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抗战从淞沪开始 > 第357章 胜利属于老表(一)(二合一章节)

在后续时间里发生的情况,果然如同米娜宣称的那样。

从高峰隘北方的方向,一直有着陆陆续续的乡亲们赶到;这些广西老表自带着各种工具,甚至是干粮。

到了地方之后也不废话,直接就开始干活了起来。

到了傍晚时分,不算苏北独立团的人员,阵地上光是成年的乡亲们,人数上就达到了千人之多。

有了这么多的乡亲们帮忙之后,工事修建的效率自然是一下子就提升了起来。

原本高峰隘这里的山头上树木繁茂,看上去郁郁葱葱的;但是很快之后,这里只要稍大一点的树木就被砍倒了。

这些树木被去除掉了枝叶之后,尚且带着树皮的粗大树干,刚好用来支撑和加固阵地。

另外在数量众多的铁铲和锄头的挥舞,还有扁担和箩筐的晃悠中,一条又一条的战壕也在快速成型。

几乎每过一小时,偌大一个山头的现场就有些明显变化。

总之,山头这里实际上的施工进度,比起胡彪他们预计中的要快速了好些。

眼见着这样一个情况,胡彪把因为是哈工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所以如今负责施工总指挥的仓管,叫过来商量了一番。

一咬牙,做出了一个让他们在之后一段时间里,算是无比庆幸的决定:加大一下防线的施工标准。

比如说,把计划中深度是1.3米深的战壕,加深到两米。

将阵地上防炮洞的标准,从之前可以直接承受75毫米口径炮弹的程度,提升到承受105毫米口径炮弹的程度。

至于继续提升,达到更高的强度?

没办法,仅仅靠着原木支撑,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另外,增加更多的机枪火力点,将这些机枪火力点修建成暗堡转状态;增加更多倒打火力点,防空阵地,反斜面掩体阵地等工事。

以上的种种想法如果达成,才算是让高峰隘这里的工事,达到未来朝战时期我军那一种土木工事的标准,自然有着更强的防御力。

对当前的穿越者团队来说,除了时间紧、任务重,可以说没有一点毛病。

为了在鬼子到来之前,做好这一些准备,穿越者团队无论是新老人员,都是充满了干劲地忙活起来……

晚上七点出头的时候,桂南地区的天色终于彻底黑了下来;气温也从白天温暖舒适的二十度左右,变成了有些微微凉意的十二三度。

可就算如此,老三这个新手却是觉得一点都不冷,反而是从里到外都说不出的燥热。

主要的原因,那是胡彪寻思着一众广西老表们自发前来帮忙,甚至晚上还要打着火把连夜忙活。

总不可能真让他们饿了后,啃着自带的煮红薯,还有玉米棒子等果腹吧?

所以胡彪大手一挥,做出了一个决定:管饭、还要让大家吃好,吃舒服那一种。

于是在现代位面的职业,原本就是农村大厨的老三,就接过了这样一个对他的职场生涯来说,相当艰巨的任务。

说任务相当艰巨,主要还是用餐的人太多了一些。

如今的苏北独立团,人数已经超过了九百人;主要是随着周耀祖的加入,又有着好些村子里的汉子们自发加入。

这里绝对要感谢一下,桂系的李白等大佬,他们之前那一种藏兵于民的手段。

因为胡彪询问了一下,发现在苏北独立团当前的900多人里,虽然溃兵的数量,只有三百人出头。

可是剩下的600来人,却是每一个都会开枪,会一些简单的军事知识。

这九百来人的团中弟兄,再加上陆续到来的乡亲们,以及还有跟着他们前来的娃娃,到时候搞不好用餐人数都达到了两三千之多。

这一个数字,可算是破了老三他从事农村大席这项工作,最大的一个用餐人数记录了。

从胡彪那里领到了任务后,他当即指挥着十来个汉子,一口气杀了五口大肥猪,另外还有好些只鸡鸭鹅等家禽。

另外还有着数十位帮厨子的妇人,在老三的安排之下分别负责洗菜、切菜、烧火、做饭等各项事宜。

甚至连一些大锅的菜肴,也都由其中好一些的妇人来炒制。

问题来了,老三这货在这个过程中,难道就光动嘴、不动手?

当然不是了,他虽然不是一个本地厨子,得益于现代位面资讯的发达,也知道‘芋头扣肉’这一道菜,对于每一个老西老表们的重要意义。

偏偏这道菜老三也研究过,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就准备放几个打下手,亲来加工这一道菜了。

只见这货挥舞着菜刀,先是将五花肉切成方块下锅煮。

等到将将煮熟的时候就捞出来,用签子在肉皮上扎洞,涂抹上一些腌料腌上10分钟的时间,才是下锅油炸。

扎洞的这一个操作,不仅可以让腌料更入味,还能将肥肉中的油脂抽除,吃起来不会油腻。

炸好后方块的猪肉往冷水里一冰,猪皮吃起来也会更有弹性。

接着,芋头去皮、切厚片,用油炸过捞出;五花肉切与芋头等宽的厚片后,以一片肉一片芋头的排列方式放入蒸碗内,并淋上一些调味料。

最终上大锅蒸,蒸上大约40分钟就好。

以上老三他们做饭的时候,自然是没有什么专门的厨房可言;直接在阵地一侧用几块石头一垒就是大灶,搭上几块木板就是案板。

所以在他们做饭的时候,撩人的香味,尤其是蒸着‘芋头扣肉’的香味,就在高峰隘的山头上蔓延开来。

在这样的香味之下,一众连夜忙活的乡亲们,似乎更加有劲了。

其中甚至还有一些跟着父母来的半大孩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也没有闲着,帮忙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唯有过程中,时不时偷偷吞咽着口水的动作,显示着他们还是一些孩子。

这样的一幕,看在了老三的眼中后,让这个初次穿越的新手,忍不住有些强烈的失神,心中莫名地想道:

如果眼前的场面,如果不是为了抢修工事后与侵略者拼命,换成后世那样大家一起修建水库、公路、河塘等民生设施,那该有多好。

果然!只有死透了的小鬼子,才是一个好鬼子……

晚上九点的时候,一顿对于现代位面来说,顶天也就是村宴级别。

但是放在这个年头,已经是少见丰盛的大餐早就吃完了。

许是为了感谢胡团座的丰盛款待,一众乡亲们吃完后根本没有休息的概念,又再次的忙活了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守卫和打手两个菜鸟,却是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抄着手、带着四个弟兄在阵地上不断地转悠着。

当然了,并不是这两个货腆着一张脸在偷懒,而是有着更重要的任务:

其中的守卫,是以自己身为刑事阿SIR的专业性,在偷偷观察着在这些乡亲中,有没有鬼子混进来。

一旦发现的话,就是打手这个小哥,展现出自己MMA运动员实力的时候了。

就算打手因为战场经验的原因,一时半会拿不下混进来的鬼子也没有关系,一直吊在他们后面的四个弟兄,每人身上都藏着一把手枪。

可惜的是,鬼子貌似也只往这边派来了之前那十几人。

守卫和打手两人在转悠了很长时间,一直转悠到了晚上十点多,也没有在人群中发现什么可疑分子。

好在这个时候,阵地南方的边缘位置一阵骚动,

两人连忙赶过去一看,发现是老郁和博叔两人,带着一队弟兄们回来了。

老郁左边的眼睛不知道被谁打了一圈,如今黑得如同熊猫一样,却是一点不会在意的样子,反而是宝贝一样地扛着一个袋子。

等到进入了阵地后,才是把袋子放下后打开了系住的袋口;下一秒之后,一个被五花大绑,嘴巴也被堵住的鬼子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顿时守卫的眼前一亮,知道自己又继续来活了……

******

凌晨两点半左右,胡彪、黑星、AT等一行十几个穿越者,正用着无比小心的动作,行走在了阵地上。

忙活到了两点的时候,他们加强了标准和强度的阵地,才是完成了大概三成多一点。

可人不是机器,原本就忙活了一天的乡亲们,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个也筋疲力尽,必须休息了。

怎么办?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一众乡亲们根本就没有一点回家睡的意思;直接就裹紧了衣服,躺在了阵地上倒头就睡。

准备睡上几个小时,一旦天亮之后立刻爬起来之后再继续干。

以至于胡彪他们此刻,看过去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人;每一个人睡着了之后都是紧锁着眉头,明显是累坏了的模样。

也正是如此,胡彪他们在行走之间异常小心。

生怕发出的声音吵醒了他们,影响了他们原本就不多的宝贵休息时间。

不过就算胡彪他们一行人,在这个过程中谁没有说话,互相之间没有任何的眼神沟通,但是心中在感动之下,却是有着同一种心思:

如果说日后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我党的胜利是543万名支前民工,他们用独轮车推出来的一场军事奇迹。

那么如果他们苏北独立团,最终能守住高峰隘这个地方,从而让这一场原本稀烂的桂南会战,有着一些良好改变的话。

并不是他们这些穿越者如何牛逼,而是这些广西老表一锄头、一铁锹挖出来的。

他们这些人,才是此战中最大的一些功臣。

一路小心地行走下,胡彪忽然停下了脚步;因为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反斜面阵地这里。

在一片响亮的鼾声中,一头老黄牛趴在那里悠闲地吃着草。

而周耀祖那个半大的少年,则是蜷缩在了牛腹边上睡着了。

原本胡彪准备想要将这个半大少年,带在自己身边充当一个勤务兵,算是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照顾一下。

不过想到了貌似这么多次的穿越中,自己的勤务兵就没有几个活了下来。

所以直接将其编入了后勤部队,主要的工作就是喂这一头老黄牛。

毕竟他们就算再贪嘴,也不忍心将这头代表了一个老太太拳拳抗战之心的拉黄牛,就此地宰杀了吃肉。

“放到现代位面,这孩子怕才读初二吧。”

心里默默嘀咕着的同时,胡彪脱下了身上的外套,胡彪披在了周耀祖的身上……

次日,也就是25日上午9点07分,匆匆看完手上的一份清单,米娜有些嫌弃地对着来人嚷嚷起来:

“想要一次性换走8000针盘尼西林,就你这点东西也不够啊。”

闻言之后,在余汉勇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讨好之色。

二十分钟之前,这个当初发誓离着胡团座有多远是多远,最好永远不要见面的少校又来高峰隘了。

与一个穿着长袍的中年人同行,在一个全副武装的排护卫下,带着两辆装满了装备和物资的卡车,来做生意了。

然后米娜出面接待了他,并且全面负责本次的交易。

之所以不是安妮,那是这位苏北独立团的安参谋长,目前正在闭关之中。

更具体一些的话,是根据桂南会战的相关历史资料,还有从前后两个鬼子俘虏嘴里掏出来的情报,制定出一份初步的作战计划来。

然后一众穿越者,会根据这一个作战计划进行探讨、完善,反正很重要就是了。

其实余汉勇和那个自称是老雷的中年人,本次带来的两车装备和物资,已经相当不少了,其中有着。

汽油300升、黄色炸药600公斤。

麦德森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一挺,配套的12.7毫米子弹600发;FN1924步枪120支,配套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7000发。

哈奇开斯M1922式轻机枪两挺,偏门的8毫米口径子弹900发。

一看就不是正经大厂生产的木柄手榴弹,一共是850个、

虽然以上高射机枪是丹麦产的,步枪是比利时产的,轻机枪是法军的装备,手榴弹是桂军自产的,完全是大杂烩一般。

具体的来源,肯定是桂军那个二线地方部队的现役装备;老雷虽然穿着便装,但是那种军需官的气质根本无法掩饰。

可光是武器装备,就能让苏北独立团武装出两个连,大大缓解装备上的不足。

就算如此,依然让米娜感到这生意有些亏,谁叫这年头的青霉素,实在是过于值钱了一些。

面对着米娜的嫌弃,余汉勇与老雷对视了一眼后,算是隐秘地达成了共识。

老雷又打开了手边一个藤条箱,顿时里面装着的小黄鱼、袁大头和法币展现了出来;同时余汉勇在嘴里说道:

“我们当然知道,这不是仓促之下筹集不了太多装备和物资吗。

所以这里准备了五根小黄鱼,620个现大洋,还有7100法币,算是补上不够的一部分。”

思考了十来秒后,米娜却是提出另外一个说法:

“这样吧!你们带的一个排的兵力护卫,其实防卫力量有点多了。

留下一个班的武器防身就行,剩下的武器和弹药全部留下来;除了8000针盘尼西林,另外再补给你你们1000粒磺胺怎么样?”

不过迟疑了半分钟的时间,余汉勇咬着牙答应了下来:“成交。”

那一个贪婪的模样,与十来米之外的一条战壕里,那些自发前来帮忙,正奋力挖土的老西老表们,形成了一个无比讽刺的对比。

完成了交易后,带着满满的收获余汉勇和老雷两人,就迫不及待地准备离开。

神奇的是!他们两个不是怕死,而是准备将手的药品出手后,赶紧筹措更多的物资,抓紧时间再多跑上几趟。

在他们离开的时候,米娜想到了什么之后,问出了一句:“你们能搞到飞机吗,不管什么型号,只要能飞上天的就行,价格上一切好说。”

闻言之后,老雷本能地就想要拒绝。

可是余汉勇在眼前一亮后,扯着老雷低声商量了一会,然后给出了一句回答:“我们可以想想办法,但是不保证可以成功,另外每架飞机不低于一万针盘尼西林。”

“没问题!我们这里盘尼西林有的是,就看你们有没有本事拿走。”

连迟疑都没有,米娜犹如一个大富婆一样,豪气满满地回答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