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二百一十一章大战在即

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二百一十一章大战在即

作者:妙时尊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次的大战,归根结底的原因是由韩成向幽州代郡增兵所引起来的。

毫不客气的说,韩成是攻击方,袁绍是防守方。

虽然韩成是攻击方,但是韩成的兵马没有袁绍的兵马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袁绍,傲气凌人,即使是防守方,又怎么可能选择乖乖的在家防守呢?

在家防守的话,一是不符合袁绍这‘当今天下第一诸侯’的身份。

二是袁绍占据的幽州的地盘太多了,而且无桑干县这样的必经之路,若每个县城都进行防守的话,即使袁绍的人马数量众多,也做不到面面俱到。

这样就会被韩成寻到可趁之机,集中精锐兵力,然后各个击破的。

故而袁绍的众谋士,其中包括田丰都一致的认为:“与其这样被动的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直接率领十六万大军,从四个方向将桑干县包围并进攻。”

你韩成不是有骑兵吗?我跟你打攻城战。看你的骑兵怎么发挥?

袁绍大军从四个方向包围桑干县,每个方向都是由三万步兵和一万骑兵组成的。

步兵的主要任务是攻城。

若有两万步兵攻城,则至少会有一万军队防守。

桑干县四个方向,韩成就需要用四万军队来防守。

而骑兵的任务是准备着。

当韩成的骑兵一旦出城,那么这一万骑兵当即迎上,缠住他们。

并通知另外三个方向的军队,形成合围之势,在城外歼灭韩成的骑兵。”

此计策看似简单,但是针对性极强,因为探马打探到韩成此次并没有带领很多步兵而来,大部分都是骑兵,正是针对韩成步兵不足而故意设定的。

以我的优点,攻打你的弱点,兵法中的上策之道。

在袁绍的一声令下,大军便开动了。

负责攻打北面城墙的是大将颜良;负责攻打南面城墙的是大将文丑;负责攻打东面城墙的是大将高览;负责攻打西面城墙的是大将鞠义。

四员勇将每个人都带着十几名副将。因为韩成手下的赵云和黄忠太过于勇猛了,若论单打独斗的话,袁绍军中没有人会是其两人的对手。

......

袁绍的大军刚一出动,韩成的情报营便将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桑干县城。

韩成便赶紧下令将六万多的大军全部都调进桑干县。

既然要决战,那么就要有决战的样子。

将全部的兵力放在一起,才是决战的样子。

调军令下达之后,韩成便将众将及众多的谋士聚在一起,研究对策。

将军府的从事中郎耿武率先发言道:“袁绍此番来势汹汹,主公可下令,让一大将率领两万骑兵驻扎在城外,和我们城内的大军遥遥相望,守望相助。

若袁绍军攻打城池,这两万骑兵就从后面给他来一下子;若袁绍军攻打这两万骑兵,我们城内的军队就给他一下子。

这样,袁绍军便无法顺利的攻城了。

袁绍军人马众多,粮食消耗甚多,时间一长,他必然会忍不住退军的。”

徐庶听完耿武的话后,当即发言道:“耿中郎的计策不错,但在此战中却不太合适。

一是袁绍的兵马远超我们数倍,必然不会只从一个方向攻城,若我所料不错的话,袁绍必然会从四个方向同时攻城。

二是我们此番只是六万大军到来,并没有带多少粮食。和袁绍打持久战的话,首先会是我们扛不住的。

故而在此战中,我们比袁绍着急,我们需要速战速决。”

耿武听完徐庶的话,并不生气。

因为徐庶说的很对啊,自己的计策确实有所欠缺啊。

便谦虚的说道:“敢问元直有何破敌良策?”

徐庶笑了笑,胸有成竹的说道:“既然袁绍想给我们来个四面埋伏,那么我就给他来个以点破面。

袁绍四面围攻桑干县的策略,正适合攻打现在的我们。

我们的军队大多都是由骑兵组成的,确实不适合防守。

但是袁绍忘记了我们有五千玄武军。

或者说,袁绍及其谋士从根本上轻视这仅有五千人的玄武军。

这就是我们的胜点。我此计策有三步。

第一步是示敌以弱,在桑干县东,西,北的三个方向的城墙上各安排三千名普通士兵和两千名朱雀军进行防守,但在南面的城墙上只安排一千士兵和一千朱雀军进行防守,凭着袁绍军的勇猛,在一上午的时间内必然会多次攻上城头。

袁绍好大喜功,见到此番场景后,必然会大喜。

然后吩咐南面的主将加大兵力进攻南面城墙,争取早日拿下桑干县。

第二步,就是请君入瓮。先是把南城门周围的百姓都撤离到他处,把他们的房子拆了,然后南城门的军队放弃抵抗,放袁绍军入城。

第三步,则是瓮中捉鳖。当袁绍入城之后,玄武军便在城门口处断其退路。既不能让城外的袁绍军进来,也不能让城内的袁绍军出去。

然后所有的骑兵都在南城门周围准备着,当玄武军堵住城门之后,便一举杀出,将这入城的军队赶尽杀绝。然后冲出城去,一举击破南门外的袁绍军。”

徐庶刚刚说完,便有一情报营的探马进来禀告:“袁绍军兵分四路,朝着桑干县而来。”

李儒问道:“他们的主将分别是谁?”

探马回道:“小人不知,小人只知道往北门而来的大军打着‘颜’字的大旗;往南门而来的大军打着‘文’字的大旗;往东门而来的大军打着‘高’字的大旗;往西门而来的大军打着‘鞠’字的大旗。每个方向上都大约有四万人马。”

众人听完之后,皆对徐庶称赞不已:“元直,你简直是料事如神啊。”

徐庶有点飘飘然道:“哪里哪里,诸位谬赞了。”

李儒将徐庶叫到一旁,小声的说道:“元直,你的这个计策不错。南门正好是性格最不稳的文丑,正适合此计的施展。

若先派出赵云,黄忠等猛将率领三千骑兵,在文丑的大军攻城之时,斩杀文丑手下的几员副将,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徐庶听完之后,瞬间知道了李儒的能力,虽然李儒的话已经说的很客气了。

徐庶只能在心中暗叹道:“论人心的把握,自己不如情报营的这个韩校尉啊。”

便谦虚的对着李儒说道:“韩校尉的计策真乃是画龙点睛之笔,元直受教了。”

李儒不好意思的回道:“元直说的太夸张了。”

半个时辰之后,韩成见到众位将领和谋士皆同意徐庶的计策,便说道:“就按元直的计策来吧。

韩校尉,司马懿,你两人负责南城墙周围的百姓的迁徙,务必要在一日内完成,剩余一日将他们的房子全都拆掉,好利于我方骑兵的冲锋。

魏延负责东城墙的防守工作,张辽负责西城墙的防守工作,赵孚负责北城墙的防守工作。

而南城墙,则由我亲自来。”

众将领一听,便赶紧出言道:“主公不可!”

韩成只说了几句话,便打消了他们劝阻自己的决心。

”袁绍军的士兵冲上城墙,只有我的天龙卫队可以保证将他们顺利的赶下去,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军队能做到吗?

上午的战争有点惊险,万一哪里弄巧成拙,被袁绍军攻上城池,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

一切都按照双方的谋划缓缓的进行。

两日后,袁绍的大军到达桑干县城下。

这一路上,行军缓慢,袁绍麾下的将士们的体力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故而在大军一到之时,便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韩成的手下将领也按照计划,率领人马在城墙上防守。

袁绍军突如其来的进攻,和徐庶的计算产生了出入。徐庶计算的是袁绍军远道而来,必会休息一日,第二日上午攻城,但实际上却是到达之时的中午时分,便开始攻城了。

攻城的时间变了,那么一切的准备都将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上午示敌以弱,下午请君入瓮,说起来还是有可能的。

但这个时间一旦缩短,袁绍也就会看出猫腻。

我大军而来,攻打一面城墙,怎么可能连半天都支持不住,要是奋武军这么弱的话,我怎么可能还没有收服常山郡?

演的太假,总是不容易让人相信。

故而徐庶的计策便无法实施了,韩成等自上而下的将领皆心急如焚。

而袁绍军中,田丰等谋士聚在一起,对着田丰称赞道:“元皓兄果然厉害。这计策,必将打奋武军一个措手不及。”

田丰只是听着,不说话。

司马懿和李儒匆匆来到韩成身边,对着韩成说道:“主公,快依计行事吧。”

司马懿和李儒正在南城墙周围进行着最后的整理工作,两人脾气相差不多,在这几日中,相处的十分愉快。

听到袁绍军突如其来的攻击声,两人相视一眼,将心中的想法一说,迅速达成共识,一起前来劝说韩成出兵对敌。

韩成见到两人如此说,不由得问道:“两位不会不知道,若依计行事的话,袁绍军很难上当的。”

司马懿说道:“这个当然知道,可是若城中起火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