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寒门媳妇 > 第一百一十章

寒门媳妇 第一百一十章

作者:望江影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7:06: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辞的马车才到了门口,大管家赵福从屋里匆匆忙忙的跑过来迎接,老脸上一脸着急,“大人,您可回来了。”

赵辞见他这样慌张,心里一急,“怎么,是她走了?”

“罗大人没走,是老夫人。今天大人才刚进宫,宫里就让人召了老夫人去,结果快晌午的时候才回来,老夫人就病倒了,现在大夫还在后头看着呢。”

赵辞一听,顿时急了,赶紧急匆匆的进屋,朝后院走去。

后院赵母的屋内,此时正围着一圈人,赵城两口子跪在边上伺候着,罗素也在和大夫沟通,赵林和赵木棉直接趴在床边哭。

其他丫鬟婆子们打热水的打热水,熬药的熬药,忙的脚不点地。赵辞进屋里就看着这个场景,心里一震,“娘!”

赵城听着声音,回头看见赵辞,哭着道,“二弟,你快来看看娘吧。”

赵辞几步走过去,跪在床边看着赵母,“娘……”

赵母满脸发青的躺在床上,眼睛眯着,嘴唇一直在颤抖,像是要说话,又说不出来的样子。

“娘,你怎么了,娘。”赵辞激动的唤道。

赵城哭道,“也不知道宫里说了什么话,娘一下马车就栽倒了,嘴里一直念叨着什么没了。二弟,你说娘这是怎么了?”

赵城一向没什么主见,此时急的团团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辞也有些六神无主,正待让人去请御医来,便见着赵母动了动手指头,幽幽的转醒。

赵母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身边的人,看着床边的赵辞后,悲从中来,哭道,“儿啊,为娘的这些年不是想骗你的啊。”

“娘,您说什么啊,娘,今日可是进宫里被人为难了?”

赵辞内疚不已,原本以为皇上不糊涂,至少不会因着他而连累家人。却不想宫里竟然让人找了母亲进宫。也不知道她在宫里受了怎样的为难。

赵母却惊讶,“你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赵母一时间愣住,脸色恢复了几分,似乎有好转的迹象。罗素赶紧让大夫过去查看。

大夫一番问诊,面容终于松下来,“老夫人刚刚是心火攻心,如今已经回转,只再用些安神的药,休养几日便好。”

听着赵母并无大碍,其他人都松了口气。

赵辞道,“娘,可是受了委屈?”

赵母摇头,脸上一番挣扎,最后要是咬咬牙,红了眼睛。“辞儿,这些年为娘有些事情,一直瞒着你,不曾告诉你。你不是我们赵家的儿子。”

“啊?”赵城等人大惊失色。赵辞也是变了脸色,“娘,您说什么?我怎么会不是赵家的子孙?”

罗素也在边上惊讶不已。以赵母对赵辞的疼爱,完全看不出这不是亲生儿子啊。要不然为啥子赵城这个亲生儿子都没读书,让赵辞这些年读书考取功名呢。

若真是不是亲生的,赵家人这也太厚道了。

赵母哭道,“当年我生下城儿的二弟,那个孩子一落地便没了,你爹把他抱到后山去埋的时候,便发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你,这些年,为娘的一直将你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的养着,便是看着你和大丫这样为难,也不敢说出来,就是不想失去你这个儿子啊。可是如今皇上要治罪,我不能让你和大丫在难做了,便是你不认我,我,我也认了……”

赵辞完全没想到,自己竟然不是赵家的儿子。

毕竟这些年,父母兄长对他十分的爱护,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偏见。如今乍然听到这样的消息,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娘,你说的都是真的?若是为我和素素,娘不必如此。我们便是隐姓埋名,也绝对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而数典忘祖。”

“我说的都是真的!”赵母激动道,“当日包裹你的绸布,我已经让人送到宫里去给了贵妃娘娘了。辞儿啊,你是个好人家的出身,这些年兴许你的家人而已在找你,是为娘的自私,不想让你走。如今你已经大了,便应当认祖归宗了。日后你和大丫就能光明正大的结为夫妇了。”

说完这番话,赵母心里心痛不已。

守了二十多年的秘密,还是这么说出来了,她心里又是一阵的痛,却又觉得松快了许多。

这些年何尝不是自己骗自己,权当自己的儿子没死,一直活着,这样聪慧,是整个赵氏一族的骄傲。每次儿子收到旁人的称赞,她这个做母亲的那样自豪,那样的高兴。如今便是儿子不认自己,这些年,已经足够了。

赵母说了一番话,已经精疲力尽,慢慢的昏睡过去。

赵城和孙丽娘有些不知所措,看着赵辞在床边跪着不说话,也不知道怎么劝。

毕竟这位赵大人,可不是自家二弟了。娘瞒他这些年,没让他认祖归宗,指不定这赵大人心里有没有什么怨恨呢。

倒是赵林和赵木棉还没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毕竟在他们心里,不管二哥是谁家生的,那都是这些年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二哥啊。

罗素也不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她站在边上,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还是有些没反应过来。

过了一会儿,赵城和孙丽娘就去厨房看汤药了。

罗素和赵辞留在房间里照看赵母。

罗素走过去和他一起跪在床边,“娘这是心病,她肯定是担心你不认她了。”

赵辞捂着脸,肩膀微微的颤抖,“养育之恩大于天,就算我不是她亲生的,那又如何,这些年爹娘待我比亲生的还要疼爱。我又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哪里还能不认他们?”

罗素听到赵辞这番话,心里很是欣慰。

她知道,这个时代都是比较注重血脉的延续的。特别是对于认祖归宗这事情很是看重。赵辞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赵家人对他的好,并且感恩,足见他没有那般迂腐。

她伸手,紧紧的抓着赵辞的手,十指相扣。

“娘听到你这话,肯定会很高兴的。不管如何,以后我们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许是已经说开了,赵母心里的郁结反而消散了。睡了两天之后,终于好转过来,连脸色都红润许多。

孙丽娘伺候着喝了汤药,赵母已经能够靠着床说话了。

赵辞一直守在床边从未离开,赵母也一直没和他说话,等用完膳,喝了药之后,见他还跪在边上,赵母才打破平静,“辞儿,这些年你已经很孝顺我了,如今你哥哥已经成亲生子,娘也有了依靠。你若是想回去认祖归宗,娘也是支持你的。你不必担心我这边。”

“娘,此事我已经想通了,在我心里,我就是赵氏子孙。当年若是没有爹和娘,我也活不下来。我这条命就是爹和娘给的。爹娘都不在乎我不是亲生的,我自己又为何要在乎?”

赵母闻言,脸色激动,“你这是说……你不走了?”

赵辞轻轻摇头,“娘,我不走。以后儿子还会留在您身边孝顺的。”

“可你和大丫的事情怎么办,若是你认祖归宗,日后便能和她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

“娘,天下之大,儿子哪里去找他们。再说了,不管是否认祖归宗,我们都会在一起,您不用担心。”

赵母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按着之前薛贵妃所说的。宫里可是容不得自己儿子和大丫这般的。

不过转念一想,也不用担心,自己应将实情禀明了,若是皇上还是不同意儿子和大丫成亲。大不了就让儿子认祖归宗罢了。只是辞儿这本家到底是哪家的,只怕又要费一番波折才能找到了。

十天后,昭武帝派出的人从毗陵县赵家村那边传了消息回来。

实际情形当地人似乎都不清楚,不过二十三年前赵辞出生那一日,确实是有传言说孩子一出生便没了气,出去走一圈,孩子又活过来了。因着这事情很是惊奇,所以是村里一大奇事。后来孩子慢慢长成,比起村里其他孩子看着就是聪明俊秀一些,与常人不同,所以好多人都说这孩子是文曲星转世。果不其然,后来读书高中,如今问起这件事情,好多人就开始旧话重提了。

不过问起赵辞是不是赵家人这件事情,当地的村民就很是激动的了,甚至怒目相视,直接放话,要是谁敢说赵辞不是赵家子孙的,直接乱棍打出。所以赵母所说是否属实,这件事情就无法查实了。

“皇上,薛贵妃娘娘来了。说是有要事禀报。”

昭武帝正在思量,听到薛贵妃来了,心里一松,赶紧召人入内。

薛贵妃穿着黄色的宫装,施施然走了进来。

进了殿内,便赶紧行了一礼。昭武帝道,“爱妃可是为了那赵辞的事情而来?”

“正是,陛下,臣妾又想起一事来,当初侄儿出生的时候,背上又一块紫色的胎记。当时形状很小,可如今若是长至成人,形状应当已经有铜钱大小了……”

后面的话,薛贵妃是自然不好明说让人去查一个大臣的身体了。昭武帝却听出其中的意思,神色一亮,召吴庸去办此事。

看着吴庸出去了,薛贵妃感慨道,“若真是侄儿,臣妾才能对得起家兄了。那赵辞和罗氏的事情,也能迎刃而解了。”

昭武帝心里也是隐隐有些期望。

查出一块胎记的事情自然就简单许多了。才不知道一炷香的时间,派出去的人便传来消息,赵辞的背后却是有一块胎记。形状也如贵妃娘娘所说相似。

薛贵妃当即激动的泪如雨下。回头看着皇上,“陛下,真是臣妾的侄儿。”

翌日,赵辞和赵母便被传召入宫。

赵母经过这些日子的休养,身子已经好了许多了。如今听说又要进宫,脸色又差了几分。

赵辞宽慰道,“娘放心,皇上是明君,不会为难我们的。”

赵母被宽慰了几句,心情也好了一些,又想到反正都到了这个境地了,再差也不会更差了。便也放了心了。

这次两人倒是没有被分开,而是一同去了昭武帝的太极殿。

太极殿里,昭武帝和薛贵妃都在,甚至连齐王李哲都在里面。

看着这阵势,赵母紧张的有些发抖。

赵辞还未来得及行李,薛贵妃已经激动的哭泣出声,“贤儿,你是贤儿啊。”

“……”

赵辞一脸惊诧的看着薛贵妃,不知作何反应。

齐王李哲一脸欣慰的走过来,“文度,没想到你竟然会是舅父的儿子。难怪当初我看着你就觉得亲切呢。”

“殿下,这是……”

李哲笑道,“前日老夫人说出你的身世,母妃便怀疑你是舅父的儿子。所以便让人查访,如今已经证实你果真是舅父之子。文度,你本名叫薛贤。”

赵辞闻言,满心震惊。

赵母也满脸紧张的看着自己儿子,又看着皇帝,“民,民妇就说了,辞儿肯定出是出身大户人家的。那包布不像寻常人家能用的。”

赵母这会子心里是真的震惊了。没想到自己这养大的儿子,竟然会是当今贵妃娘娘兄弟的孩子,这,这也真是不知道祸福啊。

一时又觉得理所当然。儿子如此优秀,一般的百姓人家,哪里生的出这样的孩子来。自然也只能是那皇亲国戚才能生出这样的孩子的。就算是扔到了他们这样的寻常百姓人家,也能长的这样好。

昭武帝走近来,威严的脸色也带着微微的温和,“没想到薛二哥的嫡子还活着,如今长的这般优秀,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晃了几年了,都没有认出来。”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更多的是欣喜,“赵辞,你是定国侯薛楠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子嗣。你本名薛贤,你父当年随朕出征,却不想乱匪趁机进入毗陵,对当地的豪族劫掠,这才让你流落在外多年。你父临终前,一直挂念你,如今,见你长成人,当含笑九泉了。”

薛贵妃也笑道,“贤儿,陛下已经定好吉日,让你认祖归宗,继承薛家。日后你要延续薛氏一族的血脉,撑起薛家的门楣。”

饶是赵辞平日里聪明稳重,此时也是心乱如麻。“可微臣,微臣是赵家子孙……”

“你是薛家子孙。”薛贵妃激动道,“贤儿,你可是薛家唯一的血脉了。”

赵母也赶紧道,“对,辞儿是薛家的血脉,是薛家的。”

赵辞见此,只能默然无语。

很快,宫里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关于赵辞的身世也在北都城权贵上下中流转。

虽然很多人对于赵辞的身世还是抱着怀疑的看法,可是薛贵妃和昭武帝就是认定了赵辞是定国侯薛楠的儿子,其他人的想法自然也没有什么用处。

罗素对于赵辞这身世波折也是唏嘘不已。谁能知道,事情竟然发展成现在这个境地了。

这可是她如何也想不到的。

面对着这些日子进进出出的拜访的人,赵母都是强颜欢笑的接待。罗素看在眼里,也知道赵母这是心里难过。毕竟与谁争,也争不过皇家去了。便是赵辞不乐意认祖归宗,可薛家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薛贵妃怎么可能会让赵辞继续姓赵。只怕和自己这件事情比起来,认祖归宗这件事情更是触了皇家的逆鳞了。

“娘,”等宾客走了之后,罗素端着茶点亲自去看赵母。

赵母正在暗自抹泪,见着罗素进来了,赶紧擦眼泪。“你不要喊我娘了,辞儿都不是我的儿子了,他是定国侯家的儿子。”

“不管如何,您总归是养育他长大的母亲,我和赵辞都认您做娘的。”

“让人听了只怕不妥。”赵母摇头。她心里难过,却也不想给赵辞添麻烦了。毕竟赵辞能有如今的造化实属难得。有了贵妃娘娘这个亲戚,总比认自己做娘的好。

罗素心念一转,半蹲在赵母身前,“娘若是不嫌弃,可认我做义女,日后我和赵辞,还是能堂堂正正的称呼您为娘了。而且这样一来,您不止没少个儿子,还能多个女儿,岂不是两全其美?”

赵母闻言,眼睛一亮,不敢置信的看着罗素,“你说的是当真。当真是认我做娘?”

罗素笑着点头。

以前在赵城的事情上面,她曾经怪过赵母,然后此刻,她真的觉得赵母是个可敬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待不是亲生儿子的赵辞,这些年来比对待亲生的还要疼爱。为了儿子的安危,她宁愿失去儿子,也要说出真相来。如今赵辞要认祖归宗了,她知道争不过,也只是躲在背地里哭,不让赵辞担心。饶是亲生母亲,又有多少能够走到这般的。

她脸色动容道,“只要娘不嫌弃我,愿意认我就是了。”

“愿意,愿意的。”赵母迫不及待道。语气显得很是急促。罗素见状,笑着搂住赵母的胳膊,“娘,你放心吧,日后我和赵辞依然会孝顺您的。”

从赵母屋里出来,罗素正要回自己的院子去,却在半道看着赵辞站在水池边。背影说不出的萧索。

“你看什么呢?”罗素走过去,好奇的看了眼,却发现湖面上什么都没有。此时深秋,很多东之物已经凋零了,看着有几分萧瑟。

赵辞回头,面容变得温柔几分,“你去看过娘了?”

“嗯,”罗素笑着点头,背着手仰着脑袋看着她,“而且娘已经认了我做义女了,日后我可是某人的妹妹。”

赵辞闻言,疑惑的看着她,似乎有几分不相信。

罗素鼓着脸,“你还别不信,明天娘就要告诉大家了。要不是现在特殊时期,她还准备请几桌酒呢。”

赵辞见罗素说的认真,眉头一皱,“胡闹。”

罗素见赵辞生气,反而笑了起来,“你这么着急干什么?”

“你心里明知道的……我们……”赵辞脸色着急。

见赵辞这般紧张,罗素捂着脸笑了起来,“好啦,我认娘做义母,也不碍着你的事情。你可是要认祖归宗的,我认了娘做义母了,你日后也能沾我的光,继续做赵家子孙了。”

听得罗素这样说,赵辞眉头一松,眼中凝结几分动容,两眼直直的看着罗素,只把罗素看的面色红润了,次才道,“素素,谢谢你。”

“谢我做什么?”罗素背着手,看着湖面,“说起来,这件事情我也有责任。若不是我们两……娘也不会说出这些事情了。”

赵辞从背后搂着她的肩膀,“不关你的事情,若是怪,怪我一个人就行了。”

罗素也不和他争这个。有人抢着认错,她也乐的歉然。“好啊,你可记得,都是你的错,以后你可得补偿我们。”

“嗯。”赵辞语带笑意的应了。

两人静默了一会儿,罗素正享受着这难得甜蜜的时光,赵辞却突然道,“素素,这件事情了结后,我们便去海州吧。”

“啊?”罗素惊讶的转身看着他,“你去海州做什么啊,你认祖归宗之后,我们的事情也没有影响了啊,干什么还要远走?”

“我想去你说的那个地方看看了。”

“北都不好吗?人家当官可都想留在这天子脚下呢。”罗素可没忘记,赵辞还是属于齐王一党的,现在有是齐王的表兄,以后机会更多了,真是远走,他可真的毫无眷念?

赵辞却轻笑了一下,“哪里当官都是为了百姓,在海州也一样可以。”又问罗素,“还是你想留在北都?”

“才不是!”罗素立马否定,见赵辞一脸果然如此的样子,她又有些恼羞成怒的瞪了他一眼,“要不是你骗我回来,我都准备在海州养老的。我告诉你,那地方可真是养老的好地方呢。不止风景好,吃的也多。”

赵辞低下身子,在她耳边道,“还有离北都最远。”

罗素惊讶的看着赵辞。

赵辞知道她明白自己心里所想了,等事情了结,我们就去海州。若是娘和大哥不愿意去,便安排他们回赵家村。有族人照顾他们,不会有事的。”

罗素抿着唇,轻轻点头。

虽然不知道赵辞为什么会突然有这种想法,不过她知道,赵辞心思缜密,既然有这样的想法了,肯定是有不得已的原因的。

昭武帝很快就在正式下旨,承认了赵辞改姓归宗,继承薛家门楣,且承袭定国侯爵位。另外念及赵家对赵辞的养育之恩,便更姓不改名。

对此朝野上下又是一番歌功颂德。当然,赵母对这个结果也很是高兴。不管儿子姓什么,还是她的辞儿。

薛贵妃作为姑母,亲自主持了归宗仪式。由此奠定了薛辞在薛家的地位,连薛家的族长,都不敢在对赵辞的来历有任何的怀疑。

至此,赵辞改名为薛辞,承袭定国侯。

不过月余,皇帝便亲自下旨为定国侯薛辞赐婚,这件事情本也是常事,不过朝野上下得知这被赐婚之人的身份后,纷纷大吃一惊。

当朝的罗司农,可为天下闻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

可这人还有一个身份呢——和离之妇。简而言之就是嫁过人的女人。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被休的女人。

嫁给贵妃娘娘的亲侄子,这事情可真是够劲爆的。

要说这罗大人本身功劳颇多,也是一位难得的巾帼女子了,仔细一想,也配得起这些侯门了。可偏偏问题是,这位定国侯之前,可还是罗大人的小叔子呢。

这事情一出,一些御史大夫就在朝堂之上开始撞柱反对。

昭武帝冷眼看了半天,等闹腾完了,直接道,“定国侯薛辞认祖归宗,乃是薛家子孙,在赵家只是寄居而已。既然是薛家子孙,和赵家又有何干洗,如何称得上是违背伦常?尔等如此反对,莫不是怀疑朕的旨意?”

听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他大臣们自然会意,赶紧拍马的拍马,附和的附和。

要撞柱子的御史大夫也不敢继续胡闹了。毕竟阻止嫂子和小叔子成亲确实是他们的本分,可是怀疑圣上的旨意这个黑锅,他们可不能背。于是一个个的都静默不语,算是默认了。

大婚当日,罗素是从罗家的府邸出阁的。

罗老根和罗母刘氏早早的就被接到了北都城,帮着主持闺女的婚事。

说是主持婚事,其实也就是打打酱油罢了。这大户人家的嫁娶事宜他们也不清楚,都是交给管事的去做。罗老根和刘氏则在里面掺合几句罢了。

对于自家闺女终于要出阁这件事情,两口子自然是十分欢喜的。而且这成亲的对象还是他们一向十分喜欢的赵辞更是欢喜的不得了。

至于赵辞和罗素之前的关系,刘氏和罗老根就不考虑了。不是听说连皇帝老爷都说了吗,赵辞是寄居在赵家的,现在已经改名薛辞了。皇帝老爷的话,那还能有假的?

“闺女啊,你日后嫁人了,可要好好的相夫教子了。”第二次嫁闺女,刘母已经没像第一次那样哭哭啼啼的了。这些年闺女虽然没嫁人,可也没在身边,她已经习惯了。而且闺女现在过的越来越好,以后嫁给那样的好夫婿,她和罗老根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哭得出来啊。只是担心自己闺女太要强了,以后夫妻之间少不得要吵吵闹闹的。

罗素搂着刘母,母女二人紧紧的挨着,“娘,你和爹跟着我一起吧,”

“那哪里行的,谁也没听说过娘家爹娘还跟着出阁的女儿过日子的。再说了,家里现在日子过的好,村里人别提多羡慕我们了。我和你爹在县里的铺子生意也好,小虎现在虽然读书马马虎虎的,可算数不错,算盘也打的好,以后是个做生意的料子,养我和你爹可不会有问题。再说了,奉养爹娘是他这做儿子的责任,你就不用操心了。”

刘氏现在小日子过的十分的滋润,可不想再挪窝了。更不想因着给闺女添麻烦,而让闺女夫家生了嫌隙。

罗素也知道老人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就像赵母那样,都不愿意跟着他们去海州,都想回毗陵老家去生活了。

想着日后只有她和赵辞在那边,心里也有几分失望。不过,她也不能为了自己,就让老人背井离乡了。

说来说去,还是交通不便啊。

罗素叹气。

母女二人正在说话,外间一片的喜乐之声。

刘氏一惊一乍,“哎呀,迎亲的来了,赶紧的,这可该怎么办?”

好在旁边的老妈子很是专业,不急不慢的盖盖头,吩咐丫头前面去领男方那边的迎亲的人过来。

在一片鞭炮和喜乐声中,罗素被喜事嬷嬷背上了轿子。

等花轿起来,迎亲的队伍开始走动的时候,罗素终于猛然的意识到,自己这次是真的成亲了。不是被动的由着命运的安排嫁给一个陌生人,而是和自己心爱的人,结下白首之约。

她偷偷的嫌弃一点点门帘,隐隐约约看着队伍最前面,骑着高高白马的赵辞。

真的成亲了!

罗素心里愉悦的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

昭武帝作为赐婚的长者,很是给面子的做了一次主婚人。薛贵妃作为薛辞的姑母,自然也亲临定国侯府。

有皇帝和贵妃娘娘镇场子,江楼一众原本还准备闹闹洞房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吃完酒都灰溜溜的跟着自家老爹屁股后面,一点心思都没不敢想。

饶是如此,赵辞也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一身酒气的回到了洞房里。

嬷嬷和丫鬟们伺候着去了酒气,才纷纷退了出去。

赵辞站在屋子中间,看着大红色的蜡烛,喜字,还有喜气的床铺,床铺上端坐的那个人……心里止不住的激动,眼里竟然没来由的有些发热。

这些场景,曾经都只能出现在梦里。

像是担心惊扰了这个梦,他慢慢的走过去,走到床边,才动作轻慢的挑起了新娘头上的盖头。

几乎是一瞬间,罗素抬起头来,两人视线相对,良久,罗素终于退败,不好意思的低头看床铺。

她正有些懊恼自己不争气,便被赵辞紧紧的搂住。

“我是不是在做梦。”赵辞声音轻柔,“我一直做这个梦,做了好多次。每次醒来,都只剩下满室空寂。”

罗素知道,他说的,是曾经两人相对却不能相爱的时日,亦或是自己远走海州的那些日日夜夜。

她心里一酸,紧紧的搂着赵辞,“不是梦,我们成亲了。”

赵辞闻言,眯着眼睛满足的笑了起来。

“你是我的妻子了,名正言顺的妻子。”赵辞伸手,将罗素的手牵起,放到自己的唇边轻轻的吻着。

罗素紧张起来,心道男人真是变化太快。以前赵辞可是一个纯情的小正太来着。这才恋爱多久啊,这些调—情的手段就都会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

她正胡思乱想,身上突然一亮,清醒过来,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躺在床上,衣襟也都被揭开,某人正笨拙的在她身上亲着。

罗素羞的浑身发烫,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以前电视剧里看的那些技巧,现在在大脑里也完全无影无踪了。只能随着本能的颤抖,最后仅存一丝理智的时候,发现床帐竟然还没放下来,只得颤抖道,“床幔……还没,放下来。”

一手继续作战,一手一伸,拉了一下床脚的线头,床幔便放了下来,遮住了满室春光。

屋内红烛燃得正旺,一直到天将大亮的时候,才彻底燃尽。

大婚之后,赵辞和罗素便在府上闭门谢客,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这让太子一党都有些不明所以。毕竟赵辞之前就是朝中新秀,在民间也颇有名望。如今又是开国功臣定国侯一脉,此时就应该开始为齐王奔走效劳了,却没想到这位竟然按兵不动,看样子还真是有些不理世事的样子。

就在这些人以为赵辞还有后招的时候,赵辞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事情——主动要求期前往海州。

海州的刘知州如今年岁已高,早就该退任了。原本是因着没人去,所以准备让这位一直到干不动的时候再说的,如今赵辞这位年轻俊才主动去了,其他大臣们自然喜闻乐见了。

不过昭武帝却不大高兴,早朝后只单独召见了赵辞。

也不知道两人在御书房里说了什么,没两天,昭武帝竟然下旨,封了赵辞为海州知州,管理海州全境。另外将海州作为定国侯封地。

“你到底和皇上说了什么啊,他竟然会放咱们两远走?”

路上,罗素终于忍不住的问起了这件事情。

之前在北都城人多眼杂的,好多事情她可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埋在心里,如今终于离开是非之地了,她也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赵辞靠在马车里看书,见罗素满脸好奇,他轻轻一笑,“没什么,我只和皇上说了两个字。“

罗素疑惑,挑眉道,“哪两个子,威力这么大?”

“为难。”

罗素先是不解,仔细一想,突然明白过来。若说之前赵辞是被齐王举荐,属于齐王一脉的,可是倾向也不是这般明显,还能带着几分明哲保身的考虑,现在的赵辞,确实无路可退了。若是留在北都城,为了齐王的事情,只得奋力一搏,到时候要么就是北都城乱七八糟的,要么就是赵辞丢命。这只怕都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你说,皇上会想要谁做他的继承人啊?”

“皇上是明君,自然是选能者了,不过不管是谁,和咱们也没关系了。“赵辞一脸云淡风轻道。

“也对。”罗素点头,又想起海州还有个让人讨厌的人呢。冷笑道,”嘿嘿,咱们这次去了海州就好了,要是那个花容还在,我得好好的教训教训他。谁让他以前干那些缺德事的,还骗我。”

赵辞笑,“这些事情你可别i怪他。他也是个可怜之人。”

“他可怜?”

赵辞将书房到小桌子上,帮着自己和罗素倒了杯茶,“你以为当初川州的时候,我选择让他在川州占地盘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他投奔了齐王吗?虽然良禽择木,可是也有墙头草的嫌疑啊。”

赵辞摇头,“若他所作所为,是为了他真正的主子呢?”

“你是说,他还有别的主子?谁还能便太子和齐王更厉害啊——”罗素突然面露惊讶,“你不会说的是,是皇……”

“嗯。这件事情也是我无意中知道的。当初我像皇上提出过,在大周发展商道。皇上表面上也推行政令,可是毕竟不曾放心,所以便找上了花容,通过花容,控制大周商业。所以你在海州发展商业后,花容便也过去了。可是皇上毕竟要维持颜面,不能让世家豪族知道这些事情,所以花容只能背着骂名了。你说,他是不是可怜?”

“这么说来,还真是有些可怜。”罗素唏嘘道。“可我还是挺讨厌他。”

赵辞端着茶递到她嘴边,让她抿了一口,笑道,“这个我支持你。”

罗素听出他这话里的醋意,笑着扑过去拧着他的脸颊,“你可不许瞎想,要不然自己睡书房去。”

赵辞赶紧伸手搂着她,“夫人都投怀送抱了,我再让夫人独守空闺岂不是太不厚道了?”

罗素被他这话抵得面红耳赤的,伸手推他,“放开!”

“不放。”赵辞笑着摇头,脸上得意洋洋。

“放开!!”罗素声音加重。

赵辞笑弯了眼,“到我怀里了,怎么可能放开。”他看着罗素,面色更加柔和,“素素,日后我们在海州,白首偕老。以后,我再也不放开你。”

罗素闻言,软下身子,面容温柔的靠在赵辞的怀里,“好。”好不容易才在一起,以后可不能让他放开了。

马车通往海州的路上,离着北都城渐行渐远……

全文完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