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龙王戒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教主归来,日月当空(下)

空旷的大殿,粗壮的黑色石柱,正堂供着的大火盆中,火焰猎猎作响。qiuyelou

拜火教圣者、天使和大祭司三人面向火盆盘腿而坐,双手结成火焰形状,三人脸色都有些惨白,似乎是受了不轻的内伤。

大殿外,十八位护教力士,各自手持奇形怪状的兵刃严阵以待,生怕那位魔神去而复返。

良久后,圣者第一个睁开眼睛,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满脸若有所思,不一会天使开口说道:“没看出他用的是什么功夫?”

圣者道:“我曾在书中看到,中华人喜欢将神秘莫测的事物说成是来自西域波斯,殊不知,东方的中国才是当世最神秘的国度。”

天使道:“据说明教镇教法宝乾坤大挪移便是源于古老的中国。”

“太极、易经、五行、八卦,这些古老国度最不容忽视的就是他们日积月累的历史,以及先贤留下有关天人之道的感悟,修炼到最上层的境界,便是殊途同归,能从中得到无穷的启发。”

大祭司道:“那贾里玉的功夫当不在明教大圣王之下,何以还要受波斯明教驱使?”

“未必是受明教驱使而来,这种人岂是旁人能驱使得了的?”

圣者说罢,三人一齐陷入沉默,又想起那人一人一剑闯入大殿的情景。

他从山下而来,一路避开了所有关卡,瞒天过海般出现在大殿门口,当时有几种考虑,其中最倾向的一点是认为明教透露了消息给他,毕竟明教和拜火教都有在对方安插内奸,能探到山上的布置也不足为奇。

但当他们看到九位护教力士顷刻间被打倒在地时,就知道此人闯山,并不需要什么消息,他就背着那把剑一路上山就可以,拜火教没有能拦住他的关卡。

最惊心动魄且令三位首领无法忘怀的还是接下来那一战。

圣者的拳头,天使的箭,大祭司的灭心咒,这样的组合足以应付波斯明教教主和正在闭关的大圣王,但当他们面对贾里玉时,却绝望地发现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最初时的交手,他一招一式还有迹可循,五十招过后,他所有的招式突然消失,整个人变得空空荡荡、若有所无,让他们有种无论如何也攻击不到他,无论如何要逃不了他的攻击的恐惧感。

没有进攻,没有防守,没有招式,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融为一体,晋入一种很玄妙的状态,依循着某种天地法理随意挥洒。

天使的箭气莫名其妙地射中大祭司,圣者的拳头诡异地击中天使的肩膀,大祭司的吟唱突然对圣者和天使也起了作用。

那是三人有史以来遇到的最诡异、最可怕、最不可思议的一战!

“撤回对明教的一切战争,三年内不许开战!”

他犹如宣示神谕般地说出这句话,三人听了之后,心中升起一种膜拜遵令的感觉,生不起任何抵抗的情绪。

三人联手被如此轻易地压制,想来也没什么好抵抗的了。

然后他伸出手拍了三人各一掌,三人就此重伤,但说不上来为什么,他们竟然有种解脱的感觉。

他抬头看了那火盆一会,飘然而去。

“或许他已经跃过那道门槛,进入了某种我们尚未知晓的境界。”

有时候“尚未知晓”反而能够让人心中释然。

贾里玉现在也正在跟杨玄琴探讨那一战。

“这是第一次有这种拳脚无碍的感觉,之前隐隐感到这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但手脚不够灵活,总是慢一步两步。”贾里玉回忆起那种突然通神的状态,心中也非常惊喜。

“我想,这才是你决定留下来的真正原因,你感觉到了这种机会,所以先去明教圣山,再履拜火教大殿,所谓机不可失,回到中原已无这样的对手,便是有,也不需贾大教主出手。”

贾里玉点头认可了这种判断,其实不论是明教风云月三使、还是几位法王抑或是教主艾丽娅及拜火教三首领,便是将他们放在中原武林,个个也绝对是一流的好手,别的不说,这个世上能将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四层的就没有几个人。

因此,只有接二连三的面对他们,才能在这种动静之间寻找那缕妙义。

回到中原后,杨玄琴返回古墓,赵敏回到汝阳王府,黛绮丝和小昭随贾里玉去了光明顶。

教主归来,又带回紫衫龙王,明教上下自是欢欣鼓舞,待贾里玉取出圣火令,又是一番震动。

“从从今而后,我中原明教与波斯明教再无总属关系,此事我已向波斯明教教主言明。”

一干教众闻言,欢声雷动,杨逍和范遥明教首领更是郑重起身行礼,虽说之前的从属关系名不副实,但教主敢单枪匹马去波斯总坛讲明此事,意义非同小可。

欢庆之后,杨逍开始汇报明教起义诸事,总体大势进展顺利,全国义军势如破竹,元军土崩瓦解,元朝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但随着明教义军声势的壮大,各种潜在的隐患也开始慢慢浮现。

“除我明教一派义军,另有三支义军声势浩大,其中又以江浙一带张九四的“盐军”势力最盛,俨然有和我明教义军分庭抗争之势。”

贾里玉自然知道张九四,历史上的张九四原本是富甲一方的盐商,因受不了元朝欺压,与三位弟弟率手下盐丁起事反元。

作为元末的义军领袖,张九四堪称灭元的一位盖世功臣,当时便有“陈友谅最桀,张九四最富”的说法。

不过这个世界陈友谅已被收服,张九四的情况恐怕也有变化。

“盐军现在是什么情况?”贾里玉问。

“兵强将广,实力雄厚。而且不知道他从哪里访来十八位扁担将军,个个身怀绝技,武功高强。”杨逍说这席话时,语气颇为忧虑。

即便不用明说,众人心中也十分清楚,明教志在天下,要推贾里玉做那至尊之位,因此元朝固然是障碍,其他义军合何尝不是麻烦?

赶走鞑子后,接下来便是内斗,可以预料的结局。

事到如今,贾里玉也不会说什么推却的话,如今明教义军以他为首,那些征战四方的猛将,包括朱元璋、陈友谅、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无不在心中认定他是未来至尊,这时说退,太损士气,而且他本身对开朝立代也很好奇,只要白龙允许,他不介意做一次皇帝,就当是一次很奇特的经历,反正是白龙的游戏。

沉吟片刻后,道:“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诸位觉得单凭某一路义军当真能将鞑子赶回草原?”

众人沉默,片刻后,彭莹玉接道:“恐怕做不到,除非各路义军组成盟军,选出一位盟主,合力一处,才有成功的机会,不然各自掣肘,人人想做渔翁,想坐山观虎斗,反而都难以尽全力。”

众人点头称是,杨逍道:“放眼天下,这盟主之位除了教主,还有谁能担任?不如就由我明教出面号召群雄,提出建立盟军一事,届时推选教主为盟主便顺理成章。”

周颠道:“如果有人反对,便以江湖规矩,拳脚上定输赢。”

“不比拳脚比智谋,咱教主也一样拔得头筹。”

贾里玉微笑着听众人议论,并不发表看法,众人说完,这才齐齐看向贾里玉,不论如何,此事首先要得教主首肯。

“大伙认了我为盟主,未必会听我的号令。”贾里玉似笑非笑地说了一句,顿了顿道:“到时候兵发中原,谁人为先锋,谁人殿后,正面交锋时,如何调度各军,联盟攻元的想法是很好的,但实现起来问题重重。”

讲到这里,众人终于隐隐猜到教主的意思,心中不禁震动,看着教主,不知如何接话。

贾里玉也不再卖关子,挑明道:“若想毫无后顾之忧的与元兵决战,须先定江南。”

尽管猜到这个结果,但听到教主亲口说出“先定江南”四个字,还是有种醍醐灌顶之感,他们久居江湖,讲究快意恩仇,情义深重,光明磊落,并不知道庙堂之争的凶恶与诡诈。

当贾里玉说出“先定江南”的时候,他们可以明显地察觉到心中对教主的那份亲近,变成了敬畏。

江湖人的快意恩仇、杀伐决断在面对政权更替的腥风血雨时,反而显得有些拖沓了,这是心理上的局限,倒也没法强求,不过两者之间有其共通之处,能够一点即通。

殷天正犹豫着问道:“教主的意思是……要与盐军开战?”

“能不用开战是最好,不够此事倒也不用急,等江南局势明朗,或许不用我们动手,他们就已按捺不住。”

殷天正点点头,他对这些事情实在不甚了解。

贾里玉随口问:“朱元璋部现在在什么地方?”

杨逍道:“盐军在江南对元军发起猛攻,洪水旗在攻打集庆。”

贾里玉点点头,道:“朱坛主眼光不错,集庆是江南重镇,一旦拿下,便可作为大本营,我明日就去集庆,范右使随我同去。”

范遥起身道:“是。”

贾里玉又看向韦一笑,道:“还要烦请蝠王替我送一封信给张副教主。”

韦一笑起身:“是。”

“杨左使,总坛仍由你和彭大师坐镇。”

杨逍和彭莹玉起身应是。

当晚贾里玉去了朱九真那座草房见了周芷若和朱九真,她们二人得知贾里玉回来,已在此等候数日。

小别重逢,周朱二人都十分喜悦,得知贾里玉明日要赴战场又不免担忧。

晚饭后,朱九真拉着贾里玉离开草屋说有事单独与他说,周芷若脸上一红,却没有说什么,兀自去洗碗。

草屋位于昆仑山下,周围适合说悄悄话的僻静处极多,朱九真在西域住了十几年,熟门熟路,很快就带着贾里玉来到一座清幽的山洞――当然不是说话。

贾里玉都不知道两个女人到底私下做了什么交易?

一个时辰后,两人从山洞回去,朱九真道:“芷若妹妹许久没见你,也有许多话与你说。”说着自己抱着铺盖离开草屋,把周芷若羞的不敢抬头。

贾里玉看得心中暗自纳罕,除了对二人的默契表示震惊之外,同时也为二人差异的表现感到诧异。

朱九真表面上泼辣大胆,但在亲热欢好时多少有些拘谨,可以说是偏传统,而周芷若正好相反,配合度高,有时候甚至企图夺取主动权。

女人心,海底针这话学问极大。

次日,贾里玉和周芷若一道从草屋离开,周芷若回峨眉静候呼应明教义军的时机,贾里玉和范遥去集庆督战。

在赶往集庆的途中,经过一座小城,见到街上不时有人行色匆匆朝某个地方赶去,范遥拉住一个人询问,那人道:“城里来了一位神仙,在替太上老君赐药,他们去求药。”

贾里玉和范遥一时好奇,也跟了过去,果然看到一位中年书生在施药,那书生门前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

两人走近一看,发现凡来求药者都要先跪拜太上老君,然后回答那书生几个问题,贾里玉和范遥一听,相视一笑,知道那书生是以太上老君的名义在救死扶伤,所谓仙药其实是他对症配置的药汤。

两人正要转身离去,贾里玉忽然想到什么,道:“范右使稍等,我也去求一味药。”

范遥好奇地点点头,不知道教主要求什么药。

贾里玉走上前去,朗声问道:“请问先生,太上老君赐了医治人身疾病的药,不知道有没有赐下医治天下疾病的药?”

那书生看着贾里玉,道:“何谓天下疾病,恕在下不解。”

“如今战事纷起,四方民不聊生,难道这天下没有病吗?”

“此病老君没有指示,在下亦无能为力。”

贾里玉哈哈大笑,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先生等的人已到,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说着闪过人群,携着那书生的手迅速离去,求药的百姓见状,更加确认那位大夫是老君座下童子。

范遥原本对教主抢走书生的举动表示不解,但路上听到他和教主讨论天下大事时,才由衷的心悦诚服,而对教主能有这等识人之能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里玉到集庆的第二日,义军攻克城池,收三万六千降兵,贾里玉亲自抚军,与投降的将军研讨武艺,同吃同住了三日三夜,军心为之大定,众位投降将领当即发誓要为贾里玉效死命。

贾里玉遂将集庆改为“应天府”。

这日贾里玉与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商议今后的作战方略,陈友谅提出让贾里玉称王的建议,贾里玉正好趁这个机会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抛出,一直沉默不语的刘伯温闻言这才拊掌叫好。

随后贾里玉又与众人商议安抚百姓,推行“纳民屯田”的方略。

在神雕中因为没有准备充分,失去种田机会,这一次总算得以弥补。

待应天府局势稳定后,贾里玉去函邀请张九四和十八位扁担将军到城内一叙,共商北伐大计,遭到张九四的拒绝,不久后传出张九四和十八位扁担将军见信后辱骂贾里玉的消息,明教义军敬教主若天神,得知这个消息无不震怒,贾里玉为平息众怒,向盐军宣战。

十日后,贾里玉兵分朱元璋和陈友谅两路,夹击陈九四,这一战打了三个月,最终贾里玉亲临平江,连败十八扁担将军,生擒了张九四。

击溃盐军之后,贾里玉率领明教义军横扫江南,统一了各路义军,同一年,贾里玉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旗号正式展开北伐。

大军北进前,江湖武林以武当、峨嵋为首的数十个门派先后呼应明教义军,纷纷出人出物出力。

明教大军先下山东,再进河南,之后夺取潼关,将大都变成一座孤立无援的绝城,到了此时,明教义军席卷天下之势已无法阻挡。

统治天下九十八年的元朝再次将权柄还于汉人,日月当空,朗照千里。

第二年,贾里玉称帝,改应天为南京,定明教为国教,国号亦称大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