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赤心巡天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静水流深

赤心巡天 第一百二十四章 静水流深

作者:情何以甚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16: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次黄河正赛的解说权,已经由天衡斗场和苍狼斗场联合竞得。”

贾富贵越是认真思考,越是喜欢做些别的事情,忙碌是他思考的方式,眼下便顺手给赵铁柱写信。

天衡斗场是他出狱后主做的生意,从正天府裴氏手里,重金收购了一座当时还不温不火的斗场,改名“天衡”,短短一年时间疯狂吞并、极速扩张……并咬上了黄河之会这块大饼。

赵铁柱灵醒地回信:“这场解说结束了,我就拎着好酒去拜访黄佛爷。”

挤掉楚国的“炎凤”和魏国的“正武”,是“天衡”和“苍狼”的默契。这届黄河之会后,天下斗场最响亮的招牌,就只会是这两块。

赵铁柱的信又道:“富贵哥你就放心吧。咱们兄弟俩内外勾结,狼狈为奸,早晚登顶这现世!”

赛场里却回荡着鹰扬府少主金玉般的朗声:“接下来这场比赛真是相当厉害,首先登场的选手,他叫做‘文永’,这个人可不简单。说起‘文’这个姓氏,大家想到什么?哈哈,你们肯定猜错了,跟钱塘无关——”

脑海里掠过“文永”这个名字的相关情报,贾富贵心念飞转。他并不在意,但习惯性思考。

中央大景贵为天下第一,也不曾少了宋国这等区域大国的情报。

剑心文龙殷文华的堂弟,曾经的国之天骄、预备代表宋国出战黄河之会内府场的殷文永,选择弃姓离国,以个人的名义取得了预赛名额,参与黄河角逐……

在失去国家支持,失去世家资源,失去带队强者赛前指导后,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赋,生生被打到了败者赛来,大概已经说明什么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对这个名字的思考,至此便掠过。

学贯五经、六艺皆通,据说已经触碰到洞真门槛的辰巳午……来到这里,是为了看谁?

且是躲在太虚幻境里看,未曾亲至黄河赛场——

固循传统的宋国,并不愿意被墨家的奇技淫巧侵入生活,国内没有挂起灵镜天幕。这玩意儿除了雍国,也就只有那些大国才有。毕竟造价高昂,黄河赛事的转映费用更是不菲。

当然,与其说是警惕墨家,或者囊中羞涩,倒不如说是宋国并不相信平民的力量,也不够在意平民的需求。

这个国家是“士大夫天下”。虽然口口声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个个劝君王“爱民恤民”,但也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不曾真正对百姓有对等的、设身处地的考量。

君所恤者,士人也。民者用之如草,写在纸上,称为“天下之重”。草纸嘛。

其实即便不去购买灵镜天幕,能做到类似事情的投影法阵也不为难。国库再怎么不丰盈,那些王公贵族的享受也不曾缺了——六月份还办了一场非常高雅的“曲水流觞”,由国库出钱,聚集商丘城的一堆世家子、以及一些所谓名士,在长河泛舟作诗。专门圈了一块水域,并舟设宴,遥望观河台,以即将发生的天骄之戏,下酒斗诗。

美其名曰“鹿鸣黄河,早贺骄华”。

当然他妈的只能“早贺”,到了七月份,黄河之会已经开始准备,这里就不让花钱包场了。

如期归来的贾富贵,不仅对宋国的这些事情很了解,还很清楚同时间段的魏国在做什么——由燕少飞带队,把包括骆缘在内要代表国家参加黄河之会的选手,都送进了冥世历练,跟鬼神厮杀。用练兵的方式来锤炼天骄,所耗费用归在军费预算里,总体花销跟宋国的“曲水流觞”差不多。

当时还觉得宋廷是不是根本就放弃了黄河之会,打算以后就靠着儒家赈济,等什么时候天下将一,就集体上书山养老……在辰燕寻横空出世后,书声琅琅又丝竹靡靡的宋廷,倒是显出一丝成竹在胸的悠然来。

前期的种种浮华,在国家天骄的耀眼表现下,倒是显出高深莫测来,有一种“大局在握、示人以弱”的既视感。

刚刚结束的这一场对决,是姜安安对理国段奇峰,那么辰巳午是来观察他儿子的手下败将吗?

没有经受过挫折的千金大小姐,不忿于初战的失败,在取得挑战资格后,将会再一次对辰燕寻发起挑战——这是很合理的剧情。

虽则以辰燕寻表现出来的战斗才情,大概并不需要赛前指点,但作为父亲的辰巳午,有这样的关心也是正常的。

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

不是事情不对劲,而是自己似乎遗漏了什么。

这种重要的感受,是来自【天机】的灵觉!

属于贾富贵的这门核心神通,在《朝苍梧》里的注解,是“必得天机一线”。

它让贾富贵在战斗中,常常能抓到天机之下的最优选择。但它的力量,却不只是体现在战斗中。

贾富贵明白自己已经得到天机了,但他需要想明白天机是什么——关于今天的所见所闻,究竟什么才是上苍所喻示的关键。

凡夫俗子,肉眼蒙尘,得到天机,也不能把握。虽有神通,也要清醒自持,坐守灵宝,才能不失之于“红尘浊海”。

他或许更应该想明白——在这场黄河之会里,除了魁首的归属,水族地位的确认,现世诸方的团结,还能有什么重要的、足以牵动天机喻示的事情发生呢?

甚或还有什么事情,能和置身事外的自己有关?

在跨过火焰青铜门的最后一瞥,贾富贵看到下一场比赛已经开始,文永像一只羽翼单薄的鸟儿,高高地飞了起来。文永的对面,是一个叫“熊问”的人,普通的名字,普通的样子。

此次天机喻示的关键,九成九是落在辰巳午身上。

但在黄河之会期间,一个不登场,甚至不去观河台现场的辰巳午,能够影响到什么?

一步跨过焰光犹照的青铜门,也将檀香静浮的静室留在了身后。

离开比赛场的贾富贵,也直接离开了太虚幻境。

虚实两掠,与他肩膀错身的,是古香古色的木雕门。

写着“静水流深”四个大字的竖幅,仅仅一门之隔,仿佛就变成了古潭,隐隐动荡水声。

书桌上铺开长幅,写着——“山中何人落子?世事已翻春秋。”

墨色已凝。

走出静室的男人,重新又是那个东天师的高徒,胸有丘壑的陈算。

天光过于热烈,风也沉闷。

道袍吞吐着元气,陈算步下生云。

在寸土寸金的天京城,东天师府有着让人迷路的广阔。

不停地有人迎上来,又不停地有人离开,便在这来去之间,带走他的一道道吩咐。忙忙碌碌,又井然有序,这种精密而自然的节奏,在陈算的眉头蹙起时,戛然而止。

他握着手里的玉签,随手递了回去:“重做一份。”

一脸精干之色的下属,不敢有半点质疑,应声便要退下。

说起来这个出身于中山国的宿振海,还是他蓬莱岛的师弟。也是在他“出狱”之后,最早向他投靠,寻找机会的几个人之一。

陈算叹了一口气,终究提点道:“这是第二次让你重做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宿振海是非常精明的长相,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好像随时都有很多点子冒出来。但并不在陈算面前卖弄,只是低头道:“属下没有做好,让先生失望了。回去一定找出自己的不足,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

“你的优点是聪明,缺点是不够聪明。”

陈算看着他:“我要的不是你觉得她没问题,而找的她没问题的证明。”

“也不是我觉得她有问题,给我凑的她有问题的线索。”

“我要的是边嫱这个女人在草原上所有的经历。是‘所有’。不需要你来替我过滤,明白吗?”

横在陈真人头上的发簪,便是那支带鞘的方外剑,看起来脏脏的,却栖在乌黑的发色里。

宿振海把头埋低:“属下谨记。以后不会再犯。”

陈算没有说话,继续往前走。

景国很大,山头很多。便是这东天师府,也毕竟姓“宋”不姓“陈”。

关了五年,曾经拢在他身边的人,不免各奔前程。出来之后,手底下都没有几个趁手的可用,还要一个个教……

这些都不是问题。多费一点心思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已经是人生中轻松的部分。

当然连这一点都意识不到的人,本身就足够轻松。

穿过长廊又几步,便走到了熟悉的凉亭。

当年就是在这里,姜望把他送进了太虚监牢——那会儿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监牢,是专门为他创造了一间静室做囚室。

说起来他也是太虚幻境里的“开天辟地”了。

赵铁柱还说,凭这份资历,兴许能争下一届太虚阁员的名额呢。

陈算波澜不惊地走过去,坐下来继续一局未完的棋——这局棋藏势勾龙、运命两进,白子看似已经走入绝境,却有无穷变化,蓄势待发。

姜望若是在场,当能记得,当然他也未必记得——这是他当年走进天师府,伸手拂乱的那局棋。

如今还一子不差、一步未走地停在这里。

就像是那个名叫陈算的人,在现世停滞了五年的痕迹。

他出狱之后,又活动了一年的时间,才回来下这局棋——

东天师宋淮,正坐在对面。

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师父总在等他。

“了却世间事,才落局中子。”时间没有在宋淮脸上留下任何痕迹,他的皱纹不增不减,仿佛已经固化成道痕,若是细究其间,还真有道韵。

这会儿平静地开口:“六年了。想好怎么解了吗?”

陈算沉默了很久,说道:“背好了。”

他从记事开始,就在背一局棋,背一局很长很长的棋。直到在东天师府被姜望锁走的那一天,也没有背完。

太虚监牢里的五年,在修行之外,他就是背棋谱度过。

他拈出一颗白棋,认真地落了子。

宋淮并不说话,只是立即接上一子。

师徒俩你来我往,越下越快,越下越急,很快就将棋盘铺上了大半——

宋淮抬手就将这张棋盘拿开,仿佛拿掉了一层幻影。

棋盘之下,仍有棋盘。

于是继续落子,一时急雨敲窗。

师徒俩不断地重复着提子落子的过程,棋篓中的棋子仿佛无尽,而面前的棋盘,永远有新张。

一层一层的棋局幻影,到后来如屏风般绕着他们旋转。

只有眼界足够高阔、修为足够深厚的人,才能打破固有的认知,看到这些棋局的真相。

这一张张黑白交错的棋盘,像是一张张复杂的拼图。百张、千张、万张……无数张棋盘拼在一起,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那一局——

传说中的无界之棋。

“无限算、无穷极”的……【天衍局】!

昔日名家真圣公孙息对阴阳真圣邹晦明的万古名局!

此局说是“以天地为局,抹去万界藩篱,对杀于无限”,但并不是全然的一开始就“无界”。

而是以纵横十九路为限,当这十九路进入官子阶段时,便能在任意边界新开十九路,连接旧盘,称之为“接气”。已经走到尽头的棋局,就这样又开始无穷变化。这个过程是可以不断延展的。

在姜望、斗昭等人杀出五德小世界后,通过暮鼓书院季貍的整理和发扬,这场对局才算重现天日,广为天下讨论。

但其实道门一直留着这本棋谱——说是一本,实则堆满了十万个玉简。每一个玉简里,都贮存着海量的信息。

都说“纵横十九道,千古无重局。”

但陈算和宋淮,下这一局棋,却已经重复了很多年。

陈算从来没有背完棋谱,这局棋自然也从来没有摆到尽头——

六年前姜望登门的那一天,陈算正在思考新的解法。

每一个自负天才的人,都不甘于因循旧路。

但在太虚幻境里被囚禁的五年,他已经无数次验证了自己的错误。不得不承认,棋谱上邹晦明和公孙息对弈的每一步,全都是最优的选择。

在狱中他当然也知晓了公孙息确名之死。

一度怀疑人生——一个智慧如此高绝,棋盘上每一步都能做出最优选择的人,一个可以跟邹晦明分庭抗礼,堪称弈林至尊的存在,怎会在人生中留下如此败笔?

背叛诸圣,窃据【天衍至圣】,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他当然可以草率评价公孙息的愚蠢。

但这张棋谱已经告诉过他一次——很多时候,他只是那个暂时还不懂其中精妙的人。

人会因为无知而愚蠢,更会因为无知判定他人愚蠢。

“师父——”陈算将一颗待落的棋子握悬在空中,束起的额发前,汗水如蚯蚓爬下。

很多年来,他把背谱学谱作为锻炼算力的方法。

不知不觉,就成了同辈之中棋力第一。到了现在,坐几年牢出来,前面“同辈”的限制似乎也可以去掉。

但他明白,只是“似乎”。

天底下真正会下棋的人,是他的师父。

余北斗死了,任秋离也没了,他陈算现在或可问鼎当世真人算力第一了!

但在绝巅之林里,还有很多翻不过去的山。

“我就到这里了。”他紧攥着棋子说。

【天衍局】是穷极变化的无限之局,最后以公孙息算竭而止。

今天只是背谱复刻,也耗竭了一位长于算力的真人,还远未摆完当年那局,更别说继续往后推演。

宋淮脸上无悲无喜,眼睛里也看不到失望或者别的什么情绪,只是道:“下次继续。”

陈算如释重负,想要扔棋入篓,但五指颤了一颤,终是未能松开。

当然还是坐得笔直。

“弟子尚有一事不明——”他缓慢地复醒此身,艰难开口:“大罗山为什么要放弃这次的黄河之会?”

宋淮语气淡然:“因为只有三个名额,帝党也要,蓬莱岛也要,玉京山也要。”

“我理解玉京山需要这个名额来重建影响力,恢复元气。也理解三脉一体,应当对玉京山有所支持。”陈算听明白了一些,斟酌着道:“但为什么会是大罗山让步?”

“你是想问交换了什么。”宋淮斜眼看他:“关了几年,现在对师父很坦诚嘛,小心思都不藏了。”

陈算终于将手里的棋子放回棋篓,如移万钧,有些气虚地笑道:“弟子毕竟是一个还没有工作的待业青年。不免心怀道门,心忧天下。”

宋淮道:“事实上蓬莱岛什么也没给,大罗山什么也没要。”

陈算愣了一下:“为什么?”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李一。”宋淮叹一口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想不明白,就多想。”

陈算暂时没有想清楚全局,但是明白了一点——因为李一的存在,大罗山虞掌教已经有了再进一步的可能。

“师父!”陈算忽地热血高声:“我一定会像太虞一样,让您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从容跃升。”

这话出口便脸酸。陈算感觉自己像是被赵铁柱感染了热情,说话也变得令人尴尬起来。

但把他养大的师父,并没有尴尬的表现。

只是安宁地看着他,像个寻常的日暮时分的老人,轻轻地笑了:“我一直相信。”

感谢书友“Kevink”成为本书盟主,是为赤心巡天第875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