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二百九十五章都是那些面子上的‘事’

半个时辰之后,曹操的这座府邸。

议事厅还是这个议事厅,主座上坐着的人还是曹操,但下面的人,却已经不在是‘小眼睛’的郭图了。

换成了曹操最为依仗的六大谋臣—荀彧,贾诩,郭嘉,荀攸,程昱,刘晔。

只听曹操豪气万丈地说道:“诸位,并州的韩成和冀州的袁绍正在幽州渔阳郡渔阳县大战。

无论是韩成还是袁绍,都在渔阳县的周围布下了大量的人马。

对我们来说,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今天叫大家前来,就是一起商讨一下,我们是否出兵?

若出兵的话,对哪方出兵好?”

在曹操说话之间,曹操的眼神有意无意地扫视着下方的众人。

曹操话音刚落,‘大管家’荀彧便立即站了起来。

荀彧此人,智力超群,能力出众。不仅能为曹操出谋划策,带兵作战,而且处理事务也是一把好手,乃是曹操最信任之人。

曹操每次出征作战时,都是将荀彧留在许昌县里守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曹操现在的势力,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荀彧的功劳的。

故而称荀彧为‘大管家’,一点也不为过。

只见站起来的荀彧郑重其事地对着众人说道:“明公的想法,正是我的想法。现在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但我身为长史,职责所在,有些事情,是需要告诉大家。

虽然我们此时有四州之地,但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我们控制的人口数并没有冀州的袁绍多。

但即使这样,我们的粮食产粮还是入不敷出的。

之所以此时的我们能够将将的自给自足,还是因为主公的英明决定—实行‘屯田制’。

要不然,我们现在的处境更加困难。

额,话有点多了,但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我们此时的现况,然后在制定出兵计划。

别绞尽脑汁的制定了出兵计划,再无兵可用!

岂不是白费功夫?”

众人听后,一脸无奈之色。

“说了这么一大堆话,却没说能有多少兵可用,岂不是相当于没说?”

但碍于荀彧的威严所在,众人只能乖乖的等着。

因为,有人会替他们问的。

果不其然,曹操赞许地看了荀彧一眼后,便平静地说道:“文若,你直接和大家说说,我们能出多少人马就行了!”

荀彧面带愧意地说道:“我们此番可用的人马最多有三万。只是这三万人马的粮草,最多能提供一个月。”

众人听后,心中大惊。

“只知道己方粮食短缺,竟然不知道是如此的紧张之势。”

包括曹操,都是一副很意外的样子。

至于是装的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就没人能知道了。

毕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级别越高,越会演戏’。

待荀彧说完之后,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

荀攸发声道:“明公,青州是个不错的地方,不仅土地肥沃,而且人口众多。

现在的青州刺史袁谭,已经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东莱郡的奋武军上了。

若我们能趁机出兵,必然能出其不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会有一个不错的收获。

而且三万人马,一个月的时间,也足够用了。”

曹操听后,微微地点了点头。

青州,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向。

待荀攸说完之后,程昱立即出声道:“属下有不同的意见。

单论人口的数量和土地的肥沃程度,我觉得冀州更胜一筹。

既然要发兵,何必舍近求远的攻打青州?攻打冀州,效果不是更好?”

随后,刘晔也出声道:“属下同意程军师的建议。”

对于程昱和刘晔的建议,曹操并没有表现出反对的意思,也没有表现出同意的意思。

过了一会儿,曹操对着厅中没有说话的两人问道:“文和,奉孝,你两人有什么建议?”

郭嘉见曹操问到了自己,便咧嘴一笑,对着曹操说道:

“主公,我觉得我和贾诩军师的想法是一样的。

为了验证我的猜测,可否让我和贾诩军师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折叠起来,一起交给您看?”

曹操微微一笑,对着郭嘉说道:“就你的毛病多。”

然后又对着贾诩问道:“文和,这次给我个面子,依他所言,如何?”

贾诩面无表情的回道:“属下听明公的。”

话罢,贾诩和郭嘉分别来到桌子旁边,在空白的白纸上写出了一个地名,然后将纸折叠了起来,交给曹操。

曹操看后,欣然一笑,说道:“最知我心意者,莫过于文和和奉孝!

其余诸位,虽然你们的建议也很不错,但你们忘记了一件事情。

此时的我们和袁绍还是盟友关系,若我撕破脸皮地攻打他,我将如何取信于天下人?”

荀攸,程昱,刘晔听后,皆出列,然后低头说道:“属下谋划不周,请主公问罪!”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不用这样!你们的方案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没考虑到这一层罢了,不算是过错。

以后多考虑考虑就是了。今天就先到这里,你们都退下吧!”

六人听曹操下了‘逐客令’,齐声说道:“属下告退!”

当六人将要退出议事厅门口之时,曹操又出言道:“文若先留一下!”

荀彧当即停住了脚步。

待其余五人走后,荀彧拱了拱手,说道:“恭喜主公,拥有两名‘称心如意’的谋臣。”

曹操莞尔一笑,说道:“文若,你说错了,不是两名,是三名!你猜猜,除了他俩还有谁?”

荀彧轻松万分地说道:“那还用猜,就是我呗。谢主公夸奖!”

曹操也是轻松地说道:“呵,你还真不谦虚!既然你猜的这么准,那你说说,贾诩和郭嘉写的地方是哪里?”

荀彧立即回道:“若属下所料不错的话,他俩写的应该是南阳郡!”

曹操故作吃惊地说道:“不错哦,又猜准了!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啊!你说,他俩是知道我的心思呢?还是看到了我给你使的眼色,故意这么说的?”

荀彧淡定地回道:“依属下之见,郭嘉是懂你的心思,而贾诩应该是‘精于世故’,推测出来的。”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

然后冷不丁的问道:“文若啊,你说你们六个人中,谁的智力最高啊?”

荀彧心惊:“这可是个送命题!无论说谁,都会得罪自负的曹操。”

但荀彧并不怕,跟从曹操这么久,这点应对的能力,还是有的。

于是乎,荀彧面不改色的说道:“我觉得主公的智力最高!”

曹操再次大笑,说道:“文若啊,你绝对是我曹操的手下中,最狡猾的那个!”

荀彧一脸正经的说道:“属下襟怀坦白。不敢当此评价!”

曹操说道:“哈哈,好吧!你说是就是了!先回去吧,今天也累了!明日好好的给吾安排出征之事。”

然后喃喃道:“刘玄德,这次我让你插翅难飞。”

荀彧退出曹操的府邸之后,回想起刚刚议事厅发生的事情,一阵后怕啊。

看似这一切平平淡淡,实际上,波涛汹涌。

一开始,曹操给自己使得眼色,是想让自己帮助他试探众谋士对待出兵的态度。结果,被懂心思的郭嘉和‘精于世故’的贾诩猜中了。

于是乎,曹操便借此机会,将其余众人训了一顿。

让其余众人的矛头指向贾诩和郭嘉。

这是很聪明的平衡之术。

训斥众人的理由是他们不将道义,实际上,众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曹操是个讲道义的人?

要是曹操此时能调动十万大军,还能不打冀州?白白的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开玩笑呢?

之所以不打,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兵!

至于将自己留下,表面上是问自己郭嘉和贾诩能不能懂他的心思,经得起这些考验;

实际上,则是在考察自己,看自己是不是还想以前那么的忠诚。

要不是自己急中生智,这凉子,就结下了!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

真是大实话啊!

其实说到底,不就是面子上的‘那些事’吗?

没兵,还要打仗,还要挣面子,难啊!

......

不出三日,曹操的三万大军朝着南阳郡开拔而去。

曹操的大军刚有动作,刘备便火速来到荆州南郡襄阳城‘搬救兵’。

襄阳城的州牧府中

刘备一脸卑微之色的对着刘表说道:“刘州牧,曹操的三万大军,不日就会到达宛城县。

我将少人马少,可抵挡不住他们啊!

我身份卑微,死不足惜!

但若将您的南阳郡丢失了,我可就没脸面对我们的刘氏先祖了。”

刘表不由地在心中感叹道:“刘玄德啊刘玄德,你可真能装啊!

你这一年发展迅速,手下没有三万人马,也至少能有两万人马吧!

两万人马,守不住三万人马的攻打,我要你有何用?

为了求援,你连老祖宗都搬出来了,真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啊!”

想到这里,刘表对着刘备回道:“玄德兄莫要着急。

这样,你先带一批粮食回去,积极备战。

我让大将文聘,带领三万人马,驻扎在新野县,随时支援你!”

刘备回道:“谢刘州牧的大恩!玄德定率军,死保南阳郡的土地不失!”

刘表说道:“玄德兄说的哪里话,都是刘氏子孙,我不帮你谁帮你?”

在回去的路上,刘备心中窃喜:“切!面子值几个钱?

大量的粮食,明晃晃的黄金,不比什么都实在?

对一个成年男子来说,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面子。”

而在此时,州牧府中,刘表看着南阳郡的方向,心中也在窃喜:“哎,刘玄德为了活着,连面子都不要了!

看来他除了依附于我之外,已经没别的路可走了!

我还是要大力的扶持他啊,北方的雄主,可不是那么好善于相处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