一日比一日寂寥空旷。

麦明河渐渐养成习惯,有时会问问厨房里的锅它今天想吃什么,有时会给自己唱一支歌,有时劝自己对自己宽容些——不就是不小心把钱看错了吗,人哪有不犯错的?

叨咕几句,心里多少踏实一些。

巢穴再古怪离奇,它也得讲理——哪怕讲的是它自己的理。

麦明河像刚才一样,踩住台子,爬上隔墙。

女模特那张笑容凝固的脸,随着她翻过隔墙、踩到另一侧平台上,也一点点转了过来。

手里酒杯依然远远向前伸着,女模特的脸已经从肩膀上滑了半圈;仿佛脖子是一块正在融化的黄油,吃不住力,那张脸很快滑到了后背上方。

女模特离自己很近了,近得只要她双臂向背后一折,就能把麦明河抓住。

麦明河一脚踩在台子上,一腿还搭在隔墙上,饶是她自认挺沉得住气,此时也不由怵了。

下一步,可就是要把脚伸下去,落在女模特背后了。

既是背后,也是眼前。

一人一——麦明河实在说不上来,女模特究竟算是什么东西——在死寂里,一动不动地僵持了十几秒钟。

慢慢地,麦明河将脚伸下去,踏在马桶与墙体连接的部分上。

女模特的眼珠落下去,看着麦明河的脚,露出大半白眼球。因为她,不,它的眼球虽转下去了,但眼皮依然撑得高高的,仿佛不会动似的。

同样不会动的,还有那张微笑的、红红的嘴;一排牙,半隐半露。

太难受了,这个玩意离得太近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近的时候。

当麦明河爬下马桶时,她就不可能不与女模特产生肢体擦碰了:哪怕她特地选了没有卫生纸卷筒的一侧,但是空间依然狭窄得只能勉强容下她而已。

她后背紧贴隔墙,深深吸进肚子,整个人恨不得在角落里缩成一只垃圾桶;女模特的脸依然吊在后背上,麦明河几乎错觉,自己能感觉到它的呼吸。

麦明河试着往外一挤,果然推碰到了女模特的肩膀,那颗脑袋跟着微微摇晃了一下。

没事——不难受,也不恶心,不像上次被细长居民碰着时的感觉了——

麦明河干脆豁出去,也不看女模特了,咬紧牙、闭上眼往外跨了一大步,感到那具身体紧贴着自己,划蹭过去——她睁开眼睛时,已顺利走到了门旁。

她赶紧一侧身,站在半开的门缝里;直到这时,麦明河才回头看了一眼女模特。

一只手臂仍然笔直前伸,手中握着一只玻璃酒杯,仿佛在等待与人碰杯。后脑勺上一帘淡褐色的长卷发,披散在前胸口。

抱着赴死的决心,与向死而生的希望,麦明河扭过头,一步跨出了隔间门。

一片死寂中,她发现自己还活着。

……选、选对了?

真的选对了啊。

她站在瓷砖地面上,呼吸急促,心脏砰砰地跳——外面没有趴在地上的麦明河。

前方是一排洗手池,洗手池最左边,站着一个正在补妆的女性背影。

麦明河的目光,停留在洗手池上方,本应该是一块镜子的地方。

怪不得……怪不得她刚才爬高了往下看,看见的依然是补妆女人的背影。

因为在洗手池另一边,本应是墙壁与镜子的地方,站着同样一个补妆女人的背影;在那个补妆女人的背影旁,还站着另一个麦明河一眼就认出来的背影——同一身ZARA休闲服,同一个头发被剪得乱七八糟的后脑勺。

……原本应该映出面孔的“镜子”里,映出的却是不该出现的后背?

麦明河愣愣地看了一眼补妆女人的背影,又看了一眼洗手间大门。如果从这儿紧赶几步、冲出门去的话……

等等,她余光里一扫而过的地方,好像有什么不对——麦明河迅速回头一看,这才发现,洗手间里一共只有两个马桶隔间。

一个是坐着女模特、自己刚刚钻出来的隔间;另一个,肯定就是自己掉进去的那一个了。

没有选的那个隔间,竟然不知何时消失了?

还是压根从来没有存在过?

当麦明河度把目光转回来时,补妆女人的后背正站在她眼前。

“为什么从左边隔间里钻出来呢?”

从那个后脑勺里,传出一个细细的女音。它的右手终于从补口红的动作中放下来了,手里握着一支唇膏。

麦明河的声音与气息,仿佛都僵在了胸口里,一点也传不出来。

“请你仔细回答。”补妆女人的后脑勺,从厚厚头发里说:“为什么不说话?是你随便选,恰好踩中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所以才答不上来吗?”

它这口气叫人心里发紧,好像不回答的话,就要发生什么危险一样。

“不,不是的。”

麦明河一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嗓音发颤,像是一根拨动后还没缓下来的弦。“广告女模特与人碰杯的场面,才是真正的拍摄现场……对吧?所以我选了左边隔间。”

后脑勺静静的,没有说话。

麦明河不知道它是不是在等待自己继续解释,更不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她不由自主地继续说下去,好像用声音填满寂静,就能延缓未知的下一步到来。

“女模特旁边是一块镜子,图片处理时,把她的镜中倒影给抹掉了,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就能发现。但是为什么抹掉倒影,又为什么会多出一只手呢?我刚才想了半天也不懂……直到我试着去理解文案第一句话,‘多重映像,拥抱可能’。

“这句话含含糊糊的,不太好理解,可是也能总结出几个信息点。一,有不止一个映像;二,映像不一样,所以才有可能性之分;三,我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可能性。”

对着一个凝固般的后脑勺,试图解释自己刚才的思考过程,实在有一种做噩梦般的荒谬诡怖感……

更何况,就在麦明河身后隔间里,打开一半的门后,还有另一个后脑勺在“看”着她。

一前一后两个背影,仿佛镜像似的,把麦明河夹在中间。

“虽然有点异想天开……但我根据这句广告文案想到,会不会广告图片里,被抹掉的镜中映像,跟真实是不同的呀?一个是在碰杯,一个是在自饮。

“为什么要抹掉镜中映像呢?因为保留下来的话,只要看看镜中映像,就知道哪一边是碰杯,哪一边是自饮了。如今通过某种技术,抹去了大部分映像,只留下了唯一一个不同,也就是举着酒杯的第三只手。

“这样一来,看见图片的人,就不知道真实拍摄的女模特实际上到底是在碰杯,还是在自饮了。”

也就是说,分不清映像和真实了——想到这一步,剩下的也就好判断了。

毕竟广告文案是“相聚此刻,共享柔醇”;相较而言,肯定是二人碰杯的场景,能够比独饮更好地诠释“相聚”、“共享”这样的概念。

这样一想,真实拍摄场景,应该就是与文案相符的“碰杯”。

麦明河也正是抱着这个念头,才从左边隔间出来的。

如果现在是上了年纪的状态,哪怕头脑清楚,麦明河觉得自己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这样“异想天开”的。

这种“异想天开”法,是属于年轻人的,老年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正是因为他们很难掰动固有认知,缺少思维上的柔软度。

有了年轻的大脑以后,好像也就自然地拥有了年轻的思维——这叫什么来着?

她记得自己以前好像听说过……“具身认知”?

“嗯……所以我才从二者之间,选择‘真实’的那一边出来了。应该是这样的吧?”

补妆女人一动不动,背对她站着,说:“不是。”

麦明河呆住了。“什么?”

“广告中写的是‘多重映像’。”补妆女人声音细细地说,“但如果只有一个映像和一个真实拍摄场景,就称不上‘多重映像’了。”

麦明河怔怔地听着——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实际上,二者都是映像,在你选择之前,不存在所谓的‘真实’。”

补妆女人的后脑勺说:“你选择的,才会变成真实。如果你选择从右边隔间出来,那么独饮的女模特,就是真实拍摄现场。”

“姑娘——我可以这么叫你吧?姑娘,你是想说,我从哪边出来其实都行吗?我想那么多,都白想了?”

“白不白想,取决于你怎么看。我倒是很希望你能从右边隔间出来。当然,最理想的局面是你从门下钻出来,不过那么明显的绝路,再稚嫩的猎人也很难上当呀,唉。”

后脑勺像说话一样笑了几声——“哈,哈,哈”几个字,速度缓慢、发音清楚、重度持平,不像在笑,只是像在说“哈哈哈”三个字而已。

“虽然二者都是映像,但是你让它成真的那一个,也是符合规则提示那一个。”

麦明河有点没懂。“你的意思是……不符合规则提示的那一个映像,也可以成真?”

“对。”后脑勺说,“这家餐厅,可以按照规则运行,也可以不按照规则运行。如果你选择让‘不符合规则提示’的可能性成真,这家餐厅就会被混乱、无序与随机性所主导。

“不过,你如今让‘符合规则提示’的可能性成真,也就意味着,规则、逻辑与提示,现在都上线了。”

“上线”?上什么线,哪来的线?

这也是一个年轻人的用词?从上下文语意判断,大概是指生效了的意思?

后脑勺冲麦明河笑了一笑。

没有嘴,没有五官,只有一帘头发的后脑勺,明明应该看不出“笑容”才对,但是……感觉上,头皮像脸皮一样拉扯开了,使头发拉出一个弧形波动似的,麦明河竟从头发里看出了一个笑。

“你想离开这家餐厅吗?”补妆女人说,“请你找到我的脸吧。”

我特地去搜了,文中涉及的几个桌游,基本都有一百来年历史了,麦明河小时候玩过,合情合理。

我觉得规则怪谈很有意思,但有意思是因为新鲜感,因为规则一旦列得多了,就变得大同小异、索然无味了,一个模式,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X出现时就要Z……反正我很快会腻。

当初那个很火的动物园规则怪谈(是这个名字吗?)后面不是又出了好几个续本吗,就没水花了,我觉得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感想与正文关系不大,我写的好像不算规则怪谈(不算吧?)

所以你看不腻(图穷匕见(bushi

PS:这一章折磨死我了,局部我写了三版,写的过程中分别画过图、手拿镜子给自己照过相,跟个精神病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