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江山皇图 > 第九十五章 恩威并施 (求订阅支持)

江山皇图 第九十五章 恩威并施 (求订阅支持)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2 02:26: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圣宫成立六百余年,走马灯似地上任过六十多个国师,大多为突破炼神无望的练气境修士,宗门念及其劳苦功高,特让他们到俗世来享几年荣华富贵。

在各自宗门排不上号,在京城却是代表三大宗门的大人物。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从第一任国师开始,几乎每一任都喜欢在这座“人间仙境”留下点印迹,比如大兴土木,建造一座宫殿。

雾松阁,在三圣山之巅,第六任国师的得意之作。

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不老堂坐北朝南,东配殿赏松厅,西配殿柏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院内植有各种名松,东殿外的山壁上有一棵不老松,树龄达6000多年,虽历尽风雨寒暑,却一直苍劲挺拔,繁茂葱郁,正殿不老堂因此而得名。

据说当年为将这颗古松移植到三圣宫,第六任国师大人费尽心思,生怕其无法成活,特找来两个在宗门专事打理灵草园的修士,整整照顾了六年。

卸任之后,心里总放不下,时不时跑回京城看几眼,拜托新任国师悉心照看。因其爱松如痴,被誉为“松痴国师”。

与自小在宗门长大、不谙世事、不通人情世故,总是上当受骗的“白痴国师”。上任十年便在京城画了十年画,留下不少画作的“画痴国师”并称“三痴”。

作为一个炼神真人,作为大秦历史上第三位不及阁大学士,许庆梁有资格入住这座古色古香,风景优美,宛如人间仙境的宫殿,这也是把不听话修士关进笼子计划的一部分。

“地方够大,老仆,下人,喜爱的晚辈,全可以搬进来。综合司员外郎孙光常驻西边的如意轩。前辈有何需要,尽管去吩咐……”

朝廷不会允许眼皮底下出现一个游离于朝廷之外的炼神真人,三大宗门一样不会允许京城存在一个随时可能倒向朝廷的炼神真人。

许家暗中经营鬼市三百多年,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许庆梁一直深居简出,不敢轻易暴露身份,更不敢暴露境界修为。现在身份和境界修为全暴露了,要么投靠朝廷,要么投靠宗门。要么远走高飞,无法再左右逢源。

眼前这位上午在鬼市说得很清楚,非友即敌,投靠宗门死路一条,跑路一样不会给你机会,除了上山跟黎昌老疯子作伴,还能有什么办法。

许庆梁暗叹了一口气,拱手道:“殿下太客气了,雾松阁很好,老夫很喜欢。”

再好也没当土皇帝好。多少要给你点甜头。

关进笼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为我修部衙门效力,秦风招呼他同黎昌坐下,从储物戒里取出一堆玉简:“家师常感叹许多传承断了可惜,那全是我历代先贤大能的心血结晶。常感叹如今修士一代不如一代,感情没有传承就不会修炼了,要知道所有功法,所有利用天地灵气的手段,全是人创造出来的。”

涉及到前辈高人,涉及到自己的命运。黎昌肃然起敬,阳伯更是流露出一脸惭愧之色。

提到“家师”二字,他二人态度变化如此之大,许庆梁猛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个机缘。面前的这一堆玉简恐怕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仙家道法。

“家师很久很久没修炼了,一直专注于参悟这个世界上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参悟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他老人家认为这是大道至理,十八修为浅薄,认为他老人家参悟的是人类及其它生灵的起源。参悟的是这个世界的奥秘。”

“前辈高人,高不可攀,黎某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与前辈相比,你我渺小如蝼蚁。”每每听到前辈高人传话或前辈高人的事,齐世阳总能有所收获,不禁对着虚空深深作揖,神情恭敬至极。

黎昌感受过那道浩瀚无比的神识,岂敢对前辈高人不敬,急忙起身效仿。

原来老仆真是老仆,连仆人都如此深不可测,可见这个蛮横霸道的皇子有一位什么样的师父。许庆梁不敢怠慢,急忙起身肃立。

“三位前辈快坐,家师在城中游玩,并不在此。”

秦风拿起一根玉简,侃侃而谈道:“先贤大能为何用玉简传法,家师以为上古时期先辈们没创造出文字,便是有一些象形字,一个地方的与另一个地方的也有所不同。想我大秦开国之初,至少有近千种方言和三百多种文字,可见用语言和文字传承之艰难。

把自己的感悟灌入进玉简,后人拿到玉简运行灵力激活,就简单多了,堪称创举。不过同时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玉简容易损坏,导致许多功法残缺不全。若损坏严重,一个传承就这么断绝了;

二是玉简有使用寿命,家师做过试验,用最上好的玉制成的功法玉简,最多不过使用近千次。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千多次能用多少年,能传承几十代,所以许多功法武技丹方和练器手段就这么稀里糊涂失传了。”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黎昌由衷地感叹道:“用玉简传法,原来是先贤大能不识字,不得已而为之。可笑我辈修士不仅墨守成规,且争相效仿,似乎不用玉简功法便没人家好。”

这不是信口雌黄,这是同岑老一起分析过之后得出的结论。

秦风微微点了下头,接着道:“三是个人与个人的感悟有所不同,同一枚玉简,同一套功法,不同人习练效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家师常说功法没有好与坏,没有高与低,只有合不合适,常说为师者应因材施教。

跑题了,说感悟,打个比方,一万年前的玉简,九千年前即将失效,最后一位习练此功法的修士,自然会重新炼制一枚,以供后人习练。如此循环,一直传承至今,每个人的感悟有所不同,结果导致现在的功法,与最初的功法已变得面目全非。

当然,这种变化有好的一面,去伪存真,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同样有不好的一面,不管练什么功法都要契合,最好能追溯到其本源,要是本源丢了,那么就变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远达不到先贤大能的境界。”

深入浅出,条理分明,两个老怪物深以为然,似有所悟。

“最后便是成本高昂,有修炼资质的人不多,可放眼整个大秦绝不会少,正因为其成本高昂加之敝帚自珍,又有几人能接触到功法玉简。修士少了,传承自然容易断。综上所述,千万年来修行界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与传承方式有很大关系。”

秦风将玉简推动三人面前,话锋一转:“这里有两位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及一些功法,触类旁通、兼听则明,希望能对两位前辈有所帮助。同时晚辈想代天下修士及子孙后代,恳请二位前辈有时间将其变成文字,以书籍的方式让先贤的心血结晶传承下去。

二位前辈无需亲自动手,只需动动嘴,晚辈会让综合司文档处派书吏过来记录。将来刊印时,在第一页注上二位前辈的大名。著书立说,开我大秦修士之先河,定然流芳百世。”

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缺得就是这个!

黎昌欣喜若狂,抱着玉简道:“此等义举,老夫当仁不让。殿下放心,老夫定将这些玉简变成功法书籍,亲自执笔,亲自校正,决不假于人手。”

许庆梁欲言又止,想争又不敢跟他争。

吃独食这个习惯可不好,秦风笑道:“劳心伤神,太多太幸苦,晚辈以为应请许前辈分担分担,共同编撰,一起校正。”

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堪称至宝,许庆梁岂能错过这个机会,连忙拱手道:“许某愿为国师大人执笔,愿为我大秦修士及子孙后代略尽绵力。”

“不愧为我大秦不及阁大学士,有二位大学士襄助,大秦幸甚,人族幸甚!”

“殿下过誉,为子孙后代计,我等老朽责无旁贷。”

“二位慢慢参悟,晚辈下山去探望一下长公主。另外有时间,晚辈会请阳伯上山同二位前辈交流交流心得。若二位前辈有兴趣,也可去修研院和前锋营指点指点,提携提携后进。”

“有有有,有时间去,殿下慢走,阳道友慢走。”

下山的路上,齐世阳不无担心地问:“殿下,那个许庆梁可靠吗?”

“宫里确认不是鹰谷的人,不可能是宗门的人,他许家的底细我也让人打探过,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可不可靠,这个真没法说,只能恩威并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