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抗战从淞沪开始 > 第376章 下一步怎么办?(二合一章节)

“嘿!这雨可真大,好像天都烂了。”

在这样的一阵骂骂咧咧之中,老郁带着守卫这个新手菜鸟,两人走进了主阵地反斜面上,一个面积最大的防炮洞。

这个时候,胡彪等人已经在防炮洞中等了好一会。

从胡彪等人的视线看过去,可以看到在老郁和守正两人身后的位置上,是一片厚厚的雨幕。

雨幕到了都影响了他们视线的程度,连稍远一点的地方都看不清楚。

老郁两人的头上虽然戴着一顶斗笠,身上披着一件老蓑衣。

但是在脱下了斗笠和蓑衣后,可以发现他们身上衣服早被雨水打湿。

守卫这个新手原本还打算掏出烟来点上一根,温暖一下衣服打湿后有些发冷的身体,结果一看烟盒子如同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这包从某个中尉身上缴获的香烟,这下子算是彻底报废了;干脆手掌用一力,直接捏成了一团。

另外两人脚上的靴子上,已经沾上了厚厚的一坨黄泥,怕不是有着好几斤重。

总之,在得到了传令兵的通知后,老郁和守卫从右翼山头阵地一路走了过来,不过只有一两里的路程,他们两人身上就折腾成了这样一个狼狈模样。

由此可见,这一场大雨真心是不小。

可就算如此,包括了老郁和守卫两人在内,此时聚集在这间防炮洞中的所有穿越者,有一个算一个脸上的表情不仅没有什么郁闷,反而说不出的轻松。

理由很简单,此刻的时间已经是12月4日,上午的11点半左右。

自从昨天下午开始后,这样一场大雨已经下了快一天一夜的时间。

在这样猛烈的雨势下,虽然如今山头的战壕已经成了一个个大水潭。

早就被炸成满是浮土的阵地上,也到处都是松软无比的烂泥,一脚踩进去后会带出满腿泥的那种。

驻守在这样的阵地上,自然是相当难熬的一件事情。

可也代表着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鬼子的飞机根本不敢出动;仅仅是这样一点,就足够胡彪他们忽略掉种种不便。

另外鬼子步兵们若是想要冒雨发起进攻,满地烂泥也会严重降低他们的灵活和速度,甚至还会时不时滑倒。

在昨天下午四点出头,不甘心的鬼子就强行发起了一次进攻。

结果了?他们在一路推进中行动缓慢,经常走出几步就会滑倒,被浸泡在泥塘中的胡彪他们,犹如打兔子一样轻松放倒。

都没有推进到阵地前一百米,一个中队的鬼子就已经伤亡过半。

见状之下,鬼子只能立刻退兵。

并且从那一次进攻之后,再也没有一点进攻的想法;等于高峰隘这里的战斗就停止了,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这个时候。

综合以上种种,只要不用继续与鬼子拼命战斗,不用让弟兄们不断出现死伤,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对于胡彪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一个事情。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一场雨有些神奇。

根据胡彪他们从昨天晚上,带补充兵员过来的镰刀那里,所打听到的一些消息:

偌大一个南宁城的周边地区,貌似也就是高峰隘这一片的雨势最大,其他地方不过是下着中小雨而已。

所以其他区域**和鬼子之间的战斗,根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想来鬼子步兵第21联队,今天这个时候马上就要拿下了昆仑关;第五军等**部队主力,也很快会出现在昆仑关之外。

然后双方的大军,就隔着这一个千年历史的古老关卡彼此对峙。

从这一刻开始,鬼子再也没有那么多飞机,大炮和炮弹,兵力这些,对着高峰隘这里发起强攻。

等于他们高峰隘这里,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了;他们苏北独立团,第一阶段的作战也基本告一段落。

然而对于胡彪他们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出现了,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基于这样一点,胡彪开始吹哨子叫人了;就连最近一段时间忙到了飞起,连战斗都不参与的莫水焱,都被叫到了反斜面阵地这里。

所为的事情,就是大家共同商量一下,接下来他们该怎么办?

总不能当成看客,在高峰隘这里晒太阳吧……

又等了二十分钟后,距离最远的莫水焱也带着一身雨水和泥浆,抵达了反斜面阵地这里。

至此,胡彪、安妮、米娜、小翠、AT、黑星、博叔、莫水焱、老郁、老马、小河南、仓管、老K、老三、打手、守卫、老泰、一共17名穿越者,算是全部到齐了。

大家纷纷在一些空弹药箱坐好后,胡彪直接开口进入了正题。

不然了?条件相当有限下,他现在想要给大家来上一杯开水都费劲;干脆早点开完会后,大家各自去忙活、

“傻大个、闷葫芦、独眼龙,阵地上的警戒和防御工作,这些都安排好了吧?”开口之后,他首先对着几个阵地上的防御负责人,问出了非常关键的一句。

虽然在理论上来说,都吃过一次大亏的鬼子,绝对不会继续在大雨中发起进攻了。

可万一鬼子抽风了?要是被他们偷袭得手,岂不是要冤枉死。

好在这三个都是老鸟了,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顿时‘放心’、‘安排好了’、‘就怕鬼子不来’等说法,纷纷从黑星、老马和老郁这三人的嘴里先后响起。

点了点头,表达了一下‘做得不错’的赞许后。

胡彪继续开口,将昨晚自己与安妮私下之中,所商量出来的一些想法,对着众人开始说了起来:

“根据目前的战局来看,除了高峰隘这里的变化,其他战争进程与历史上没有什么变化。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鬼子今天将会打下昆仑关。

8号那一天,光头校长决定开始反攻;白长官会命令周边的所有**部队,发起收复昆仑关和南宁城的作战。

到时候还有陈修辞、李济深、张发魁等大佬,前来桂省这边亲自督战。

可惜等到正式开打的时候,时间已经是12月18日拂晓了;前后花费了半个月时间,最终在1月3日第五军打下了昆仑关。

在整个作战期间,他们重创了鬼子第21旅团,并且弄死了中村正雄这个鬼子少将,战果比较辉煌。

可惜的是,整个作战时间拖得太久了一些,让鬼子一方有了更多反应时间。

另外**中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军伤亡惨重,其中荣誉第一师和第200师,两支部队不得不退出后续作战,战斗力严重降低。

1月12日第五军彻底退出战斗,由36军接手,这一仗基本已经打不动了。

2月26日,第四战区司令张发魁下令全线停止进攻,南宁城终究没有抢回来,这一条当前最大的海外物资输入线路,还是没有被打通。

所以我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看看能不能让这个结果发生一些改变,打通这条线路。

哪怕在明年的9月底,鬼子还是会占领法属安南,彻底切断这条线路;可是大半年的时间,少说也能多进来几万吨物资。

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华来说,这几万吨的物资实在太重要了一些。”

其实在中华这个农业国,连续抵抗了鬼子这个工业国两年多的时间后,各种物资,尤其是军事物资,已经到了异常短缺的程度。

不要说数万吨了,哪怕是几千吨都是无比关键,能让弟兄们多杀一些鬼子,能让百姓们的生活稍微好上一些。

如此一个简单的道理,众人自然都能听懂。

在听完了胡彪的说法后,大家都忍不住一脸郑重地沉思起来。

好一会之后,黑星最先开口:“下一步当然是准备参与昆仑关的战斗,在关键的时刻出手一锤定音。

至于更远一点的事情,还是算了吧?

昆仑关一旦被提前攻下,战局肯定发生巨大的变化;该怎么行动,还得根据当时的实际战局,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计划。”

对于这样一个说法,大家都表示了赞同。

胡彪追问出了一句:“接下来,鬼子应该只会留下一支部队监视我们,不会再死命进攻了那么这样一来,我们还有最少半个月的休整时间。

在这一段时间里,你有什么建议吗?”

建议?黑星还真有,而且相当不错:

“好好招兵、再练兵吧!不管我们之后打算怎么做,终归手下需要有一票听指挥,有战斗的一支部队才行。

我们寻思着,必须把苏北独立团发展到一个加强团的规模,才勉强足够使用。

顺带着将弟兄们加紧培训一下,在之前的防御战中,有些弟兄也就知道开枪,就被填上了防线。

他们连基本的战术动作也不会,死得未免太冤枉了一些,看着都让人心疼,造孽啊!”

黑星的开口算是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老马在想到了这几天的战斗力,自己所遇到的一些头疼的情况后,也赶紧建议了起来:

“部队的装备方面,我认为也需要好好整编和调配一下。

比如说,哪个营专门用日械,哪个营用国械;法械和英械等数量有限就算不够一个营,最好也全部统一让一个连用。

不然光是一个班,往往就好几种口径的步枪,子弹补充方面简直让人要疯啊。”

至于一些装备,像是坑爹的法造绍沙轻机枪,那破玩意一点都不好用的事情,老马那是说都没说。

主要是他知道一点,再不好用的武器也比空着手强。

弟兄们那一个五花八门的武器这个问题,让众人在之前的战斗中都吃尽了苦头,绝对不止让老马一个人头疼。

为此,老郁连忙附和了起来:

“没错!我都不止一次遇到过,在战斗进行的关键时刻,某个拿着汉阳造的弟兄打光了子弹,向周边的弟兄吆喝了一嗓子要子弹。

结果递过来一把6.5毫米口径的子弹,根本就用不上。

另外在训练的时候,弟兄们除了枪法,战术动作这些方面要加强一下,尤其是要加强一些攻坚作战的战术配合。

昆仑关打了这么久,第5军是伤亡那么大,关键是鬼子在昆仑关附近的制高点,尤其是界首山修建了大量工事。

到时候我们只要提前将其打下,一定能大大改变战场局势。”

听到了这里后,胡彪看向了米娜和莫水焱两人,问出了一句:“你们那边都没问题吧?”

虽然胡彪这样一句,未免有些问得没头没脑,两人明显都听懂了这个死扑街到底在问着什么。

问米娜的问题,是与余汉勇那些人交易能不能继续,能不能弄到足够武器弹药?

毕竟拉起一支部队,总得将他们彻底武装起来,另外训练枪法也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因此这一点相当关键。

问莫水焱的问题,则是那些火箭筒做出多少了,配套弹药生产的情况又是如何?

这一点尤为重要,这玩意可以是今后的昆仑关战场,攻坚的一个利器。

闻言之后,莫水焱抢先回答了起来,很是信心满满地说道:“完全没有问题,再给我十天的时间,可以制造出两个型号,一共72具火箭筒来。

之所以有两个型号,是因为我们带来的无缝钢管,分为60毫米和80毫米两种。

所以一共做出了两个型号,一型是用60毫米钢管做的,发射90毫米超口径弹药,一共能有56具。

二型是用80毫米钢管做的,发射107毫米超口径弹药,数量就只有16具了;弹药上每一具,最少能配上三到四发火箭弹。”

听到这里,仓管问出了关键的一句:“射程上和威力如何?”

没有丝毫迟疑,莫水焱那是张口就来

“弹药上,没有装小型火箭发动机,全靠火药动力推进,另外火药质量也稍微差了一些,射程最多只有150米左右。

不过每一具上,都能装上了博叔带来的光学瞄准镜,80米之内的弹道还算稳定。

威力的话?一型和巴祖卡的威力差不多,二型的杀伤力还要稍微强一些;反正用来打鬼子中型坦克,还有一些小碉堡跟玩一样。”

说完以上的话题,莫水焱又再想到了什么之后,还有些哀怨地吐槽了一句:

“其实我想用那些80毫米的无缝钢管,造一些无后坐力炮出来的,这玩意的射程更远,精度也更高。

可惜当初是为了制作迫击炮,这些钢管带过来之前就切断了。

导致长度不够,用来做火箭筒还勉强够用,可是做成无后座力炮就太短了一些;两根焊接起来的话,焊接位置的强度上又完全不够。

另外为了弄到足够的铸铁,用来铸造弹药的外壳,附近乡亲们家里的那点铁料,怕是要被我们霍霍得差不多了。”

对比起了莫水焱的种种不满,对于以上的结果胡彪他们却是相当满意了。

想想也是,扛着炸药包去炸鬼子的坦克和碉堡,与扛着火箭筒去打,两者之间的难度和伤亡数字,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有得用已经是谢天谢地,还要啥自行车?

至于乡亲们的损失?解决起来倒不是多么困难。

沉默了一会后,老马建议了起来:“要不在后续与余汉勇他们的交易中,让小姨子向他们稍微多要一点法币、现大洋等这些吧。

现在给他们,他们不肯要也没有什么关系。

等我们离开之前把钱留给镰刀,让我党的同知们根据名单,一一补偿一些给乡亲们好了。”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苏北独立团在高峰隘这里的部队中,已经有着十来个我党南宁特支的同志。

他们目前为止,都承担着一些基层军官的职务。

如此的安排,算是本着一些一举两得的心思。

一方面,这些南宁特支的同志们,他们虽然有着火热的激情,还有舍家为国的勇气和情怀。

但是他们在军事经验,尤其是现代战争方面,基本上都是小白。

想让我党在桂省更好地发展,没有军事经验怎么能行?

所以趁着这样一个机会,胡彪他们打算让他们加强一下,培养出一批有着军事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出来。

另一方面,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上次穿越中因为阎老西的原因,他们这些人无法留在晋西北继续发展;那么这一次穿越,为了避免与桂系发生直接冲突,估计同样无法留在桂省这里。

但是好不容易拉出的这一支苏北独立团,总不能这么解散了啊。

保留下来的话,说不定后续哪一次穿越就能用上。

比如说,抗战后期在隔壁的湘省,也就是胡彪这个的劳教,所发生的那一系列大战,条件允许的话,就能调动这一支部队过来。

毕竟两地之间的距离并不算太远,有一定操作的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保留下来?只能如同晋西北一样,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交给我党的人员代为管理了。

主打一个能保留下来,今后他们能用上自然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如果用不上,弟兄们跟着我党干,未来也能有一个好结果,我党多了一支能打的部队,也不算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