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三百八十三章荆州之战(七)

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三百八十三章荆州之战(七)

作者:妙时尊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时的大汉天下,由五方诸侯瓜分。这五方诸侯的势力有强有弱,并不相同。

若将此时的五方诸侯做个比喻,北方的曹操和韩成,势力最为强大,可以称之为两头猛虎。

他们的势力之所以如此强大,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之外,和北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这时候的北方,人口密集,人才众多,长江以南的诸侯是可望而不可及啊!

位于江东的孙权,最多可以称之为一只饿狼。

因为这时候的南方,并不是现在的南方,发展程度很一般。不论是粮食的产量,还是人才的多寡,和北方相差甚远。

若没有长江这道天堑,凭着孙权从父兄手中继承的那点势力,怎能让他如此安稳的掌握住扬州六郡?

单只猛虎可霸天下,但单只饿狼,最后大多是饿死的结局。

群狼可战猛虎,但若一只饿狼和一头猛虎相争,可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至于最后的荆州和益州,连只饿狼也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是‘两条看门狗’而已。

是而,对孙权这只不上不下的‘饿狼’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北方的两头两虎不断相争,保持平衡;让南方的两条狗不断相斗,互有损伤,然后从中得利。

打的越久,孙权是越有利!

关于荆州的归属,孙权是真的不用着急,这个时候出兵,真的不是最佳时机。

即使刘备的能力再强,在和刘琮进行一番大战之后,也必然是个元气大伤的局面。

到那时候在动手,岂不更加省力?

然而,这天下的诸侯,有几个能等的起,又有几个能看的清。

从刚一开始之时,周瑜就明白了这些,故而建议孙权出兵北上,进攻徐州。

一是让两头虎继续相争;二是让两只狗继续相斗。

但孙权不会这么想啊。

在孙权的心中,他自己也是一头‘猛虎’。应该和曹操、韩成两人,平起平坐。故而一时间犹豫不决。

直到曹操的使者王朗到来之后,孙权才同意了周瑜的建议。

但是,韩成的一封诏书,又让孙权再次改变了主意了。

至于这一次的出兵讨论,周瑜并没有据理力争。

因为他知道,争了也没什么用,他是争不过的。

论领兵打仗,十个张昭也不是自己的对手;但论言辞犀利,十个自己也不是张昭的对手。

但说到底,让周瑜放弃最后争论的人,却是鲁肃。

......

鲁肃,字子敬。

年少之时,便和周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时的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便带数百人来拜访,并请他资助一些粮食。

当时,鲁肃的家中有两个圆形的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斗米。

当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时,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将其赠给了周瑜。

经过此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便主动与他相交,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

孙权听后,十分高兴,便约见了鲁肃。

经过一番交谈,孙权见识了鲁肃的长远目光,便对其委以重任。

周瑜领兵在外,固守城池,坚守四方;鲁肃立于朝堂之上,为孙权制定战略方针。

两人相辅相成,成为江东的一段佳话!

......

在张扬随军中部将前往建业县的路上,鲁肃便早早地得到了周瑜的消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鲁肃便给周瑜写了一封信。

信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周瑜放宽心。张扬的到来,是大势所趋,劝周瑜不要和孙权‘硬抗’了。

自己会想出中间之策,解决徐州的威胁。

正因为鲁肃的这封信,周瑜才放弃了和孙权的‘硬抗’之举,乖乖地听从孙权的命令,带兵进攻荆州江夏郡了。

而鲁肃,也成为江东的使者,出使太原县,索要徐州之地。

若事能成,则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徐州南侧几县之地;若事不能成,则给周瑜提供了一个进军徐州的理由。

周瑜从孙权的府**来,在回到长江南岸的军营的路上,便想清楚了这些。

心中不由地感叹道:“子敬,江东的支柱也!”

三日之内,江东军从吴郡出发,昼歇夜行,一路向西的,经九江郡,丹阳郡,终于到达了江夏郡的边境。

兵贵神速,周瑜是一刻也不敢耽误。

毕竟,孙权被任命为荆州牧的消息,很快便能传遍天下。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的小心谨慎,定然会在江夏郡内调兵遣将,提前做好准备。

越早的赶到江夏郡,在战争中就能越发的占据了先机。

......

江夏郡的郡治西陵县,距离平春县的距离并不远,快马加鞭,一个半时辰就能到达。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便在此处坐镇。

原来,诸葛亮得到霍峻的消息之后,始终对自己背后的江东军放心不下,便亲自来到此处。

万一平春县的荆州水军大营有变,自己也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一日之后,前方果然传来消息:“江东军的三万先锋大军,在凌统和黄盖的率领之下,朝着江夏郡杀来。最多还有一个时辰,就会杀到我方水军大营。”

听到这个消息,诸葛亮面不改色地对着传令兵说道:“传我军令,三军不得妄动!探马再探!”

待传令兵走后,诸葛亮身边的一年轻文士对着诸葛亮不解地问道:“军师,江东军已经大军压境了。为何你还不让我们妄动呢?

毕竟我们这里和平春县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若前方大营支撑不住了,我们在出兵援助。那时候,一切都晚了啊!”

此子不是别人,正是马良。

马良,字季常,荆州南郡宜城县人士。

因马良兄弟五人在当地颇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的,又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同时,也有了“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刘备听其大名,便借用刘琦之名,征召其为自己所用。

到了刘备的阵营中,刘备便让诸葛亮接见了他。

同是年轻人,有话说!

但诸葛亮的绝世才华,对马良来说,是惊为天人。

是而,接见之后,马良便主动要求在诸葛亮的身边学习一二。

年轻人谦虚好学,是个不错的品质。

故而刘备便同意了马良的请求,并对马良格外器重。

诸葛亮听了马良的问话之后,并不生气,反而耐心地对其说道:“季常,战争不是小事,动不动就是几百几千条性命。故而,一定要谋定而后动。

霍仲邈此人,做事小心谨慎,而且此时他的手中,尚有水军两万余人。别说三万江东军先锋了,就算是五万江东大军,想拿下平春县的水军大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听说,此次江东军的主帅乃是周瑜,此人智谋绝顶,不容小觑!故而,我要保持手中的有限兵力,观察其下一步的动作。

好及时做出应对之策,是而不能在此时出兵援助平春县了。”

马良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之后,面露羞愧之色。

自己熟读了几本兵书之后,就以为自己能百战百胜了。

今天才知道,书中和现实,相差甚远!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啊!

......

与此同时,平春县荆州水军大营中,主将霍峻看着面前的渐渐逼近的江东军,一脸凝重之色。

军师诸葛亮的命令,已经传到了他的军中。对此消息,他并没有一丝意外。

前几日,主公刘备的贴身大将陈到来到自己的营中,带走了大营中的一万水军。

这已经说明了主公的防御兵力不足,四处捉襟见肘啊!其实仔细算算,主公刘备的手中,此时也没多少兵马啊。

刘表在时,对刘备手中的人马控制的就十分严格;当刘琦当了江夏郡太守,刘备才渐渐有了自己的人马。然而,这短短一年之间的时间,刘备的人马又能增加多少呢?

此时,刘备又在南郡和刘琮军大战着,主力大军一时抽不开身,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哪里还能有援军?

若非要算的话,大概只剩下军师诸葛亮身边的那一万人马了。那是军师最后保命的手段,怎么能轻易动用呢?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为主公等人分担忧愁。是而,这个时候,自己一定要听令行事,守住大营。

虽然对面的江东军,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我霍峻是好欺负的吗?

霍峻收起了思绪,对着自己手下的将士们下令道:“弓箭手们,先借助大营里的防御工事,隐藏好身形。待江东军的巨石过后,士兵攻营之时,方可还击!”

霍峻的话音刚落,江东军的战船之上,便有数不清的士兵纷纷现身。一块块巨石,在巨大的投石机的作用之下,朝着荆州水军的大营飞来。

因为霍峻提醒的及时,一片‘石雨’过后,荆州水军的损失微乎其微。

然而,有几名刚刚加入荆州水军的新兵,看到‘石雨’过后,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便在一阵欢呼雀跃之后,从防御工事里跑了出来,想要观察江东军战船的情况。

殊不知,第二轮‘石雨’再次袭来,这几名新兵瞬间变成了肉泥。

霍峻看到之后,面色严峻地对着剩余的士兵们说道:“你们都看看,这就是不听军令的下场!大家引以为戒吧!我们家中都有父母孩子,生命很宝贵的,不要轻易浪费啊!”

几个呼吸的时间过后,霍峻的声音再次响起:“大家也莫要紧张!对方攻营,一定要先用巨石压制我们。但他们战船携带的巨石有限,用不了多久的。一会儿,大家请听我号令,同时放箭,防止江东军的士兵靠近。”

有了几名新兵的‘前车之鉴’,荆州军的将士自然老实了许多,纷纷听令行事!

果不其然,‘石雨’下了五轮之后,便结束了。

江东军的士兵放下了‘踏桥’,朝着荆州军的大营攻来。

霍峻见时机成熟,对着自己的士兵们下令道:“放箭!”

一时间,箭如雨下,江东军损失惨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