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一卷并州风云 第五十三章去而复返

为什么蔡昭姬去而复返呢?这就要从路上说起了。

话说蔡昭姬和韩成告别以后,坐着马车往常山郡的方向而去。

虽然蔡昭姬也不想和韩成分离,但是只能想想。

韩成是要打仗,蔡昭姬可不能在其身后拖累韩成,所以听从了韩成的建议,回常山郡等待消息。

马车内,除了蔡昭姬,还有个活泼可爱的小丫鬟小莲子。小莲子对着蔡昭姬说道:“小姐,我们为什么要回常山郡啊?我感觉在平城县就挺好的啊。奋武将军对小姐是真心的喜欢,小莲子能看得出来。”

蔡昭姬心里很乱,一板一眼的对着小莲子说道:“小莲子,从我记事起,你就一直跟随着我,我把你当成情同手足的姐妹。

但是从现在起,我要告诉你,我现在是韩家的人了,一切要以韩家为主,不该说的不能说,不该问的你也不要问。

将军让我们回常山郡,自有将军的打算,不是你所能过问的。”

小莲子从小到大,第一次听到蔡昭姬这么认真地和自己说事情,眼中含着泪水,但不能让泪水从眼眶中掉出来。

活泼可爱的小少女瞬间变成了委屈的待哭女,蔡昭姬有点不忍心,但也只能静静的看着,毕竟从今天开始,必须要让小莲子知道规矩。

若以后在韩府中小莲子闯了祸,也许韩成会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追究,但是别人呢?

诺大的韩府中,除了自己,可还有别人。毕竟按照韩成现在的发展,至少要有好几个女人。

蔡昭姬在马车中教育小莲子的同时

张郃对着一名青龙营的士兵大声呵斥道:“主公的事,也是你敢议论的?来人,将这个议论主公的士兵推下去斩首示众。”

话音刚落,张郃的两名亲卫对着一名青龙营士兵合围了过去。

蔡昭姬的马车中很安静,突然听到张郃如同炸雷一般的声音,就显得格外刺耳。

军队上的事情,蔡昭姬本不想多管,但听到“主公”,“斩首”等字眼的时候,再淡定的蔡昭姬也坐不住了,只能打开车帘,对着车门外的军队喊道:“刀下留人,张校尉,能和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张郃,是有大才华的人。

虽然韩成当时偶然碰到张郃并诚心收服此人。主要是知道其以后的名声—后世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将”之一,只要稍微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韩成发现,张郃此人确实优秀,除了武艺方面上的悟性稍微差了一点之外,别的方面堪陈完美。

无论是率军打仗,固守城池;还是带兵突袭,听令行事,张郃皆是上上人选。

也正因为如此,韩成才放心大胆的让张郃护送蔡昭姬回常山郡。

但是,不说并不代表没有意见。

南匈奴南下的消息在军中早已传开,此时的雁门关正是双方交战之地。身为汉族的大好儿郎,看到南匈奴族欺凌我汉家百姓,无不怒火中烧的。

张郃也想参加雁门关的战斗,和那些南匈奴的人一较高下,不仅为那份小小的军俸,只为内心深处那份身为汉族人的骄傲。

正是这份骄傲,让张郃有了不满。

打仗之时,自己却被安排送一女子回家,虽然这其中是主公的信任,但内心深处不得劲。但军令如山,张郃也只能听令行事。

正在张郃心中郁闷之时,忽听到士兵丁梁议论主公韩成的做法。

心中怒火起:在自己的军中违禁议论主公,当自己的军令是摆设吗?

遂发生了刚才的一幕,直到被蔡昭姬喝止。

张郃骑马来到蔡昭姬的车前,对着蔡昭姬行一军礼,说道:“禀主母,这个士兵违反军纪,私自谈论主公之事,按令当斩。”

蔡昭姬听到只是说了几句韩成的话就要杀头,主要是还不知道是好话坏话,内心不忍,对着张郃说道:“军中之事,妾身本不应干涉,但能否让妾身听听这个士兵说了什么,若真的说了什么过分的话,再斩不迟。”

张郃明显的能听出蔡昭姬的话中替这个士兵的求情之意,只是军中尚无如此先例,不知如何是好?

心中想道:“算了,就听主母的吧,毕竟自己刚才也没听清。”

张郃对着亲兵挥了挥手,亲兵便将丁梁带了过来,张郃对着这个士兵严厉的说道:“将你刚才谈论主公的话,再说一遍。如果和刚才说的有半分不一样,我立马一刀砍了你。”

丁梁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挺着脖子,昂着头说道:“我丁梁大好男儿,敢说敢做,从不说假话。

我认为主公主次让我们青龙营护送蔡昭姬回常山郡是错误的行为。”

蔡昭姬一听,韩成错了,哼,这个士兵更不能留了,遂心中杀机渐起。

蔡昭姬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周围的士兵都看着呢。只能将火气收了收,说道。

“你说主公错了,我给你一个机会。正好各位将士都在这,让大家评评理,看主公错在哪?”蔡昭姬的心中,从不认为韩成会犯错。

丁梁还是那副“杠子头”的模样,说道:“主公刚一组建青龙营的时候,我便是其中的士兵,对青龙营了如指掌。

说句实话,我青龙营虽然全是骑兵,天天操练,但作战能力依旧不如南匈奴骑兵,但要胜于其他兵种。

南匈奴这次南下,必将倾其所有能动用的力量来攻打雁门关。

我青龙营身为主公最精锐的部队,到现在也就五千余人,全力对敌尚且不足,更在这时,派出我等五百余人护送蔡昭姬回常山郡,这不是变相的削弱自己的力量吗?

我个人认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从雁门郡到常山郡一路都是我们的地盘,没有必要动用我们这最精锐的力量,只需派出三百新兵,二百老兵即可完成任务,所以我说主公错了。”

丁梁在诉说的同时,蔡昭姬也在认真地听着,当知道韩成为了护送自己,派出最精锐的军队的十分之一时,内心颇为感动。

思量一番后,对着丁梁说道:“你所说之事,我记下了,我不懂军中规矩,还是请张郃校尉处罚你。”

然后又对张郃说道:“张校尉,麻烦你带领我们回雁门关吧,我不回常山郡了,我有话要和奋武将军说。”然后顿了一顿,又说道:“军中之事,我不好插言,但我认为此时斩了这个士兵并不是最好的时机,我建议回雁门关后请奋武将军定夺。”

张郃一听,主母要回雁门关了,自己可以和南匈奴打仗了,内心有点小激动,对这个士兵的做法充满了感激。

对着蔡昭姬说道:“请主母回车内,卑职这就率军返回。”

......

当韩成骑马出城,来到蔡昭姬的身旁,满怀关心的问道:“昭姬,怎么了?不是说好回常山郡的吗?你怎么回来了?”

蔡昭姬说道:“将军,你对我的恩情,昭姬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你对昭姬太好了,昭姬无以为报,只能用这残躯,陪伴将军左右。”

韩成蒙了,虽说小别胜新婚,但这是不是胜的有点大。

对着张郃说道:“儁乂,你来说说怎么回事?”

张郃便将路上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韩成异常气愤的说道:“儁乂,将这个多嘴的士兵,给我拿下砍了。”

长史沮授跟在韩成身后,匆匆赶到,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对着韩成说道:“将军且慢,我感觉此子并无恶意。说到底还是为了将军着想,若将军这样就把他杀了,会寒了别的士兵们的心的。他们会觉得将军不够仁义啊。”

韩成可不是那种不听劝的人,仔细一想,确实是自己的命令下的过于着急了,于是有重新对着张郃说道:“军令如山,此子擅自议论将军,罚军棍二十;然此子心系战争成败,实为对本将军的忠心,故二十军棍改为十军棍,赏黄金十两,升迁一级。”

蔡昭姬看着韩成如此开明,心道:一代明主都是这样的吧。

韩成说完这些话后,对着蔡昭姬说道:“昭姬,你不想回常山郡就算了,我不逼你,但你只能呆在平城县,雁门关是军事重地,现在更是作战的非常时期,你不能来。”

蔡昭姬见韩成明白自己的心思,第一次觉得有人懂了自己的内心,碰到了内心深处的那根弦。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蔡昭姬一本正经的对着韩成说道:“将军放心,昭姬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置大事于不顾,若将军旗开得胜,我在平城县韩府摆酒相迎;若将军不幸战败,我绝不多活一日。”

韩成不知说什么好,只能静静地看着蔡昭姬。

此景正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爱,两处愁;此情无计可消除,在眉头,也在心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