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一手遮天,一手捶地 > 第六十章 (完整)

一手遮天,一手捶地 第六十章 (完整)

作者:容九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7:57: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重回大厅之时,我的影卫头领与军中王千户齐齐跪下身,恳请我趁梁军还未兵临城下之前,速速逃出泽州城去,将战报送回都城。

我道:“已着两路飞骑赶回京中,三日内朝廷必有所行动,就不必本公主亲自跑这么一趟了吧。”

阿上猛地站起:“公主,若再迟一步,只怕就来不及了……”

王千户也站起身,急的口不择言:“探子报有近四十万梁军啊,可泽州城内的守城军不过五千人,公主,泽州……怕是守不住了,您又何苦留下来等死呢……”

我默然片刻,看了他们一眼,“我走了,泽州城内的五十万百姓走得了么?”

王千户道:“公主,您是千金之躯,怎么可以有什么闪失,我们就是死……”

我喝止道:“本公主乃是陛下派来泽州的督军,大军倾巢而出,军中无将,本公主便是将,守住泽州城便是本公主的职责,你们何曾见过一军之将弃军而逃的?”

“公主——”

我道:“阿上,命所有明鉴司影卫换上军服准备守城!”

明鉴司影卫素来只有服从,阿上见我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劝言,当即转身而出。

王千户仍想开口说些什么,我问:“王平,梁军来袭,你怕死么?”

“属下……不怕。”

我道:“你都不怕,难道本公主还不如你一个小小的千户?”

这样问话自然是在偷换概念。

这世上除了活着不耐烦得哪有人会不怕死的?

可王平却答不上我的话。连他也无法说出一个足够令我信服的理由叫我离开。

梁国忽然袭境,绝不会是临时起意,而他们趁大庆内乱之时攻城,必已对我们的军情了若指掌。

泽州城,最终是要被攻破的,正如陆陵君他们区区不到十万人的队伍必然是会被聂然的精兵所覆,可是他不得不去战到最后一刻,泽州也必须要守到最后一刻。

任由五千散兵在惶恐中毫无章法的守城,与在有人引领之下的誓死共捍,结果是决然不同的。我知道,哪怕我都不需要去做什么,只要我愿留下来与他们共存亡,城池至少能多守半日。

也许半日时间,既等不到各地的援军赶到,也等不及宋郎生赶回力挽狂澜,但至少,可以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去防御去增援去做好更多的准备。

当我再度踏上城墙,自城垛处望着徐徐逼近的梁军时,我想起父皇与我的最后一次谈话,他忽然说:“在朕心中,你从来……都是朕的女儿……永远都是。”

我那时,并没有说什么,如今,却想要回答他一句。

我未必能做一辈子的公主,可我是父皇的女儿,父皇的女儿,永远不会做逃兵。

这一个守城战我们足足守了一日一夜。

护城河早已被两军的尸首所填,热油、滚石、箭阵永不间歇,却没能让攀城的梁军有丝毫退步。

放眼望去,城下的梁军尸殍遍野,可他们就像是杀之不尽般一轮又一轮攻伐而上,人命如蝼蚁,杀戮永无止歇。

梁军的冲车檑木再度被推向城门,每震一声,仿佛整个天地都随之颤抖。

城门即将要被攻破,可我们的兵力所剩无几,能奋战到这个地步,已是奇迹了。

梁军的主帅在城墙下远远遥望着我,昔日两国交好联邦之时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知我在庆国的地位为何,必会着力将我生擒,若大庆的公主当真落入他们之上,只会沦为受人摆布的人质,假使不能为他们所用,所将受到的折磨与羞辱,是不言而喻的。

我又岂会给他们机会擒获一个活着的襄仪公主。

此时,阿上与其他几位尚存性命的影卫守在我的身边,毅然道:“公主,我们誓死护你至最后一刻。”

我捡起一柄剑来,同阿上道:“本宫不会使剑,不过装装样子倒也无妨。”

能让自己一剑毙命,便已足够了。

阿上瞠目结舌:“公主,你这是要……”

“待梁军破城,你们护我杀出重围,到梁军主帅跟前为止。”我将剑收入剑鞘,握柄在手,轻轻笑了笑道:“阿上,谢谢你们,能陪我走完这最后一程。”

我已记不清那一程的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是怎么样一副惨烈的光景了,只是当我们步步逼近帅旗,离梁军主帅愈来愈近时,远方天之尽头,终于升起冉冉日光。

胸前的玉坠在马骑晃动之下钻出领口,我低头看了一眼,这是那时宋郎生在出征前为我亲手所雕,仔细想了一想,这玉扇是他送我的第一件礼物,只怕,也是最后一件了。

他答应过我,一定不会让自己死在战场上,一定会活着与我团聚。

他做到了。

可我曾答应他的,会乖乖的等他回来,与他携手天涯,却是无法兑现了。

我以为我会这样光荣的死去,在后世流传为佳话,从此美名远扬,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被人提及。

可当我近到梁军主帅的跟前,意欲在他们包围的箭阵之下从容的抹脖子而去之时,忽听嗖的一声,一只羽箭不偏不倚的刺入梁军主帅的胸膛。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我震惊到忘了自杀的正确姿势,莫非是梁军的士兵手滑失误?还是泽州城内深藏不露有如此神箭手我竟毫不知情?

周围所有的人都怔了神,梁军主帅摇摇欲坠,他捂着胸口当即命人将我拿下,尽管我知道这种时候我更应该抓紧时间好好自裁,可仍是禁不住好奇心朝来箭的方向回头一望,这一望便望见了一人一身银甲长枪,策马朝这边风驰电骋而来。

足下大地隐隐颤动,那人身后带着滚滚马蹄飞踏之声,层层涌来。

我望着那面飘扬的旗帜,犹然发愣,那人已策马近在跟前,长枪一横——

枪刃入甲,刺耳万分,但听哐当一声,梁军主帅正欲朝我挥来的刀应声落地。那人手腕一转,将枪杆拔出,鲜血飞溅,就在梁军主帅跌落马下之时,他横臂一揽,将我带到他的马背之上,圈在他的双臂之中。

然后,他对我说:“坐稳了。”

我以为我看错了,以为我听错了,他的精兵不是正在攻往京城的途中么,怎么会突然现身于泽州。

聂然,聂然,他怎么可能会来?

梁军终于反应过来,几方士兵朝此一拥而来,身侧的聂家军将我们紧紧护在中间,躺在地上的梁军主帅冲聂然大声吼道:“你们是庆国的叛军,理当共与我们共敌庆军!何故要与我等为敌!”

聂然冷笑道:“我们如何那是我们的事!岂容外寇侵我国土,杀我子民?!”

梁军主帅怒指道:“你——你可知此乃你们的主帅聂光……”

他话未说完,聂然横臂挥枪,将梁军主帅的话生生截断在血波之中。

与此同时,他扬鞭纵马,在梁军围歼之中,破出了一条染血之路!

这一路,有利刃无数次刺到跟前,有无数人的鲜血溅到身上,但所有席卷而来的攻势,皆被他的长枪档在身外。

梁军兵力之多,远甚于聂家军,这一番苦战,每一步的前进,皆是士兵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所换。

聂然再度砍翻一人,我遥遥望见前方赶来的玄甲之士,帅旗之上偌大的“庆”字,正是陆陵君所率的精兵。我浑身一震,喃喃问他:“为什么……”

为什么聂家军会联同庆军前来击退梁军?

为什么?

聂然顾不得回答我,护在我们周围的精骑越来越少,他的每一分注意力都在击敌之上,可饶是他的手脚都受了伤,梁军的攻势不减,他都没有让一箭一矢伤到我分毫。

我从来没有想过,将我带出这场纷乱厮杀之中的人,会是聂然。

我不明白,我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这一支聂家军,是他们最后一路精锐之师,是他们复国最后的希望,可聂然却率军前来与梁国厮杀,他究竟知不知道,他选择了这一战,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离战圈越来越远,原本紧跟在我们身旁的聂家护军为了截断杀路让聂然先走,却再也没有追赶上来。

马儿头也不回的窜入树林,跑了许久许久,久到再也听不清远方的杀戮惨嚎之声,天地苍茫,荒道崎岖,这条路长得像是没有尽头,我不知道聂然将要把我带去哪儿。

然而,就在下一刻,聂然拉住了缰绳,将我带下了马。

他浑身上下染遍了血,已分不清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平静地将一个铜牌递至我跟前,道:“穿过这片树林便是松江,江边有几户农户,你将此物给他们看,他们自会收留你,待风波平息,再离开不迟。”

我没有接,他掰开我的手指,将铜牌塞入我的掌心,见他欲要转身,我开口道:“你伤的很重……”

“无妨。”

说完话他翻身上马,再次往树林外而去,我心中茫然一片,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然后,看到他扑倒在马背上。

马儿也受了伤,跑不了太快,我火急火燎的奔赶至前,揪住马缰绳,这才让马儿停了下来。

聂然已然昏厥过去,他的面色苍白如纸,鲜血一滴一滴沿着马鞍滴落在地。哪怕已到了强弩之末,他还想赶往战场,去与他的部下并肩作战。

我摸了摸马儿的鬃毛,牵着缰绳一步步的往松江踱去,夕阳的馀辉照在树梢上,路且长,暮色茫茫。

夜雾,随风轻涌,宛如薄纱,不敢揭开,不敢面对。

屋内的烛火燃到近半,村里的大夫替聂然包扎好伤口这才缓缓踱出门来,同我道:“公子失血过多,所幸未伤及五脏六腑,需得静心休养,老夫已开好的方子放在桌上,五贴药分十日服用,不日便能痊愈。”

我点了点头。

与我所料不差,这个小小的村落与聂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村民一见到聂然就关切备至的替他去寻大夫,他们并不知晓我的身份,只当我是与聂然一路的,并为我们腾出两间村屋供我们休息,却没敢多问什么。

我缓缓步入房中,此时我们都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棉麻布衣,回想起一日的惊心动魄,不觉得有些恍惚。

我拾起桌上的玉箫,将箫身浸在铜盆中清洗掉血污。这支玉箫当年是我送给煦方的,可我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战场上,聂然还把它带在身边。

我挪了床边的木椅坐下。

聂然紧闭着双眼,眉头微蹙,似因伤口牵痛而难以安眠,我伸手探了探他的额,觉得滚烫,转身替他打一盆凉水来,却突然被他握住手腕。我呆了一呆,但见他的眉睫微微一动,然后慢慢睁开了眼,清哑的嗓音飘散在夜风中:“和风……”

我浑身一僵,他叫我什么?

他见我愣着不知所措,有些疑惑的望了望四周,凝视着我的眼淌着柔软的温度,“我们这是在哪儿?”

我震惊的望着他,茫然答道:“我们……这是……在江旁……”

“江?”他有些迷糊的眨了眨眼,“我们不是要去绥阳么?”

屋外传来阵阵蟋蟀声,那一刹那,我忽然意识到眼前的聂然是烧糊涂了,直把自己置身于一年多前与我同往绥阳的途中,他还以为我是和风,以为他是那个要带和风远走高飞的煦方。

一阵风将屋中的烛火熄灭,瞬间漆黑一片。

我仓皇的抽出他的手,“我,我去点蜡烛。”

打火石就像失了灵,一次次敲撞,都击不起火花。我颤抖着双手,试图让自己急促的呼吸缓和下来,等到再度点燃烛火,回过身时,才发觉,他再度睡着了。

我一步一步缓缓踱到床边,轻轻推了推他:“……煦……方?”

他没有回应。

我抚着自己沉甸甸的心,呆呆看了他良久良久,久到连我自己滑下眼泪都未曾发觉。

我守在他的床边,靠在椅背上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我也不知我睡了有多久。

只是乍然醒来的时候发觉身上披着一件男子外袍,而床上的人已经不见了。

门外隐约有人在说话。我反手将衣袍放在床上,缓缓踱至门边,顺着门缝望见外边有几个身着铠甲的兵士跪在聂然跟前,当先那名老将颤着嗓音道:“少主……梁军已败走西境……只是我们的大军……”

另一个老将哽道:“聂将军他们也都……少主,如今,只剩下我们,只剩我们了……”

聂然背对着我,我看不见他的神情,他的背影犹如一尊雕塑,纹丝不动,那名老将抹泪道:“少主,不,不必丧气,属下已在江边备好了船,大可渡江远离庆兵……少主,我们还有兵符,还可以笼络北境的前朝旧部,一定还能东山再起,少主,只要少主还在,少主就是大周的希望……”

聂然沉默半晌,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陈将军所言极是。你们先行一步,待天色一亮我自会与你们接应。”

那几名老将士走了之后,聂然就不声不响的靠坐在门边,不知在想些什么。

我缓缓推开门,聂然循声抬眼望着我,“把你吵醒了?”

“……没,我是看你不在……所以……”我心中一片凌乱,想起他昏睡时唤我“和风”的模样,与此刻冷静疏离简直判若两人,我呐呐道:“刚才……”

“嗯?”

“你在睡梦中时……曾迷迷糊糊地……问我……”

“问你?”

“问我……我们这是在哪儿……”我试探地看着他,“你想不起来了?”

聂然蹙眉想了想,摇了摇头,“许是我受了伤,神智有些不清,你莫要放在心上。”

我看着他,他的神情不似作伪,遂点了点头,在他身旁坐下,“你的伤……好点了么?”

他道:“嗯。”

我正不知该如何继续话题,脑子正在空白中,他和我说道:“泽州城保住了,陆陵君也还活着,你可以放下心了。”顿了顿,他转眸看我,见我毫无欢欣之意,“怎么了?”

我低下头,发觉自己的手竟在微微发抖,“梁军攻境,朝廷大军赶之不及,京师自顾不暇,难道你不应趁此良机直捣黄龙?为何?为何要赶来泽州?”

他缓缓道:“到了此刻,这个问题于你而言,又有何意义?”

我道:“有。我想知道答案……我想知道,是因为你们担心最终被梁军坐收渔翁之利?还是这也是聂光的计谋之一?或者……”

“因为你在。”他毫无预兆的答道。

眼前的一切瞬间恍惚模糊起来,然后渐渐清明,月光映出聂然深海般的眸色,“因为你在泽州,所以,我要救你。”

我呆呆的看着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聂然,我不值得你如此对我……”

“值得。”

这句话,如此耳熟。

与煦方初遇那年,我曾在村中怒叱煦方,告诉他我的真心不在他身上,他也和我说过一样的话。

可这温煦之言,此刻却如刀子一般剜着我的心,我对上了他的目光:“你……”

他忽然勾起嘴角,笑了一声,“骗你的。”

我不明白,“啊?”

“公主。”他道:“今日你也听到梁军主帅冯之岺说了,他们进攻泽州乃是与家父联手所为,泽州此役本既由聂家军而起,又谈何是我们救了你们?”

今夜的月悬在墨色的夜空,好生凄冷。他平静地望着夜空,“至于我,即使……我选择了走上这条复国之路,却也不齿他们利用外寇敌国之力,以千万百姓性命为代价换取江山……这就是,我的答案。”

月光将我们的身影拉在地上,他的双手交叉立在膝上,紧紧的握着。

他不知道,以前在陈家村,每每煦方心虚诓我时,两只手也会这样交握在一起。

我别过头去,突然觉得胸口有什么东西被堵的满满的。聂然忽然道:“我一直有个疑惑……”

我若无其事的回头,“嗯?”

他从身后拿出了那支玉箫,在我跟前晃了晃,“此箫,你是从哪儿买给他的?我记得那陈家村是个渔村,根本不可能有卖什么玉箫。”

我被勾起了回忆,不由一笑,“为了买这玉箫,我走了整整半日的路,在临镇才买着的……你别看这箫玉质拙劣,为了买它,我洗了好久的衣裳呢……”

他的目光转柔,“看来公主那时着实受了不少苦……”

我脱口道:“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那点苦算得了什么啊……”

聂然转箫的动作顿住,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轻道:“我说的……是过去……”

他不置可否,嘴边浮出一抹自嘲的笑意,他转眼看向院落的桃树,当年在陈家村我与煦方的家门前,也有一棵很像这样的树,煦方很喜欢在树下为我奏箫。聂然定定看了一会儿,缓缓将箫举至唇边,徐徐吹起那首熟悉的乐。

煦风和月。

只是当他吹到一半的时候,却停了下来,他转头问我:“当日在林中,你只与我哼了这曲子的前半段,我一直都摸不出这后半部分的曲音,如今,你可唱予我听?“

眼眶一热,我赶紧偏过头去,不留痕迹的拂开眼角悄悄滑出的泪,“太久了……我,记不清了……”

良久,他轻轻打破寂静:“你说得对,过去太久了,是该忘了。”

我低下头,不敢看他的眼睛,“聂然,天一亮,你便要离开了么?”

“嗯。”

“你打算去哪儿?”

“不知道,大概,会走的很远吧……”

我点了点头,“能把这里的一切都忘了重新开始,那也很好……”

“嗯,那也很好。”

几朵云轻移,遮住了月,光影斑驳黯淡。

我慢慢站起身来,往屋内走去,“我,我困了,去里屋睡一会儿,你,你也早点休息。”

就在我跨入房门之际,他突然叫住了我:“公主……”

我顿住步伐,单手摁在门框上,然后缓缓回过头,努力的微微一笑,“怎么了?”

他看着我,眼底里有一瞬的波动,像是想对我说些什么,然而他深深望了我片刻,终究也没说什么,只是极轻地笑了笑,道:“没什么,早点……休息。”

两间房,一墙之隔,与那时陈家村屋时一模一样。

只是,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一日一忘的时光中,回到每日清晨睁开眼时,入眼便是他坐在我床边,然后小心翼翼的问我:“你……记得我么?我,我叫煦方。”

我已不再是和风,他也不是煦方了。

可是这一夜,我们又有谁能安枕入梦呢?

夜幕渐薄,天边渗出曦光。

我恍然一醒,这才惊觉天色已亮。

我默默的穿好鞋袜,绕至外屋,屋中空无一人,萧与剑都不在桌上,他果然已经离开了。

原来昨夜的最后一句,竟就是道别。

我徐徐步出村屋,前方是江水拍岸的流动之声,衣袂迎风,我情不自禁一拢,沿着江边独自而行。

一江秋水,拂如绸锦,水天极目处,凝成薄薄的雾。

我望见了一叶扁舟,舟上有一人一身布衣静静而坐,划桨而缓缓驶往江心。

却不是聂然是谁。

可是为什么,他只有一个人,难道他不是随他的部下一同离开么?

我心中不安,下意识的朝前大步行去,然后见聂然将长桨抛入水中,慢慢地站起身。

他,他在做什么?

下一瞬,我看清了他手中握着的那只火把被他轻轻的往舟上一置——

一点猩红之光倏然燃起熊熊烈火!

“不!”我不可置信的惊叫出声,“不可以!”

那叶轻舟中似乎堆满了浇了火油的稻草,火势随风蔓延,须臾之间,整只小舟皆陷入火海之中。

我惊骇得望着前方,此刻回想昨夜,那般种种异常我怎么就没能看出端倪!

他这一生为复国而活,背负了太多太多,可到了最后追随他的部族统统为他而死,却不是死在复国之路上。

他怎么可能还甘独活!

我只觉得那团火焰在心头胡乱焚烧,可是却什么都阻止不了,只能踉跄踩入江水中嘶声力竭的喊着,盼着他能听到,能改变心意,不要走上这条绝路。

火影之中,那个清隽的身影依旧静静伫立,仿佛那盘旋的热气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他执起玉箫,微微俯首吹之。

箫声清婉徐缓,静静流淌而来,如朝阳温煦,又如月下清风。

曾经,编这首曲子的人同我说:和煦和煦,煦跟着和,风吹往哪哪就是我的方向。

煦风和月,这是煦方与和风在月光下的承诺。

紧接着下一个滑音,我的呼吸,在那一瞬间几乎停止。

是他。

曲音悠悠不止,喻意于情,那是煦风和月的后半段。

是我在树林没能接下去唱完的半段,是我骗聂然说我再也想不起来的半段。

一直……都是他。

“煦方……”

“煦方!!!”

眼前的视线开始模糊起来,我栽倒在水中,一遍遍喊着他的名字,可除了曲音,我听不到任何回应。

曲中诉问,可还记得那三月桃花,那月明良夜,凭肩游,长相伴。

只是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终留不住那韶华一梦。

那灿烂的殷红火光,染红了天边的云,那首煦风和月,成了最终的镇魂调。

当曲音终止,江面再度恢复宁静,东边的日出完全升起,又是新的一日。

可这世间,再无煦方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